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册 分类汇总目录 2-1 动物信息获取与神经调节 . 1 2-2 激素调节 . 5 2-3 免疫调节 . 9 2-4 植物生长调节 . 15 2-5 遗传物质及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 19 2-6 基因工程 . 23 2-7 生物生殖与有丝分裂 . 34 2-8 减数分裂 . 40 2-9 细胞分化、全能性、克隆 . 42 1 2 2- -1 1 动物信息获取与神经调节动物信息获取与神经调节 9 (20 长宁二模)图 3 表示两个神经元及它们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 点兴奋时,该处 Na +从膜内流向膜外 B. a、b、d 可表示神经细胞的树突 C. c 结构内存在神经递质分子
2、和特异性受体 D. 刺激 d 点,b 点能测得动作电位 16.(20 徐汇二模)在大鼠体温调节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把 Na +被注入大脑脑室后,会使大 鼠机体产热增加,而当注入 Ca 2+后,则引起体温下降。据此实验及所学知识,大鼠在高温环 境条件下,脑室内的 Na + / Ca2+比例变化和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为 ( ) A.上升 大脑皮层 B.下降 大脑皮层 C.上升 下丘脑 D.下降 下丘脑 6.(20 徐汇二模)图 1 表示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该过程中的细胞膜具有 胞吞功 能 信息交流功能 一定的流动性( ) A. 仅 B. 仅 C. 仅 D. 仅 3. (20 徐汇二模)嗅细胞能感受
3、气味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嗅细胞是物理感受器 B嗅细胞将气味刺激转换为电信号 C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D嗅细胞是传出神经末梢 8.(20普陀二模)味细胞能感受酸甜苦咸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味细胞是物理感受器 B味细胞将化学刺激转换为电信号 C味细胞能产生味觉 D味细胞是传出神经末梢 8.(20 闵行二模)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进行-步骤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沾有 0.5%HCl 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沾有 0.5%HCl 的小纸片放腹部 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 图 1 图图 3 2 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 A.步骤可观察到牛蛙发生
4、曲腿反射 B.步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 C.步骤、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 D.步骤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是其对照实验 5.(20 闵行二模)图 5 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刺激时,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 B.若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发生反射 C.若是皮肤感受器,被针刺后在处产生痛觉 D.刺激,可在处检测到电信号、在处检测到化学信号 1. (20 静安二模)褪黑素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调节睡眠的激素,其分泌的调节过 程如图 9 所示,其中数字表示过程, +、分别表示促进、抑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 误 的是 A过程通过神经传递信息 B
5、过程通过体液传递信息 C光照会使褪黑素分泌增加 D褪黑素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2. (20 静安二模)导盲犬能够根据主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此时“口令”属于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刺激 D条件刺激 19 (20 嘉定二模)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 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9 (20 嘉定二模)人体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是 A眼 B小脑 C耳蜗 D前庭器 10 (20 嘉定二模)图 4 为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的方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6、图 9 黑暗 视网膜 下丘脑 松果体 褪黑素 + + 分泌 图 5 3 A. 是轴突,是突触前膜 B. 是突触小泡释放的 Na +离子 C. 图中信号传递的方向是由下到上 D. 突触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 17(20 宝山二模)将牛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 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 9 曲线、表示,在曲线d 处状态下,该神经 纤维 A膜外为正,膜内为正 B膜外为负,膜内为负 C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D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11(20 宝山二模)褪黑素是由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 间。图 5 表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褪黑
7、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A激素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3. (20 杨浦二模)在人的脑细胞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称为 “沉默突触” 。这类突触不能传递信息,合理的解释是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缺乏神经递质受体 突触前膜缺乏神经递质受体 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4. (20 杨浦二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的舌上 分布着味蕾,味蕾由几十个味细胞组成,如图 2 所示。据图判断能刺激味细胞产生兴奋的化 (甲侧) (丁侧) (丙侧) (乙侧) 图 5 图 9 图 4 4 学分子位于 A. 甲侧 B. 乙侧 C.
