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立体的投影 4.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4.2 平面立体平面立体 4.3 常见回转体常见回转体 4.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4.1.1 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形成国家标准规定,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同时规定,物体在投影时,可见的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因此,物体的视图与物体的投影实际上是相同的,只是换了一种描述方法,即物体的三面投影也称为三视图,如图4-1(a)所示。其中,主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由前向后投射所得);俯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由上向下投射所得);左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由左向右投射所得)。在三投
2、影面体系中,物体的正面投影通常用来表示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物体在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上的三个视图。为了把空间的三个视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还必须把三个投影面展开(图4-1(b)。展开的方法与第2章中投影面的展开方法相同,即V面保持不动,沿OY轴将H面和W面分开,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W面绕OZ轴向后旋转90,使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中。展开后的三视图如图4-1(c)所示。为了简化作图,在三视图中不画投影面的边框线,视图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视图的名称也不必标出(图4-1(d)。4.1.2 三视图的
3、投影规律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图4-1(d)所示物体的三视图,反映出该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大小,而每一个视图则反映了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大小。若将物体左右方向的尺寸称为长,前后方向的尺寸称为宽,上下方向的尺寸称为高,则: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主视图和俯视图同反映了物体的长度;主视图和左视图同反映了物体的高度;俯视图和左视图同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因而,三视图之间存在下面的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图4-1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该投影规律反映了三视图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1)主、俯视图:长
4、对正:位置关系:主视图与俯视图左右对正;度量关系: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度相等。(2)主、左视图高平齐:位置关系:主视图与左视图上下平齐;度量关系: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度相等。(3)俯、左视图宽相等:位置关系:俯视图与左视图前后对应;度量关系:俯视图与左视图宽度相等。应该特别注意,俯、左视图除了反映宽相等以外,还有物体前、后位置的对应关系,俯视图的下方和左视图的右方表示立体的前面;俯视图的上方和左视图的左方表示立体的后面,如图4-1(d)所示。另外,在三视图中,可见的轮廓线画成粗实线;不可见的轮廓线画成虚线。例如,图4-1(d)中左端的方槽,在主视图中的投影不可见,画成虚线。视图的对称中心线画成点画线,
5、例如,图4-1(d)中的物体前后对称,在俯视图中的对称中心线画成了点画线。4.2 平平 面面 立立 体体棱柱和棱锥是常见的平面立体,它们都是由棱面和底面围成的,相邻两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底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底边。本节讨论平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及表面取点、取线的方法。4.2.1 棱柱棱柱1棱柱的三视图棱柱的三视图现以六棱柱为例,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如图4-2(a)所示,当六棱柱位于图示位置时,其上、下两个底面平行于H面,在俯视图上反映实形(正六边形);在六棱柱的六个棱面中,前、后两个棱面为正平面,在主视图中反映实形(矩形),在俯视图中积聚在正六边形的前、后两条边上,在左视图中积聚为前、后两条直线
