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板块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 散文阅读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散文是其中的重要选项。散文有描景记事写人等若干种,作品多呈现真实的生活状态,往往有作者的视角。认真欣赏,多注重审美体验,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为基本的切入口,善于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突破散文阅读这一难点。一、体裁特征散文概念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说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其体裁特征如下:1纪实性强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
2、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绝对是真实的,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中的“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集中、统一的。要想把“散”的材料凝聚为“神”,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取材广泛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4形式灵活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5语言优美讲究文采
3、,注意节奏,诗意浓郁。二、散文种类及高考重点考查文体1种类散文类别文体特点表现手法代表作品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托物言志、象征线条之美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叙述、描写记念刘和珍君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我与地坛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1)概念。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名人、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
4、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此类散文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2)特点。文化意识强烈,关注现实性、细节性、深刻性。文化游记散文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通过写历史,把现实意蕴透露出来,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用缥缈虚幻的情境抒写现实情感。文化游记散文要求作者在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中,突出作品的文化意味和文化氛围;从选材上要求抒写文化名人、自然与社会风物或从历史掌故中进行独到深刻的分析。游记意识浓厚:记游行踪明晰,作者情感起
5、伏变化,往往是游踪和情感变化双线并行,语言优美。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成纵式结构是游记散文最普遍的结构形式。作者的情感变化往往随着游踪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变化。三、散文整体阅读方法指导1理解景、物与情、境的关系散文以抒情言志为主,类似于诗歌。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景、情、境关系融合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如荷塘月色中,作者由眼前荷塘里的荷花,想到了“采莲的事情”,又想起西洲曲里的句子,再到“令我到底惦着江
6、南了”,因为故乡一带多水。2理解“形”和“神”之间的关系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如用了什么标题,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怎样组织的,又采用了什么线索,还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得怎样等。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而且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综合运用。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形”中的情感、思想,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一篇散文的“神”是集中的、凝聚的。3要有“由实至虚”的文体思维“形”的铺展往往是“神”的凸显的前提,看似松散,其实多有联系或链接的痕迹。阅读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实),而在于记叙、描写中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
7、(虚)。四、散文整体阅读步骤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内容文章写了什么?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散文整体阅读“3步骤”精练高考真题,明晰高考趋向(2022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到橘子林去李广田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拿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爸爸,你领我去看橘
8、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我们走到了大街
9、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
10、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
11、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
12、,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
13、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
14、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A项,“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
15、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错,结合“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分析,选项表述绝对,还因为“好兴致”。B项,“出游兴致变高了”错,“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可见并非出游兴致变高了,而是出游路上的遇见引发我感触良多。D项,“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
16、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错,没有失落,结合“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分析,并非失落,而是小孩子的注意力转变,心思不在橘子林了。结合“我心里笑了”分析“我”不仅不失落,反而倍感欣慰,为孩子的成长“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故选C。答案:C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
17、”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错,无论“一定”还是“大概”“也许”都是“我”作为父亲对孩子心思的猜测而已,并非难以琢磨,从中反而可见“我”是能“读”懂小孩子心理的。C项,“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错,本文以“我”(第一人称)为写作的视角,本文的节奏是由“我”来掌控,写“我”眼见耳听心感。D项,“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错。答案:A3“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
18、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标题意蕴和结构思路的能力。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先是交代孩子要去橘子林,然后写一路所见的街道上的人,以及自然美景,后来重点写两人看赶车人钉马蹄的事情。由“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可知,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答案:答案:结构上:结构上:“到橘子林去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
