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26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6.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26.2WCDMA26.3CDMA200026.4TD-SCDMA26.5 WiMAX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26.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26.1.1 概述概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不同在于它可以提供移动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 Mb/s。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分别为WCDMA、CDMA2000、TD-CDMA和WiMAX四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继承了前两代移动通信语音服务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低速率数据服务,其最终目标是提供宽带多媒体
2、通信服务。3G是3rdGeneration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分别支持至少2 Mb/s、384 kb/s以及144 kb/s的传输速率。由于CDMA系统具有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以及支持软容量和软切换等优点,使得它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流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WCDMA
3、、CDMA2000和TD-SCDMA这三种标准都采用CDMA技术,另外一种标准WiMAX采用的是OFDM技术。26.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从目前已确立的3G标准来看,其网络特征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口技术上,主要包括小区复用、多址/双工方式、应用频段、调制技术、射频信道参数、信道编码及纠错技术、帧结构、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模式等诸多方面。3G技术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为实现全球漫游,按ITU规划IMT-2000将统一采用2G频段,可用带宽高达230 MHz,分配给陆地网络170 MHz、卫星网络60 MHz,这为3G容量发展、实现全球多业务
4、环境提供了广阔的频谱空间,同时可更好地满足宽带业务。(2)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充分考虑承载多媒体业务的需要,3G网络射频载波信道根据业务要求,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支持至少2 Mb/s、384 kb/s及144 kb/s的传输速率,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码片速率,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也大大提高。(3)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在宽带信道中,可以灵活应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技术,单独控制每种业务的功率和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扩频因子,将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种速率业务映射到宽带信道上,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4)快速功率控制。3G主流技术均在下行信道中采用了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技术,用以改善下
5、行传输信道性能,这提高了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但由于受多径信道的影响,会导致扩频码分多址用户间的正交性不理想,增加了系统自干扰的偏差,但总体上快速功率控制的应用对改善系统性能是有好处的。(5)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3G基站采用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可以进行发信波束赋形,自适应地调整功率,减小系统自干扰,提高接收灵敏度,增大系统容量;另外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基站及终端产品中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成本至关重要。26.1.3 3G参数参数国际电联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划分了230 MHz频率,即上行18852025 MHz、下行21102200 MHz,共
