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青岛市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市 2020 年中 道德 法治 试题 解析 下载 _历年真题_中考复习_道德与法治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0202020 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道德与法治试题道德与法治试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8080 分)分) 说明:说明: 1.1.本试题分为第本试题分为第 I I 卷和第卷和第 IIII 卷两部分,共卷两部分,共 2424 题。第题。第 I I 卷为选择题,共卷为选择题,共 2020 题,题,4040 分;第分;第 IIII 卷为问答题,共卷为问答题,共 4 4 题,题,4040 分。分。 2.2.所有题目均在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答题卡 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第 I I 卷(共卷(共 4040
2、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0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 年 9 月 25 日,_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世界最大的航空枢纽站,到 2025 年实现年旅客吞 吐量达到 7200 万人次。 ( ) A. 青岛胶东 B. 广州白云 C. 北京大兴 D. 上海浦东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2.2020 年 4 月 24 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_系列”,同时公布
3、了首次火星 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 ) A. 天宫 B. 天眼 C. 天问 D. 嫦娥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3.2020 年 5 月 6 日,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海口市一名无偿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被成功输入到一名重症患者 体内,给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这场跨越半个中国的“生命速递”告诉我们( ) A. 关爱他人能改变生命的独特性 B. 个人命运建立在他人命运之上 C. 守护生命必须要养护个人精神 D. 爱心传递能够激发生命的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无偿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的表现,造血干细胞被成功输入到一 名重症患者体内, 给
4、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爱心传递能够激发生命的力量, D 观点正确; 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关爱他人不能够改变生命的独特性,A 观点错误;我们既要关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B 观点错 误;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而不仅仅是个人精神,C 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D 答案。 4.疫情期间,网络学习成为广“大初中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某校为指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学习,与学 生共同制定了网络学习公约。该公约应该包含的内容有( ) 不沉溺于虚拟时空,坚持生活自律 规划网络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拒绝网络交流 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尊重同学隐私 A. B. C. D. 【答案】B
5、 【解析】 【详解】网络学习公约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不沉溺于虚拟时空,坚持生活自律,规划网络学 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尊重同学隐私,都符合网络规则,即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的 要求,说法正确。错误,忽略了网络交流的积极影响。故选 B。 5.栾某为了逃避道路违章抓拍,故意遮挡汽车牌照,结果被交警当场抓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安全法的规定,栾某被罚款 200 元,驾驶证被扣留并记 12 分。栾某的行为( )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破坏了社会规则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扰乱了公共秩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栾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6、安全法这一行政法律,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 社会规则,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符合题意。栾某的行为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应排除。故选 D。 6.张先生旅游时,在一摊点买了 5 瓶矿泉水,由于网络原因无法支付,他就拍下了付款二维码。事后发现二 维码照片太模糊,无法识别支付。他历经半年找到摊主,终于支付了所欠的 10 元水钱。这告诉我们( ) 所有事情都须做到有诺必行 社会交往应该加强相互信任 社会交往需要做到真诚待人 诚信应成为公民的自觉践行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张先生历经半年找到摊主,终于支付了所欠的 10 元水钱,说明张先生的诚信意识很强,启示我们
7、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应成为公民的自觉践行,在社会交往中应该相互信任,做到真诚待人, 符合题意。错误,不可能所有事情都须做到有诺必行,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故选 B。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 安全体系。维护生物安全,青少年应该( ) 增强国家生物安全的意识 学习生物安全的有关规定 处罚破坏生物安全行为 为维护生物安全贡献智慧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维护生物安全,青少年应该增强国家生物安全的意识 ,学习生物安全的有关规定,为维护生物安 全贡献智慧,同破坏生物安全的行为作斗争,观点正确;
8、青少年没有处罚破坏生物安全的行为的 权利,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C 答案。 8.为落实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中关于“每月参加一次劳动”的要求, 某校 9 月至 11 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安排如下: 时间 活动内容 成果形式 9 月 帮助父母做一顿饭 介绍一种烹饪方式 10 月 一次手工劳动实践 提交一件手工作品 11 月 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撰写一份实践报告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 ) 磨炼坚强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掌握相关劳动技能,做到知行合一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习惯 丰富劳动实践体验,珍惜劳动成果 A. B. C. D. 【答案】A 【解析】
9、【详解】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劳动技能,做到知行合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 的劳动观,培养劳动习惯,丰富劳动实践体验,珍惜劳动成果,说法正确。劳动教育与提高生活 水平无关,应排除。故选 A。 9.某村因地处山区,网络信号不稳定,有 5 名中小学生在家无法上网课。当地政府协调通讯公司专门新建了 一座信号基站,解决了该村学生无法上网课的困难。这一做法保障了学生的( ) A. 人身自由 B. 财产权 C. 受教育权 D. 物质帮助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分析材料信息,当地政府协调通讯公司专门新建了一座信号基站,解 决了该村学生无法上网课的困难,保障
