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代诗歌鉴赏系列学案:艺术技巧.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045081
  • 上传时间:2021-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6.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诗歌鉴赏系列学案:艺术技巧.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代 诗歌 鉴赏 系列 艺术 技巧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鉴赏系列学案(二):艺术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系列学案(二):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 义非常广泛, 简单地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对艺术技巧的鉴赏,就是鉴赏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 思及结构立意的技巧,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从高考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 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解答鉴赏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方法:解答鉴赏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方法:

    2、 1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此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是如何运用的。 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等的作 用)。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满江红 夜雨凉甚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忽动从戎之兴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 ,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 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 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 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 今何及! 【注】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无功级指汉代李广

    3、 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夸张、比喻。“一挥千纸”运用夸张手法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倚马可待的 超人才气,把字迹比喻成龙蛇,表现了词人当年的潇洒豪迈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临江仙 送佑之弟归浮梁送佑之弟归浮梁 注注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 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祐之辛助,字祐之,是辛弃疾的族弟,曾为钱塘县令。浮梁县名,宋属 饶州。 (1

    4、)“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1)“钟鼎”指做官,“山林”指退隐。借代。 (2)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 群山如黛,水如明镜。作者自问自答,描绘如此明丽的秋景,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 的宽慰。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 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等。 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 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

    5、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大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具体表现有大 小互衬、以冷衬暖、虚实相衬、明暗互衬、动静互衬、多少互衬、以侧衬正(景、物、人)、 以景衬情(以哀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典 题 (2014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含山店梦觉作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宿 渔渔 家家 宋郭 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 洛、吴越

    6、等地。 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的。 解此题,首先须弄清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次须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哪些。 韦诗表达的是梦醒时分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惆怅之情,但诗的一、二句并未写出惆怅,而是写 自己“惯别家”“等闲挥袂”,显得非常豪迈和潇洒,毫无悲切之感;诗的三、四句,诗人一觉 梦醒,看见一弯斜月,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本诗所用的 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参考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

    7、泊, 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 不禁油然而生。 2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人、事、物、景、情)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人、事、 物、景、情)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常见的对比有今昔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贫富苦乐对比等。 典 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华华 清清 宫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

    8、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的。 这两首诗都属于咏史怀古诗。华清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许多咏史怀古诗人常借 华清宫来感慨君王的荒淫误国。吴诗写华清宫着眼于华清宫宫内宫外的“雪景”:宫内绿树成 荫,充满暖意;宫外大雪纷飞,分外寒冷,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诗 着眼于华清宫“人事变迁”: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 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这两首诗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吴诗 通过空间上(宫内、宫外)对比,李诗通过时

    9、间上(过去与现在)对比。 参考答案:两首诗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首诗将宫内、宫外进行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 成荫,温暖如春。第二首将华清宫的今昔进行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 生,宫殿荒凉。 3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思想、志趣。 典 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柳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清人冯浩评论此诗“有神无迹”的象征手法高妙无比,请简析其作用。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的。 解

    10、此题,第一步,要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谈象征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前两句充满诗情画意、生机无限,读者凭联想也许会意识到这是诗人青年时代豪情壮志的形 象化写照。然而,这只是欲抑先扬之笔,后两句笔势陡然一转,寒秋夕阳,枝枯叶黄的杨柳 已不甚凄凉,更有寒蝉在其间发出低吟哀鸣,这孤寂凄楚的悲凉意境,是诗人暮年境遇的艺 术概括。第三步,分析象征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 品显得意蕴深邃。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句句咏 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 正是诗人自伤

    11、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4渲染 画家在绘画时,很少均匀使用笔墨。一般都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渲染,使画面形象 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使整个画面黑白分明。 这种加浓形象的手法, 就是渲染。 诗歌鉴赏中, 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 人物的行为、 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 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 表现中心。 典 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青 玉玉 案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2、请简要赏析。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的。解此 题,第一步,准确指出题中所给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或技巧)。本词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闲愁” 具象化,将不可捉摸的“闲愁”渲染得可见可感。第三步,指出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 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情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 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5烘托 画家画月,如果孤零零地画个月