6、230 MHz。上下行频带不对称,可使用双频FDD方式和单频TDD方式。2000年的WRC2000大会在WRC-1992基础上批推了新的附加频段,即860960 MHz、17101885 MHz、25002690 MHz。以下是各种3G标准的相关参数及其在我国的频谱分配情况。1.WCDMA双工方式:FDD。异步CDMA系统:无GPS。带宽:5 MHz。码片速率:3.84 Mc/s。中国联通频段:19201980 MHz、21102170 MHz(核心频段,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17551785 MHz、18501880 MHz(补充频段,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2.TD-SCDMA双工方式:TD
7、D。同步CDMA系统:有GPS。带宽:1.6 MHz。中国移动频段:18801920 MHz、20102025 MHz(核心频段);23002400 MHz(补充频段)。3.CDMA2000双工方式:FDD。同步CDMA:有GPS。带宽:1.23 MHz。码片速率:1.2288 Mc/s。中国电信频段:825835 MHz、870880 MHz(核心频段,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885915 MHz、930960 MHz(补充频段,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4.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另一个名称是802.16。带宽:1.520 MHz。最高接入速率:70 Mb/s。最远传输距离:50 km。中国
8、频段:无。26.2 WCDMA26.2.1 UMTS与与WCDMA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是采用WCDMA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也称为WCDMA通信系统。UMTS系统结构如图26.2.1所示,主要由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两个部分组成。RAN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CN用于处理UMTS系统内所有的语音呼叫和数据连接,并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交换和路由。RAN可以借用MUTS中地面RAN的概念,简称UTRAN(U
9、MTS Terrestrial RAN);CN从逻辑上分为电路交换域(Circuit Switched domain,CS)和分组交换域(Packed Switched domain,PS)。UTRAN、CN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一起构成了整个UMTS系统。图26.2.1 UMTS系统结构UMTS系统的物理结构模型如图26.2.2所示。该模型分为两个域:用户设备域和基本结构域。用户设备域是用户用来接入UMTS业务的设备,它通过无线接口与基本结构域相连接。基本结构域由物理节点组成,这些物理节点完成终止无线接口和支持用户通信业务需要的各种功能。基本结构域是共享的资源,它为
10、其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授权用户提供服务。图26.2.2 UMTS物理结构模型用户设备域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种类型设备,可能兼容一种或多种现有的固定或无线接口设备,如双模GSM/UMTS用户终端等。用户设备域可进一步分为移动设备(ME)域和用户业务识别单元(USIM)域。移动设备域的功能是完成无线传输和应用。移动设备还可以分为实体,如完成无线传输和相关功能的移动终端(MT),包含端到端应用的终端设备(TE)。其接口和功能与UMTS的接入层和核心网结构有关,而与用户无关。用户业务识别单元(USIM)域包含安全地确定身份的数据和过程,这些功能一般存入智能卡中。它只与特定的用户有关,而与用户所使用的移动设
11、备无关。基本结构域可进一步分为接入网域和核心网域。接入网域由与接入技术相关的功能模块组成,直接与用户相连接;而核心网域的功能与接入技术无关,两者通过开放接口连接。核心网又可以分为分组交换业务域和电路交换业务域。网络和终端可以只具有分组交换功能或电路交换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两种功能。接入网域由系列的物理实体来管理接入网资源到核心网域的机制。UMTS的UTRAN由无线网络系统(RNS)通过Iu接口和核心网相连。UMTS将支持各种接入方法,以便于用户利用各种固定和移动终端接入UMTS核心网和虚拟家用环境(Virtual Home Environment,VHE)业务。此时,不同模式的移动终端对应不同