10、学习的受教育权。所以 C 说法符合题意;ABD 说法是公民权利,与 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C。 【点睛】 10.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 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我们要( ) 深刻理解并且认同宪法的价值 自觉抵制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积极行使修订宪法的重要职权 坚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宪法至上。分析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 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并且认同
11、宪法的价值,坚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自觉抵制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所以说法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修订宪法是全国人大的职权。故选 B。 1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漫画追责警示我们( ) 言论表达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民言论自由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侵犯他人权利必定受到刑法处罚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漫画追责体现了我国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要 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要遵守宪法和法律,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说法正确。错误, 无法治不自由,公民言论自由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限制。错误,犯罪行为受刑法处罚
12、。故选 A。 12.陈女士在一家健身房花费 5000 元办理了一张年卡,不久健身房便倒闭关门。陈女士打电话给健身房负责 人要求退还所剩费用,对方拒绝退款。对此,陈女士可以( ) A. 向当地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 自认倒霉以免引发矛盾冲突 C. 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 D. 寻求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帮助 【答案】D 【解析】 【详解】陈女士作为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求退费遭拒绝,她应拿起法律武器,寻求公安等执法 部门的帮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D 符合题意。A 错误,该案件属于民事案件,因提起民事诉讼。B 是缺 乏维权意识的表现;C 是非法方式来维权,都是错误的。故选 D。 13.对未成
13、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初中生小辉到青岛博物馆研学,博物馆根据相关规定 为小辉减免门票费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社会保护 B. 学校保护 C. 家庭保护 D. 司法保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会保护的实施主体是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社会人士。题干中实施行为的主 体是博物馆,是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A 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行为主体与司法、学校、家庭保护的行为主 体不符,BCD 应排除。故选 A。 14.近期,“地摊经济”火遍大街小巷。以下对地摊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地摊现象 现象解读 食品、服装等商品琳琅满目 繁荣商品市场 摊位星罗棋布,
14、生意红火 促进劳动就业 前来购物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带动消费旺盛 地摊经营点燃了城市夜生活 主导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地摊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食品、服装等商品琳琅满目”“摊位 星罗棋布,生意红火”“前来购物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商品市场、促进劳动就业、带 动消费旺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符合题意。错误,国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故选 C。 15.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 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围绕“米袋子”“菜篮子”“稳就业”等问题, 积极提交议案,反映民意呼声,踊跃建言献策。这表明( ) A. 人民直接
15、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B. 人大代表通过行使监督权来维护人民利益 C.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人大代表积极尽职履责推动我国民生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大代表围绕“米袋子”“菜篮子”“稳就业”等问题,积极提交议案,反映民意呼声,踊跃建言献策。 这表明人大代表积极尽职履责推动我国民生建设,D 符合题意。A 错误,人民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的权力。B 说法与题意不符。C 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选 D。 16.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山东省通过“问政山东”电视直播栏目让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接受社会 的监督。这有利于( ) 防
16、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人民分享政府的权力 贯彻落实司法公正要求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山东省让政府官员接受社会的监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 水平和办事效率,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符合题意。错误,人民并不能分享政府的权力。材料 未涉及司法公正的内容,应排除。故选 A。 17.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对部分新闻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村民参与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参与民主选举 市民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张某对一审案件不服并提起上诉参与民主管理 市民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参与民主
17、监督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行使民主权利。村民参与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参与民主选举,故说法正确; 市民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故说法正确; 张某对一审案件不服并提起上诉, 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故说法错误;市民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有助于政府民主决策,故 说法错误。所以说法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 18.毛南族曾因居住条件恶劣,被称为“毛难族”,意思是受苦受难的民族。在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专项 资金支持下,在相关地区的对口帮扶下,毛南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整族脱贫。支持和帮扶毛 南族脱贫有利于( ) 推动各民族共同繁
18、荣 消除各民族间的差距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巩固新型民族关系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毛南族整族脱贫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有 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说法正确。错误,民族间的差 距可以缩小,但无法消除。故选 D。 19.在边疆哨所、贫困山村、抗疫一线“80 后”“90 后”,甚至“00 后”,正以昂扬姿态奔向火热 一线,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