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材简析】本课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学情分析】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
2、析。【教学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或柱状图的方式对收集到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知道天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2.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知道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并且体会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3.通过阅读二十四节气歌资料,感受天气、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类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学生:天气日历、作业本。【教学过程】一、
3、聚焦:回顾旧知,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1.展示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供课上观摩学习。提问:你认为同学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2.过渡:对天气日历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3.提问:我们的天气日历记录了很多信息,主要有哪些方面?你觉得可以怎样整理呢?4.提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观摩和研讨同伴的作品,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他人天气日历与自己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寻找相同点与不同
4、点,进一步了解描述天气的几大要素。通过研讨展现学生前概念,聚焦本课研究主题。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气象部门的天气日历。小组学习并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整理总结?2.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预设: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1.每个小组分发数据材料(杭州地区8月份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2.组内学生分配任务,相互合作,统计整理杭州地区8月的各项天气数据,观察体会天气的变化。3.出示活动手册第12页,明确统计要求记录数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
5、会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总结。不一样的数据图可以获取不同的信息,通过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认识数据、深度思考的能力。三、研讨:整理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学生反馈交流:各项天气因素的数据分析。2.提问: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一种天气最多?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个月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气温有什么特点?3.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4.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5.出示图片:四季如春、四季分明、常年干
6、旱的图片。提问:观察这四个地方一年的天气变化,你有什么发现?6.小结: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强化学生对描述天气几大要素的深刻认识。通过出示不同类型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意识到对天气长期的描述为气候,短期描述为天气。四、拓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二十四节气图1.学习二十四节气歌2.分发二十四节气图(每小组一份),教师简单讲解二十四节气来源。【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课堂认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寻找发现天气、气候在生产生活中的影响与运用。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激发学生对二十四节
7、气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五、板书设计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观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疑难解答】天气日历作为一份长期作业,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会出现记录不完善、数据不标准等情况,在课上整理交流时该如何处理?首先,教师对有记录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不管记录是否科学标准,能够坚持每天定时观察并形成文字记录,已是良好的科学习惯,应该加以鼓励。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部分学生缺少数据、缺少记录的准备。可事先为学生准备好比较科学的天气日历范本,以及同一地点降水量、气温、云量等要素的记录数据。准备以上材料可以供有记录的孩子作为对比材料,通过比较学习,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记录缺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天气日历。其二,可以为未完成天气日历记录的孩子提供数据,在交流研讨过程中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通过课堂上现场整理,强化对天气要素的认识,培养对不同形式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