8、 丙侧 D. 丁侧 12 (20 松江二模)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会立即反射性的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 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的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都是条件反射 B两种反射都是非条件反射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11 (20 松江二模)如图 8 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 Cl - -通道开放,使 Cl- -内流,可使突 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B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C 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1
9、6 (20 青浦二模)下列与图 8 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1 代表感受器 B图中包含三个神经元 CA 处存在神经递质 D直接刺激 C 处,效应器无反应 8 (20 浦东二模)图 4 表示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 图中甲部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声波感受器 B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 C甲部位能产生听觉 D甲部位含神经中枢 图 4 甲 图 8 图 8 图 2 5 7 (20 浦东二模)图 3 表示信息在神经系统传递过程中,神经元中发生的物质运输,其中 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被动运输 胞吐 B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C主动运输 胞吐 D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6 (20 虹口二模)有些
10、人乘车时会感到眩晕和恶心。人耳中与此现象相关的身体平衡感受 器是 A耳蜗 B前庭器 C鼓膜 D听小骨 1. (20 金山二模)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不同刺激 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 3。根据表 3 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表 3 A. 不同类型的刺激可引发不同的感觉强度 B. 相同类型的刺激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 C. 相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D. 相同强度不同类型的刺激可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五)(五)(2020 普陀二模)普陀二模)生命活动的调节(共生命活动的调节(共 12 12 分)分) - -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
11、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 1 1 所所 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 2 2 所所 示效果。示效果。 图 3 + + + + + +- Na + + + Na + + +- + -+ - -+ - 6 图 14 43.图 1 中,如果刺激神经细胞 A 点处,则此处膜内外电位将发生的变化是 ; 所形成的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结构时是以 形式进行传递。 44.图 1 中-氨基丁酸的作用是 (促进/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图 2 中这种局部
12、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 。 (二)(二) (2020 奉贤二模)奉贤二模)生命活动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调节(1212 分)分)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 引起炎症反应继而引起局部组织 疼痛,科研人员对枸杞多糖(LBP)相关药效进行了研究。神经细胞内 K+浓度为细胞外的 28 倍,而细胞外 Ca2+浓度为细胞内的 15000 倍。炎症因子 IL-6 使神经细胞 Ca 2+通道(TRPV1) 通透性增强,其分子机制如图 14 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7 图 15 27.(2 分)图 14 中处于内环境的物质是 。 ACa 2+ BTRPV1 C gp130 D JAK
13、28.(2 分)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细胞更易产生_,并传至_产生 痛觉。 29. (2 分) 炎症因子 IL-6 与 gp130 结合后, 通过系列代谢过程使神经细胞 Ca 2+通道 (TRPV1) 通透性增强。则膜蛋白 gp130 最可能是 。 (填“载体蛋白”或“受体蛋白” ) 30.(2 分)据题分析,下列关于“炎症反应继而引起局部组织疼痛”可能的机理推断合理的 有 。 (多选) A.Ca 2+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运输 B.PI3K 促进含有 TRPV1 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Ca 2+进入细胞,进而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D.从炎症因子 IL-6 与 gp130 结合
