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互联网影响新体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的第三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创新影响展开,非常适合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使用经验。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在农业、工业、教育、科研、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文化”带来的新发展、新平台和新生态,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互联网应用的全面认识,理解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
2、时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此外,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使用经验,但对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理解“互联网+”对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增强对互联网信息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计算思维:通过梳理“互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
3、理解互联网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创新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和整理,了解“互联网+文化”的创新发展,培养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信息社会责任:通过了解互联网在文化传承中的创新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对社会的正面与潜在影响,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学会合理、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并积极传播正能量。教学重难点重点:“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案例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创新影响。难点:理解“互联网+”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创新过程,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设计原因: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互联网+
4、”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应用案例,以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创新影响,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基础。而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创新过程,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能力,也是本节课旨在培养的核心素养。同时,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教学策略情境导入策略:通过展示“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案例,如智能灌溉、精准种植、远程医疗等,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讲解与展示策略:教师详细讲解“互联网+”在农业、工业、教育、科研、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同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
5、学生直观感受“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分组搜索相关资料,梳理“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总结“互联网+”带来的新改变。同时,访问故宫博物院网站的数字文物库,感受互联网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小组讨论策略:学生分组讨论互联网在交通引导、智能导航、智能公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互联网+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交流分享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联网对社会的正面与潜在影响。总结提升策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创新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制订研学旅行计划,并说明所用到的互联网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课前准备课件、极域电子教室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互联网相关知识,亲身体验了互联网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从以下应用中选择一个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其对自己生活、学习的影响。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和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活动1:各行各业的“互联网+”(约20分钟)教师活动:讲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业、工业、教育、科研、医疗、交通等领域都出现了“互联网+”的趋势。目前,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我国的“互联网+”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互联网+农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
7、无法实现国家的整体现代化。“互联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手段,目前已有了智能灌溉、精准种植、农产品回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诸多应用场景。互联网+工业: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我国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5G+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走在全球前列。例如,汽车行业已纷纷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精准度,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科研: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天文望远镜的出现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广袤的宇宙,信息技术也在改变着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科研需要数据,高效地传输数据需要互联网。当前,无论是使用观测宇宙
8、的望远镜还是使用探究微粒奥秘的对撞机,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互联网+教育: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实现这些目标,就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当今,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出现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不同的学习组织方式。互联网+医疗:随着互联网与医疗的不断融合,新的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人们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快捷;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涌现,医生不仅可以提供远程咨询、远程诊疗服务,还可以远程做手术。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互联网医院等新事物。学生活动:搜索相关资料,梳理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总
9、结“互联网+”带来的新改变。搜索相关资料,讨论互联网在交通引导、智能导航、智能公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与深远影响,并通过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和讨论,培养其信息检索、整合能力及对“互联网+”时代变革的深入理解与认识。活动2:互联网与文化传承的创新(约25分钟)教师活动:讲解:一直以来,互联网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强大的融合力。随着“互联网+文化”的融合持续加快,中国文化正在迎来新发展、新平台、新生态。伴随互联网文化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自媒体、短视频等迅速崛起,伴生出了一些庸俗、媚俗、低俗的作品。面对复
10、杂多变的互联网文化现状,国家出台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相关机构不断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学生活动:1访问故宫博物院网站的数字文物库,感受互联网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2搜索相关资料,梳理“互联网+文化”的相关内容,并尝试介绍互联网与文化融合带来了哪些创新发展。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访问数字文物库、搜索相关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互联网+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信息检索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互联网文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及相应的政策法规。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互联网+”促
11、进工业、农业、医疗等各领域的转型升级。2“互联网+文化”增速,中国文化迎来新发展、新平台和新生态。3互联网对个人生活、各行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生活动:制订研学旅行计划,说明用到了哪些互联网应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制订研学旅行计划并说明所用到的互联网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讲解与展示、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总结提升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与深远影响,以及“互联网+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
12、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观点,导致课堂互动不够充分。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展示。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活跃,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可以加强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交流。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对“互联网+”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创新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技术原理和创新过程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实质和应用。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