12、的无线接入环境,用户则依靠用户业务识别单元接入相应的UMTS网络。核心网域包括支持网络特征和通信业务的物理实体,提供包括用户位置信息的管理、网络特性和业务的控制、信令和用户信息的传输机制等功能。核心网域又可分为服务网域、原籍网域和传输网域。服务网域与接入网域相连接,其功能是呼叫的寻路和将用户数据与信息从源传输到目的。它既和原籍网域联系以获得和用户有关的数据与业务,也和传输网域联系以获得与用户有关的数据和业务。26.2.2 WCDMA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组成WCDMA的系统组成如图26.2.3所示。WCDMA系统由若干逻辑网络元素构成。逻辑网络元素可以按不同子网来划分,也可以按功能来划分。WCDMA
13、逻辑网络元素按功能可以分成用户设备终端(UE)、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CN)。RAN处理与无线通信有关的功能。CN处理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交换功能,完成移动网络与其他外部通信网络的互联,相当于第二代系统中的MSC/VLR/HLR。图26.2.3 WCDMA组成结构1.UEUE为用户终端设备,主要由射频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协议栈模块以及应用层软件模块等组成。UE通过Uu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电路域和分组城内的各种业务功能,包括普通语音、宽带语音、Internet应用和移动多媒体业务等。UE包括两部分:(1)移动设备(The Mobile Equipment,ME):提供与
14、Node B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和应用接口服务。(2)UMTS用户识别模块(The UMTS Subscriber Module,USIM):提供用户身份识别功能,相当于GSM终端中的SIM智能卡,用于记载用户标识,对执行鉴权算法并保存鉴权、密钥以及终端所需的预约信息。2.UTRAN(1)Node B:WCDMA系统的基站,由无线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部件等组成。通过标准的Iub接口和RNC相连,主要完成Uu接口物理层协议的处理,包括扩频、调制、信道编码、解扩、解调、信道解码、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相互转换等功能。此外,Node B还提供部分无线资源管理业务。Node B包含RF收发放大、射频收发系统
15、(TRX)、基带部分(BB)、传输接口单元和基站控制部分等逻辑功能模块。(2)RNC:用于完成连接的建立和断开、切换、宏分集合并、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等功能。3.CNCN负责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和对UE的通信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VMSC/VLR。VMSC/VLR是WCDMA核心网CS域功能节点。它通过Iu CS接口与UTRAN相连,通过PSTN/ISDN接口与外部PSTN、ISDN及其他PLMN网络相连,通过C/D接口与HLR/AUC相连,通过E接口与VMSC/VLR或SMC相连,通过CAP接口与SCP相连,通过Gs接口与SGSN相连。VMSC/VLR主要提供CS域的呼叫接续、移动性管
16、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2)GMSC。GMSC是WCDMA移动网CS域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关节点,是可选功能节点。它通过PSTN/ISDN接口与外部网络相连,通过C接口与HLR相连,通过CAP接口与SCP相连,主要完成VMSC功能中呼入呼叫的路由功能。(3)SGSN。SGSN是WCDMA核心网PS域功能节点。它通过Iu PS接口与UTRAN相连,通过Gn/Gp接口与GGSN相连,通过Gr接口与HLR/AUC相连,通过Gs接口与VMSC/VLR,通过CAP接口与SCP相连,通过Gd接口与SMC相连,通过Ga接口与CG相连,通过Gn/Gp接口与SGSN相连。SGSN主要提供PS域的路由转发、移动性管
17、理、会话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4)GGSN。GGSN是网关GPRS支持节点。通过Gn接口与SGSN相连,通过Gi接口与外部数据网络相连。GGSN提供数据包在WCDMA移动网和外部数据网之间的路由和封装。GGSN主要提供同外部IP分组网络的接口和UE接入外部分组网络的关口功能。从外部网络的观点来看,GGSN类似于可寻址WCDMA移动网络中所有用户IP的路由器,同外部网络交换路由信息。(5)HLR。HLR是WCDMA移动网归属位置寄存器,通过C接口与VMSC/VLR或GMSC相连,通过Gr接口与SGSN相连,通过Gc接口与GGSN相连。HLR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户的签约信息存放、新业务支持、增强
