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精讲资料.doc

  • 上传人(卖家):Rabit
  • 文档编号:1005468
  • 上传时间:2021-01-06
  • 格式:DOC
  • 页数:33
  • 大小:1.2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精讲资料.doc》由用户(Rabit)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语文 必修 下册 文言文 资料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介词,于,比)尔(第 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毋吾以也。居(平居,平时)则曰: 不吾知也(句式:宾 语前置,不知吾,不了解我)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词尾,相当于“然” )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夹)乎大国之间,加 之以师旅,因(继)之以饥馑;由也为(动词,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讥笑)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方圆)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 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 “赤!尔何如?” 对曰: “非

    2、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通“稀” ) ,铿尔,舍瑟而作(起来,起立) ,对曰: “异乎(介词,于, 和)三子者之撰。 ” 子曰: “何伤(妨害,妨碍)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 “莫(通“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介词, 于,在)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赞同,赞成)点也! ”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谦让) , 是故 (因此) 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通 “

    3、欤” ) ? 安(怎么)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 何?赤也为之小,孰(谁)能为之大?” 02 译文 【重点词语】 1.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 ,比 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 ,和 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 ,在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赤壁赋 ) :助词,词尾,相当于“然” 2.居 居则曰:平居,平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 :停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 :处于,处在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 :居住 3.方 方(方圆)六七十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地方方

    4、圆 4.熟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谁,哪个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 :通“熟” ,仔细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4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 用。 )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

    6、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

    7、: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参考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闲坐着。孔子说: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 点, (你们)不要因此(而拘束)不

    8、敢说话。你们平时在家时(经常)说: 人家不了 解我啊!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会做些什么呢?” 子路轻率而急促地回答道: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受 到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又遭到饥荒;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勇敢善战, 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听后)微微一笑。 孔子接着问: “冉求,你的志向怎么样?” 冉有答道: “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它,等 到三年,可以使百姓衣食富足。至于那些制礼作乐等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待道德 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做了。 ” (孔子又问) “公西赤,你的志向怎样?” 公西华答道: “不敢说我能够做到什

    9、么,只是希望学习做些事。在国君祭祀宗庙 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 (孔子又问) “点,你怎么样?” 曾皙(正在弹瑟,听到孔子问他, )弹瑟的声音舒缓下来,铿地一声, (停止了弹 奏, )放下瑟站了起来,对答道: “我的想法与他们三位所讲的有些不同。 ” 孔子说: “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 曾皙道: “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装,与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河 里洗澡,在舞雩坛上迎风乘凉,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去。 ” 孔子慨然叹道: “我赞成点的想法。 ” 子路、冉有、公西华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说: “他们三位说

    10、得怎样?” 孔子说: “也不过是各人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 曾皙又说: “老师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 “要用礼仪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 讲的就不是治国的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就不算是国 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治国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这些 不是诸侯国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说他只能当个小相,谁又能做大事呢?” 有关资料 一、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 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

    11、 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 诗 书 易 礼 乐 春秋 )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 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 论语 大学 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不相连属; 言简意丰, 含蓄凝练, 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

    12、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 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其思想各据一端,精彩纷呈。正因为它是随着争辩的风气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趋向, 就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 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再从更 大的范围,即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 一代

    13、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可忽视的。 孔丘与论语 孔丘(前 551前 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丘 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是郁郁不遇的。其主要活动是聚众 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他还整理过许多重要的古代典 籍。孔丘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 但后代奉为圣人、当作偶像崇拜的孔子,与历史上的原貌,并不完全相符,这里面既 利用了孔子学说对统治秩序有利的内容,又有偶像制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灌注进去的 东西。 孔丘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性的人物。他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希望借助

    14、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时也反对 残暴的政治,强调“仁者爱人” ,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 他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之外的冥冥之物不欲 深究、冷漠淡然的态度。同样,他对抽象的、纯思辨的哲学问题也没有兴趣。 “吾尝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 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他教给学生的也都是些实用的知识。孔丘又是一个 性格顽强的人,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奔波一生,好学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

