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总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实训与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057818
  • 上传时间:2021-01-28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4.3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总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实训与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复习 古诗词 译文 赏析 主题 写法 答案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译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译文+赏析赏析+主题主题+写法写法+实训实训 01 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原文】【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译文】【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 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 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 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

    2、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 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 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 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 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句点 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词 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

    3、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 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 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主题】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 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 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写法】 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 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运用典故、互文。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4、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 是: , 。 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 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 是: , 。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 是: , 。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 盾心理的句子是: , 。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 主旨的诗句 是: , 。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 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 是: , 。 7.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 是: , 。 【答案】【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阅读理解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 2 个字)。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 的此类诗句还有“ ”。(填出一句即可)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

    6、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5.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6.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11.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 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 怎样写的。 1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

    7、的思想感 情?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 1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 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 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 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 精品。 14.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 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 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

    8、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 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 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 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9、。 1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17.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 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 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 切感人。 18.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宁为

    10、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对比阅读(四)对比阅读 赏析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乙】使至塞上【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下面

    11、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傍晚便关闭了城门, 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 “浊清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0.【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 的不同(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 阅读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12、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21.两首宋词都写到了秋天的边塞。 渔家傲侧重记实,用一个“ ” 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 揭示了边关将士 的处境; 破阵子 侧重回忆, “ ”一句为将士们的出征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 22.请你说说两首词的作者借“白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答案】

    13、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雁去 2.示例一: 角声满天秋色里 示例二: 巴山夜雨涨秋池 示例三: 枯藤老树昏鸦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3.天冷;声杂;城孤。 4.景物: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 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 情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5.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 6.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 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 8.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

    14、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 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9.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 阕抒情做铺垫。 10.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 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11.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 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 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12.上片侧重描写, 下片侧重抒情。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 功业难成 (壮志难酬) 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

    15、软弱,不修武备、不 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 答对两点给 3 分)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 13.C 14.C 15.B(“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16.A 17.C 18.D (三)对比阅读(三)对比阅读 19.D 20.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 描写(或典故), 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 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 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 凉的气氛,烘托

    16、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 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 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21.异 险恶危急 沙场秋点兵 22.答案要点:渔家傲借“白发”表现将士们长期戍守边疆怀念家乡,又渴 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破阵子则体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 志未酬之情。 02 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原文】【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7、?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 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 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 将使尽力气将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赏析】【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出猎的场面。起句用一个“狂

    18、”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 磊落之气。“卷”字表现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的情景。“看孙郎”,用孙权的典故,突出了词人犹如少年的豪情。下阕写酒酣 后的豪情,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 本色和豪放开阔的心胸;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典雅地表达 出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 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最后两句抒发了词人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 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主题【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 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

    19、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写法】 善于用典,含蓄精练地表情达意,风格粗犷、豪放。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 句子是: , 。 2.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 句: , 。 3.词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是: , 。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 是: , 。 5.词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 是: , 。 【答案】【答案】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 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二、阅读理解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的 ,字 , 号 ,与 和 并称“三苏”。他的词属 于 派。 2.词萌芽于 (填朝代名),形成于 朝,盛行 于 ,最初称为“ ”或“ ”,也有人把它称 为“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 为 、 和 。 3.词中“太守”指 ,“孙郎”这里借指 。 4.本词上片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言志,抒发了 词人 的豪情壮志。 5.本首词中,作者用了“ ” “遗冯唐” “ ”三个典故。 6.上阕一个“ ”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 了随猎者矫健

    21、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 7.全词抒发了作者 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8.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 作者的 ,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9.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 10.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 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 目中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 、 。 11. 这 首 词 的 词 牌 名 是 , 从 本 词 的 题 材 及 语 言 风 格 看 , 是 一 首 词。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12.这首词的结尾三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3.请对下阕中“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22、14.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1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志向? 16.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9.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20.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 么? 21.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 22.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

    23、典故,用意是( ) 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2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 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 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24、B.“亲射虎,看孙郎。”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2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2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

    25、负。全词由 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 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 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27.下列对本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描写了一个冬猎场面,下片侧重抒情,全词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裘,跟随太守如 疾风般驰骋在山冈上。 C.“亲射虎,看孙郎”是倒

    26、装句,写太守率众人观看孙郎亲射虎。 D.本词语言风格粗犷豪放,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28.下列对本首词中“狂”的内涵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 A.“狂”在外在。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狂”在行为。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狂”在姿态。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 D.“狂”在志向。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2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 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 “狂气”。