18、的签权等功能。4.OMC(Operation Maintenance Center,网络操作维护中心)。OMC包括设备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完成对各独立网元的维护和管理,包括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业务功能。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全网所有相关网元的统一维护和管理,实现综合集中的网络业务功能,包括网络业务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5.外部网络外部网络分为两类,即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WCDMA网络也可以分成若干个子网。子网之间既可以独立工作,又可以协同工作。子网可称为UMTS公众陆地移动网(PLMN)。26.2.3 接口接口WC
19、DMA系统主要有如下接口:(1)Cu接口。Cu接口是USIM卡和ME之间的电气接口,是遵循智能卡标准的接口。(2)Uu接口。Uu是WCDMA的无线接口。UE通过Uu接口接入到UMTS系统的固定网络部分,Uu接口是UMTS系统中最重要的开放接口,其开放性可以确保不同制造商设计的UE终端可以接入其他制造商设计的RAN中。(3)Iu接口。Iu接口是连接UTRN和CN的接口。Iu接口是一个开放的标准接口,使得通过Iu接口相连接的UTRAN与CN可以分别由不同的设备制造商提供。(4)Iur接口。Iur接口是连接RNC之间的接口,是UMTS系统特有的接口,用于对RAN中移动台的移动管理,比如在不同的BNC
20、之间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所有数据都通过Iur接口从正在工作的BNC转到候选RNC,Iur是开放的标带接口。(5)Iub接口。Iub接口是连接Node B与RNC的接口,它是一个开放的标准接口,使得通过Iub接口相连接的RNC与Node B可以分别由不同的设备制造商提供。26.3 CDMA200026.3.1 CDMA2000的特点的特点CDMA2000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都有参与的移动通信标准。该系统是从窄带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CDMA2000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语音容量,提高数据传输效
21、率,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降低移动台电源消耗,延长电池寿命,消除对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具有更好的加密技术,后向兼容CDMA one。与CDMA one相比,CDMA2000具有以下特点。1.多种射频信道带宽CDMA2000在前向链路上支持多载波(MC)和直扩(DS)两种方式,反向链路仅支持直扩方式。当采用多载波方式时,能支持多种射频带宽,射频信道带宽可以是N1.25 MHz,其中N=1、3、5、9或12,即可选择的带宽有1.25 MHz、3.75 MHz、6.25 MHz、11.25 MHz和15 MHz。目前的技术仅支持前两种带宽。2.Turbo码为了适应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CDMA200
22、0采用Turbo编码技术,编码速率可以是1/2、1/3或1/4。Turbo编码器由两个递归系统卷积码(RSC)成员编码器、交织器和删除器构成,每个RSC有多路校验位输出,两个RSC的输出经删除复用后形成Turbo码。Turbo编码器一次输入N turbo bit,包括信息数据、帧校验(CRC)和保留bit,输出(N turbo+6)/R符号。Turbo译码器由两个软输入软输出的译码器、交织器和去交织器构成,两个成员译码器对两个成员编码器分别交替译码,并通过软输出相互传递信息,进行多轮译码后,通过对软信息进行过零判决得到译码输出。Turbo码具有优异的纠错性能,但译码复杂度高、时延大,因此主要用
23、于高速率、对译码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传输业务。与传统的卷积码相比,Turbo码可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增加系统容量。在CDMA2000中,Turbo码仅用于前向补充信道和反向补充信道中。3.3800 MHz前向快速功率控制CDMA2000采用新的前向快速功率控制(FFPC)算法,该算法使用前向链路功率控制子信道和导频信道,使移动台收到的全速率业务信道的Eb/Nt保持恒定。移动台将测量到的业务信道Eb/Nt与门限值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向基站发出升高或降低发射功率的指令。功率控制命令比特由反向功率控制子信道传送,功率控制速率可达到800 b/s。采用前向快速功率控制,能尽量减小远近效应,降低移
24、动台接收机实现一定误帧率所需的信噪比,进而降低基站发射功率和系统的总干扰电平,提高系统容量。4.前向快速寻呼信道前向快速寻呼信道用于指示一次寻呼或配置改变。基站使用前向快速寻呼信道的寻呼指示(PI)比特来通知位于覆盖区域,并工作于时隙模式且处于空闲状态的移动台,是监听下一个个前向公共控制信道/前向寻呼信道的时隙,还是返回低功耗的睡眠状态直至下一周期到来。当寻呼负载较高时,可以使用一个以上的前向快速寻呼信道来减少冲突。前向快速寻呼信道的使用,可使移动台不必长时间连续监听前向寻呼信道,减少了激活移动台所需的时间,降低了移动台功耗,从而延长了移动台的待机时间和电池寿命。如果是在最近10 min内有任
