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内蒙古杭锦后旗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案写(或涂)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 “ 女 ” 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 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
2、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 “ 氏 ” 。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 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
3、、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 “ 姬 ” 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 “ 姬昌 ” ,武王为 “ 姬发 ” ,周公为 “ 姬旦 ” ,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 “ 姬旦 ” 者 ,其被称为 “ 姬旦 ” ,是晚至晋书 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
4、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 “ 姓 ” 、 “ 氏 ” ,还是合称 “ 姓氏 ” ,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 “ 赢政 ” ,刺杀赢政的 “ 荆轲 ” 为荆轲击筑送行的 “ 高渐离 ” ,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国的孔氏娃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
5、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2 (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 “ 女 ”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C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 “ 氏 ” 便产生了。
6、D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 “ 姬昌 ” ,武王为 “ 姬发 ” ,周公为 “ 姬旦 ” ,应该是误认为“ 姬 ” 是他们的氏。 B春秋时期的盂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
7、融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 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 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 7 题。( 本题共 4 小题, 26 分 ) 善 人 老 舍 汪
8、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 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3 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 也就是穆女士! 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 。丫环就是丫环,叫她 “ 自由 ” 也没
9、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 “ 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 不是,太太,女士! ” 自由想解释一下。 “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 “ 方先生要见女士。 ” “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 “ 老师方先生。 ” “ 他又怎样了? ” “ 他太太死了! ” 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 不用说,又是要钱 ! ” 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 “ 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 自由
10、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 “ 叫博爱放好洗澡水。 ” 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 博爱,开饭! ” 她赌气似的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 “ 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 ;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
11、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 个 多钟点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 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4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吸了口气: “ 哎!今儿又有什么事?说吧! ”
12、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 “ 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 “ 先等等, ” 穆女士又叹了口气, “ 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 “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 “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 “ 五个会呢! ” “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
13、么 ? 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 “ 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 ” 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 “ 穷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 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 “ 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 “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 “ 哎!也许! ” 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 ” 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 “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 “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 “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 穆女士想了会儿, “ 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 岂不是很好 ?” “ 就是有点对不起穷先生! ” “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