14、到产生疼痛的调节方式属于反射 31.(4 分)为验证 LBP 通过抑制 IL-6 的释放发挥药效, 将离体神经元和能释放 IL-6 的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对照 组和 LBP 组均用辣椒素(TRPV1 的激活剂)处理,检测 神经元内 Ca2+信号变化,结果如图 15。该实验不足以验 证 假 设 , 请 阐 述 理 由 并 加 以 完 善 , 预 期 结 果 : _ _ _ 。 (二)(二)生命活动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调节(1212 分)分) 27.(2 分)A 28.(2 分)兴奋/神经冲动/动作电位 大脑皮质/大脑/大脑皮层 29.(2 分)受体蛋白 30.(2 分)A B C 31.(4 分)理
15、由:该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在加入辣椒素后胞内 Ca 2+明显增加,LBP 组几乎 无变化,仅能说明 LBP 可降低(抑制)TRPV1 的功能。 (或答出信号通路多个环节可能引起 胞内 Ca 2+明显增加,无法证明是抑制 IL-6 的释放) (2 分) 完善:补充检测两组培养液中 IL-6 的含量(1 分) 预期:LBP 组(实验组)IL-6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 分) (三)(三) (2020 崇明二模)崇明二模)回答下列回答下列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的问题(1212 分)分) 8 缺氧条件下部分神经细胞会产生乳酸。 研究显示大脑乳酸稳态可能对于中枢神经 系统稳定运行
16、至关重要。 图 10 为脑血管维 持乳酸稳态调节的示意图。 31 (3 分)请在括号内的词汇中选择,并 用箭头和文字组合的形式描述图 10 中 乳 酸 从 生 成 到 转 运 的 途 径: 。 (体液;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32 (3 分) 图 11 为在实验中破坏脑血管转运蛋白 MCT1 后, 小鼠在 “恐惧测试” 中的表现。 由此推测脑血管对乳酸的转运障碍 。 (多选)(多选) A影响小鼠的条件反射建立 B影响小鼠的非条件反射建立 C导致小鼠不能对声音作出反应 D可能会对学习和记忆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用衰老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培 养脂肪细胞,发现脂肪细胞提前出现
17、老化。脂肪细胞衰 老后,影响其对胰岛素信息的接收。 33 (4 分)图 12 为血管内皮细胞老化小鼠与正常小鼠 (对照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的变化。请结合血糖 调节的途径, 说明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产生差 异的可能原因: 。 34 (2 分)高脂饮食也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实验欲探究高胆固醇摄入对血管内皮 细胞功能的影响,需检测与其转运相关的主要脂蛋白,它们是 。 ACM 和 HDL BHDL 和 LDL CLDL 和 VLDL DCM 和 VLDL 图 11 图 10 血管内皮细胞 大脑海马区 各类神经细胞 血液 乳酸转运膜蛋白 (MCT1) 乳酸 血糖相对浓度(%初始 0 80 60
18、对照组 实验组 40 100 15 90 60 30 120 注射胰岛素后的时间(min) (min) 120 140 160 0 图 12 声音 小鼠自由活动 小鼠恐惧 声音 电击 声音 MCT1破 环前 小鼠恐惧 MCT1破 环后 小鼠轻微恐惧 声音 声音 电击 声音 9 图 10 (三) (12 分) 31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3 分) 32 AD (3 分,漏选得 2 分,错选不 得分) 33 (满分 4 分)注射胰岛素后,两组小鼠的血糖均下降,但实验组小鼠血糖的最低值高于 正常小鼠,并更早出现血糖的回升(2 分) ;可能是由于实验组小鼠的脂肪细胞老化,对胰 岛素不敏感, 相比正
19、常小鼠就 “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 这一降糖途径被阻碍 (2 分) 。 34 B (2 分) 2 2- -2 2 激素调节激素调节 11.(20 闵行二模)图 10 中甲、乙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A 表示物质。下列甲-乙匹配中, 符合该模型且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 B.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垂体细胞 C.神经递质-神经元 D.垂体细胞-生殖腺细胞 17 (20 青浦二模)图 9 为某些激素的调节模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激素中 符合该调节模式的是(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2. (20 金山二模)表 2 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部分数据,据所学知
20、识判断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表 2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促甲状腺激素 5.9 U/mL 1.44.4 A. 该男子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 B. 该男子可能胰岛功能亢进 C. 该男子可能甲状腺功能减退 D. 该男子可能垂体功能减退 2 2- -3 3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 3. (20 金山二模)免疫是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如图 6 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 图 9 10 体液免疫 获得性免疫 细胞免疫 先天免疫 A B C D 4 (20 青浦二模)图 2 是电镜下的细胞模式图,该细胞 最可能是( ) A大肠杆菌 B神经细胞 C浆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 9(20 浦东二模) 人乳头瘤病毒 (H
