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浙江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027056
  • 上传时间:2021-01-17
  • 格式:PPT
  • 页数:91
  • 大小:1.2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浙江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浙江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22 浙江省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件 4.10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祖国统一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 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 国统一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考点归纳梳理考点归纳梳理】 知识点知识点1 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1.1.召开:召开:19491949年年3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2.2.内容:内容: (1)(1)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2)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3)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基本政策:确

    2、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 政策。政策。 (4)(4)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 社会。社会。 3.3.意义:在思想和理论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意义:在思想和理论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知识点知识点2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1.召开:召开:19491949年年9 9月,北平。月,北平。 2.2.内容:筹备新中国的成立,确定了国旗、国徽等,通过的内容:筹备新中国的成立,确定了国旗、国徽等,通

    3、过的中国人民政治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具有_的性质。的性质。 3.3.意义: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各项准备。意义: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各项准备。 临时宪法临时宪法 知识点知识点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背景:背景: (1)(1)政治: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政治: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2)(2)组织上:中共组织上:中共_的召开。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的召开。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 到城市;阐明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及由农业国转到城市;阐明胜利后,党在政

    4、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及由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2.2.筹备:筹备:19491949年年9 9月,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国家性质为和国的国家性质为_国家。国家。 3.3.标志:标志:19491949年年1010月月1 1日,开国大典举行。日,开国大典举行。 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 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 4.4.意义:意义: (1)(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结束了帝国

    5、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 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2)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牢固基石,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牢固基石,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知识点知识点4 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召开:召开:19541954年年9 9月,北京。月,北京。 2.2.文件:通过了文件:通过了_。 (1)(1)内容: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6、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内容: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 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方向和途径。方向和途径。 (2)(2)原则:原则:_原则和原则和_原则。原则。 (3)(3)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_类型的宪法。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3.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开创了中国人民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

    7、来,开创了中国人民 民主的全新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民主的全新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 宣告结束。宣告结束。 知识点知识点5 5 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1954年宪法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年宪法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会。 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8、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初步建立:初步建立:1949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2)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职能是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职能是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3)新阶段:新阶段:1956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年,中国共产党提出“_,互相监督”的方针。,互相监督”的方针。 长期共存长期共存 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确立:确立:19491949年年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规定;19541954年宪

    9、法,正式确认年宪法,正式确认_ 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2)实践:实践:1947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 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1965年,年,_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正式成立。 (3)(3)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_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 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 西藏西藏 自

    10、己当家做主自己当家做主 知识点知识点6 6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大革命”期间,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严重破坏和摧残,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严重破坏和摧残,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 中。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点知识点7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1.时间:时间:19781978年年1212月。月。 2.2.内容:内容: (1)(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

    11、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 正。正。 (2)(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 重点转移到重点转移到_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3)形成以形成以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 反正的最重要成果。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邓小平 (4)(4)做出实行做出实行_的重大决策

    12、,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3.3.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折。 (1)(1)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2)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3)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知识点知识点8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

    13、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19801.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_ _的重要讲话,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的重要讲话,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 想。想。 2._2._年年11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共和国宪法。 3.19973.1997年年9 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了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4、大会提出了_、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 革革 19821982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4.19994.1999年年3 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建设_”_”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5.5.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主义的法律

    15、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知识点知识点9 9 “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 1.1.基本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基本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前提前提) ),大,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主体主体) ),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补充) )。 2.2.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一

    16、国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一国 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知识点知识点1010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1.香港的回归: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并于香港的回归: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并于19841984年年1212月正式签署月正式签署 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1997年年7 7月月1 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2.澳门的回归: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进行谈判,并于澳门的回归: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进

    17、行谈判,并于19871987年年4 4月在北京正式月在北京正式 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1999年年1212月月2020日,澳门顺利回归。日,澳门顺利回归。 3.3.意义:意义: (1)(1)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 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3)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

    18、新的范例。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知识点知识点1111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19791979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 党军据守的岛屿,两岸实现真正停火。党军据守的岛屿,两岸实现真正停火。1980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 步被打破,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步被打破,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19871987年,年, 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

    19、探亲,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2.“2.“九二共识”:九二共识”:1992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 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原则”达成原则”达成 共识。共识。 3.19943.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一个中国一个中国 4.1995

    20、4.1995年,江泽民发表年,江泽民发表_的重要讲的重要讲 话。该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话。该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5.5.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结束了长期以来隔绝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结束了长期以来隔绝 的局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的局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 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知识点知识点1212 “一国两制”

    21、理论创新的意义“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1.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基础。 2.“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 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3.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 论和实践,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论和实践,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22、提供了范例。 4.“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 【微点精讲点拨微点精讲点拨】 1.“1.“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 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2.2.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1949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制定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

    23、主主义国家,但其发展方向,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其发展方向 是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 3.3.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区别。的区别。(1)(1)中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 法;法;(2)1954(2)1954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史料研析素养提升 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史料分层探究史

