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轨迹方程-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析几何专题复习训练有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3讲 轨迹方程-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析几何专题复习训练有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讲 轨迹方程-202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析几何专题复习训练 有答案 轨迹 方程 2021 届高三 数学 一轮 复习 解析几何 专题 训练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三讲第三讲 轨迹方程轨迹方程 轨迹方程基本思路: (以前说法: “建设限代化” )轨迹方程基本思路: (以前说法: “建设限代化” ) 1、 建系设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假设动点坐标 P(x,y) 2、 利用条件求解 x,y 的关系 3、 整理化简并书写出特殊的限制条件。 关键点在如何利用条件求出关键点在如何利用条件求出 x x,y y 的关系常见方式的关系常见方式 1、 直接法(直接利用题目条件带入点的坐标就可以) 2、 定义法(根据条件判断出动点符合哪种曲线定义) 3、 代入法(又名相关点法:不知道动点的轨迹,但是已知和动点相关的点的 轨迹方程) 4、 参数法 (引入一个参数, 求出动点坐
2、标和参数关系, 再从式子中消去参数) 5、 交轨法(求两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引入参数来建 立动曲线的关系,再消去参数,和参数法有点接近) 练习:练习: 1.1.直接法(直接利用题目条件带入点的坐标就可以)直接法(直接利用题目条件带入点的坐标就可以) 1 已知点)0 , 2(A、).0 , 3(B动点),(yxP满足 2 xPBPA,则点P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2.如图所示, 已知P(4, 0)是圆x 2+y2=36 内的一点, A、B是圆上两动点, 且满足APB=90, 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3.已知A、B为两定点, 动点M到A与到B
3、的距离比为常数,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2.2.定义法(根据条件判断出动点符合哪种曲线定义)定义法(根据条件判断出动点符合哪种曲线定义) 1.在ABC 中,BC=24,AC、AB 的两条中线之和为 39,求ABC 的重心轨迹方程. 2.已知椭圆 2 2 2 2 b y a x =1(ab0),点P为其上一点, 12 ,F F为椭圆的焦点, 12 FPF的外角 平分线为l,点F2关于l的对称点为Q, 2 F Q交l于点R .当P点 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形成的轨迹方程; R P Q F2F1 o y x M(x,y) B(a,0)A(-a,0) o y x 3.3.代入法(又名相
4、关点法:不知道动点的轨迹,但是已知和动点相关的点的轨代入法(又名相关点法:不知道动点的轨迹,但是已知和动点相关的点的轨 迹方程)迹方程) 1.已知x轴上一定点(2,0)A,Q为椭圆 2 2 1 4 x y上任一点,求线段AQ的中点M的轨 迹方程; 2.如图,从双曲线1: 22 yxC上一点Q引直线 2: yxl的垂线,垂足为N,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4.4.参数法(引入一个参数,求出动点坐标和参数关系,再从式子中消去参数)参数法(引入一个参数,求出动点坐标和参数关系,再从式子中消去参数) 1.已知椭圆 2 2 1 2 x y,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2.过抛物线pxy2
5、2 (0p)的顶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OB,求弦AB的中 点M的轨迹方程. 5.5.交轨法(求两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引入参数来建立交轨法(求两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引入参数来建立 动曲线的关系,再消去参数,和参数法有点接近)动曲线的关系,再消去参数,和参数法有点接近) 如右图,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1 2 2 2 2 b y a x 于 M、N两点, 21,A A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MA1与 NA2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 练习练习 1已知 1 F、 2 F是定点, 12 | 8FF ,动点M满足 12 | 8MFMF,则动点
6、M的轨迹是 (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2 设( 0 , 5 )M,(0, 5)N,MNP的周长为 36, 则M N P的顶点P的轨迹方程是 ( ) (A) 22 1 25169 xy (0 x) (B) 22 1 144169 xy (0 x) (C) 22 1 16925 xy (0y ) (D) 22 1 169144 xy (0y ) 3与圆 22 40 xyx外切,又与y轴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 4P 在以 1 F、 2 F为焦点的双曲线 22 1 169 xy 上运动,则 12 F F P的重心 G 的轨迹方程 是 ; 5已知圆 C: 22 (3)1