6、;其余四个棱面为铅垂面,在俯视图中积聚在正六边形的相应边上,在主视图和俯视图中反映类似形(矩形)。作图步骤:(1)画出三个视图的对称中心线:主视图左右对称,左视图前后对称,各画出一条对称中心线;俯视图前后、左右对称,画出两条垂直相交的对称中心线(图4-2(b)。(2)画出反映两底面实形(正六边形)的俯视图(图4-2(c)。(3)根据棱柱的高度,按照“长对正”画出主视图;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按照“高平齐”和“宽相等yy”画出左视图(图4-2(d)。说明:当视图对称时,一般应先用点画线画出对称中心线。例如,六棱柱处在图4-2(a)所示位置时,主视图左右对称,俯视图前后、左右均对称,左视图前后对称,
7、应首先画出三个视图的对称中心线,以确定三个视图的位置,如图4-2(b)所示。图4-2 六棱柱三视图的画法2棱柱表面取点、取线棱柱表面取点、取线因为棱柱的表面都是平面,所以棱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方法与第2章中介绍的在平面上取点和取线的方法是一样的。【例例4-1】在图4-3中,已知六棱柱表面A点的正面投影a和B点的正面投影b,试求A点、B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解解】在棱柱表面取点一般有以下三步:(1)判断点在棱柱面上的位置,需要根据已知投影的位置和可见性来判断。(2)根据已知点的投影求出其它投影,需要根据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求出其它投影。(3)所求投影的可见性判断。判断可见性的原则是,若点所在的面
8、的投影可见(或有积聚性),则点的投影可见。A点:由图4-3(a)可知,A点位于左前侧棱面上(铅垂面),因为该棱面的H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所以A点的水平投影a必在这一直线上,可由a求出a,再由a、a与a之间“高平齐、宽相等”的关系,求出a。因为A点的侧面投影所在的棱面是可见的,所以a可见;在A点水平投影所在的俯视图上,棱面具有积聚性,所以a可见,见图4-3(b)。B点:由图4-3(a)可知,B点位于后棱面上(正平面),该棱面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上都积聚为直线,可由(b)据“长对正”求出b,再据“高平齐”求出b。因为B点的侧面投影所在的棱面有积聚性,所以b可见;在B点水平投影所在的俯视图上,棱面具有积
9、聚性,所以b可见,见图4-3(b)。图4-3 棱柱体表面取点【例例4-2】如图4-4(a)所示,作出六棱柱表面折线ABCD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解解】由图4-4(a)可知,折线由三段直线AB、BC和CD构成。在主视图中,这三段直线分别位于六棱柱的三个可见棱面:AB位于左前棱面(铅垂面);BC位于前棱面(正平面);CD位于右前棱面(铅垂面)。因此,可先求出各段直线端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在分析各段直线的可见性后,连接相应端点的同面投影即可。注意:棱面上直线的可见性取决于它所在棱面的可见性。在各视图中,只要棱面的投影可见或积聚为直线,其上直线的投影即可见,直线上的点的投影也可见。作图步骤:(1
10、)求各端点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如图4-4(b)所示,由主视图中各点的正面投影a、b、c、d,在俯视图中求得水平投影a、b、c、d;在左视图中求得侧面投影a、b、c、d。(2)判断可见性并连线。如图4-4(c)所示,在左视图中,直线ab所在的铅垂面可见,bc所在的正平面积聚为直线,因此ab和bc是可见的,用粗实线连接;而cd所在的铅垂面是不可见的,用虚线连接。图4-4 棱柱体表面取线4.2.2 棱锥棱锥1棱锥的三视图棱锥的三视图棱锥与棱柱的区别在于棱锥的棱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锥顶。1)四棱锥的三视图当四棱锥处于如图4-5(a)所示的位置时,四棱锥的底面是水平面,在俯视图上反映实形(矩形);前
11、、后两个棱面是形状相同的三角形,为侧垂面,在左视图上积聚为前后对称的两条直线,在主、俯视图上反映类似形(三角形);左、右两个棱面是形状相同的三角形,为正垂面,在主视图中积聚为左右对称的两条直线,在俯、左视图上反映类似形(三角形);四个棱面(或四条棱线)的交点即锥顶。图4-5 四棱锥三视图的画法作图步骤:(1)画出三个视图的对称中心线。主、左视图左右和前后对称,各画出一条对称中心线;俯视图前后、左右对称,画出两条垂直相交的对称中心线(图4-5(b)。(2)画出反映四棱锥底面实形及四个棱面的俯视图(图4-5(c)。(3)根据棱锥的高度,按照“长对正”画出主视图(图4-5(d)。(4)根据主视图和俯
