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招考、培训>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9.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docx

    • 文档编号:8000267       资源大小:43.8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QXX)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9.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docx

    1、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9. 地球的表面主要概念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涉及课标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教学分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意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地球表面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尝试运用身边材料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点,持续提高学生科学描述的能力及设计与物化模型的能力。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表面陆地地形特点。先借助摸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让学生感受地球并不是一个光滑球体,它的表面高低起伏,有陆地和海洋两种表现形式。再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陆地地形,用卡通

    2、人物提示海底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第二部分是描述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山地、平原、丘 陵、盆地四种地形,从地势高低和起伏大小两个方面准确描述它们的特点。第三部分为制作一个包含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教材呈现了两种立体地形模型的表现技法,学生可以参考这两种立体模型的材料和做法来设计制作自己的地形模型。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设计与物化地形模型的能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地球表面常见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比较几种地形的典型特征,也很难观察到几种地形的全貌,需要教师提供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地形立体图形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也需要小组成员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对学生是一个挑战。教学目标根据观察到的事实,能整体描述地表的特征,能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通过细致观察各种地形,学会描述地形主要特征。根据地形特点,会用常见材料制作立体地形模型,表现地形的特征。重点与难点重点:描述地表的特征,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难点:设计、制作立体地形模型。教学准备地形图、地形地球仪、纸板、废纸、塑形布、海绵、泡沫板、丙烯材料等教学过程一、 整体认识地球表面的特点1提问:同学们,想从空中欣赏一下南京吗?(播放视频)从空中看,南京大地有什么特点?你还见过哪些与南京不一样的地形? 2交流:地球的表面不是平的,它有高有低,起起伏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地球的表面,认识几种主要的地形。

    4、认识地形既需要实地考察,还需要借助地形图。(出示地形图)3交流:科学家根据地形特点,制作出了地形图,它有什么特点呢?地形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实地考察发现,在西北部地区、北边也是有大片的草原,可见地形图跟地表植被没有关系。4活动:地形图中不同颜色区域是不是代表不同高度呢?请同学们在实物地形图中寻找信息。地形高度跟谁比呢?我国是跟黄海海平面进行比较。根据图例,我们还能知道绿色、黄色区域的高度范围是多少。5小结:根据地形图以及地形图中的图例信息,我们知道大地不是一样高的,有的高有的低,这种相对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称为地势,我们南京的平均海拔就只有2030米。6活动: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中,找到南京地区

    5、,用眼睛看、用手摸摸这块区域,有什么感受?正如我们所见和所触摸的那样,同一区域,地表往往也不是平的,还是有起伏的。同一块区域,有的最高处和最低处之间高度相差较大,起伏较大;有的最高处和最低处之间高度相差较小,起伏较小。同一块区域,最高处和最低处之间的这种高度差别就是相对高度。7小结:(出示地形地球仪)整个地球的表面都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地形图观察,结合生活经验,描述地球表面的特征,概括地形特点,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的。二、 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特点1指导:地球表面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地形呢?从面积形状、起伏程度、高度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虽然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地形,但也会找

    6、到一些相似的地形。(出示五种地形图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地形呢?(出示记录单和观察的图片、地形图。)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这几种地形的特征呢?比如山地,我国有名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它们分布在地形图的黄色区域,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较高,地势较高。同一块区域中,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度相差较大,表现出来就是起伏较大。2观察:其余四种地形在地势高低和相对高度方面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地形图和图片资料,比较它们的差异。3小结:同学们从高低、起伏方面清楚地比较了这五种地形,下面的视频可以为大家的观察活动做一个清晰的小结(视频介绍五种地形的区别)。下图各种地形轮廓图分别表示什么地形呢?连连看。4

    7、判断:这是南京的相关地理信息,据此和前面所学知识,你能再次清楚地判断南京属于什么地形吗?因为丘陵占比最大,我们说南京地区属于丘陵地形。5猜测: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陆地上的地形,地形图中表示海域的颜色也有差异,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除了陆地有高低起伏的各种地形,海底也有。在海底,我们也能看到高耸的山脉,平坦的高原和平原。所以,在地形图中,这些特征也有所反应。【设计意图】观察地形图、阅读五种地形的资料,从地势高低、起伏大小两方面比较、概括五种地形的典型特征。根据陆地地形图信息,推测、验证海洋区域的地形信息。三、 制作立体地形模型1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

    8、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用地形图可以表示出地表的这种高低起伏的特征,所以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模型。2提问:猜猜看,这是什么?表现出了哪种地形呢?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你们也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地表模型吗?要求:包含两个地形,可以是模拟南京等真实的地形,也可以自己想象的地形。材料:纸板、废纸、塑形布、海绵、泡沫板、丙烯材料等(出示两个地形立体模型视频)这是两种常见的制作立体地形模型的方法堆叠法与覆盖法,同学们可以参考使用。3设计:同学们可以先商定你们想要制作的地形、选用的材料和选定的方法,完成设计稿后,经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再

    9、进行制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课后设计立体地形模型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合作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并在下一节课中向大家展示,我们会在科学室举办地表模型展,请同学们完成制作后做一个简单的说明。4想一想:地形会对其它自然事物造成影响吗?【设计意图】尝试运用身边材料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点,持续提高学生科学描述能力,及设计与物化模型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多方法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人类虽然生活在表面,但由于地表的广袤,很难全面、客观地认识地表的形态特征。由于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也无法直接观察大范围内的地球表面。教学中借助航拍视频、地形图、阅读资料和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

    10、构建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的科学概念,引导学生从地势高低和地表起伏两个方面比较地表的几种典型地形。2.巧用模型,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无论是认识地表特征,还是巩固学习成果,解读模型、建构模型都起到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借助地形图,学生能清楚比较出不同地形的地势高低和起伏大小。教材呈现了两种立体地形模型的表现技法,学生可以参考这两种立体模型的材料和做法来设计制作自己的地形模型。通过制作活动,学生能更好地领会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设计与物化地形模型的能力。3.冲突激发,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学生的认知冲突是自主探究的起点。地形图中不同色块代表什么意思?山地与丘陵有什么区别?高原地表起伏大不大?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存有疑惑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暴露他们的疑惑,引起认知冲突,也要提供合适的脚手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提供真实的地表信息。4.课外延伸,提升科学探究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地球表面形态特征,知道模型能够表示地表特征,在课后还需要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制作地表模型。这需要学生调用所学的地表相关知识,综合数学、美术等方法,合作完成地表模型的设计、制作活动,提升了科学探究的实效。


    注意事项

    本文(9.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2024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doc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