21、PV) 能引起宫颈癌, 可注射 HPV 疫苗进行预防,一般半年内需注射 3 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HPV 疫苗为抗原 B该过程未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C初次接种会产生记忆细胞 D三次接种会让机体产生更多抗体 (一)(一)(20 宝山二模)宝山二模)有关有关新冠病毒问题(新冠病毒问题(12 分)分) 新冠型肺炎是一种单链 RNA 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COVID19 感染宿主细胞并繁殖 的原理如图 12 所示(示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6 图 2 线粒 内质 中心 高尔基体 细胞核 核仁 细胞膜 mRNA 病毒蛋白质 (-) (+)RNA RNA 聚合酶 COVID
22、19 (+) (-) (+) (-) 11 21. (2 分) 据图 12, COVID19 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 和过程名称分别是 。 22.(2 分)据图 12 和已有知识,下列关于 COVID19 说法正确的是 。 ACOVID19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宿主细胞 BRNA 聚合酶催化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C过程需要宿主细胞内 4 种游离的核苷酸 DCOVID19 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 23.(2 分)COVID19 从感染宿主细胞到子代病毒的排出,体现宿主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正确 的是 。 (多选) A溶酶体中的酶水解病毒衣壳蛋白质 B中心体协助病毒 RNA 的移动 C细胞核控制病毒 RNA
23、聚合酶的合成 D高尔基体加工分泌子代病毒颗粒 24.(4 分)COVID19 寄生在宿主细胞,先要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 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内 B 淋巴细胞受到 COVID19 抗 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该 B 淋巴细胞会发生 。 (多选) A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接受巨噬细胞发出的信息 C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 D抑制病毒的繁殖 25.(2 分)2020 年 2 月初,有媒体报道双黄连对 COVID19 有抑制作用后,引起了市场上对 于双黄连制品的抢购热潮,人民日报紧急发文,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人们要理性看待新 闻,据图 12
24、中信息,你认为理想的抗 COVID19 药物应是 。 (多选) A各类抗菌素 B干扰或阻止新冠病毒 RNA 的复制 C抗艾滋病毒药物 D抑制新冠病毒衣壳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一)有关新冠病毒问题(一)有关新冠病毒问题(1212 分)分) 21. RNA 合成、 组装(2 分) 22. D (2 分) 23. AD (2 分) 24.非特异 (1 分) ABC (3 分) 25. BD(2 分) 图 12 12 (四四) (20 杨浦二模)杨浦二模)细胞细胞结构结构(11 分)分) 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肺部的巨噬细胞后,促使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来的 TB 感染 更多的宿主细胞,引起肺结核。最新
25、研究发现,TB 感染巨噬细胞会导致线粒体内产生大量 的活性氧组分(ROS) ,然后通过如图 15 所示的过程,激活 BAX 复合物,从而使内质网内的 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RyR)流入线粒体,进而诱导线粒体自噬,启动巨噬细胞裂解。 39.(1 分)图 15 中具有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的细胞器是 。 40.(2 分)在实验室条件下,欲分离和筛选结核分枝杆菌,下列关于培养基配方的设置,正 确的的是 。 甘油 蛋白胨 生长因子 硝酸铵 无机盐 琼脂 受感染的巨噬细胞 溶酶体 BAX TB ROS 蛋白水解酶 RyR Ca2 表示激活作用 图 15 13 A. B. C. D. 41.(2 分)筛选药物时
26、需要大量培养巨噬细胞,需要控制的培养条件是 。 (多选) A. 适宜 pH 和温度 B. 充足溶解氧 C. 无菌技术 D. 适宜光照 E. 充足的营养物质 F. 合适的渗透压 G.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2. (4 分) 比较图 15 中感染的巨噬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 填写下列表格: (有用 “” 表示, 无用“”表示) 比较项目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核 细胞壁 核糖体 线粒体 43.(2 分)据图 15 分析,如果要开发药物阻止肺结核病的进程,下列关于该药物靶向部位 的描述,合理的是 。 (多选) A. 降低线粒体内 Ca2 浓度 B. 抑制内质网上的 RyR 开放 C. 降低线粒体
27、内 ROS 的水平 D. 提高溶酶体内蛋白水解酶活性,使 BAX 彻底水解 (四)细胞结构(四)细胞结构(1111 分)分) 39.(1 分)线粒体 40.(2 分)B 41.(2 分)ABCEF 42.(4 分) 比较项目 结合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核 细胞壁 核糖体 线粒体 43.(2 分)ABCD (一)(一) (20 长宁二模)长宁二模)微生物与人类免疫。 (微生物与人类免疫。 (12 分)分) 14 自然界存在着 4000 多种病毒。2019 年 12 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肺炎 已波及世界各地。 目前, 我国的疫情已得到初步遏制。 研究发现: 新冠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