12、视图,按照“高平齐”和“宽相等yy”画出左视图(图4-5(d)。2)三棱锥的三视图当正三棱锥(底面为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处于图4-6(a)所示位置时,其底面ABC为水平面,在俯视图中反映正三角形的实形;三个棱面是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它们的交点即锥顶。位于后面的棱面SBC是侧垂面,因为它包含了一条侧垂线BC,所以在左视图上积聚成一条直线;左右对称的棱面SAB和SAC是一般位置平面,在三个视图中的投影均为类似形(三角形)。画正三棱锥的三视图时,只需画出底面正三角形ABC的三视图,再确定锥顶S的三面投影,并与相应的顶点相连即可。作图步骤:(1)如图4-6(b)所示,画出反映三棱锥底面正三角形实形的俯视
13、图,由俯视图据投影关系画出底面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直线)。(2)如图4-6(c)所示,画出三棱锥的俯视图,并确定锥顶在俯视图上的投影s,s应位于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由s和锥高,据“长对正”在主视图上得到s;在左视图上得到s,注意,s与s“宽相等y1y1”的前后对应关系。(3)如图4-6(d)所示,将顶点S的各投影与底面三角形的相应同面投影连接,完成三棱锥的三视图。图4-6 三棱锥三视图的画法2棱锥表面取点、取线棱锥表面取点、取线因为棱锥的表面都是平面,所以棱锥表面取点、取线的方法与在棱柱表面取点和取线的方法是一样的。若棱锥的棱面处于特殊位置,则其表面上的点可利用投影的积聚性求得;若棱面处于一般
14、位置,则其表面上的点可以利用在平面上取点的方法,通过作辅助线求得。在棱锥表面取点,一般有三种作辅助线的方法:作已知点与锥顶的连线;过已知点作底边的平行线;过已知点作任意直线。作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便于作图的辅助线。【例例4-3】在图4-7(a)中,已知三棱锥表面D点的正面投影d,试求它的水平投影d和侧面投影d。【解解】由图4-7(a)可看出,该三棱锥的位置与图4-6相比,绕Z轴方向顺时针转动了90。由D点的正面投影d及其位置,对照俯视图可知,D点位于前棱面SAB上,因此,在俯视图中,d点应位于sab上,d应位于sab上,并均为可见。因为SAB为一般位置平面,故可由上述作辅助线方法求出d;由
15、d和d可根据“二求三”求得d。图4-7(b)、(c)、(d)给出了用三种作辅助线的方法求解的作图过程。图4-7 棱锥表面取点方法一(图4-7(b):将点D与锥顶S相连。连sd并延长交ab于1;由1求得1、1,连接s1、s1,在s1上求得d,在s1上求得d。d也可据d、d由“二求三”得到(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的过程,称为“二求三”)。方法二(图4-7(c):过点D作一直线D平行于底边AB。作d 1ab;由1 求得1,过1作直线平行于ab,在此直线上求得d;d由“二求三”得到。方法三(图4-7(d):过点D在SAB作任意直线。过d作直线交sa于1,交sb于2;由1、2求出1、2,在12上
16、求得d;d由“二求三”得到。【例例4-4】如图4-8(a)所示,作出三棱锥表面折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解解】由图4-8(a)可知,折线由三段直线、构成。在俯视图中,三段直线分别位于三棱锥的三个可见棱面:和位于前后对称的棱面SAC和SAB上(这两个棱面都是一般位置平面),并由俯视图可知平行于AB;位于棱面SBC上(正垂面)。因此,可先求出各段直线端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在分析各段直线的可见性后,连接相应端点的同面投影即可。棱面上直线的可见性取决于它所在棱面的可见性。图4-8 棱锥表面取线作图过程如下:(1)求各端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如图4-8(b)所示,由俯视图中各点的水平投影1、2、
17、3、4,在主视图中求得正面投影1、2、3、4,其中1由2作ab的平行线得到,在左视图中求得侧面投影1、2、3、4。(2)判断可见性并连线。如图4-8(c)所示,在主视图中,直线12所在的棱面sac不可见,用虚线连接;直线23所在的棱面sab是可见的,用粗实线连接;直线34所在的棱面sbc积聚为直线,无需再连接。在左视图中,直线12和23所在的棱面sac和sab都是可见的,直线12和23都用粗实线连接;直线34所在的棱面sbc是不可见的,34用虚线相连。4.3 常常见见回回转转体体曲面立体是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围成的。在曲面立体中,工程上使用较多的是回转体,圆柱体、圆锥体、圆球和圆环是常见回转体,