    15、一般只 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 刻的认识, 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 ) ,流传后世, 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的记录者,并没有在文学上追求一定效果的意 识,但有时通过简短的对话,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如述 而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写出孔丘安贫乐道的一 面,较有感情色彩。 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 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

    16、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 影响。 墨翟与墨子 墨翟,生活时代约当于孔于与孟子之间,即春秋战国之际。相传他原为宋人,长 期居住在鲁国。 墨子书中提到,他被人称为“贱人” ,又提到他能制作车辖,大约 出身地位是比较低的。早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木” ,后来创立了与儒学相对 立的墨家学派。墨家不但是一个思想学派,而且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民间团体。领袖 称为“钜子” ,门徒众多,重视艰苦实践,不避危险。 墨子主张“兼爱” ,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攻” ,反 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葬” 、 “节用” ,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 礼乐制度;鼓

    17、吹“尚同” 、 “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他还相信“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墨子的思想代表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墨学在战国时曾一 度盛行,与儒学同为当代的“显学” 。西汉以后,逐渐衰微。 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七十一篇, 现存五十三篇。 墨家的思想,就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看法来说,是提倡质朴和实用,所以对一切 语言文字的表达,强调有切实的内容,以道理说服人,反对无益于实用的修饰与文采。 这种观念,对于论说文自有相当的道理,对于文学作品,就不太适宜了。 墨子一 书的风格,也正是如此。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非攻 篇,先说

    18、: “今有一人,入人园囿,窃其桃李,众闻而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 何也?以亏人以自利也。 ”然后再说攘人犬豕鸡豚者,取人牛马者,杀无辜人夺其衣 裘者,再三说明“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的道理,最后归结到“今至 大为不义,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条理 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 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荀况与荀子 荀况,又称荀卿,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生于战国末期。曾游学 于齐,后去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死于楚。他的著作,后人编定为荀子三十二 篇。 荀子和韩非子 ,

    19、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新成就。 荀子的思想虽出于儒,但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其中最突 出的,是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 人间的事务,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 “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 荀子对社会文化的态度,是重视政治和伦理上的实用性,要求一切诗书礼乐,都 归于儒家所说的圣王之道。对于不顺礼义的文章,一概斥为“奸说” 。由此建立了后 世儒家文学观的基础。这对文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荀子书中的文章,实践了他的 观点。全书体系完整,涉及面很广。多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篇专 题学术论文,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

    20、;善于运用自然界和 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手法和排比 句式,整齐流畅,适于诵读。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约前 280前 233) ,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 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 的地位,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 ,是先秦法家的代表 作,共五十五篇。 韩非虽师从荀子,思想差异却很大。他综合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发展成 为自己完整的理论,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供君王采用。对于儒家,他是斥之为“蠹” 蛀虫的。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

    21、不相信 人有美好感情,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 以害禁制人。一部韩非子 ,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 理论,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对于研究政治学,这是一部极重要的书。 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 主义者。但他的文章很有特色。他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从逻辑的严 密、论述的细致、条理的清晰来看,还要超过荀子 ;因为他喜欢把道理说得很透, 一层一层地铺展,所以篇幅大多很长;因为他的思想尖锐,又很自信,所以文风峻峭, 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他还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

    22、强 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韩非子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后世的理论文章,可以与之 相比的也不多。 2.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齐宣王问曰: “齐桓、晋文(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 当时诸侯盟主。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之事,可得 闻乎?” 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门徒,弟子。同一类人, 师说 : “郯子之徒。 ” ) ,无道 (动词,说,讲述)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未闻 之也) 。无以(同“已” ,停止) ,则王(名作动,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统一天 下)乎?”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23、 曰: “保(安,安定,安抚。使动用法,使安定)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 语前置,莫能御之也) 。 ” 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 “可。 ” 曰: “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由何) ” 曰: “臣闻之胡龁曰: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宾语前置,牛之何) ”对曰: “将以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 中祭神求福) 。 ”王曰: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 s恐惧颤抖的样子) ,若无罪而 就(接近,走向。 劝学 : “金就砺则利。 ” )死地。 ”对曰: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废衅钟与(通“欤” )?”曰: “何可废也,以羊易(换,