    27、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 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 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四)对比阅读(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诗夜游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28、,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30.苏轼是 (朝代)文学家。 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欣然欣然起行( ) (2)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2.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 33.“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 34.从记承天诗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 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答案】【答案】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 苏洵 苏 辙 豪放派 2.南朝 唐代 宋代 曲词 曲

    29、子词 诗 余 小令、中调、长调 3.作者自己 作者自己 4.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5.亲射虎 射天狼 6.卷 7.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 8.少年狂气(狂气) 9.描写(叙事、记叙、叙述) 抒情(抒怀) 10.孙权 魏尚(顺序可颠倒) 11.江城子 豪放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12.勾勒出一位挽弓劲射、 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 表达了词人竭尽全力抵御外敌、 为国立功的决心。(表达了词人报效朝廷、抵御进犯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3.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 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

    30、感情。 14.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 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15.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 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 立业。 17.作者以魏尚自喻, 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引用 典故,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18.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 象。(意思对即可) 19.“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 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

    31、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 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20.不一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 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送了作者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写无限热爱。 21.“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 用自己。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 22.B 23.B 24.C 25.B 26.D 27.C 28.B 29.C (四)对比阅读(四)对比阅读 30.宋代(宋朝、北宋) 31.(1)高兴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喜悦的样子)(2)只是(只、仅) 32.示例: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围绕

    32、“空明澄澈”回答即 可) 33.“卷”字突出了气势的宏大,和速度的快。(围绕“神速;声势浩大”答出 一点即可) 34.有闲情雅致; 诗意地生活; 心胸旷达; 壮志难酬; 英武豪迈; 有报国之志等。 (答出两点即可) 0303 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宋辛弃疾) 【原文】【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译文】【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 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

    33、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 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 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赏析】【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沙场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 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挑灯看剑”描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愿望的 迫切;“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经历而今 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下阕前四句描写战争场面。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 天下事”表现

    34、了词人渴望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 激情和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 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此 处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主题】【主题】 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 远大抱负,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壮志未酬的思 想感情。 【写法】【写法】 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语言生动而夸张;想象丰富;壮 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破阵

    35、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 备的句子是: , 。 2.这首词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 子: , 。 3.这首词中,辛弃疾以 “ , ”直抒 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这首词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 是: , 。 【答案】【答案】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二、阅读理解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本词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 指 。 2. 这 首 词 , 从 题 材 上 看

    36、 是 写 , 从 思 想 感 情 上 看 表 达 的 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 “壮词”,十分妥帖。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3.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4.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6.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7.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 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8.“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9.“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37、 10.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概叹,你对此如 何理解? 11.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1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 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 15.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 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

    38、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 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 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 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 身后的美名, 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 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 雄壮变得悲壮。 1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

    39、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1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 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 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 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18.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

    40、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对比阅读(四)对比阅读 详见前面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对比阅读。 【答案】【答案】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南宋 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 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3.示例:作者运用刘备

    41、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 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的强烈愿望。 4.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意对即可) 5.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 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6.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 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7.可怜白发生 8.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意对即可) 9.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意 对即可) 10

    42、.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 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 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 11.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 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意 对即可) 13.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 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14.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 的场景。 (三)选择题(三

    43、)选择题 15.C 16.C 17.A 18.D 04 04 满江红(清秋瑾)满江红(清秋瑾) 【原文】【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 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 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 一个贵妇人,其实,我

    44、是多么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 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 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赏析】 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写的述怀之作, 反映了她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 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上阕写词人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 其决裂,突破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现出词人对富贵生活的不留恋 和蔑视。下阕写“身”和“心”的对比,词人虽

    45、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 泪湿衣襟。词人的忧虑和担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踏上革命征途前的思想 状况。 【主题】【主题】 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写法】【写法】 感情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常见考题】【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秋瑾的满江红中, “ , , ,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 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秋瑾的满江红中“ ”一句是化用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 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

    46、幽之情。 【答案】【答案】 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为篱下黄花开遍。 二、阅读理解 (一)简答题(一)简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作用? 7.本词呈现出怎样的风格,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9.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

    47、的画面。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0.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满江红作于 1903 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 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 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 怨幽之情。 (三)对比阅读(三)对比阅读 【甲】满江红【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

    48、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乙】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靖康二年(1127),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 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 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关于乙诗

    49、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 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 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 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 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 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 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 英雄

    50、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答案】 (一)简答题(一)简答题 1.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 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 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 思想感情。 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 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 “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总复习:古诗词: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实训与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57818.html
    春光无限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