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5.诗词五首.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5.诗词五首.docx》由用户(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同步 教案 25. 诗词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5 诗词五首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会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想象、联想,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会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 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
2、导入 央视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 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 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今天,就让我们品读 诗词,让诗词五首滋养我们的心灵。 二、走进课文走进课文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饮酒饮酒 春望春望 一一、品读品读饮酒饮酒 (一)(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 1.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 ,又自号“五 柳先生” 。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腰” , 隐居田园。主
3、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饮酒 。 2.写作背景: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 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他共写饮酒诗 20 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主要 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二)初读 先听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听出重音、听出节奏,然后全班自由朗读,感受 诗歌韵律之美。 指名朗读诗歌全文,全班评议朗读节奏。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照注释,读通诗歌大意。联系作者生平,说一说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 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 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 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 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明确】语言简洁
5、,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 “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 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见”是无意中看见, 它把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真意”怎么理解?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 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 以体现的。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 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结合诗作说说陶渊明是一个
6、怎样的人? 【明确】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 由,总的特点是“淡泊” “独善其身” 。 三、品读三、品读春望春望 (一)(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 1.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 春望等。 2.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 年)八月, 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所俘, 后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
7、民的 博大胸怀。 (二)初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 2.指名试读,全班评议,划分朗读节奏。参考如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齐读全诗,思考: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 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二) 品读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 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
8、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明确】“望”的内容是: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望”中所想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 家 书抵万金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 评析。 【明确】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 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 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 产生共鸣。 4. 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
9、的含义。 【明确】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 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 体会本诗是如何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 【明确】诗人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含蓄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本诗的思想性与艺 术性达到完美统一。首联写“望”中所见, “国破”的颓壁残垣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 对比强烈,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颔联触景生情,用见花“溅泪”和 闻鸟啼“惊心”衬托,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忧伤痛苦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饮酒这首诗写作者隐
10、退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情。 春望全诗集中地表达 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希望大家能受到诗人的感染,与国家同命运, 共呼吸。 五、课堂板书课堂板书 无车马喧 饮酒 心远地偏 宁静恬淡 采菊悠然 闲适自在 日夕飞鸟 首联: “望”中所见 春望 颔联: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 颈联: 思亲深情 尾联: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由检查上节课的两首诗的背诵默写导入新课。 这节课, 我们一起品读两外三首诗词 雁 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 二、走进课文二、走进课文 (一)赏读雁门太守行 1.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
11、习)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 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 集 。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 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2.初读把握韵律 请同学朗读,注意朗读节奏;后全班点评;教师范读,生自由朗读。参考朗读节奏: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赏读体悟情感 (1)现
12、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诗歌前两句渲染了怎样的 气氛? 【明确】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 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 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 严阵以待的情形, 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 风云变幻, 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 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2)用你的语言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