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代通信网概论》课件1第1章 (2).ppt

    • 文档编号:7938938       资源大小:713.50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momomo)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现代通信网概论》课件1第1章 (2).ppt

    1、第1章 概论 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网的发展 1.3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结构 1.4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 1.5 通信网络技术标准化 第1章 概论 第1章 概论 1.1.1 信息、消息和信号信息、消息和信号信息在不同的场合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从工程观点来讲,信息是对客观存在的各个事物各种可能的状态及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反映。任何地方都有信息存在,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通过现象获取信息,并逐步地认识事物的属性。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第1章 概论 信息必须借助于载体以便于人们进行交换、传递和存储。携带信息的载体称为消息,它是信息的物质表示。消息是某事件发生与否的论断,传递或交换消

    2、息也就是传递或交换信息。为了使消息适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和处理,需要将其变换为电(或光)的形式,称为电(或光)信号,简称信号。电信号最常用的形式是电流或电压。第1章 概论 1.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按照变化规律,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常见的语音和图像可以分别表示为函数形式,比如u(t)是语音的函数,f(x,y,t)是图像函数,t表示时间,x和y表示空间坐标。因为它们的自变量t、x和y的取值是连续的,函数值也是连续的,所以这种信号称为模拟信号(有时也称为连续信号),其示例如图1.1所示。如果信号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只具有离散、有限的状态,则称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参量

    3、取值是离散变化的,其示例如图1.2所示。第1章 概论 图1.1 模拟信号 第1章 概论 图1.2 数字信号 第1章 概论 数字信号的主要特点是状态的离散性,这些离散值可以用二进制数或N进制数表示。二进制数的“1”和“0”具体用什么样的电信号来传送是非常灵活的,例如,可以用电压的通与断、电压的正负极性、正弦振荡频率的高与低、正弦振荡的相位是否反转等方法表示。在保证足够高精度的前提下,模拟信号可以转换为数字信号,这种转换称为模/数(A/D)转换,相反的转换称为数/模(D/A)转换。模/数转换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取样、量化和编码。第1章 概论 1.1.3 通信、通信系统、通信网通信、通信系统、通信网通

    4、信是指利用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形式信息的活动。通信活动中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类型的通信系统,它们在具体的功能和结构上各不相同,然而都可以抽象成图1.3所示的模型,其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和信宿五部分。第1章 概论 图1.3 通信系统模型第1章 概论 简单的通信网如图1.4所示。交换点能完成接续交换任务。用户终端(图中以电话机为例)对应表示系统模型中的信源和信宿,还包括了发送器和接收器。终端与交换点之间的各连线对应表示通信系统模型的信道,也称为传输链路。第1章 概论 图1.4 简单的通信网第1章

    5、 概论 1.2.1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8801970年为第一阶段,是典型的模拟通信网时代,网络的主要特征是模拟化、单业务单技术。这一时期电话通信网占统治地位,电话业务也是网络运营商主要的业务和收入来源,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1)交换技术:由于语音业务量相当稳定,且所需带宽不高,因此网络采用控制技术相对简单的电路交换技术,为用户业务静态分配固定的带宽资源。1.2 1.2 通信网的发展通信网的发展第1章 概论(2)信令技术:网络采用模拟的随路信令系统。(3)传输技术: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基本是模拟设备,传输系统采用FDM(频分多路复用)技术、铜线介质,网络上传输的是模拟信号。(4)业务实

    6、现方式:网络通常只提供单一电话业务,并且业务逻辑和控制系统是在交换节点中用硬件逻辑电路实现的,网络几乎不提供任何新业务。第1章 概论 1.2.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701994年为第二阶段,是骨干通信网由模拟网向数字网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除传统PSTN网络外,还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业务网,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1)数字传输技术:基于PCM(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的数字传输设备逐步取代了模拟传输设备,彻底解决了长途信号传输质量差的问题,降低了传输成本。(2)数字交换技术:数字交换设备取代了模拟交换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交换的速度和可靠性。第1章 概论(3)公共信道