19、上的所见所感。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突出了小岫的随性,突出了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也是她的决定。题目是题目是“到橘子林去到橘子林去”行文也一再强调行文也一再强调“到橘子林去到橘子林去”,结果小岫选择放弃去,结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果小岫选择放弃去,结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答:_答案:答案:“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今
20、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抢抢”这一细这一细节写出了孩童的急切以及一点狡黠。节写出了孩童的急切以及一点狡黠。“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写出孩童的单纯可爱。写出孩童的单纯可爱。“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写出孩童的小心思。写出孩童的小心思。“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
21、,我也乖。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孩童语言和孩童的思维方式,体现孩童语言和孩童的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孩童的天真。选文特点选文以现当代散文为主,强调文质兼美,格调健康,内容与主流意识相契合。内容或感受形象,体验意蕴;或念土怀乡,眷念风物;或写景状物,即兴感悟;或映现人性,褒扬人格;或体验社会,再现生活;或反思人生,省察自我;或沉思中国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等命题趋向选文更加灵活。重视散文文体特征的鲜明性,比如2022年新高考卷,选文李广田的到橘子林去,是一篇典型的写人叙事散文,考查对散文文本
22、的鉴赏。2021年新高考卷,则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一则为散文放猖,另一则为小说莫须有先生教国语,这样既考查了对散文文本的鉴赏,也强化了考生建构文本联系的群文阅读能力续上表命题趋向考查更加接近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与鉴赏。命题形式更加巧妙,考查内容更细更深。以2022年新高考卷为例,选择题命制两道,一道考查内容理解,一道考查艺术特色。主观题命制两道,两道题都为常规考法,直接设问,考查对标题的理解与细节描写的鉴赏。对散文的文体特征的考查将成为未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如散文的形散神聚、语言优美等特征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形散神聚理文脉,把握结构方悟情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命题点,着重考查考生
23、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题型一般有三种:线索分析题、行文思路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知识导图精准突破一分析线索及作用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因素。时空、人物、事物、事件或某种情感等,都可以作为散文的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是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高考命题有的直接明确某事物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说某事物是文章的文眼,有的说文章是围绕某个内容展开的,其实质都是考查文章的线索,而高考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教材链接参考答案故都的秋的中心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中心线索:“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4、(2)作用: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线索的类型类型阐释时间(时线)时间的推移,如事情的发展、人生经历等地点(地线)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物象(物线)赋予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物象展开行文人物(人线)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文感情/心理(情线)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来组织行文事件(事线)以某个中心事件为中心组织行文线索作用分析“2步骤”第一步:找出线索“6法”识线索标题判“线”有的标题即线索,如以景、物命名。如白
25、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时空缀“线”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以物求“线”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续上表体裁猜“线”在确定散文体裁类型后可以大致推知该文线索。写景散文多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状物散文多以该物或对该物的理解、情感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与人物交往为线索,叙事散文多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议论抒情散文多以情、
26、理(认识)为线索。如背影一棵小桃树反复寻“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以情导“线”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富于变化内容方面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提示: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
27、等思维建模线索是。作用:结构上;内容上典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
28、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
29、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材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
30、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
31、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廷近侍”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
32、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有删改)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
33、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思维解析:这是一道线索作用分析题。第一步:找出语句位置。全文七段,普希金的遗言出现在第六段:“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文章标题为“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二者遥相呼应,统摄全篇。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再进一步结合作者行文脉络,第一段回忆童年印记中的普希金。第二段写亲临普希金流放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得以了却夙愿。第三段写作者想到普希金在被流放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并回忆起这一书中人物“我最钟爱的女性”达吉雅娜及联想到她的原因。第四段以讲解员完成过渡。第五段写普希金的复杂与伟大。第六段分析普希金的死因,文意及情感不
34、断深化,点出关键句遗言,分析形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第七段作者直抒胸臆,点明对普希金的“怀念、景仰与惆怅”,以问句及景物描写结尾,引人思考。可见,前面的叙事与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抒情蓄势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思考逐步深入,而“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一句是起到绾结和生发的关键句。第三步:概括组织答案。精准突破二分析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分析行文思路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此类题目主要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教材链接参考答案荷塘月色一文既有外部的行踪线索,又有内部的心理线
