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浙江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浙江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022 浙江省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件 1.3 君主专制 政体 演进 强化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 强化 【考点归纳梳理考点归纳梳理】 知识点知识点1 1 汉朝州刺史的设置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1.1.设置:设置:_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 _一人。一人。 2.2.作用: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汉武帝汉武帝 刺史刺史 知识点知识点2 2 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1.1.内容:唐代中央设中书省、内容:唐代中央设中书省、_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刑、工六部
2、。 2.2.职能:三省职能有别,各司其职。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职能:三省职能有别,各司其职。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 书省负责执行。书省负责执行。 3.3.发展: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发展: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_。当时,在门下省还设。当时,在门下省还设_,作,作 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后来,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后来,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 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门下省门下省 宰相宰相 政事堂政事堂 知识点知识点3 3 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宋朝分割相
3、权的措施 1.1.宋代设中书门下宋代设中书门下( (习称政事堂习称政事堂) )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简称“简称“_”_”,职务相当于宰相。,职务相当于宰相。 2.2.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增设“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增设“_”_”,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 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 知识点知识点4 4 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 1.1.设立:元代确立了以设立:元代确立了以_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
4、制度,全国分设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 个行中书省。在这十大行政区域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个行中书省。在这十大行政区域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 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_、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 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行中书省行中书省 西藏和四川西藏和四川 2.2.职能:职能: (1)(1)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 的重大民政事务必
5、须呈报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_,军政要务则需呈报,军政要务则需呈报_。没有来自中央。没有来自中央 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此外,行省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此外,行省 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中书省中书省 枢密院枢密院 (2)(2)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 _等形式加以控制。等形式加以控制。 3.3.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
6、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 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 发展,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发展,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省官互迁省官互迁 知识点知识点5 5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1.特点:特点: (1)(1)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 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
7、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 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 分,一直沿用了下来。分,一直沿用了下来。 (2)(2)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 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2.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
8、权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 力不断削弱。力不断削弱。 知识点知识点6 6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1.演变:演变: (1)(1)秦朝:中央和地方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秦朝:中央和地方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2)西汉:汉武帝设十三州部西汉:汉武帝设十三州部_,监察地方政治。中央由,监察地方政治。中央由_属下的属下的 官员承担。官员承担。 (3)(3)发展:唐代的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宋朝的发展:唐代的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宋朝的_ _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元朝的御史台。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9、;元朝的御史台。 刺史刺史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提点刑狱提点刑狱 司司 2.2.评价:评价: (1)(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_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2)消极:消极:_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 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规范规范 专制制度专制制度 知识点知识点7 7 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10、1.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2.2.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3.3.察举制:察举制:_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的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的 制度。制度。 (1)(1)形式: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形式: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2)(2)特点: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体现出封闭性。特点: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体现出封闭
11、性。 贵族贵族 汉武帝汉武帝 4.4.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1)(1)实行:实行:_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2)(2)特点: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特点: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 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5.5.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 (1)(1)演变:演变:_创立,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
12、清创立,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_。 (2)(2)进步性:破除了进步性:破除了_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 央集权;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央集权;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 重学风气的形成。重学风气的形成。 (3)(3)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_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 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隋朝隋朝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 世家大族世家大族 儒学经义儒学经义 【微点精讲点拨微点精讲点拨】 1.1.门阀士族:它是以宗族为纽带
13、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门阀士族:它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 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 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2.2.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区别。唐朝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区别。唐朝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 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只能参与决策。
14、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只能参与决策。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 构。构。 3.3.元朝的地方并不是完全由行省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就归中书省元朝的地方并不是完全由行省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就归中书省( (中央中央 机构机构) )来直接管理,西藏、青海一带是宣政院辖地。来直接管理,西藏、青海一带是宣政院辖地。 4.4.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理解古代中国选官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理解古代中国选官 制度的发展趋势。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国选官制度评价标准的演变,激制度的发展趋势。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国选官制度评价
15、标准的演变,激 发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责任感。发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责任感。 史料研析素养提升 考点一考点一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史料分层探究史料分层探究】 1.1.基础探究基础探究 材料一材料一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邝士元邝士元中国经世史中国经世史 【探究探究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观点。 提示:提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说明宰相权力大,说明宰相权力大,“
16、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 制制”是指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更加有利于皇权专制。是指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更加有利于皇权专制。 材料二材料二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 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 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 吴玉宗、焕力、魏跃吴玉宗、焕力、魏跃中国宰相政治中国宰相政治 【探究探究2 2】根据材料二,指
17、出宋代前期政事堂的地位。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前期政事堂的地位。 提示:提示:从材料从材料“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 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可知政事堂主持中央政府,可知政事堂主持中央政府 的日常工作,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的日常工作,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2.2.提升探究提升探究 材料材料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 别置中书于禁中,
18、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 中外莞中外莞( (同管同管) )库,悉隶三司。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文献通考 【探究探究】根据材料说明宋代政治机构改革的作用。根据材料说明宋代政治机构改革的作用。 【解题思维解题思维】 提示:提示:作用: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作用: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史论深化拓展史论深化拓展】 一、唐代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特点一、唐代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特点 1.1.相权三分: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相权三分: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
19、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 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2.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 (中书省中书省) )、审核、审核( (门下省门下省) ) 至执行至执行( (尚书省尚书省) ),都经由三省处理。,都经由三省处理。 3.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枢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枢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 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
20、制与机构运转。 4.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 补君主才干的不足。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二、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趋势及原因二、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1.1.趋势:趋势: (1)(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 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内朝官向
21、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 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 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实行宰相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实行宰相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 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2.2.
22、原因:防范宰相专政,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宰相才干不足。原因:防范宰相专政,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备选要点备选要点】宋代的文官政治宋代的文官政治 1.1.条件:条件: (1)(1)阶级条件:宋代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阶级条件:宋代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 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这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这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 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2)(2)政策条件: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
23、政策条件: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 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重文”的价值取向,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重文”的价值取向,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 格局,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格局,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3)(3)人才条件:两宋时期,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发展,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人才条件:两宋时期,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发展,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 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起家的官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起家的官 僚取代世家大族成为社会新贵。僚取代世家大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