    13、亮,就会显得单调,甚至会显得缺少神采。如果在月亮 的周围画上几缕云彩,以云衬月,月亮就显得格外有神。这种手法,就是烘托。与渲染正面 泼墨不同,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 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在高考诗歌鉴赏实际中, 景物和情感关系上, 烘托和衬托(正衬) 两个概念可以通用。 典 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送 蜀蜀 客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14、,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 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的。 解此题, 先要在正确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态度, 再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第一首以春尽之景来写离别之情,以哀景衬哀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如何理解诗人所抒 发的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此说法的关键,如果理解为抒发的是离别之情,就是以乐景衬 哀情,手法是反衬;如果理解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是以乐景衬乐情,手法就是正面 烘托。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首用春尽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 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不同意

    15、。第一首用春尽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 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6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咏的内容。 典 题 (2014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桃 夭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归出嫁。 蕡(f 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zhn)蓁草 木茂盛的样子。 (2)请从比兴

    16、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的。 解此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比兴”,然后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三章中,每章的前两句 都是对桃树的相关内容的描写,这是“起兴”,以引出下面对新娘的祝愿;以桃作比,来写新 娘美丽贤淑等。 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 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 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 意趣盎然。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解题要点和步骤: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解

    17、题要点和步骤: 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巩固训练】【巩固训练】 1(2016 苏州高三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游 边边 尚 颜 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参考答案 尾联虚写梦境,呈现出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这与前三联反映的

    18、边地生 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反衬了边地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突出了思乡(厌战)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前两句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运用了渲染的手法。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木叶 渐脱,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清的气氛,为诗人表达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作铺垫。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中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 重点。

    19、1抒情方式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 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 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从 军军 行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在尾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命制的。 解此题,先要弄清楚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判断题干所给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

    20、式;再结合 全诗内容具体分析。这是一首边塞诗,首联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颔 联写军队辞京后出战; 颈联开始写战斗; 尾联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参 考答案: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的 壮志豪情。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诗人借助其他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情感。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借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 蕴藉悠远,深切动人。“借”字说明写景前先有某情,但还不够,还要再借助景物来加深。写 景只是为已生之情作烘托,所以选择写景时,可用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1、,也可用 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典 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端端 居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命制的。 诗的三、四两句,作者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借对“青苔”“红树”“雨”“月”等景物的描写,来抒 发自己的感情。 参考答案: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 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营造出冷寂、 凄清的氛围,表达出了诗人

    22、悲秋、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生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是情 在景前,触景生情是情在景后,情由景触动而生。 典 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命制的。 “触景伤情”,即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不是空泛地抒情。“丛菊两开”指诗

    23、人离开成都已经有 两年了;“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飘零,这些都是眼前景。“他日泪”指悲情很久前就已产生; “故园心”指思念故乡之情。最后一联的“急暮砧”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 情。 参考答案:有道理。这里的“丛菊”“孤舟”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他 日泪”“故园心”这些郁积之情。“急暮砧”这样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 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 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即融情入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情景一体。借景抒情 可用正衬反衬的手法,但寓情于景只能情景交融。如果把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当作手法,那 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则是呈现的效果。诗歌作品中

    24、,这三种手法常兼而有之。在高考诗歌鉴 赏实际中,这三个概念也不要求考生作严格区分。 典 题 2016 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第 14 题第(2)小题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命制的。 解答本题,要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诗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从情与景两个 角度来分析。从景物描写角度分析,所写景物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属于动静结合。从情 与景的关系角度分析, 可知情与景在情调上极为协调, 因诗句本身就是写景, 属于寓情于景。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

    25、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2描写方式描写方式 描写是近几年诗歌题经常考查的一类表达方式。对描写方式的考查,经常是给出一句或 几句诗(词),要求鉴赏其在描写方面的技巧。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根据着眼点的不同可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 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 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典 题(2015

    26、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 木兰花慢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 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 ,扫空眼底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 语溪 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 在今浙江桐乡。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是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角 度命制的。解此题,第一步,要理解词中句

