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6.2《六国论》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x》由用户(Rabit)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16.2 第二 课时 教案 高中语文 部编版 2020 下册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六国论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史论文议论严谨的特点; 2、了解史论文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 “弊在赂秦”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回顾课文结构: 二、研读课文内容: 1、研读第一部分 文段分析: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句话概况了六国破灭的原因,直 截了当,观点鲜明。 本部分从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2、。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这一段各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故曰:弊在赂秦也 总分总 2、研读第二部分 文段分析: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明确: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用一句话概括第 3 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本段怎样论述赂秦的危害?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本节先总述秦国在攻取之外,接受韩、魏、楚献地的情况: “小则获邑,大则得 城” , 后用比较
3、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比战胜所得要大百倍,而三国赂秦所失比战败所 失也要大百倍,可见赂秦带来的损失之大。 再具体形象地描述赂秦者是怎样陷入“力亏” 的境地“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写“奉之弥繁” “得一夕安寝”以后,秦兵又至的逼人 情势,这样就自然地引出结论,揭示以地事秦的危害和必然后果。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四段中哪一句话能够概括齐国灭亡的原因? 明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试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
4、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请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 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3、研读第三部分 (2)文段分析:第五自然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明确:第五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 规劝北宋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方针,把问题的分析由表层过渡到里层。 “呜呼以趋于 亡”是承上,继续证明“弊在赂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