25、何配置消息(如系统参数消息)发生变化,前向快速寻呼信道上的配量改变指示(CCI)比特将被设置,然后移动台通过解调前向广播信道来获得新消息。5.前向链路发射分集前向链路采用的发射分集方式包括多载波发射分集和直接扩频发射分集两种。前者用于多载波方式,每个天线发射一个载波子集;后者用于直接扩频方式,又可分为正交发射分集和空时扩展分集两种。采用前向发射分集技术能减小每个信道要求的发射功率,增加前向链路容量,改善室内单径瑞利衰落环境和慢速移动环境下的系统性能。6.反向相干解调 为了提高反向链路性能,CDMA2000采用反向链路导频信道,它是未经编码的由0号沃尔什函数扩频的信号。基站用导频信道完成初始捕获
26、、时间跟踪和Bake接收机相干解调,并为功率控制测量链路质量。导频参考电平随数据速率而变化。基站可以利用反向导频帮助捕获移动台的发射,实现反向链路上的相干解调。与采用非相干解调的CDMA2000相比,基站所需的信噪比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移动台发射功率,提高了系统容量。当移动台发射无线配置为RC-6的反向业务信道时,在反向导频信道中插入一个反向功率控制子信道,移动台通过该子信道发送功率控制命令,可实现前向链路功率控制。反向导频还可以采用门控发送方式,即非连续发送,不仅能减小对其他用户的干扰,也能降低移动台的功耗。7.连接的反向空中接口波形在反向链路中,所有速率的数据都采用连续导频和连续数据信道波
27、形。连续波形可以把对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降到最低,通过降低数据速率,能扩大小区覆盖范围;允许在整个帧上实现交织,并改善搜索性能。连续波形还支持移动台为快速前向功率控制时连续发送前向链路质量测量信息,以及基站为反向功率控制时连续监控反向链路质量。8.辅助导频信道 CDMA2000中新增加了前向辅助导频信道,支持对一组移动台的波束形成,以及对单个移动台的波束控制和波束形成。点波束应用能扩大覆盖区域和增加容量,并提高可支持的数据速率。9.增强的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控制系统中包含了多种业务到物理层的接入过程,保证了多媒体业务的实现。它的引入能满足更高带宽和更广泛业务种类的需求,
28、支持语音、分组数据和电路数据业务的同时处理。CDMA2000系统的MAC子层能提供尽力发送(Best Effort Delivery)复用和QoS控制,以及接入程序。10.灵活的帧长CDMA2000支持5 ms、10 ms、20 ms、40 ms、80 ms和160 ms多种灵活的帧长。不同类型的信道分别支持不同的帧长。例如,前向基本信道、前向专用控制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和反向专用控制信道采用5 ms和20 ms帧,前向补充信道和反向补充信道采用20 ms、40 ms或80 ms帧,语音业务采用20 ms帧。较短的帧可以减少时延;较长的帧因帧头所占比重小,可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26.3.2 C
29、DMA2000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CDMA2000系统由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电路域、核心网分组域、智能网、短消息中心、无线应用协议(WAP)及定位部分组成,如图26.3.1所示。图26.3.1 CDMA2000系统结构无线接入网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BTS主要负责接收移动台的无线信号;BSC则负责管理多个BTS,并与移动交换中心(MSC)和分组控制功能(PCF)进行语音和数据的交互。PCF主要负责与分组数据业务相关的无线资源管理控制。核心网电路域主要由MSC、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原籍位置寄存器(HLR)和鉴权中心(AUC)构成。该部分主要用于控制电路域的业务。
30、核心网分组域主要由PCF、分组数据服务节点/外地代理(PDSN/FA)、认证、授权、计费(AAA)、本地代理(HA)等组成。该部分主要用于控制分组数据业务。其中PDSN负责管理用户通信状态,转发用户的数据到另外一个MSC网络中。AAA主要用来对用户的权限和计费进行管理。智能网部分主要由MSC、业务交换点(SSP)、IP、业务控制节点(SCP)等构成。智能网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新业务都需要智能网。26.3.3 CDMA2000的主要接口的主要接口CDMA2000系统的主要接口如图26.3.2所示,它主要由A接口和Um接口组成。A接口为网络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C)