18、如图4-9所示。回转体是由回转面或回转面与平面所围成的。回转面是由一条线(动线)绕着一条轴线(定线)旋转而生成的。这条动线称为母线,母线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均为圆,此圆称为纬圆,纬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回转体的轴线;回转面上任意位置的母线称为素线,素线的形状与母线相同。本节讨论常见回转体的形成、三视图的画法及表面取点、取线的方法。图4-9 常见回转体4.3.1 圆柱体圆柱体1圆柱体的生成圆柱体的生成如图4-10(a)所示,圆柱体由圆柱面及两个底面圆所围成。圆柱面是由直母线绕与它平行的轴线回转而成的。母线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轴线。圆柱面上平行于轴线的直线是圆柱的素线,即圆柱面上
19、只有素线是直线,其余均为曲线。2圆柱体的三视图圆柱体的三视图如图4-10(b)所示,将轴线为铅垂线的圆柱体置于三投影体系中,分别向三投影面投影,得到圆柱体的三视图。俯视图是一个圆,它是圆柱面有积聚性的投影,也是圆柱体上、下底面圆(水平圆)反映实形的投影。主视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上、下边是顶面圆和底面圆有积聚性的投影,左、右两边是圆柱面最左和最右两条素线AA0 和CC0 的正面投影aa0和cc0。最左、最右的两条素线,也是圆柱面对正面投影的前半个可见圆柱面与后半个不可见圆柱面的分界线,称为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左视图的形状是与主视图完全相同的矩形,矩形的上、下边也是顶面圆和底面圆有积聚性的投影,
20、右边和左边则是圆柱面最前和最后两条素线BB0和DD0的侧面投影bb0 和dd0。最前、最后的两条素线,也是圆柱面对侧面投影的左半个可见圆柱面与右半个不可见圆柱面的分界线,称为侧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如图4-10(c)、(d)、(e)所示,在画圆柱体的三视图时,应首先用点画线画出圆的十字中心线,中心线的交点是轴线有积聚性的水平投影,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中,也应该用点画线画出轴线的投影。然后画圆柱面有积聚性的俯视图,再画其它视图。某一投影面的转向轮廓线在其它视图中不单独画出。在图4-10(e)中,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aa0 和cc0,在俯视图中积聚为两个点aa0和cc0,在左视图中aa0和cc0则与轴线
21、的侧面投影相重合,不单独画线。同样,可对侧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在其它投影面上的投影进行分析。图4-10 圆柱体的三视图作图步骤:(1)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用点画线画出轴线(铅垂线)的投影,在俯视图中画出十字中心线,十字中心线的交点是轴线的水平投影(图4-10(c)。(2)先画出反映上、下底面圆实形的俯视图,再根据圆柱体的高度,由“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图4-10(d)。(3)画出圆柱体V面和W面的转向轮廓线,完成圆柱体的三视图(图4-10(e)。注意:回转体的轴线在画三视图时必须画出,且应该首先画出;在回转体轴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即反映圆的视图中,应画出十字中心线。3圆柱体表
22、面取点、取线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圆柱体表面的点有三种情况:点在转向轮廓线上,点在底面上,点在圆柱面上。一般情况下,若已知点的一面投影,需作出其它两面投影时,前两种情况可根据点在直线上和点在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解;第三种情况可先作出点在圆柱面有积聚性的圆上的投影,再求另外的投影。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例例4-5】如图4-11(a)所示,已知圆柱体上的点A、B、C的正面投影a、侧面投影b、水平投影c,作出其余两面投影。【解解】由已知条件可知,点A位于最右面的素线上(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找到该素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即可作出其水平投影a和侧面投影a;A点位于圆柱右面的正面投影转向轮廓线上,因此水平
23、投影可见,侧面投影则不可见。同理可分析B点。由俯视图上C点的水平投影c可见,可判断C点位于顶面,由此可知C点的正面和侧面投影应在顶面圆有积聚性的直线上,从而作出正面投影c和侧面投影c;因C点所在顶面圆的正面和侧面投影都有积聚性,因此c和c可见。注意:当直线或平面有积聚性时,其上的点认为可见。图4-11 圆柱体转向轮廓线和顶面上取点 作图过程(见图4-11(b):(1)据A点在最右面的素线上,由a求得a和a,且a可见,a不可见。(2)再据B点在最前面的素线上,由b求得b和b,且b和b均可见。(3)D点位于顶面,据水平投影c,由“长对正”求得正面投影c,据“宽相等”求得侧面投影c,c和c均可见。【