    7、信令技术: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取代了原来的随路信令系统,实现了话路系统与信令系统之间的分离,提高了整个网络控制的灵活性。(4)业务实现方式:在数字交换设备中,业务逻辑采用软件方式来实现,使在不改变交换设备硬件的前提下提供新业务成为可能。在这一时期,电话业务仍然是网络运营商主要的业务和收入来源,骨干通信网仍是面向语音业务来优化设计的,因此电路交换技术仍然占主导地位。第1章 概论 1.2.3 当前阶段当前阶段1995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新技术、新业务产生最多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骨干通信网实现了全数字化,骨干传输网实现了光纤化,同时数据通信业务增长迅速,独立于业务网的传送网也

    8、已形成。由于电信政策的改变,电信市场由垄断转向全面的开放和竞争。在技术方面,对网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1章 概论(1)计算机技术:硬件方面,计算成本下降,计算能力大大提高;软件方面,面向对象(OO)技术、分布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已发展成熟,极大地提高了大型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开发成本。其影响是使PC得以普及,智能网(IN)、电信管理网得以实现,这些为下一步的网络智能以及业务智能奠定了基础。另外,终端智能化使得许多原来由网络执行的控制和处理功能可以转移到终端来完成,骨干网的功能可由此而简化,这有利于提高其稳定性和信息吞吐能力。第1章 概论(2)光传输技术:大容量光传输

    9、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使得基于光纤的传输系统在骨干网中迅速普及并取代了铜线技术;实现宽带多媒体业务,在网络带宽上已不存在问题。(3)Internet:1995年后,基于IP技术的Internet的发展和迅速普及,使得数据业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电话业务。在近几年内,数据业务将全面超越电话业务,成为运营商的主营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这使得重组网络结构、实现综合业务网成为这一时期最迫切的任务。第1章 概论 1.3.1 交换式网络交换式网络要实现一个通信网,最简单直观的方案就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提供点到点的连接,从而构成一个网状网络的结构,如图1.5所示。该方法中每一对用户之间都需要独占一个永久的通信

    10、线路,通信线路使用的物理媒介可以是铜线、光纤或无线信道。然而该方法并不适用于构建大型广域通信网,其主要原因如下:1.3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结构第1章 概论(1)用户数目众多时,构建网状网络成本太高,任意一个用户到其他N-1个用户都要有一个直达线路。(2)每一对用户之间独占一个永久的通信线路,信道资源无法共享,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3)这样的网络结构难以实施集中控制和管理。第1章 概论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代通信网普遍采用交换技术,即在网络中引入交换节点,组建交换式网络。在交换式网络中,用户终端通过用户线与交换节点相连,交换节点之间通过中继线相连,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交换节点进行

    11、转接交换。在网络中,交换节点负责用户的接入、业务量的集中、用户通信连接的创建、信道资源的分配、用户信息的转发,以及必要的网络管理与控制功能的实现。从网络拓扑结构上来看,形成了图1.6所示的星形网络结构。第1章 概论 图1.5 网状网络 第1章 概论 图1.6 星形网络 第1章 概论 树形网络如图1.7所示。树形网络结构可以看成是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扩展。在树形网络中,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节点之间进行。树形网络结构也用于用户接入网和主从方式同步网中。图1.7 树形网络第1章 概论 1.3.2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通信网的构成要素一个完整的通信网包括硬件和软件。通信网的硬件一般由终端

    12、设备、传输系统和转接交换系统等三部分电信设备构成,它们是构成通信网的物理实体。(1)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通信网最外围的设备,它将用户要发送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适合于相关的电信业务网传送的电磁信号与数据包等;或反之,它将从通信网中收到的电磁信号、光信号及数据包等转变为用户可识别的信息。第1章 概论(2)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它将用户终端设备、转接交换系统(节点)及转接交换系统(节点)相互之间连接起来,形成网络。(3)转接交换系统。转接交换系统是通信网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电话网转接交换设备的基本功能是汇集、转接和分配。对于主要用于计算机

    13、通信的数据业务网,由于数据终端或计算机终端可有各种不同的速率,因此为了提高传输链路的利用率,可将流入信息流进行存储,然后再转发到所需要的链路上去。这种方式叫做存储-转发方式。第1章 概论 1.3.3 通信网的分类通信网的分类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各种类型的通信网,例如电话网、计算机网络、Internet(国际互联网)等。不同的网络虽然在传送信息的类型、传送的方式、所提供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个主要的网络功能:(1)信息传送。这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主要分为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和传输系统完成。第1章 概论

