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及做题技巧.doc

  • 上传人(卖家):Rabit
  • 文档编号:1005473
  • 上传时间:2021-01-06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9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及做题技巧.doc》由用户(Rabit)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 高考 文言文 复习 技巧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文言文复习及做题技巧文言文复习及做题技巧 文言文词类活用指导文言文词类活用指导 【考点点击】【考点点击】 词类活用与词类转化(一词多义) 词类用法很重要,不学好它,文言文的难关就难以攻破,词的语法分类称为词类。根据 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法功能等,可以把词划分为若干类。如名词、动词、副词等。 一个具体的词,又可以从一类词变为另一类词,这叫词语的转化。 【考点分析】【考点分析】 词类转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 这个结果产生了有新义的新词。 词类活用只是临时变通使 用,仍维持原词意义。词类转化后的新词,一定带有与其旧词不相同的而且可类推使用的新 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中的词, 只带有特定条件下的临

    2、时特点, 受某些习惯性限制不能类推, 词类活用与修辞有关, 好像故意破坏语法常规而造成修辞的特殊味道, 词类转化则纯属语法 范畴。 归结起来,词类转化,从语法角度看,属于一般性的,可以解释的。词类活用,则属于 特殊性的,仅从语法角度解释是说不通的。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1.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而且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种标志。因此一定 要认真掌握。文言词有些本身就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如“道”,作“道路”“方法” “道理”讲是名词,作“说”讲是动词;“艺”作动词,意思是“种植”;作名词,意思是 “技艺”。这类词在句中无论用作名词还是动词,都

    3、是正常现象,“名词用作动词”是指有 些名词在句中临时用作动词, 其意义往往既包含这个名词的意义又新增与这个名词有关的某 种行为动作的含义。例如“陈胜王”中的“王”就是名词活用动词。“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中的“指”“目”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是“用手指”;“目”是“用眼睛看” 的意思,但是“指”本身就有“手指”和“指着”两种意思,一般不把它看作名词活用为动 词;而“目”平时只作名词用,这里就是用作动词。 还有以下的几个例子可以参阅: (1)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其中“烛”就是名词用作动词,当“照耀”。 (2) 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这时的“玄衣”“白刃”都是名词短语,在这里可以看 作名

    4、词用作动词。 (3)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这里的“宾客”是名词,在这用作动词。 (4)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里的 “先、 后” 都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以 为先,以.后”。这里的“宾客”“先、后”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而且是意动用法。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古汉语中词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名词可以用作动词,那么动词 也可以用作名词,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或名词。而且有的用作使动、有的用作意动,这就 给辨别带来了困难,要辨别需要从整个句子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 后有哪一类的词配合,和它们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5、】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5. 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 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 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2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13.德何如

    6、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 15 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 16 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17 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 18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 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状语: 在文言文中普通名词可以直接作动词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表示主语做某事时的 态度,或表示动作的处所或方法。如: 其一犬坐于前,犬,就是名词用作“坐”的状语。“像狗一样”。而不是狗坐在前边。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的“箕畚”是名词,用作“运”的状语。“用箕畚”

    7、。 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句中的“昨夜”“日”“暮”都是时间名词, 在这里都用作状语。 谨食之,时而献焉,这句中的“时”就是名词作状语。 这点和现代汉语是不同的,现代汉语一般来讲名词不能作状语,也有个别的可以作。例如: “雷厉风行”等,但这些大部分是由古汉语演化而来的,应该注意。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1.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 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8、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 6 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 7. 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 8.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9. 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0. .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11. 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3.形容词活用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 在古汉语中有些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而且也很普遍。例如:荀富贵,无相忘,这句中 的“富贵”就是形容词用作动,“变富贵”。 另外孟子有一句话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9、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的第一个“老、幼” 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1.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 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

    10、国论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4.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就是使动用法。“使变绿”。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中的“苦、劳、饿、空、拂乱、动忍、曾益”都是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5.形容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如: 渔人甚异

    11、之,这句中的“异”就是“认为异”,这是意动用法。 若毒之手,这句中的“毒”就是意动用法。“认为痛苦”。 和名词一样,形容词用作动词,保留了它本身的意义,又增加了与它有关的动词的意义, 可以使句子简洁。有修辞效果。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6.形容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为动用法: 例如:等

    12、死,死国可乎?的“死”在这里翻译为:“为而死”,原本的形容词或用成动 词。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1. 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 7. 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这在古汉语中常见。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因为“坚” 是形容词,作“铠甲”的定语,组成名词性短语。“锐”也是同样情况。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这句中的“优劣”就是形容词用 作名词;“才能好的,才能差的:。 形容词用作名词,就是说形容词在句中表示一种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