    24、交换)之。 ” 不识有诸(兼 词,之乎)?” 曰: “有之。 ” 曰: “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吝惜,吝啬)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王曰: “然,诚(确实,实在。信,确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 : “烟涛微茫信难求。 ” ) 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 也。 ” 曰: “王无异于(介宾后置,对不要感到奇怪)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 大,彼(人称代词,他,他们。 师说 : “彼与彼年相若也。 ” )恶(哪里,表反问) 知之?王若隐(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分别)焉?” 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介宾后置

    25、,以羊易之也) ,宜 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置,百姓之谓我爱宜也。宜,应该,应当) 。 ” 曰: “无伤(妨碍。 侍坐 :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也,是乃仁术也(判断 句) !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形作动,远离)庖厨(厨房)也。 ” 王说(同“悦” ,高兴)曰: “ 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cn du 揣测) 之。 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谓夫子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 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心动的样子,指有同感。忧伤的样子, 声声慢 : “凄凄惨惨 戚戚。 ”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

    26、“有复(报告)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古代以 30 斤为一钧) ,而不足 以举一羽;明(视力,眼力)足以察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喻极细 小的东西) ,而不见舆薪(一车薪柴) 。 则王许(赞许,同意。与,赞许, 侍坐 : “吾 与点也。 ” )之乎?” 曰: “否! ” “今恩足以及(推及)禽兽,而功(功德)不至于百姓者,独(偏偏)何与?然 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被)保(安抚) , 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动词,做)也,非不能也。 ” 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外在表现) ,何以异(区别)?” 曰: “挟太山以超(跳过)北海,语(

    27、告诉)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判 断句) 。为长者折枝(通“肢” ) ,语人曰: 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判断句) 。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老(形作动,尊敬)吾老(形作名,老人) ,以及人之老;幼(形作动,爱护) 吾幼(形作名,孩子)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运转在手掌上,比喻称王天下 很容易办到) 。诗云: 刑(同“型” ,名词作动词,以身作则,为他人示范)于寡妻 (国君的正妻) ,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兼词,之于)彼 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的原因。用来 的, 师说 : “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秤锤,名作动,用秤称重) , 然后知轻重;度(计量长短的工具,名作动,用尺量)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 甚。王请度之。抑(还是,表选择的连词)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结仇)于诸侯, 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 “否,吾何快于是(介宾后置,于是快)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 “为肥甘(形作名,肥美香甜的食物)不足(满足)于口与?轻暖(形作名, 轻柔暖和的衣裘)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 (pin

    29、 b 国王宠爱的近侍)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 是哉! ” 曰: “否,吾不为是也。 ” 曰: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同“矣” ) :欲辟(开辟)土地,朝(使动用法, 使朝拜)秦、楚,莅(居高临下,引申为统治)中国(中原) ,而抚四夷(四方 的少数民族)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不可 能达到目的)也。 ” 王曰: “若是其甚与?” 曰: “殆(大概)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曰: “可得闻与?” 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谁)胜?” 曰: “楚人胜。 ” 曰: “然则小

    30、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 (方圆)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使动,使顺服、臣服)八,何以异于 (介宾后置,和有什么不同)邹敌楚哉!盖(同“盍” ,兼词,何不)亦反其本 (回到根本上来,指回到王道仁政上来)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 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 疾(憎恨)其君者,皆欲赴愬(申诉)于王:其(连词,表假设,如果)若是,孰能 御之?” 王曰: “吾惛(同“昏” ,思想昏乱不清) ,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 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 曰: “无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的产业)而