    14、(2)信息处理。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最终的语义解释一般由终端应用来完成。(3)信令机制。信令机制是指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例如电话网上的No.7信令、Internet上的各种路由信息协议、TCP连接建立协议等均属此范畴。第1章 概论(4)网络管理。网络管理主要是指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它是整个通信网中最具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因此,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

    15、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个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如图1.8所示。第1章 概论 图1.8 通信网的分类第1章 概论 通信网更进一步的具体分类如下:(1)有线业务网:PSTN、ISDN、IN、VoIP。(2)移动通信网:GSM、CDMA、GPRS、3G。(3)数据通信网:X.25、DDN、FR、IP、ATM、MPLS。(4)传送网:PDH、SDH、DWDM、AN。(5)支撑网:CCS No.7、DSN、TMN。第1章 概论 1业务网业务网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语音、数据、多媒体、VPN等,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构

    16、成一个业务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节点技术、编号计划、信令技术、路由选择、业务类型、计费方式、服务性能保证机制等,其中交换节点技术是构成业务网的核心要素。目前主要的业务网有公共电话网、公共移动电话网、智能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数字数据网、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ATM网等。第1章 概论 2传送网传送网传送网是随着光传输技术的发展,在传统传输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和交换智能后形成的。传送网独立于具体业务网,负责按需为交换节点和业务节点之间的互连分配电路,在这些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通道,它还包含相应的管理功能,如电路调度、网络性能监视、故障切换等。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

    17、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目前主要的传送网有SDH/SONET和光传送网(OTN)两种类型。第1章 概论 3支撑网支撑网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支撑网包含以下三部分:(1)同步网。同步网处于数字通信网的最底层,负责实现网络节点设备之间和节点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信号的时钟同步、帧同步以及全网的网同步,保证地理位置分散的物理设备之间数字信号的正确接收和发送。第1章 概论(2)信令网。对于采用公共信道信令体制的通信网,存在一个逻辑上独立于业务网的信令网,它负责在网络节点之间传送与业务相关或无关的控制

    18、信息流。(3)管理网。管理网通过实时和近实时来监视业务网的运行情况,并相应地采取各种控制和管理手段,以达到在各种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通信服务质量的目的。第1章 概论 1.4.1 网络分层的概念网络分层的概念1网络分层的原因网络分层的原因目前,现代通信网均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其主要原因如下:(1)可以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网络功能越来越复杂,在单一模块中实现全部功能过于复杂,也不可能。每一层在其下面一层提供的功能之上构建,则简化了系统设计。1.4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第1章 概论(2)方便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连互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采用哪个层次的设备实现相应层次的互连,例如终端用户关

    19、心的往往是在应用层的互连,网络服务商关心的则是在网络层的互连,它们使用的互连设施必然有所不同。(3)增强了网络的可升级性。层次之间的独立性和良好的接口设计,使得下层设施的更新升级不会对上层业务产生影响,提高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第1章 概论(4)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分层思想的精髓要开放,任何制造商的产品只要遵循接口标准设计,就可以在网上运行,这打破了以往专用设备易于形成垄断性的缺点。另外,制造商可以分工制造不同层次的设备。例如,软件提供商可以分工设计应用层软件和OS,硬件制造商也可以分工设计不同层次的设备,开发设计工作可以并行开展。网络运营商则可以购买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并最终

    20、将它们互连在一起。第1章 概论 2协议协议在分层体系结构中,协议是指位于一个系统上的第N层与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层通信时所使用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一个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语法:协议的数据格式。(2)语义:包括协调和错误处理的控制信息。(3)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控制。第1章 概论 图1.9描述了一个五层结构的网络。通常将位于不同系统上的对应层实体称为对等层(Peer),从采用分层结构的网络的观点来看,物理上分离的两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对等层之间进行。对等层之间的通信使用相应层协议,但实际上,一个系统上的第N层并没有将数据直接传到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层,而是将数据和控制信息直接传到它的下

    21、一层,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信息被送到第一层,实际的通信发生在连接两个对等的第一层之间的物理媒介上。图1.9中对等层之间的逻辑通信用虚线描述,实际的物理通信用实线描述。第1章 概论 图1.9 五层结构的网络第1章 概论 接口位于每一对相邻层之间,它定义了层间原语操作和下层为上层提供的服务。网络设计者在决定一个网络应分为几层、每一层应执行哪些功能时,影响最终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为相邻层定义一个简单、清晰的接口。要达到这一目标,需满足以下要求:(1)为每一层定义的功能应是明确而详细的。(2)层间的信息交互应最小化。第1章 概论 3对等层间的通信对等层间的通信图1.10描述了在一个五层结构的网