24、例例4-6】如图4-12(a)所示,已知圆柱面上的点M的正面投影m和点N的侧面投影(n),作出其余两面投影。【解解】由已知条件可知,M点位于圆柱面的左、前方;N点位于圆柱面的右、后方。根据已知点的投影,在圆柱面积聚成圆的俯视图上先求出水平投影,再求出另外一个投影。因M点位于圆柱面的左、前方,所以它的水平投影m和侧面投影m均可见;N点位于圆柱面的右、后方,所以正面投影(n)不可见,水平投影n可见。注意:当圆柱面积聚成圆时,圆上的点认为可见。作图过程:(1)据M点在圆柱面的左、前方,由m据“长对正”先在俯视图上求得m,再据“高平齐、宽相等”求得m,m和m均可见(图4-12(b)。(2)据N点在圆柱
25、面的右、后方,由n据“宽相等”先在俯视图上求得n,再据“长对正、高平齐”在主视图上求得n,n可见,(n)不可见(图4-12(b)。图4-12 圆柱面上取点【例例4-7】如图4-13(a)所示,已知圆柱面上两线段的正面投影abc(曲线)和cd(直线),求其余两投影。【解解】图示情况下,圆柱体的轴线为侧垂线,圆柱面的侧面投影有积聚性,即所求两线段的侧面投影在左视图中与圆重合。可先由各点的正面投影在左视图上求出相应的侧面投影,然后据“长对正、宽相等”依次求出各点的水平投影。主视图中添加的一般点s和t,是为了提高作图的准确性。线段ABC位于圆柱体的前半个圆柱面,AB在前、下圆柱面,BC在前、上圆柱面。
26、因B点位于圆柱水平投影面的转向轮廓线上,其水平投影b是线段ABC的水平投影abc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点,即在俯视图中线段ab不可见,bc可见。线段CD位于前、上圆柱面,俯视图中cd可见。作图过程:(1)据线段各点正面投影,在左视图中作出相应的侧面投影(图4-13(b)。(2)据线段各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在俯视图中作出相应的水平投影(图4-13(b)。图中45斜线只是为了表示“宽相等”的关系,作图时可不画,直接量取“宽相等”即可。(3)判断可见性并连线。在左视图中,线段积聚在圆上,视为可见;在俯视图中,以b分界,左段ab不可见,右段bc可见,同样,位于上半个圆柱面的cd也是可见的,用粗实线和虚
27、线区别线段的可见与不可见(图4-13(c)。图4-13 圆柱面上取线4.3.2 圆锥体圆锥体 1圆锥体的形成圆锥体的形成如图4-14(a)所示,圆锥体由圆锥面和底面围成。圆锥面可看做由直母线绕与它相交的轴线旋转而成。母线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均为圆(纬圆),纬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轴线。圆锥面上过锥顶的直线是圆锥的素线,即圆锥面上只有过锥顶的素线是直线,其余均为曲线。2圆锥体的三视图圆锥体的三视图图4-14(b)所示的圆锥,其轴线为铅垂线,先用点画线画出轴线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在水平投影中,用点画线画出十字中心线,十字中心线的交点是轴线的水平投影,又是锥顶S的水平投影s。接下来画反映底面实形的俯视图
28、,再画其它视图,如图4-14(c)、(d)、(e)所示。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等腰三角形,其底边是圆锥底面圆有积聚性的投影。主视图三角形的两腰sa、sb分别为圆锥面上最左、最右的两条素线SA、SB的正面投影,也是主视图中可见的前半个圆锥面和不可见的后半个圆锥面的分界线,因此SA、SB是圆锥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SA、SB的侧面投影sa、sb与轴线的侧面投影重合。同理,左视图三角形的两腰sc、sd分别为圆锥面上最前、最后的两条素线SC、SD的侧面投影,也是左视图中可见的左半个圆锥面和不可见的右半个圆锥面的分界线,因此SC、SD是圆锥侧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SC、SD的正面投影sc、sd与轴线的正
29、面投影重合。底圆的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分别积聚为长度等于其直径的直线(主视图、左视图三角形的底边),水平投影反映底圆的实形,这也是圆锥的俯视图。转向轮廓线在其它投影中不单独画出。由图4-14可见,圆锥面的水平投影在圆所包围的区域内,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在三角形区域内,因此,圆锥面的三个投影都没有积聚性。图4-14 圆锥体的三视图作图步骤:(1)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用点画线画出轴线(铅垂线)和圆的对称中心线的投影,在俯视图中画出十字中心线,十字中心线的交点是轴线的水平投影(图4-14(c)。(2)先画出反映底面圆实形的俯视图,再根据“长对正、宽相等”画出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图4-14(d)。(3)由圆锥