28、 由单链 RNA、蛋白质(S 蛋白、M 蛋白、N 蛋白)等构成。 21 (2 分)病毒具有的特点是_(多选)。 A结构简单、大小以 m 计量 B核酸为 DNA 或 RNA C寄生在某特定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D绝大多数病毒对人类健康有害 图 10 示人体细胞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攻击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 22 (2分)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能特异性识别人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胞。由此推测,组成病毒包膜的化学成分中,除蛋 白质外还含有_。 23 (3 分)图中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浆细胞是图中的_。 图图 10 15 图 3 A细胞 I B细胞 III
29、 C细胞 V D细胞 VI 24 (2 分)与被感染细胞相比,图中巨噬细胞内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原因是巨噬 细胞需要_(多选)。 A产生更多溶酶体内的水解酶 B合成较多的三磷酸腺苷 C产生较多储存转运用的囊泡 D合成更多的细胞表面受体 25 (3 分)图示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间相互识别的有 _。 (一)微生物与人体免疫(一)微生物与人体免疫(1212 分)分) 21 (2 分)BC 22 (2 分)磷脂 多糖 23 (3 分)(1 分) D(2 分) 24 (2 分)AD 25 (3 分) 2 2- -4 4 植物生长调节植物生长调节 9.(20 徐汇二模)当植物表现
30、出顶端优势时,图 3 甲中 1、2 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依次处于乙 图中的 ( ) AA 点 、B 点 BA 点、C 点 CC 点、D 点 DB 点、D 点 14 (20 崇明二模)图 5 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浓度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 中记录到的数据。 其中虚线上方的点和下方的点 分别说明了萘乙酸的作用为 A促进;两重性 B促进;抑制 C抑制;促进 图 5 萘乙酸浓度(ppm) 2 4 8 4 16 0 12 16 平均生根数(个) 6 8 12 14 10 0 16 图 8 D两重性;抑制 9.(20普陀二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31、 B. 植物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能感受单侧光刺激 C.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 D.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引起的 13.(20 闵行二模)用浓度为 a、b、c 和 0 的生长素类似物 处理 1-4 组的植物插条,结果如图 11 所示。其中作用效果 与植物表现顶端优势时顶芽类似的组是 A.1、2 B.3、4 C.1、4 D.2、3 11 (20嘉定二模)某同学做了如图5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并都给予单侧光照,从结果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
32、鞘尖端 13.(20 奉贤二模)图 8 表示一横放盆栽植物由于受到重力影响的生长状况及不同浓度生长 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若测得 d 生长素浓度为 2m,则远地测 c 处生长 素浓度 X 范围是 A0Xm BXi CmXi 11 (20 浦东二模)图 6 中甲为一株接受均匀光照射的幼苗,若 II 处生长素浓度对应乙中的 B 点,则 I 处生长素浓度 X( ) 图 6 乙 生长素浓度生长素浓度 mol/ /L 一段时间后 一段时间后 富含生长素 琼脂块 不含生长素 切去尖端 的胚芽鞘 切去尖端 的胚芽鞘 乙 甲 图 5 图 11 17 A等于 A BAXB C等于 B DBXC 13 (20 黄埔
33、二模)图 7 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 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不可能不可能出现的实 验结果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9 (20 虹口二模)在燕麦胚芽鞘顶端不同位置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如图 4。光照一段时间 后将出现的情况是 A甲向光弯曲生长 B甲直立生长 C乙直立生长 D乙向光弯曲生长 9 (20 松江二模)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四个现象,能够体现生长素调节作用两重性的是 A B C D 14. (20 青浦二模)某同学设计了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并取植物弯曲部分置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如图 6。
34、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b 侧产生的生长素多于 a 侧 B生长素影响细胞的伸长生长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图 7 图图 4 甲 光 乙 光 云母片 云母片 无籽番茄 图 6 18 D生长素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一)(一) (2020 静安二模)静安二模)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212 分)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外界环境、植物激素等 共同影响,图 11 表示植物生长素(IAA)和 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 21.(2 分)正常情况下,拟南芥合成 IAA 的 部位主要有_(多选) 。 A茎尖 B根尖 C老叶 D成熟种子 22.(2 分)