    22、络中,对等层间的逻辑通信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打包和解包过程。第1章 概论 图1.10 对等层间逻辑通信的信息流第1章 概论 由于数据的传输是有方向性的,因此协议必须规定从源端到目的端之间一个连接的工作方式。此种工作方式按其方向性可分为如下三种:(1)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输。(2)半双工通信:数据可以双向传输,但两个方向不能同时进行,只能交替传输。(3)全双工通信:数据可以同时双向传输。第1章 概论 1.4.2 分层结构中的接口和服务分层结构中的接口和服务1实体与服务访问点实体与服务访问点(SAP)所谓实体(Entity),是指每一层中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第

    23、N层实体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相邻层间的接口和第N层通信协议。相邻层间的接口由原语集合和相应的参数集共同定义,它是第N层通信功能的执行体。实体可以是一个软件实体,也可以是一个硬件实体。位于不同系统的同一层中的实体叫做对等层实体。第N层实体负责实现第N+1层实体要使用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中,第N层是服务提供者,而第N+1层则是服务的用户。第1章 概论 服务只在服务访问点(SAP)处有效,也就是说,第N+1层必须通过第N层的SAP来使用第N层提供的服务。第N层可以有多个SAP,每个SAP必须由唯一的地址来标识它。第N层提供的服务由用户或其他实体可以使用的一个原语(又称操作)集合详细描述。OSI定义了四种

    24、原语类型:请求原语(Request)、指示原语(Indication)、响应原语(Response)、证实原语(Confirm)。第1章 概论 2相邻层间的接口关系相邻层间的接口关系相邻层间为了进行信息交换,必须使它们之间的接口规则达成一致。如图1.11所示,第N+1层实体通过SAP将IDU传给第N层实体。一个IDU由SDU和一些控制信息(ICI)组成。其中:SDU是要通过网络传到对等层的业务信息;ICI主要包含协助下一层进行相应协议处理的控制信息,它本身并不是业务信息的一部分。第1章 概论 图1.11 相邻层间的接口关系第1章 概论 为了传输SDU,第N层实体必须将SDU分成更小的段,每段增

    25、加一个控制字段Header,然后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PDU发送。PDU中的Header字段帮助对等层实体执行相应的对等层协议,例如识别哪一个PDU包含的是控制信息,哪一个PDU包含的是业务信息。第1章 概论 下层为其上层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面向连接服务(Connection-oriented):服务者首先建立连接,然后使用该连接传输服务信息,服务使用完毕,释放连接。该类服务需要用到全部四类原语。(2)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less):使用服务前,无需先建立连接,但每个分组必须携带全局目的地地址,并且每个分组之间完全独立地在网上进行选路发送。该类服务只使用请求、指示两类

    26、原语。第1章 概论 1.4.3 OSI和和TCP/IP1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ISO在1977年提出的开发网络互连协议的标准框架。这里“开放”的含义是指任何两个遵守OSI标准的系统均可进行互连。如图1.12所示,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其中第13层一般称为通信子网,它们只负责在网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传送信息,而不负责解释信息的具体语义;第4层为传输层,它是下三层与上三层之间的隔离层,负责解决高层应用需求与下三层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之间的不匹配问题;第57层称为资源子网,它们负责进行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语义解释等。例如,通信子网不能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而当应用层又有需要时,传输层必须负

    27、责提供该机制,反之如果通信子网功能强大,传输层作用则变弱。第1章 概论 图1.12 OSI和TCP/IP协议分层结构第1章 概论 各层的具体功能如下:(1)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到OSI环境的接入和分布式信息服务。(2)表示层:将应用进程与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独立开来。(3)会话层:为应用间的通信提供控制结构,包括建立、管理、终止应用之间的会话。(4)传输层:为两个端点之间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传输,以及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能力。第1章 概论(5)网络层:使高层与连接建立所使用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独立开来,并负责建立、保持、终止一个连接。(6)数据链路层:发送带有必需的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信

