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质量1物理观念:(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方法。(3)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身边的相关事实和生活经验,运用抽象、归纳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3科学探究:(1)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2)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锻炼学生实验操作的严谨性。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教学难点:利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理
2、解。托盘天平、砝码、烧杯、铁钉、铁锁、多媒体、橡皮、水。情境展示 用多媒体展示带有质量标志的食品包装袋、大桥限重标志牌,并用红色圆圈标出。用红色圆圈标记出的900 g、1 kg、20 t表示什么含义?引导学生回答:代表物体的质量。那么到底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大小又该如何测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质量的知识。展示 这里有一个铁钉和一个铁锁,它们都由同一种物质铁组成,它们所含的铁一样多吗?你还能举出哪些由同种物质组成但所含物质多少不同的例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这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探究点一质量过渡提问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
3、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自主学习 学习教材P141P142,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示?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3质量的单位与平时生活中所使用的单位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4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结论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基本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 t103 kg;1 g103 kg;1 mg106 kg。生活中质量的单位:公斤、斤、两。1公斤2斤;1斤10两;1两50 g。想想议议 教材P142在下面这几种情况中
4、,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1钢锭被轧成钢板。2冰块熔化成水。3把“冰墩墩”从地面带到空间站。回答:1钢锭被轧成钢板,虽然形状变了,但是所含钢的多少并没有变,所以质量也不会变。2一块冰熔化成水,虽然物态变了,但是质量不变。3“冰墩墩”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被带上空间站,它的质量都不会改变。结论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探究点二质量的测量工具过渡提问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展示 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台秤、案秤、电子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同时出示图片。探究点三托盘天平的使用过渡
5、 实验室使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叫天平。课件展示托盘天平的构造。问:1.能否用天平测量我们自身的质量?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码?3能否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和化学物品的质量?为什么?结论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实验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提问:能否用托盘天平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调节天平平衡?提示: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提
6、示:把物体(橡皮)放在左盘;用镊子夹砝码放在右盘(估计物体质量,用镊子夹砝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当右盘中加入最小质量的砝码时,若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去掉最小质量的砝码,用镊子向右拨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横梁再次平衡。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游码示数读法: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左边所对刻度值。过渡提问 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呢?思考讨论: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就是水的质量:m水m总m杯。并实际测量水的质量。第1节质量一、质量(m)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7、)。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二、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1构造。2.平衡螺母的调节:左沉右调,右沉左调。3.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而改变,以及常见的测质量的仪器。通过观察、讲解、示范操作,再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夯实有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的课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