    31、有恒心(安居守分之心)者,惟 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如果)无恒心,放辟邪侈( “放”和“侈” 同义,都是纵逸放荡的意思。 “辟”和“邪”同义,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名作动,惩罚)之,是罔民(张开罗网陷害百姓。罔,同“网” , 用作动词)也。焉(怎么,表反问)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规定) 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同“蓄” ,养活,抚育)妻子,乐岁(年成, 收成)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往,到)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 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 死而恐不赡(

    32、足) ,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兼词,何不)反其本矣!五亩 之宅,树之以桑(介宾后置,以桑树之。树,名作动,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名作 动,穿)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耽误,错过)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耽误)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形作动,谨慎地对待,重视) 庠序(xing 古代学校的名称。周代叫庠,殷代叫序)之教,申(反复教导)之以孝 悌之义,颁(同“斑”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黑头发的民众。 这里指少壮者,与上文老者对举)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 有之也) 。 ” 文言翻译 齐宣王问 (孟子) 说:“齐桓公、晋文

    33、公 (称霸)的事, (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 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 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 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 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

    34、!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 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 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 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 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 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 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 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

    35、,那么,牛和羊 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想法呢? (我也说不清楚) , 我 (的 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 (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 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 (原因在于您) 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 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厨房建 得远远的。” 齐宣王高兴了, 说: “ 诗经 说: 别人有什么心思, 我能揣测到。 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 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郎的作用啊!这

    36、种心之所 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 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 (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 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 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 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

    37、告诉别人说:我 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按摩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 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 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按 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 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 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 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 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 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

    38、善 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 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 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 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 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 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 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 不够用呢?

    39、(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 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 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但 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 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 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

    40、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 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 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 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这与邹国和楚国打 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 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 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 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 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 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

    41、:“我昏乱糊涂,不能做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 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 做看。”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 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 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 (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 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 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 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 姓跟随

    42、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 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 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 种上桑树, (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 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 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 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 老百姓

    43、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 【文言语法】 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 语会前置,以示强调。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四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就是指句中含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 ,或者含有表示否定 的动词“无”或是无主代词“莫” ,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在文言文中,如果是否定句,宾语 又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就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如:臣未之闻也。/未之有也。/莫之能御 也。 ( 齐桓晋文之事 )其句式格式是: 主语+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语余、吾、尔、自、之、是+

    44、动词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 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有否定副词或否定动词,或表示否定的无主代词“莫” 。二者缺一 不可。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置于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 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 其句式格式是: a.主语+宾语何、谁、胡、安、曷、焉、奚+动词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疑问句宾语前置,只需具备一个条件:宾语是疑问代词,就 一定置于动词前。 同样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 一般也置于介词之前。 如

    45、: 何由知吾可也? ( 齐桓晋文之事 ) 其句式格式是: b.主语+宾语何、谁、胡、奚、曷+介词+动词 从上面的格式中可以看出,这种宾语前置,仍只需具备一个条件:宾语是疑问代词,一 般置于介词前。 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也有陈述句宾语前置的现象,而且只是介词的宾语,但较少见。如:全 石以为底。 ( 小石潭记 )宾语“全石”被提到介词“以”的前面。其句式格式是:宾语+ 介词(以)+动词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加重语气,强调宾语,虽不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也可以置于 动词前,但它需要靠“之” 、 “是”的帮助,夹在置前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

    46、。如: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 ( 师说 )其句式格式是:宾语+之(是)+动词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 ,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通“欤” ,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 ,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 ,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 ,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 ,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 ,何不;反,通“返” ,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 ,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

    47、:罔,通“网” ,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三、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

    48、暖的衣服 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 国家 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 口众多的国家 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 国家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 词作名词,老人 1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 幼儿,孩童 13、刑于寡妻:刑(通“型” ) ,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5、是罔民也:罔(通“网”

    49、 ) ,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臣闻之(于)胡龁曰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句 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 ,之,代词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 ,之,代词 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 ,之,起提宾作用 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即“牛之何” ,此处之是动词,去、往 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 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 ,之,起提宾作用 8、然则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精讲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0054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