35、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形成一种完美的圆合状态。请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结构从外部结构看,本文从作者出家门经过小径到荷塘,赏完荷塘月色之景又回到家里,依照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荷塘夏夜游,呈现圆形结构;从内部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到失宁静,也呈现一个圆形结构;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一)文章的整体构思布局(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结构安排关系类型子类型具体特点相承关系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说理散文论证层层相递递进关系相关关系并列关系段落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对照关系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分总关系材料组织组织方
36、式:从时间上组织材料;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由实到虚,层层深入(二)常见八种散文结构形式例析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怀念”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许地山的落花生按“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按空间位置变化组织材料,安排结构记事散文和游记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比如朱自清的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便采用了“由近到远”“由东到西”“由上到下”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景”的表现技法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贾平凹的入川小记,将
37、入川观感分成几类写,分别写了小吃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等续上表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候的拨浪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段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及感悟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为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余秋雨的废墟,就是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为脉络来写的,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当保存废墟,中国需要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走向现代续上表以双线(复线)结构行文
38、,分明线和暗线明线,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环扣式结构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事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阳光散射式”结构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事件或事物分析行文思路题两考法两解法题目类型解答方法直接考查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2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散文常见的线索有:具体事物、人
39、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空间变化、作者见闻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厘清了行文思路间接考查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解答此类题,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解答分析行文思路题“3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
40、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写;写;写;全文整体上写。典例2(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记忆里的光蒋子龙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
41、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
42、,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
43、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
44、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
45、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答:_答案: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
46、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思维解析: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叙述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层次感,这实际上是要求分析行文思路。第二步:找准角度,细致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第1段第6段,再依据叙述顺序概括情节大意念头、行动、感受。分别从事件、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层次。段落内容概括事件层次文章第1段先写到看火车的缘起,“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听到同学的炫耀后,兴起了对看火车的期待之情;第2段写去看火车的途中,夜晚的阴森树林带给“我们”恐惧害怕之
47、情,“我们”为了看火车而穿过林子,克服了恐惧;第3段是终于到达铁道旁,感到“兴奋和好奇”,并贴在道轨上听火车运行的声音,可谓未见火车,先闻其声,通过声音的越来越大,“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把“看火车”的期待情绪提到了最高续上表事件层次第4段写看到火车,首先看到的是“一股强大的光束”,以光束与声音来渲染火车到来时的震撼与激动心情,同时又通过“我”“捂紧耳朵睁大眼睛”看到的“镰刀”“锤头”,呼应标题“记忆里的光”,勾连起下文对镰刀锤头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的叙述;第6段写了看过火车之后的内心情感,因火车上的“镰刀”而感到自己与火车有了“亲近”“关联”的特别感觉,引起后文。概括:按时间顺序,以期待
48、看火车、夜行看火车途中、贴近铁轨听火车声、看到火车强烈的光束与火车头上的图标的顺序,层层递进地写了看火车的经过续上表情感层次情感层次:向往惧怕兴奋好奇激动震撼感到亲近与特别;通过情绪的起伏波澜,层层渲染加深,描绘出孩子第一次看火车的真实心理感受,同时在结构上也为后文的情感体验与相关事件叙述做铺垫第三步:分层概括,分点组织。精准突破三分析句段作用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散文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教材链接参考答案阅读我与地坛(节
49、选),分析下面语段的作用。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是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紧承第一部分对地坛的描写,引出第二部分对母亲的回忆1五大常考句段类型及作用开头句段内容层面引出对象,引入话题;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开篇点题结构层面 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先抑(扬)后扬(抑);照应题目表达效果 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结尾句段内容层面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结构层面 呼应标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表达效果 浑然一体;脉络贯通续上表插入句段内容层面 突出主体;丰富内容;凸显主旨;强化情感结构层面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前后
50、照应;拓展延伸;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等表达效果 增加趣味;生动形象;丰盈内容不同文体写事类 补充内容,使人物有深度、厚度,多角度刻画人物写人类事件具体翔实,使人物性格、地位、灵魂、经历更丰盈插入引文内容层面 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结构层面 对全文的作用表达效果丰富文本内容或富有诗意;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续上表反复出现的句子内容层面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结构层面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表达效果强化突出;一唱三叹提示:如果句段表达上有突出特点,如设问、比喻、反衬、对比等,则要考虑其表达效果2.区分三对答题术语结构与内容结构“引出下文”“为做铺垫”“总结全文”“承上启下”“伏笔”“照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