31、之间的通信接口,也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的互连接口,采用标准的2.048 Mb/s的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传递的信息主要有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图26.3.2 CDMA2000接口空中接口即Um接口,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机(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系统固定部分之间的通信,通过天线链路实现。该接口传输的信息主要有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除了上述两个主要接口外,还有以下几个接口:(1)Abis接口:用于BTS和BSC之间的连接。(2)A1接口:用于传输MSC与BSC之间的信令。(3)A2接口:用于传输MSC与BS
32、C之间的语音业务。(4)A3接口:用于传输BSC与业务数据单元(SDU)之间的语音及数据等用户业务和信令。(5)A7接口:用于传输BSC之间的信令,支持软切换。(6)A8接口:用于传输BSC和PCF之间的用户业务信息。(7)A9接口:用于传输BSC和PCF之间的信令。(8)A10接口:用于传输PCF和PDSN之间的用户业务信息。(9)A11接口:用于传输PCF和PDSN之间的信令。26.3.4 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CDMA2000标准中的内容就是按图26.3.3所示的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这些层次主要有物理层、MAC子层、LAC子层和层3等。图26.3.3 CDMA2000系统空
33、中接口分层结构1.物理层物理层处于体系结构的最底层,通过各种物理信道完成高层信息和空中无线信号的相互转换。几乎所有系统特性都依靠物理层来保证和实现,它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主要执行一些信道处理、编码调制等任务。2.MAC子层MAC子层为了适应更高的带宽以及处理更多种类业务的需要,按照物理层的定时要求,及时地向物理层特定信道发送数据或从那里接收数据,并完成逻辑信道和具体信道的转换。3.LAC子层LAC子层与信令信息有关,主要为高层的信令提供在无线信道上的正确传输与发送。4.层3层3侧重于描述系统的控制信息的交互。通过LAC子层提供的服务,层3利用各种逻辑信道按照通信协议的规定完成基站和移动
34、台的信令消息交互,以完成一些基本的承载业务。26.3.5 CDMA2000的信道分配的信道分配CDMA2000标准定义了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两个概念。物理信道是CDMA2000标准中物理层的描述对象,与空中无线特性有关。在物理层之上的协议中,为了更好地定义各种业务并便于控制,采用了逻辑信道的概念。高层数据在链路层逻辑信道中传输数据帧,并将其在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接口处映射到物理信道上。高层的信令都是在逻辑信道上传输的,屏蔽了具体物理层的特点,使得无线接口对高层是透明的。逻辑信道传输的信息最终由物理信道承载,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映射。一个逻辑信道可以永久地独占一个物理信道(例如同步信道
35、),也可以临时独占一个物理信道,还可以和其他逻辑信道共享一个物理信道。在某些情况下,一个逻辑信道可以映射到另一个逻辑信道中,这两个逻辑信道或更多逻辑信道便融合成一个实际的逻辑信道,以传送不同类的业务。1.前向物理信道CDMA2000标准中,物理层中的前向信道分为12类,分别是导频信道(Pilot Channel)、同步信道(Sync Channel)、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快速寻呼信道(Quick Paging Channel)、广播信道(Broadcasting Channel)、公共功率控制信道(Common Power Control Channel)、公共指配信道(
36、Common Consignment Channel)、前向专用控制信道(Forward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业务信道(Traffic Channel)、辅助信道(Supplemental Channel)、基本信道(Fundamental Channel)和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前向物理信道分配如图26.3.4所示,可分为专用和公用两类。图26.3.4 CDMA2000前向物理信道前向公用信道包括: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寻呼信道、广播信道、快速寻呼信道、公共功率控制信道、公共指配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其中前3种信道与CDMA
37、-95X系统兼容,后5种是CDMA2000新定义的信道。部分信道的功能如下:(1)导频信道:不断地发送不含数据信息的扩频信号。基站覆盖区中的移动台利用导频信号获取同步,同时也为移动台越区切换提供依据,此外导频信号也是移动台开环功率控制的依据。(2)同步信道:在基站覆盖区中,处于开机状态的移动台通过同步信道来获得初始的时间同步。(3)寻呼信道:每个基站有1个或最多7个寻呼信道。当呼叫时,在移动台没有接入业务信道之前,基站通过寻呼信道传送控制信息给移动台。当需要时,寻呼信道可以变成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业务数据。寻呼信道的作用为定时发送系统信息,使移动台能收到入网参数,为入网做准备;基站通过它寻呼