    24、料分层探究】 1.1.基础探究基础探究 材料材料 第一条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国家。民主国家。 第二条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1954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探究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1954年宪法的特点。年宪法的特点。 提示:提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5、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社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主义道路、各民族一律平等。 2.2.提升探究提升探究 材料材料 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 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今后国家的今后国家的 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自王桧林主编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探究探究】根据材料和

    26、所学知识,指出这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并概括其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并概括其意义。 【解题思维解题思维】 提示:提示:19821982年。意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年。意义: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成为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建设,成为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 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史论深化拓展史论深化拓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

    27、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 1.1.特点:特点: (1)(1)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3)(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共产党的领导。 (4)(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

    28、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 化和程序化。化和程序化。 2.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实质: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 )。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1.1.特点:特点: (1)(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 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 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

    29、导。 (2)(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 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2.2.优越性:优越性: (1)(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 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

    30、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 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 展。展。 (3)(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备选探究备选探究】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 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

    31、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 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 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1999年全国人

    32、大九届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 【探究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 新特点。新特点。 提示:提示:特点: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中特点: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中 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 【典题例证典题例证】 (2020(2020浙江浙江1 1月选考真题月选考真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中国人民政

    33、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 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 稻穗象征着稻穗象征着 ( ( ) ) A.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 B.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 D.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

    34、中国的诞生 【解题思维解题思维】 【解析解析】选选D D。新政协。新政协19491949年年9 9月召开,齿轮和麦稻穗分别象征着工人阶级和月召开,齿轮和麦稻穗分别象征着工人阶级和 农民阶级,体现出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农民阶级,体现出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国家,故选政国家,故选D D;新政协的召开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其内涵还没有;新政协的召开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其内涵还没有 得到充分体现,排除得到充分体现,排除A A;B B是指是指1956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民主党派实行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民主党派实行“长长

    35、期共存,互相监督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的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C是是19491949年年1010月月1 1日新日新 中国成立的意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中国成立的意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预测新题速递预测新题速递】 1.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式上致辞:“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式上致辞:“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 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 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致辞中“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一的中国人从此

    36、站起来了。”致辞中“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 ) ) A.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解析】选选C C。从材料信息“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从材料信息“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可断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应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故选可断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应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故选C C。 2.2.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37、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下列会议中在上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下列会议中在上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 是是 ( ( ) ) A.1978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0B.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1997C.1997年中共十五大年中共十五大 D.1999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解析解析】选选B B。1980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

    38、体制改革,废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废 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故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故B B正确。正确。 3.19823.1982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经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经 历了历了19881988年、年、19931993年、年、19991999年和年和20042004年四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列内年四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列内 容属于容属于19991999年的年的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的是的是 ( ( ) ) A.“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B.“国家

    39、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C.“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指导下”指导下” D.“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析解析】选选D D。19991999年年3 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 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

    40、宪法宪法第五第五 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考点二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祖国统一大业 【史料分层探究史料分层探究】 1.1.基础探究基础探究 材料材料 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 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 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41、,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邓小平邓小平 【探究探究】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 的基本政策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的基本政策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提示:提示:构想:构想:“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和平统一。 不同点: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不同点: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2.提升探究提升探究 材料材料 1988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关于台湾同关于台湾同 胞到经济特区投资的特别优惠办法胞到经济特区投资的特别优惠办法外,各地区还根据

    42、各自的实际情况颁布外,各地区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颁布 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珠海经济特区关于鼓励台胞投资若干问题的规珠海经济特区关于鼓励台胞投资若干问题的规 定定。1994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 法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以往行政法规定人大立法,从强调,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以往行政法规定人大立法,从强调 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 摘编自陈祥健摘编自陈祥健 的定位及其发展的定位及其发展 【探究探究】根据材料

    4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 护法护法颁布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其意义。颁布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其意义。 【解题思维解题思维】 提示:提示:背景:两岸民间交往日益频繁;背景:两岸民间交往日益频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达成;中国民主法制建达成;中国民主法制建 设脚步加快设脚步加快 。意义: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意义: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的实现。的实现。 【史论深化拓展史论深化拓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 1.“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44、“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 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 同发展。同发展。 3.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

    45、设置 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 共同心愿。共同心愿。 5.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二、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因素、影响统一的因素及认识二、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因素、影响统一的因素及认识 1.1.缓和与发展的因素:缓和与发展的因素: (1)(1)海峡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46、结束海峡两岸分裂状海峡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海峡两岸分裂状 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2)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产生了积极影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产生了积极影 响。响。 (3)(3)台湾与大陆经济具有互补性,发展海峡两岸关系,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是社台湾与大陆经济具有互补性,发展海峡两岸关系,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是社 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4)(4)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2.2.影响统一的因素:影响统一的因素: (1)(1)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阻碍两岸统一。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阻碍两岸统一。 (2)“(2)“台独”势力的阻挠。台独”势力的阻挠。 (3)(3)两岸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岸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 3.3.认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认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浙江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4.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27056.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