    13、态的人或事物, 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就是这个形容词,而中心 词(名词或代词)并没有出现,现代汉语也有这种现象。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 暖和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 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4、)师说 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 10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8.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 可以使句子简洁,有时为了形成对偶的句式或适应诗词句子字数的限制,但有时容易误解, 这是学习文言文应注意的。 附:【课内跟踪】附:【课内跟踪】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 阁序 2. 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 “窜”,用作使动。 “使 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

    15、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无不膝行而前 C、欲东下井陉击赵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皆沉船,破釜甑 A、水上军开入之 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

    16、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梁以此奇籍 B、天下苦秦久矣 C、而相如廷叱之 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项王军壁垓下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B、大王必欲急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A、殚其地之

    17、出,竭其庐之入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等死,死国可乎 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C、后人哀之而不鉴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牛困人饥日已高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人皆得以

    18、隶使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公始常欲奇此女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渔樵于江渚之上 粪土当年万户侯 生死而肉骨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籍吏民,封府库 六王毕,四海一 李牧连却之 A、/ B、/ C、/ D、/ 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患志之不立 羞与绛、灌等列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不能容于远近 秦孝公据函之固 安能屈

    19、豪杰之流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A、/ B、/ C、/ D、/ 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 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 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 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 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

    20、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虏方苦疲甚 B、颇失部伍 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16、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 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

    21、 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 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参考答案 1.D 2.A 3.

    22、C 4.B 5.C 6.D 7.C 8.D 9.D 10.C 11.D 12.C 13.B 14.A 15.答案: B A 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 (译文)曹玮南院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时,曾经出战大了小胜仗,敌人撤走。曹玮侦察到 敌人已经走远,于是赶着掠夺的牛羊、辎重,缓慢的回师,许多队伍都走散了。他的部下很 担心,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空费军力,不如舍弃它们,整顿军队回去。”曹玮没有 理睬,让人做好战斗的准备。敌军撤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军队不齐,就连忙回来 偷袭他。曹玮

    23、行军更加迟缓,走了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着敌人。敌军快到附近了, 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你们从远处来,非常疲惫了。我不想趁你们疲惫的时候攻打你们,请 你们休息兵马,待会再决战。”敌人正因为疲惫叫苦不堪,都非常高兴,整顿了军队休息了 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诉他们说:“我们休息足了,可以作战了。”于是各自出兵大战,曹 玮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扔下了牛羊回去了。他从容的对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惫, 所以假装贪图小利来诱惑他们。等他们回来,差不多走了一百里了,如果让他们乘着锐气就 开战,还不能料定谁胜谁负。远行的人如果休息一会,就会脚麻站不住,士气也没了,我因 此战胜了他们。” 16答案: D

    24、A 解析:1. 题干和 A、B、C 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 对待兄长的礼节; 背, 用背部。 D 项是名词作动词, 前, 走上前去 (前面有副词“直”, 径直) 。 2. 题干和 A 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 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 项中加点 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 (译文)卫国有个姓束的,没有别的嗜好,专爱养猫。他家养了一百多只野猫。这些猫先把 自己家的老鼠捉光了,后来又把周围邻居家的老鼠捉光了。猫没吃的,饿得喵喵直叫。束家 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小描。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 天吃惯了现成的肉,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

    25、吃,吃饱了就晒太阳,睡懒觉,竟不知道世界上 还有老鼠。城南有家人家老鼠成灾。他们听说束家猫多,就借了一只猫回家借老鼠。束家的 猫看见地上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小耳朵,瞪着两只小眼睛,翘着两撇小胡须,一个劲儿 地吱吱乱叫,感到非常新鲜,又有点害伯,只是蹲在桌子上看,不敢跳下去捉。这家的主人 看见猫这么不中用,气坏了,使劲把猫推了下去。猫害怕极了,吓得直叫。老鼠一见它那副 傻样,估计没有多大能耐,就一拥而上,有的啃猫的脚爪,有的咬猫的尾巴。猫又怕又疼, 使劲一跳,逃跑了。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技巧 【考点点击】【考点点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

    26、古汉 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因而断句能力高低, 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 个重要标志。 【考点分析】【考点分析】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 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 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 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 用、书写要规范。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一、一、读读文段文段,通,通文意文意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