38、移动台。(4)广播控制信道:基站用来发送系统开销信息以及需要广播的信息,可工作在非连续方式。(5)快速寻呼信道:基站用来通知在覆盖范围内工作在时隙模式且处于空闲状态的移动台工作信息。(6)公共功率控制信道:基站用于对多个反向控制信道进行功率控制。(7)公共指配信道:基站用来发送反向信道快速响应的指配信息。(8)公共控制信道:基站用来给指定移动台发送消息,数据速率高、可靠性好。2.反向物理信道CDMA2000反向物理信道分配如图26.3.5所示。图26.3.5 CDMA2000反向物理信道分配部分信道的功能如下:(1)接入信道:用于移动台与基站的通信或响应寻呼信道消息。(2)增强型接入信道:用于
39、移动台与基站的通信或响应指向移动台的消息,也可用于发送中等大小的数据分组。增强型接入信道有三种可能的工作模式,即基本接入模式、功率控制接入模式和预约接入模式。功率控制接入模式和预约接入模式可以工作于同一个增强型接入信道;基本接入模式工作于独立增强型接入信道。(3)反向公共控制信道:用于当无反向话务信道可用时向基站发送用户和信令信息。(4)反向话务信道:用于呼叫中向基站发送用户和信令信息,反向话务信道可以包含1个专用控制信道。(5)反向基本信道与反向补充信道:用于在呼叫中向基站发送用户和信令信息。反向业务信道可以包含一个反向基本信道。反向补充信道用于在呼叫中向基站发送用户信息。反向话务信道最多包
40、含2个反向补充信道。(6)反向补充信道:用于在呼叫中向基站发送用户信息。(7)反向导频信道:用于辅助基站检测移动台的发送信号。(8)反向功率控制信道:用于调节移动台发射功率,消除远近效应。26.4 TD-SCDMA26.4.1 TD-SCDMA的特点及其空中接口参数的特点及其空中接口参数1.TD-SCDMA的特点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系统是第一次由中国提出的全球3G标准之一。TD-SCDMA是TDD和CDMA、TDMA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时分双工(TDD)技术,仅需一个16 MHz带宽,而以FDD为代表的CDMA2000 需要1.252 MHz带宽,WCD
41、MA需要52 MHz带宽。其语音频谱利用率比WCDMA高2.5倍,数据频谱利用率甚至高3.1倍,无需成对频段,适用于多运营商环境。(2)采用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和上行同步等大量先进技术,可以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多址干扰,提高系统容量;采用“接力切换”技术,可克服软切换大量占用资源的缺点;采用TDD后不需要双工器,可简化射频电路,系统设备和移动台的成本较低。(3)采用TDMA更适合传输下行数据速率高于上行数据速率的非对称Internet业务,而WCDMA 并不适合,因而在R5版本中增加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4)采用软件无线电先进技术,更容易实现多制式基站和多模终端,使系统更易于升级
42、换代,更适合在开通GSM网络的大城市热点地区首先建设,借以满足局部用户群对384 kb/s 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并通过GSM/TD双模终端来适应两网并存的过渡期内用户漫游切换的要求。(5)采用TDD与TDMA,更易支持PTT业务和实现新一代数字集群。(6)具有频率资源丰富、频谱效率高及适于全球漫游的特点。2.TD-SCDMA空中接口参数TD-SCDMA空中接口参数如表26.4.1所示。26.4.2 TD-SCDMA网络结构网络结构TD-SCDMA系统由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UTRAN)和手机终端(UE)组成,如图26.4.1所示。UTRAN由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43、ontroller,RNC)和基站Node B组成。CN通过Iu接口与UTRAN的RNC相连。Iu接口可分为连接到电路交换域的Iu-SC、连接到分组交换域的Iu-PS和连接到广播控制域的Iu-BC接口。Node B与RNC之间由Iub相连。在UTRAN内部,RNC通过Iur接口进行信息交互。Node B与UE之间通过Uu接口交换信息。图26.4.1 TD-SCDMA系统网络结构26.4.3 系统信道系统信道 TD-SCDMA系统中有三种信道模式: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如图26.4.2所示。逻辑信道:作为MAC子层向上层提供服务,用来描述承载信息的类型。传输信道:作为物理层向高层提供服务
44、,用来描述所承载信息的传送方式。物理信道:系统直接发送信息的通道,即在空中传输信息的物理信道。1.公共信道公共信道是发送某一特定的UE时含有内识别信息的信道。公共信道可分为以下几种:(1)广播信道(BCH):用于广播系统和小区特有信息的一个下行传输信道。(2)寻呼信道(PCH):用于当系统不知道移动台所在的小区位置时,承载发向移动台的控制信息的一个下行传输信道。(3)前向接入信道(FACH):用于当系统知道移动台所在的小区位置时,承载发向移动台的控制信息的一个下行传输信道。FACH也可以承载一些短的用户信息数据包。(4)随机接入信道(RACH):用于承载来自移动台控制信息的一个上行传输信道。R
