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尿的形成和排出 生物学七年级下第生物圈中的人第 5 章 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 教材内容与前面的三章的内容联系密切。 一个人, 只要是活着, 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 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化系统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 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来完成。这些系统的活动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因此本节教材在讲完消 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安排了本节内容。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理解 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
2、以本节 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 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形成的 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 液成分的比较, 通过小组讨论、 发现法的学习形式, 推测肾小球、肾小管、 肾小囊壁的作用, 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
3、、通过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重难点的确立: 学生分析-教材难度相对初一学生来说很难, 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能力与初三学 生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分解教材难度,让初一的学生能够学会,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 实际情况确立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供血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四、重难点突破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采取以下手段: 1、观察肾脏的宏观结构实物取新鲜猪或羊新鲜肾脏 纵切观察内部结构皮质和髓
4、质的颜色不同。引出肾脏的微观结构肾单位 2、做一个肾单位-做科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 主观能动性,加强生生互动,强调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共同做模型的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课时分配: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热情 用感动中国 2004 年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示图片:厕所、运动场上运动员:急促呼吸和大汗淋漓这两幅图片分别展示了我们排 出废物的一些途径,如大便和小便,
5、运动员的呼气和汗液。你能把它们对应起来吗? 连线题直观的使学生感知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并简单了解排泄的几条不同途径。 既使学生意识到排泄废物是每个人都必须的问题,也反映了运动会加速人体排泄废物, 更重要的是,轻松的解决了两个重要而易混淆的概念排泄和排遗。 (二)图片导引,实物观察讨论 质疑: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与哪些结构有关?分别有什么作用? 展示图片:泌尿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并讨论 1.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想象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入肾脏, 怎样流出肾脏的?注意观察肾皮质和实质的颜色深浅,为什么?引出肾单位的概念。 (三)探究合作,深入展开 (教师重点展示“肾单位
6、结构”挂图。 ) 讲述:我们从图中纵剖开的肾小体可以观察到,每个肾小体的里面,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 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 这血管球叫做肾小球。 肾小球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 小动脉。很显然,血液可以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再汇集从出球小动脉流出。在肾小体 的外面,包围肾小球的结构,叫做肾小囊。肾小囊是由什么形成的?又是与什么结构相连通 呢?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模拟教具: (教师演示自制肾单位简易演示教具。 ) 讲述:大家看到,这一团毛线表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两端游离的较粗的毛线,表示 出、入球小动脉;这一段软塑管代表肾小管的一段,其一端为盲端,膨大的盲端凹陷形成了 肾小囊,囊壁分
7、内、外两层。内层细胞紧贴着肾小球;外层细胞与肾小管连成一体,内外两 层之间是肾小囊腔,它与肾小管相通。可见,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提问:现在把一个肾单位的结构归纳一下,肾单位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回答:一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而肾小体又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的。 ) 1尿的形成: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学习,我设计了如下的 方案:学生好奇、好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第一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表格见书本) 第二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推测可能答案。尿的形成,只有两 种可能,一种是:血浆肾小囊液尿液;另一种是
8、:肾小囊液血浆尿液。 从上表数据差异来看,学生不难推测出第一种可能。 第三步,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问的心境,以激起学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既然尿 液是血浆肾小囊液尿液形成的, 那么为什么血浆与肾小囊液中蛋白质含量差异这样 大?既然尿液是由肾小囊直接形成,为何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 第四步,指导学生收集材料,并整理有关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证据,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为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自学解难有关内容,最后归纳出结论:肾小囊液(原尿)是由 血浆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的; 由于大分子群不能渗过, 所以蛋白质分子在肾小 囊液(原尿)中急剧减少。又因为肾小囊液通过肾小管时,肾小管
9、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 部葡萄糖、蛋白质、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进行重新吸收回血液里的缘故,余下部分无机 盐、尿素、水等形成尿液。 第五步,学生分别扮演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分子,说出他们的经历 与最后的归宿。 第六步,提出有关新发现,挖掘教材内涵内容。尿液同肾小囊液(原尿)比较,并没有新的 尿素产生,为什么浓度会增大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总结: 由于浓缩效应,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到血液、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浓度增大。 第七步,教师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动画,进一步让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 第八步,学生归纳出结论,尿液的形成是由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
10、作用形成原尿,原尿通过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尿液的排出 第一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设问:肾脏形成尿液 在腹腔脊侧,是怎样通过腹腔排到体外的? 第二步,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的心境,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个强烈的、争于求答案的心理。 教师设问,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 么排尿又是间歇的?膀胱内的尿液从何而来?为何有贮存功能? 第三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收集解决问题的材料。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排尿的间歇性是因为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膀胱内尿液是通过输尿管从肾脏的肾盂运输而来的。 膀胱的贮存功能依赖于
11、尿道内口的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 当括约肌收缩时, 尿道内口 关闭;尿道括约肌舒张时,尿道内口开放,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由此归纳出:肾脏(尿) 输尿管膀胱(暂存)尿道体外。 第四步, 提出相关的新问题: 排尿的生理意义何在?学生通过排泄概念的复习和学习教材有 关内容,得出:排尿不仅排出废物,而且对调节体内水盐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有重要的作 用。 第五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 出泌尿系统卫生: 每天喝适量的开水; 有尿意及时排尿; 保持尿道外口清洁,防止尿路感染。 (四)回顾与整理 1.排遗和排泄;2.泌尿系统的组成;3.尿的形成;4.尿的排出 八、板书设计纲要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二、 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 尿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