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doc
1 马哲名词解释 = 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4、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或:意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6、唯心主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7、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 们都是一元论哲学。 8、二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 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析中主义。 9、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 点,属于可知论。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10、不可知论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 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注:唯心主义不都是不可知 论。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当然是错误的。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 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 因而也是可知论。 只有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 才是不可知论。 11、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 神” 。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12、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 当作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13、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机整体。 14、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其所描绘的世界 图景只不过是零散的、绝对的、孤立的画面拼凑而已。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这是从哲学内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这是从哲学的阶 级属性,根本特征和社会作用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16、第一次飞跃及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经过反复探索, 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 和挫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中 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 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17、第二次飞跃及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与挫 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 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崭新实践中, 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并在这条道路 上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18、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处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 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次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定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 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 始的新的革命。(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 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7 年 9 月 12 日 江泽民) - 马哲名词解释二 =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或: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运动是标志着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 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静止所谓静止是指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特 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移动, 二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 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 化。 4、时间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不可逆性, 它总是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单一方向流逝。 5、空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即任何物 体都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维度,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6、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 识的本质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象。 7、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 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8、客观规律性是指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9、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 作用,即自觉的能动性。 10、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用机器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注:人工智能的 本质是对人是思维的模拟,人类通过电子计算机(电脑)来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过程,为揭 示意识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 11、思想路线所谓思想路线,就是某一阶段,社会集团或政党的指导思想并用主支 配其行动的认识路线。 1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3 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马哲名词解释三 = 1、联系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注: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 一。 2、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 和。 3、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称之为系统。 4、新事物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 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发展发展它不是指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 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意义。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注:发展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的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6、旧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 的事物。 7、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 矛盾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 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或对立统一。 9、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10、 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之间和事物外部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 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1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 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 和趋势。 13、内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14、外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1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 处不在) ,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也叫共性。 16、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 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也叫个性。 17、 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 盾。 18、 非基本矛盾非基本矛盾是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基本性质, 也不一定贯穿事物过 程始终的矛盾。 19、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0、 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 盾。非主要矛盾也叫次要矛盾。 2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2、 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为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矛盾的非主要 4 方面也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23、两点论“两点论”就是在抓主要矛盾时,也不忽视次要矛盾;在抓矛盾的主要 方面时,也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反对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一点论” 。 ) 24、重点论“重点论”就是在分析和处理各种矛盾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分 析和处理某一矛盾时,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对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 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量齐观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 ) 25、质是指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6、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 量表示的规定性。 27、量变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的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 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28、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质变是事 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显著的突变或 飞跃。 29、度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 30、关节点关节点是度的端点或临界点。 31、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 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 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32、 否定之否定规律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 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 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 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 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33、肯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34、否定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35、 扬弃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 服又保留,是扬弃。 36、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或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37、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38、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39、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40、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41、错觉错觉是认识上的错误,属于主观范畴。注:假象不同于错觉。 42、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43、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44、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45、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46、因果联系事物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47、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 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48、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49、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所具备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的综合。 50、可能性是指事物依据其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有可能转化为其他事物的种种趋 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收藏
编号:1002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19-03-13
2
文币
- 资源描述:
-
1 《马哲》名词解释 ====================================================================== 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4、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或:意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6、唯心主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7、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 们都是一元论哲学。 8、二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 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析中主义。 9、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 点,属于可知论。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10、不可知论——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 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注:唯心主义不都是不可知 论。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当然是错误的。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 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 因而也是可知论。 只有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 才是不可知论。 11、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 神” 。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12、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 当作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13、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机整体。 14、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其所描绘的世界 图景只不过是零散的、绝对的、孤立的画面拼凑而已。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这是从哲学内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这是从哲学的阶 级属性,根本特征和社会作用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16、第一次飞跃及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经过反复探索, 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 和挫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中 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 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17、第二次飞跃及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与挫 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 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崭新实践中, 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并在这条道路 上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18、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处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 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次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定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 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 始的新的革命。(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 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7 年 9 月 12 日 江泽民) ---------------------------------------------------------------------------------------------------------------------- 《马哲》名词解释二 ======================================================================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或: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运动是标志着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 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静止——所谓静止是指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特 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移动, 二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 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 化。 4、时间——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不可逆性, 它总是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单一方向流逝。 5、空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即任何物 体都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维度,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6、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 识的本质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象。 7、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 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8、客观规律性——是指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9、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 作用,即自觉的能动性。 10、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用机器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注:人工智能的 本质是对人是思维的模拟,人类通过电子计算机(电脑)来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过程,为揭 示意识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 11、思想路线——所谓思想路线,就是某一阶段,社会集团或政党的指导思想并用主支 配其行动的认识路线。 1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3 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马哲》名词解释三 ====================================================================== 1、联系——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注: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 一。 2、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 和。 3、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称之为系统。 4、新事物——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 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发展——发展它不是指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 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意义。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注:发展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的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6、旧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 的事物。 7、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 矛盾——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 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或对立统一。 9、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10、 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之间和事物外部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 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1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 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 和趋势。 13、内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14、外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1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 处不在) ,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也叫共性。 16、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 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也叫个性。 17、 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 盾。 18、 非基本矛盾——非基本矛盾是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基本性质, 也不一定贯穿事物过 程始终的矛盾。 19、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0、 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 盾。非主要矛盾也叫次要矛盾。 2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2、 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为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矛盾的非主要 4 方面也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23、两点论——“两点论”就是在抓主要矛盾时,也不忽视次要矛盾;在抓矛盾的主要 方面时,也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反对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一点论” 。 ) 24、重点论——“重点论”就是在分析和处理各种矛盾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分 析和处理某一矛盾时,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对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 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量齐观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 ) 25、质——是指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6、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 量表示的规定性。 27、量变——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的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 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28、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质变是事 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显著的突变或 飞跃。 29、度——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 30、关节点——关节点是度的端点或临界点。 31、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 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 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32、 否定之否定规律——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 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 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 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 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33、肯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34、否定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35、 扬弃——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 服又保留,是扬弃。 36、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或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37、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38、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39、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40、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41、错觉——错觉是认识上的错误,属于主观范畴。注:假象不同于错觉。 42、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43、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44、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45、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46、因果联系——事物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47、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 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48、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49、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所具备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的综合。 50、可能性——是指事物依据其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有可能转化为其他事物的种种趋 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doc》由用户(危行言逊)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名词解释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