45、ACH也可以承载一些短的用户信息数据包。(5)上行共享信道(SCH):一种被几个UE共享的上行传输信道,用于承载专用控制数据或业务数据。(6)下行共享信道(DSCH):一种被几个UE共享的下行传输信道,用于承载专用控制数据或业务数据。2.物理信道TD-SDMA的物理信道包含四层结构:系统帧、无线帧、子帧和时隙码。依据不同的资源分配方案,子帧或时隙码的配置结构可能有所不同。时隙码能够在时域和码域上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具有TDMA的特性,如图26.4.3所示。图26.4.3 TD-SCDMA物理信道信号格式TDD模式下的物理信道用于发射所分配的无线帧特定时隙中的一个突发。无线帧的分配可以是连续的,
46、即每一帧的相应时隙都可以分配给某物理信道;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即仅有部分无线帧中的相应时隙分配给该物理信道。一个突发由数据部分、Midamble部分和一个保护间隔组成。一个突发的持续时间就是一个时隙。物理信道分为为两大类:专用物理信道和公共物理信道。专用物理信道(DPCH)由DCH(Dedicated Channnel,专用信道)映射得到,支持上下行数据传输,下行通常采用智能天线进行波束赋形。公共物理信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主公共控制物型信道(PCCPCH):由广播信道(BCH)映射而来。PCCPCH的位置(时隙/码)是固定的(TS0)。PCCPCH需要覆盖整个区域,不进行波束赋形,其扩频因
47、子为16。(2)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l):由PCH和FACH映射而来,扩频因子为16。(3)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ACH):由RACH映射而来,扩频因子为16、8或4。(4)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它是TD-SCDMA系统独有的信道,用于对UE发出的UpPTS信号进行响应,支持建立上行同步,固定扩频因子为16。(5)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由USCH(Uplink Shared Channel)映射而来。(6)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由D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映射而来。(7)寻呼指示信道(PICH):用来承载寻呼指示信息,
48、扩频因子为16。(8)下行导频信道(DwPCH):承载在DwPTS时隙上,主要完成下行导频和下行同步。(9)上行导频信道(UpPCh):承载在UpPTS时隙上,主要完成用户接入过程中的上行同步。26.5 WiMAX26.5.1 WiMAX标准标准2007年10月19日,ITU批准了WiMAX标准成为ITU移动无线标准,于是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WiMAX成为了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iMAX论坛是由通信行业众多知名的设备制造商共同组建的。这个组织是对基于IEEE802.16标准的设备进行互操作性和一致性方面的认证组织。IEEE是标准的制定者,WiMAX论坛是标准的推动者,WiMA
49、X论坛将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验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iMAX几乎就是IEEE802.16的代名词。IEEE802.16是一种无线接入系统的新协议,它定义了无线城域网的空中接口。1999年开始提出了IEEE802.16,并在2001年、2003年发表了2种基于单载波的固定式传输的技术标准 IEEE802.162001 和 IEEE802.16a,2004年发表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固定式应用技术标准IEEE802.16d,随后又推出了针对移动应用的技术标准IEEE802.16e标准。WiMAX标准的演进及相关标准如表26.5.1所示。26.5.2 WiMAX技术特点技术特点1.覆盖
50、范围大WiMAX能为50 km范围内的固定站点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或者为515 km范围内的移动设备提供同样的接入服务。WiMAX标准中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包括先进的网络拓扑、OFDM和天线技术中的波束成形、天线分集和多扇区等技术。另外,WiMAX还针对各种传播环境进行了优化。2.无线数据传输性能强WiMAX技术支持TCP/IP。TCP/IP的特点之一是对信道的传输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面对日益增长的IP数据业务,必须适应TCP/IP对信道传输质量的要求。同时,WiMAX技术在链路层加入了ARQ机制,减少了到达网络层的信息差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业务吞吐量。此外,WiMAX采用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