30、体的高度,画出圆锥体V面和W面的转向轮廓线,完成圆锥体的三视图(图4-10(e)。3圆锥体表面取点、取线圆锥体表面取点、取线圆锥体表面的点有三种情况:点在转向轮廓线上;点在底面上;点在圆锥面上(不包括前两种情况)。若已知点的一面投影,需作出其它两面投影时,前两种情况可根据点在直线上和点在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解;第三种情况需要作辅助线求解。辅助线有两种:过锥顶的素线和垂直于轴线的纬圆,也称辅助素线法和辅助纬圆法。下面举例说明。【例例4-8】如图4-15(a)所示,已知圆锥体转向轮廓线上的点B的正面投影b和底面上点C的水平投影(c),作出它们其余两面投影。【解解】(1)求作b和b。由已知条件可知,B
31、点位于圆锥对V面的转向轮廓线上。如图4-15(b)所示,在该转向轮廓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上,据已知的b,可直接由“长对正、高平齐”得到其水平投影b和侧面投影b。因B点位于圆锥体的圆锥面上,故b可见;又因B点位于圆锥体的左半个圆锥面上,故b可见。(2)求作c和c。由已知条件可知,C点位于圆锥体的底面上。如图4-15(b)所示,底面为一水平圆,该圆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积聚为直线(三角形的底边),据已知的水平投影(c),可直接由“长对正、宽相等”得到其正面投影c和侧面投影c。因圆锥体的底面圆上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积聚为直线,故c和c均可见。图4-15 圆锥体转向轮廓线和底面上取点【例例4-9】如图
32、4-16(a)所示,已知圆锥表面点A的正面投影a,求作水平投影a和侧面投影a。【解解】由已知条件可知,点A位于圆锥面上,已知a,可用辅助素线法或辅助纬圆法求得a和a。A点位于圆锥面的左半个锥面上,a和a均可见。方法一:辅助素线法(见图4-16(b)。(1)如图4-16(c)所示,过锥顶S和A点的已知投影a作素线SN的正面投影sn,再求出其水平投影sn和侧面投影sn。图4-16 圆锥面上取点:辅助素线法和辅助纬圆法(2)如图4-16(d)所示,因A点在素线上,其投影必在素线的同面投影上,由a即可在sn和sn上求得a和a。方法二:辅助纬圆法。(1)如图4-16(e)所示,过A点可作一个辅助圆,该圆
33、是与圆锥的轴线垂直的水平圆。(2)如图4-16(f)所示,过a作出水平圆的正面投影,该投影是一条垂直于轴线的直线,两端与正面转向轮廓线相交,直线长度的一半是辅助圆的半径,由此作出辅助圆在俯视图中的圆,以及侧面投影有积聚性的直线。(3)如图4-16(g)所示,因A点在辅助纬圆上,其投影必在辅助纬圆的同面投影上,因此可由a在辅助纬圆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上求得a和a。说明:在以上方法中,只要知道了点的两面投影后,都可以利用点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求出另外一个投影。即图4-16(d)、(g)中的a可以由a和a根据“高平齐、宽相等”直接求得,而不必作出辅助素线和辅助纬圆的侧
34、面投影。【例例4-10】如图4-17(a)所示,已知圆锥面上曲线DBACE的正面投影dbace,求曲线其余两投影。【解解】由图4-17(a)给出的曲线上点的正面投影可知,bc和de是两对重影点,曲线前后对称。A点位于V面转向轮廓线上;B点和C点位于W面转向轮廓线上;D点和E点位于圆锥面上。为了作图准确,以使曲线光滑连接,在已知点之间的圆锥面上,适当添加了两对一般点,如图4-17(c)所示。位于转向轮廓线上点A、B、C的其余两投影,可以在相应的转向轮廓线的同面投影上直接求得;位于圆锥面上的点D、E和添加的两对一般点的其余投影,可以用辅助素线法或辅助纬圆法求得。在俯视图中,曲线可见;从图4-17(
35、a)可看到,曲线的一部分(BAC)位于圆锥体的左半个锥面,另一部分(DB和CE)位于圆锥体的右半个锥面,因此,在左视图中以b和c为界,上部的bac可见,下部的dbce不可见。作图过程:(1)求转向轮廓线上的点。如图4-17(b)所示,A点和B、C点的水平投影a、b、c及侧面投影a、b、c,在相应的转向轮廓线的同面投影上可直接求得。(2)用辅助素线法和辅助纬圆法求其它点的投影。图4-17(c)所示为用辅助素线法求点的方法,过曲线已知正面投影作与锥顶相连的各素线的正面投影,求出各素线的水平投影,据“长对正”在各素线的水平投影上作出相应各点的水平投影a、b、c、d、e;再据“高平齐、宽相等”求出侧面
36、投影a、b、c、d、e。图4-17(e)所示为用辅助纬圆法求点的方法。辅助圆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圆,在主视图上过各点作垂直于轴线的直线,求得各点所在水平圆的半径,在俯视图上作出各圆弧,由各点的正面投影,据“长对正”在俯视图的圆弧上求得各点的水平投影。图4-17(e)中的箭头表明了用辅助纬圆法求D、E两点的水平投影d、e和据“高平齐、宽相等”求作侧面投影d、e的方法,其它点的作图方法相同。(3)图4-17(d)和图4-17(f)是在判断了曲线的水平、侧面投影的可见性后,光滑连接曲线上各点得到的作图结果。比较二者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可看出用辅助纬圆法比用辅助素线法作图简便,因此在圆锥面上取点时,推荐使