    28、息的数据块(帧),保证物理链路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7)物理层:负责物理媒介上无结构的比特流传输,定义接入物理媒介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特性。第1章 概论 OSI的目标是用这一模型取代各种不同的互连通信协议,不过以OSI为背景虽已经开发了很多协议,但七层模型实际上并未被接受。相反,TCP/IP却成为通信网络的工业标准,其中一个原因是OSI过于复杂,它用七层实现的功能,TCP/IP用很少的层即可实现。另一个原因是,当市场迫切需要异构网络的互连技术时,只有TCP/IP是经过了实际网络检验的成熟技术。第1章 概论 2TCP/IP协议体系结构协议体系结构TCP/IP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

    29、PA)资助的ARPANet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互连性,但项目开始进展得并不顺利,直到1974年,V.Cerf与R.Kahn联手重写了TCP/IP协议,并最终成为了Internet的基础。TCP/IP与OSI模型不同,并没有什么组织为TCP/IP协议族定义一个正式的分层模型,然而根据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TCP/IP可以很自然地被组织成相关联的五个独立层次,如图1.12所示。各层的具体功能如下:第1章 概论(1)应用层:包含支持不同用户应用的应用逻辑。每一种不同的应用层需要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独立模块来支持。(2)传输层:为

    30、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对每一个应用,传输层保证所有的数据都能到达目的地应用,并且保证数据按照其发送时的顺序到达。(3)IP层: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IP分组的转发和路由的选择。其中使用IP协议执行转发,使用RIP、OSPF、BGP等协议来发现和维护路由。第1章 概论(4)网络接口层:定义了将数据组成正确帧的规程和在网络中传输帧的规程(帧是指一串数据,它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单位)。(5)物理层:定义数据传输设备与物理媒介或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第1章 概论 1.5.1 ITU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成立于193

    31、2年,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是由各国政府的电信管理机构组成的,目前会员国约有170多个,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原则上,ITU只负责为国际间的通信制定标准、提出建议,但实际上相关的国际标准通常都适用于国内网。1.5 通信网络技术标准化第1章 概论 为适应现代电信网的发展,1993年ITU机构进行了重组,目前常设机构有:(1)ITU-T:电信标准化部门,其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负责研究通信技术准则、业务、资费、网络体系结构等,并发表相应的建议书。(2)ITU-R:无线电通信部门,研究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业务等,同时也负责登记、公布、调整会员国使用的无线频率,并发表

    32、相应的建议书。(3)ITU-D:电信发展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技术合作及援助活动,以促进电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第1章 概论 1.5.2 ISO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一个专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于1947年。它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是联合国的甲级咨询组织,并和100多个国家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组织就标准化问题进行合作,它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姐妹组织。ISO的宗旨是“促进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工业标准的统一”,其目的是促进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和公共事业,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发展相互合作,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标准

    33、化及有关活动的发展。ISO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了除电气和电子工程以外的所有领域。第1章 概论 ISO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大会、主要官员、成员团体、通信成员、捐助成员、政策发展委员会、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COPOLCO)、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DEVCO)、特别咨询小组、技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TC)、理事会、中央秘书处等。ISO技术工作是高度分散的,分别由2700多个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承担,其中与信息相关的技术委员会是JTC1(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1)。第1章 概论 国际标准由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

    34、委员会(SC)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形成:申请阶段、预备阶段、委员会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发布阶段。若在开始阶段得到的文件比较成熟,则可省略其中的一些阶段。ISO制定的信息通信领域最著名的标准/建议有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高级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HDLC等。第1章 概论 1.5.3 IAB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即Internet结构委员会,主要任务是设计、规划和管理Internet,其工作重点是TCP/IP协议族及其扩充。它的前身是1979年由美国DARAP建立的ICCB(Internet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B

    35、oard)。IAB最初主要受美国政府机构的财政支持,为适应 Internet的发展,1992年,一个完全中立的专业机构ISOC(Internet Society)成立,它由公司、政府代表、相关研究机构组成。ISOC成立后,IAB的工作转入到ISOC的管理下进行。第1章 概论 IAB由 IETF和 IRTF两个机构组成。(1)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负责制定 Internet相关的标准,目前主要的 IP标准均由IETF主导制定。(2)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负责 Internet相关的长期研究任务。IAB保留对 IETF和 IRTF等两个机构建议的所有事务的最终裁决权,并负责向 ISOC 委员会汇报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通信网概论》课件1第1章 (2).ppt)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