    27、子意思。根据上片中的“旧谱”“新声”“天然律吕” 和下片中的“洗耳”“似醉还醒”可知,本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 第二步,注意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方面来分析词的上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的差异。 参考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 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 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虚实结合 “实”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未来的、隐去的、梦中的或仙境 中的景。二者结合,可以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 深度、更加

    28、丰富、更有韵味。 典 题 (2015 安徽卷第 9 题,文本月圆见第 149 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 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角度命制的。 题目点明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解本题,第一步,要明确诗句中什么是实,什 么是虚。由诗歌尾联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 该是虚写;而“万里共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第二步, 指出虚实结合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 情感表达了出来。 参考答案:遥想故园桂

    29、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 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 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3)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 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声响。动静结合是运用动静相衬的方式来描写景物,进而形成 一种情趣或境界的艺术手法。根据动静结合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把这种手法大致分三类:一 是动中见静、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幽、深。动景是陪衬,静景是重点,是基调; 二是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态感,化无形为有形;三是动静相衬,相映成趣。动景和 静景皆为画面的重

    30、要组成部分,二者没有侧重。 典 题(2017 全国新课标卷 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是从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角 度命制的。这首诗是写作者主持礼部考试时,因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 而充满生气的情景,从而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

    31、意, 从诗题和“下笔”可知,“春蚕食叶声”是形容考生们答题时的声响的,不是真有春蚕。其次, 要辨明手法, 从修辞角度, 是用春蚕食叶的声音比喻考生答题落笔的声音。 从“动静”的角度, 是以响声反衬考场的安静。再次,明确效果,分析感情,比喻使表达生动贴切,写声响有以 动衬静的效果,“春蚕食叶声”倾注了作者赞赏、喜悦的情感倾向。 参考答案: 用春蚕食叶描摹(比喻)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 生动贴切; 动中见静, 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4)其他描写角度 诗人选取的描写角度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角度)细 描(工笔细描、铺陈描摹)、白描(简

    32、笔勾勒,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 用曲笔或陪衬, 而是抓住描写对象, 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简洁明快的语言, 朴素平易的文字, 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文笔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内外。(层 次角度)形声色态、点面、明暗。(特点角度)其中往往两两结合,如视和听,声和色,远和 近,互相配合,对比映照,以收奇效。另外还有选景典型、一句一景等选材构思等角度,不 再展开阐述。 典 题(2015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

    33、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 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典题解析“赏析写景艺术”首先要有相关的知识铺垫。包括选材、写景角度、表现手法、 抒情方法、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赏析题”答题时要答出三方面内容:一是“用了什么手 法”,二是“如何用这种手法”,三是“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或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两联从选 材角度看,选景(物象)比较典型,门外院内可写的很多,但作者只选“一渠水”“数点山”“碧 松”“红药”来写,以展示新居环境的特点。从写景层次(空间)看,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先写 远处门外的渠水与墙头山峰,再写近处院内的

    34、碧松与墙内红药,多层次地表现新居的特点。 从写景角度看,虚实结合,“一渠水”“数点山”“碧松”都是眼前实景,“红药待春还”是想象中 的,是虚景,由实到虚,既描绘眼前的新居美景,又想象出春还时的红药盛开的景色。从构 思上看,“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都是围绕窦员外居所而选,一句一景。从色彩角度 看,“一渠水”之白,“数点山”之黛,“碧松”之碧,“红药”之红,四种颜色,色彩鲜明,属于 色彩渲染。从抒情角度看,寓情于景,无论实景、虚景,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作者对朋友新居 的赞美之情和与友言欢的闲适愉悦之情。 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 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 月朗、待春还)。 解答鉴赏诗歌表达方式题的要点及步骤:解答鉴赏诗歌表达方式题的要点及步骤: 1抒情方式题:抒情方式题:(1)点明抒情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直抒胸臆只要点出某某词句即可, 借景抒情类要在列举景物或描述景物后,概括出意境特点;(3)指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描写方式题:描写方式题:(1)先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或特点概念;(2)再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 是如何运用的;(3)然后简析该表达方式在人物塑造、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鉴赏系列学案:艺术技巧.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4508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