37、用辅助纬圆法。尤其在圆锥台表面取点时,因截去了圆锥顶,故用辅助纬圆法求解更为方便。图4-17 圆锥面上取线4.3.3 圆球圆球 1圆球的形成圆球的形成如图4-18(a)所示,圆球是由圆球面围成的。圆球面可看做由半圆形的母线绕其直径(轴线)回转而成。母线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圆球的轴线,过圆球球心的直线均可视为圆球的轴线,圆球面上没有直线。2圆球的三视图圆球的三视图如图4-18(b)、(d)所示,圆球的三个视图均为大小等于圆球直径的圆,它们分别是球面上平行于V面、H面和W面的最大的圆的投影,也是三个投影面的转向轮廓线的投影。图4-18 圆球的三视图球面上的圆A是正面投影转向
38、轮廓线圆,也是圆球上最大的正平圆。圆A在主视图上的投影为正面转向轮廓线圆a,而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中的投影a和a都与中心线重合(不画出),正面转向轮廓线A又是前半个球面和后半个球面的分界线,在主视图中可由此判断球面的可见性。球面上的圆B是水平面投影转向轮廓线圆,也是圆球上最大的水平圆。圆B在俯视图上的投影为水平面转向轮廓线圆b,而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的投影b和b都与中心线重合(不画出),水平面转向轮廓线B又是上半个球面和下半个球面的分界线,在俯视图中可由此判断球面的可见性。球面上的圆C是侧面投影转向轮廓线圆,也是圆球上最大的侧平圆。圆C在左视图上的投影为侧面转向轮廓线圆c,而在主视图和俯视图中的投影
39、c和c都与中心线重合(不画出),侧面转向轮廓线C又是左半个球面和右半个球面的分界线,在左视图中可由此判断球面的可见性。作图步骤:(1)在三个视图中用点画线画出十字中心线(图4-18(c);(2)在三个视图中分别画出三个直径等于圆球直径的圆,完成作图(图4-18(d)。3圆球面上取点、取线圆球面上取点、取线圆球面上的点有两种情况:点在转向轮廓线上;点在圆球面上。若已知点的一面投影,需作出其它两面投影时,第一种情况下,因转向轮廓线的投影在圆球的三视图中为已知,故可直接作出;第二种情况下,因为圆球表面没有直线,所以需要用辅助纬圆来帮助求点。下面举例说明。【例例4-11】如图4-19(a)所示,已知圆
40、球转向轮廓线上A点的正面投影a和B点的侧面投影(b),作出它们其余两面投影。【解解】由已知条件可知,A点位于正面转向轮廓线上,A点的水平投影a和侧面投影a应在正面转向轮廓线的同面投影上。如图4-19(b)所示,据“长对正、高平齐”即可由a求得a和a。因A点位于上半个、左半个球面,所以a和a均可见。由已知条件可知,B点位于水平面转向轮廓线上,B点的水平投影b和正面投影b应在水平面转向轮廓线的同面投影上。如图4-19(b)所示,据“宽相等、长对正”即可由(b)求得b和b。因B点位于水平面转向轮廓线上,所以b可见;B点又位于前半个球面,所以b也可见。图4-19 圆球转向轮廓线上取点【例例4-12】如
41、图4-20(a)所示,已知圆球面上A点的正面投影a,求A点的其余两面投影。【解解】由已知条件可知,A点位于上半个球面,它的水平投影a可见;A点又位于右半个球面,它的侧面投影a不可见。因为圆球的三个视图都没有积聚性,且球面上也不存在直线,所以,为方便作图,常选用平行于投影面的圆(纬圆)作为辅助圆。例如,求a和a,可过已知的a作一个投影面的平行圆的正面投影(水平圆、侧平圆和正平圆均可),求出该圆的另两面投影,即可在辅助圆的同面投影上求得a和a。图4-20 圆球表面取点(辅助纬圆法)作图过程:(1)作辅助水平圆(图4-20(b)。过a作一水平直线与圆球的正面投影圆相交,该直线是辅助水平圆的正面投影,
42、其长度就是辅助水平圆的直径,在俯视图中据辅助圆的直径,画出辅助水平圆的水平投影圆,由a据“长对正”即可在辅助圆的水平投影上求得a;由a和a即可据“高平齐、宽相等”求出a。(2)作辅助侧平圆(图4-20(c)。过a 作一垂线与圆球的正面投影圆相交,该直线是辅助侧平圆的正面投影,其长度就是辅助侧平圆的直径,在左视图中据辅助圆的直径,画出辅助侧平圆的侧面投影圆,由a据“高平齐”即可在辅助圆的侧面投影上求得a;由a和a即可据“长对正、宽相等”求出a。(3)作辅助正平圆(图4-20(d)。以主视图的圆心为圆心,以圆心到a的距离为半径(过a)作出辅助正平圆的正面投影圆,据此作出辅助正平圆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
43、影,由a据“长对正、高平齐”即可在辅助圆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上求得a和a;也可如图4-20(b)、(c)那样,在求出a或a之一后,由点的“二求三”求出另外一个投影。【例例4-13】如图4-21(a)所示,已知半圆球面上三段曲线的正面投影ab、bc、cd,完成它们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图4-21 圆球表面取线【解解】球面上没有直线,球面上任意画一条线均为曲线。由图4-21(b)对曲线进行分析,这三段曲线中AB与BC共点B,BC与CD共点C。由ab平行于侧面及它的位置、可见性(可见),可知AB应是位于半球前、左球面上的四分之一侧平圆,它的水平投影ab、侧面投影ab均可见。由cd平行于水平面及它的位