7、6xy内一点(3, 0)A,圆 C 上一动点 Q, AQ 的垂直平 分线交 CQ 于 P 点,则 P 点的轨迹方程为 6ABC 的顶点为( 5, 0)A 、(5, 0)B,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3x上,则顶 点 C 的轨迹方程是 . 7.若点P为双曲线 22 1 916 xy 的右支上一点, 1 F、 2 F分别是左、右焦点,则 12 PFF的 内切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 F 1 A 2 A x y P E O 8.若点P为椭圆 22 1 259 xy 上任一点, 1 F、 2 F分别是左、右焦点,圆M与线段 1 FP的延 长线、线段 2 PF及x轴分别相切,则圆心M的轨迹是 . 9.已知
8、动点M到定点(3,0)A的距离比到直线40 x的距离少 1,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10.抛物线 2 2yx的一组斜率为k的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11.过抛物线 2 4yx的焦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P、 Q 两点, 当此直线绕焦点F旋转时, 弦PQ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12过定点(1, 4)P作直线交抛物线:C 2 2yx于 A、B 两点, 过 A、B 分别作抛物线 C 的切 线交于点 M, 则点 M 的轨迹方程为_ 13 一动圆过点(0, 3)P, 且与圆 22 (3)100 xy相内切, 求该动圆圆心C的轨迹方程 14 过椭圆 22 1 369 xy 的左顶点 1 A作任意弦 1 AE并延长
9、到F, 使 1 | |E FAE, 2 A为 椭圆另一顶点,连结OF交 2 A E于点P,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15.已知 1 A、 2 A是椭圆 22 22 1 xy ab 的长轴端点,P、Q是椭圆上关于长轴 12 A A对称的 两点,求直线 1 PA和 2 QA的交点M的轨迹 16.已知点 G 是ABC 的重心,(0, 1), (0,1)AB,在x轴上有一点 M,满足 | |MAMC, GMABR (1)求点 C 的轨迹方程. 17 已知 O 为坐标原点, 点( 1,0)E 、(1,0)F, 动点A、M、N满足|AEm EF(1m) , 0M NA F, 1 () 2 ONOAOF,/AMM
10、E求点 M 的轨迹 W 的方程 18已知点(0, 1)F,点M在x轴上,点N在y轴上,P为动点,满足0MN MF, 0MNMP (1)求P点轨迹E的方程; 19设 A,B 分别是直线 2 5 5 yx和 2 5 5 yx 上的两个动点,并且|20AB ,动点 P 满足OPOA OB记动点 P 的轨迹为 C (I) 求轨迹 C 的方程; 20设双曲线 22 2 1 3 yx a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 1 F、 2 F,离心率为 2 (1)求此双曲线的渐近线 1 l、 2 l的方程; (2)若 A、B 分别为 1 l、 2 l上的动点,且 12 2| 5|ABFF,求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
11、程,并说明是什么曲线 练习答案:练习答案: 1.1.直接法(直接利用题目条件带入点的坐标就可以)直接法(直接利用题目条件带入点的坐标就可以) 1 已知点)0 , 2(A、).0 , 3(B动点),(yxP满足 2 xPBPA,则点P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3(),2(yxPByxPA , 2 )3)(2(yxxPBPA 22 6yxx. 由条件, 222 6xyxx,整理得6 2 xy,此即点P的轨迹 方程,所以P的轨迹为抛物线,选 D. 2.如图所示, 已知P(4, 0)是圆x 2+y2=36 内的一点, A、B是圆上两动点, 且满足APB=90, 求矩形A
12、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利用矩形特点和垂径定理: 22222 OBORBRORPR 将各边表示出来化简即可 22 56xy 3.已知A、B为两定点, 动点M到A与到B的距离比为常数,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 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AB|=2a,则A(a,0),B(a,0) 设M(x,y)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则由题设,得 | | MB MA =,坐标代入,得 22 22 )( )( yax yax =,化简得 (1 2)x2+(12)y2+2a(1+2)x+(12)a2=0 新疆新疆 王新敞王新敞 特级教师特级教师 源头学子小屋源头学子小屋 http:/ http:/ 源
13、头学子小屋源头学子小屋 特级教师特级教师 王新敞王新敞 新疆新疆 B Q R A Po y x M(x,y) B(a,0)A(-a,0) o y x (1)当=1 时,即|MA|=|MB|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x=0,点M的轨迹是直线(y轴) (2)当1 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x 2+y2+ 2 2 1 )1 (2 a x+a 2=0 点 M的轨迹是以( 2 2 1 )1 ( a ,0)为圆心, |1 | 2 2 a 为半径的圆 2.2.定义法(根据条件判断出动点符合哪种曲线定义)定义法(根据条件判断出动点符合哪种曲线定义) 1.在ABC 中,BC=24,AC、AB 的两条中线之和为 39,求AB
14、C 的重心轨迹方程. 利用中线交点为重心,其中有 2:1 的特点确认轨迹为椭圆 22 1 16925 xy 2.已知椭圆 2 2 2 2 b y a x =1(ab0),点P为其上一点, 12 ,F F为椭圆的焦点, 12 FPF的外角 平分线为l,点F2关于l的对称点为Q, 2 F Q交l于点R .当P点 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形成的轨迹方程; 利用椭圆的定义发现 1211 2FPF PFPPQFQa 再由中位线得ORa,所以轨迹为圆 3.3.代入法(又名相关点法:不知道动点的轨迹,但是已知和动点相关的点的轨代入法(又名相关点法:不知道动点的轨迹,但是已知和动点相关的点的轨 迹方程)迹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