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

  •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 文档编号:1037046
  • 上传时间:2021-01-21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5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政治 必修 笔记 doc
    资源描述:

    1、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马克思哲学不是在世界之 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含义:本义:爱智慧与追求智慧。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 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 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 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哲学的对象:整个世界 3、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吧不自觉、不系 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4、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 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用世界观作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 问。 2、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 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 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 律。 3、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 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 系问题。 2、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

    4、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休谟和康德)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 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 定着各自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

    5、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 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活、气等,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 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6、心灵等)夸 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 的主观精神。 3、客观唯心主义吧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 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地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真正地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 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7、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 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和认识成果。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 旧思想的批评,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 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 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8、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细胞学说、能量守 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 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 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彻毛 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

    9、的活的灵魂。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因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2、世界是物质

    10、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认识运动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 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 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4、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两个含义: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 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11、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 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 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

    12、意识的本质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 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 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无条件反射和条 件反射。后者分为两种: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 统,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 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

    13、存在的反映(本质)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 展。 2、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 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的作用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 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

    14、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 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 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 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 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

    15、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 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 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受一 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

    16、史条件的产物。 3、种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 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 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2、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

    17、的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3、真理和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示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1、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

    18、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 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 作用。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分:自在 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

    19、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 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 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 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 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 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20、于整体。 3、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 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 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4、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最优目标。从而达到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3、

    2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 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 识。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 到有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

    22、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 过程。 3、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 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符合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 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 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

    23、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准 备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研。 (二)做好量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 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 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实现事

    24、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含义:矛 盾双方相互依赖,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4、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

    25、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未同一性所制 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性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 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普遍性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 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26、上有不同的矛盾。同 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4、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二者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 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 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 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 序;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 矛

    27、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2、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 地位的就是次要方面。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 法。 4、两点论,是指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矛盾、矛 盾的次要方面。 5、重点论,在认识过程中,要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 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

    28、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我们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 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 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 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 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 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

    29、素。辩证否定的实质 就是“扬弃” 。 2、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还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 (二)辩证法的革命评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要求我们:密 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 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 念,开拓新境界。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创新更新了人

    30、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 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是对实践的推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 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 识

    31、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 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转性)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 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

    32、盾的 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力。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包括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3、(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 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价值与价值观一、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的价值 1、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 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 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

    34、、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 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总要的导向作用。 3、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成为价值判断。价值 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 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35、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是其社会历史 性特征。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 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 不答应。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 的价值。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3704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