44、置、可见性(不可见),可知CD应是位于半球右、后球面上的四分之一水平圆,它的水平投影cd可见,侧面投影cd不可见。bc是一条斜线,表明BC是倾斜于水平面和侧面的圆弧,投影应是一段椭圆弧,由bc的位置、可见性(不可见),可知BC位于半球左、后球面上,它的水平投影bc、侧面投影bc均可见。按前面讲述的圆球表面取点的方法,即可求出曲线的各点。注意:对于本例中的水平圆和侧平圆,只要知道其半径即可直接画圆,无须再求圆上各点。作图过程:(1)曲线上各点(图4-21(c):侧平圆弧AB:据ab作出ab,侧平圆弧AB的半径abab,作出圆弧得ab。椭圆弧BC:B、C两点分别在正面和侧面的转向轮廓线上,且b和b
45、已求出,由c求得c,再由c求得c。为作图准确,在bc之间适当位置取了一个中间点(未标名称)。水平圆弧CD:cd是水平圆弧的半径(c和c已求出),据此半径作出水平圆弧得到d,D点在正面转向轮廓线上,由d求得d。(2)判断可见性,连接曲线上各点(图4-21(d)。据以上分析,ab和ab均可见,画成粗实线;bc和bc均可见,画成粗实线;cd可见,cd不可见,分别画成粗实线和虚线,完成作图。4.3.4 圆环圆环1圆环的形成圆环的形成如图4-22(a)所示,圆环是由环面围成的。环面可看做由圆(母线)绕圆平面上不通过圆心的直线(轴线)回转而成。母线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轴线,圆环面上
46、没有直线。2圆环的三视图圆环的三视图如图4-22(b)、(d)所示,圆环的轴线为铅垂线。主视图中的左右两个小圆,是圆环面上最左、最右两个素线圆的正面投影;上、下两条公切线是环面上的最高、最低两个纬圆的正面投影,它们是对正面的转向轮廓线,也是主视图中环面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俯视图中的两个实线圆是圆环上最大圆和最小圆的投影,它们是圆环面对水平面的转向轮廓线,也是俯视图中环面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俯视图中点画线圆是母线圆圆心轨迹的投影,母线上最高点和最低点轨迹的投影也重合在这个点画线圆上。左视图与主视图的形状相同,其特点类似,其上两个小圆是圆环面上最前、最后两个素线圆的侧面投影;上、下两条公切线是
47、环面上的最高、最低两个纬圆的侧面投影,它们是对侧面的转向轮廓线,也是左视图中环面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线。可见性判断:如图4-22(d)所示,俯视图点画线圆以外的圆环面为外环面,点画线圆以内的环面为内环面。对于主视图,前半个环面的外环面是可见的,其余不可见;对于俯视图,上半个环面是可见的,其余不可见;对于左视图,左半个环面的外环面是可见的,其余不可见。作图步骤:(1)在三个视图中画出轴线、对称中心线的投影(图4-22(c)。(2)在主视图中,画出左、右两个素线圆的投影,在素线圆的上、下各画一条公切线;在俯视图中,分别画出最大水平圆、最小水平圆和母线圆心轨迹圆(点画线圆);俯视图与主视图形状相同。视
48、图中各部分相应的投影关系用名称表明(图4-22(d)。图4-22 圆环的三视图图4-23(a)、(b)分别表示了由单独的外环面、内环面及上、下顶平面围成的回转体的三视图。图4-23 内、外圆环面回转体的三视图3圆环面上取点圆环面上取点如果点位于圆环面上的素线及转向轮廓线上,则因点所在线的三面投影在三视图中已经画出,所以在已知点的一面投影后,其余投影可在相应的同面投影中直接求得;如果点在圆环一般位置上,则因环面上没有直线,所以需要用辅助纬圆法求解。举例如下。【例例4-14】如图4-24(a)所示,已知圆环上的点A、B、C、D、E的一面投影,求其余两面投影。【解解】如图4-24(a)、(b)所示,
49、A、B两点位于最左边的素线圆上,但A点位于上半个环面的内外环面分界线上,因此,A点的水平、侧面投影均可见。B点位于下半、左半个环面,因此B点的水平投影不可见,而侧面投影可见。由a、b即可求得a、(b)和a、b。因C点的水平投影不可见,所以C点位于母线圆最下点形成的纬圆上,由(c)可求得c和c,c和c均可见。D点位于对水平投影的转向轮廓线上,且在右半、后半个环面上,因此它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不可见,由d可求得(d)和(d)。E点位于最前面的素线圆上,并在前半、上半个环面上,所以它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均可见,由e可求得e和e。图4-24(b)给出了求解作图的过程及结果。图4-24 圆环转向轮廓线
50、和素线上取点【例例4-15】如图4-25(a)所示,已知圆环面上的点M的正面投影m,点N的水平投影(n),求它们的其余投影。【解解】如图4-25(a)所示,由m可知点M位于左、前、上、外环面,M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均可见;由(n)可知N点位于右、后、下、内环面,N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不可见。点M、N位于圆环面上,均需用辅助纬圆法帮助作图,因为该圆环的轴线为铅垂线,所以辅助纬圆应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圆。作图步骤:(1)求m和m。如图4-25(b)所示,在主视图中,过m作出辅助水平纬圆有积聚性的正面投影(直线),交左素线圆于1,在俯视图中作出水平投影1,以十字中心线的交点为圆心,圆心到1点长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