35、据图 11 可知,就 IAA 和 GA 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而言,表现出两重性的 植物激素是_。 AIAA BGA CIAA 和 GA D二者均没有 23.(2 分)据图 11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IAA 的浓度为a时,根和茎均不生长 BGA 的浓度为b时,根的生长受抑制 CIAA 浓度大于b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D相对茎而言,根对 IAA 和 GA 更敏感 24.(2 分)农业生产中常用 2,4-D、萘乙酸(NAA)等生长素类似物,而不直接使用从植物 体内提取的 IAA,主要原因是_(多选) 。 AIAA 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甚微 BIAA 易发生光氧化导致分解 C生长素类似物生产过程
36、简单 D生长素类似物容易被酶分解 为研究植物激素对细胞的影响,某活动小组用 2,4-D、NAA 培养拟南芥细胞,其中组 不添加外源生长素类似物,组添加 2mol L-1的 2,4-D,组添加 2mol L-1的 NAA。部分实 验结果见表 3(分裂指数指处于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 表 3 组别 细胞形态 图 11 激素浓度 ( 1) 抑制 促进 根 根 茎 茎 0 a b IAA A A A 19 (放大倍数相同) 细胞长宽比 1.41 1.08 1.54 分裂指数() 1.05 2.84 0.49 25.(4 分)表 3 中细胞的结构 A 表示_。组中细胞内结构 A 的位置与、两
37、组不 同,被_(填细胞器)挤到了细胞的一侧,可以推测组细胞已成熟。除此以外,据表 3 还可以推测 2,4-D 和 NAA 对拟南芥细胞作用的差异有(写出两点) :_。 (一)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2 分) 21AB 22A 23D 24ABC 25 细胞核 液泡 2,4-D 能促进拟南芥细胞的分裂, 而 NAA 对此有抑制作用; NAA 有较弱的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 2,4-D 对此有抑制作用 2 2- -5 5 遗传物质及遗传物质及 DNA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复制蛋白质合成 15 (20 长宁二模)图 7 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某结构示意图,以 下说法错误错误的是 A可同时携带 1-
38、2 个氨基酸 B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 C可读取 mRNA 上的信息 D和存在相互对应关系 16 (20 长宁二模)几个学生充分利用表 2 提供的材料正确搭建出 DNA 分 子结构模型,但制作的 DNA 分子片段不尽相同,原因可能是 表 2 每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碱基数量不同 每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碱基种类不同 DNA 片段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DNA 片段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A B C D 塑料片类别 碱基 G 碱基 C 碱基 A 碱基 T 磷酸/核糖 数量(个) 3 3 5 5 充足 图图 7 20 图 7 19 (20 徐汇二模)若充分利用表 2 提供的材料制作 DNA 片段模型,则还
39、需准备脱氧核糖的 塑料片数目是 表 2 A 20 B32 C40 D52 14 .(20普陀二模)在 DNA 的研究史中,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具有重 要的影响, 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和原料都由细菌提供 C.该实验也可以通过噬菌体侵染酵母菌完成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可以将 DNA 和蛋白质完全分开研究 10.(20 闵行二模)RNAi 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抗病毒机制,即利用 RNA 核酸 酶酶切后形成的小片段 siRNA,结合于与 siRNA 互补的病 毒 mRNA 上, 导致
40、病毒 mRNA 降解而起到保护作用。 RNAi 机制的原理是阻碍了病毒繁殖过程中涉及图 9 的 A. B. C. D. 7.(20 闵行二模)图 7 为构成 DNA 的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要制作一条多核苷酸链,增加 的脱氧核苷酸应连接于部位-中的 A. B. C. D. 20.(20 奉贤二模)某班同学分组构建 DNA 分子模型(提供的材料数量不限),最终有 10 个小组正确构建出 DNA 分子模型。这 10 个小组构建的模型差异可能是 碱基数量不同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NA 空间结构不同 脱氧核苷酸链的数目不同 A B C D 12 (20 崇明二模)PCR 是一种体外扩增 DNA 的技术,
41、模拟了体内的 DNA 复制过程。图 4 为 PCR 技术原理示意图,对于图中物质和过程说明错误错误 的 塑料片类别 碱基 G 碱基 C 碱基 A 碱基 T 磷酸 数量(个) 10 16 16 10 52 图 4 物质a 单链核酸 DNA 94 54 72 图 9 21 A物质 a: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B过程:氢健断裂 C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过程: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2. (20 杨浦二模)若用图 1 分别表示组成 DNA 和 RNA 的基本单位,则两者 有差异的部分体现在 A. B. C. 和 D. 和 4 (20 松江二模)图 2 所示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DNA 和 RNA 在核苷酸上的区别在于 A B C D和 图 2 16 (20 宝山二模) 在搭建 DNA 分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