    27、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 首先要通读全文, 反复钻研, 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 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 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 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 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

    28、恰当 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例 1 :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 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 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 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 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

    29、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 妻,人情乎?”弘曰: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 不谐矣。” 例 2: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 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 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 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 和儿子堕马的事

    30、,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好事”与“坏事”, “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 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 “塞翁” 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答案】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家富良马其子 好骑堕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 可极深不可测也 二、标、标名(代)词名(代)词,定主宾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 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

    31、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 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 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 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 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

    32、,不仅代 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 “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 “我” “他”。与“相” 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 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 “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注意: 文言文中, 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33、名不提姓了。 例如 赤壁之战 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例 1: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 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 说林下 【注释】 (1)刻削:雕刻。道:指道理,规律。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 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例例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

    34、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 草堂记) 【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 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 其境胜绝/ 又 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若远行客过故乡/ 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 / 作为草堂 【解析】在选段中,“匡庐即庐山”、“香炉峰”、“遗爱寺”、“太原”、“峰腋寺”都 是地名,“草堂”是常用的名词,“元和十一年”是年号,“白乐天”是白居易的字,知道 这些,对正确断句是很有益处的。 (句中划线词均为专用词,有年号时间、地名、人名及事物名。) 三、三、看看虚词虚词,找,找位置位置 常用虚词是标志,

    35、更有规律供参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 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对话、引文定句读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 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如“其父曰”,应在“曰”后停顿。 例例: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

    36、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 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 【注释】(1)拙:笨。拙于:不善于。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 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后来, 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瓠: 葫芦。 4)树:栽培种植。成:成活。5)剖:破开。6)瓠落:平浅的样子。 7)枵然:虚大。8) 掊:击破。 【答案】: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 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

    37、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 子固拙于用大矣!” 【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 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剖 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 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语首发语词: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 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

    38、乎等经 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 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而” 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

    39、”字前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面要断开) 例例 1: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 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 12 处标点,有 10 处可依据 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 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例例 2: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

    40、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 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 刺奢) 【解析】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 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答案】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 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附:附:文言虚词断句歌文言虚词断句歌 “曰”后冒(:),“哉”问叹(?!)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 则”前断句常加逗(,) “矣”“耳”“焉”后常加句(。) “者”“也”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盖”“夫”“若夫”“纵”“向使”

    41、 “然则”“是故”“于是”“苟” 经常用于句子首 解释解释分析分析 1“曰”后面加冒号是不言而喻的;“哉”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询问或反问语气, 句末常用叹号或问号。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而”作连词经常用于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于”是文言文中用得最多的介词,由它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多数放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后 作补语。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 “则”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其中, “则”表示承接、假设、转折等关系时, “则” 前常有停顿。例如: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4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则” 表示并列关系时,常用于句中。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语气词“盖、夫、且(若)夫”等常用在句首,它们前面要断句。此外,有些常用在 句首的关联词,如“则”“苟”“纵”“是故”“于是”“向使”“是以”“纵使”“然则” 等前面也常常要断句。例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夫战, 勇气也。”“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然则何时而乐耶?”“苟富贵,勿 相忘。”“向使无君,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也。” 5“矣、耶、乎、焉、耳、而已”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句。例如:“古之圣人其 出他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闻道有先后,术业

    43、有专攻,如是而已。”“此亡秦之续 耳。”“然则何时而乐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壮士,能 复饮乎?” 注:注:【特殊情况】【特殊情况】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就不能断句。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是说也,人常疑之。”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 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

    44、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 面断开。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 4“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 用)用在句中,有时甚至还可作名词,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例如:“好夫似龙而非龙者 也。” 例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 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扞 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 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 画线的部分是周子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劝说齐王给粟救赵的。 这段话句末语气词较 多,“也”、“矣”都是句尾

    45、语气词,“夫”、“且”都是发语词,是非常明显的断句标志, 要把握准确。此外,多个判断句、假设复句也能为恰当断句帮上大忙。 【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 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四、明四、明语法语法,辨,辨句式句式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 “不亦乎”, “孰与乎”, “其乎”, “安哉”, “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它固定

    46、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课内延伸】【课内延伸】: 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 (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 (不 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 “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例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47、亦君子 乎? (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例 2: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例 3: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 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 是贵义于其身也。 分析: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 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

    48、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 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 以断完十六句。 答案: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 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 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 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 主 | 谓 宾 名(代)|动(形)名(代) 词性组合特点如下: 名(代)词 动(形)词(这里的名词、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及做题技巧.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0547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