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第三单元 苏幕遮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梦入芙蓉浦 浦:水边 B叶上初阳干宿雨 宿雨:昨夜下的雨 C侵 晓窥檐语 侵:侵犯 D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湿的暑气 【解析】 侵:渐近。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叶上初阳 干宿雨 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 B 一一风荷举 举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 故乡遥,何日去 去 今之墓而葬焉 D 梦入芙蓉浦 青枫浦 上不胜愁 【解析】 A阳:太阳;山之南。B举:擎起;全,所有的。C去:回 去;距离。D浦:水边。 3下列各诗句与例句“鸟雀呼晴”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2、 B旌蔽日兮敌若云 C汉家烟尘在东北 D芙蓉泣露香兰笑 【解析】 例句与 D 都运用了比拟的手法。A夸张和比喻,B夸张和比喻,C借代。 4下面对苏幕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鸟雀呼晴”的“呼”字特别富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这句是对鸟的动态描写。 B“侵晓窥檐语”的“窥”字把鸟儿的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这句是对鸟的 静态描写。 C“一一风荷举”的“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 刻画得惟妙惟肖。 D“举”字富有动感,形象地描摹出荷叶出水的风姿,使荷之亭亭玉立的风韵毕现。 【解析】 “静态描写”不对,此句也是对鸟的动态描写。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2 -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前四句写时间与季节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用笔不苟。 B上阕前四句作者依次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醒后之所感、所闻、所见,烘 托五月雨后的气氛。 C上阕后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写荷叶初雨后在风中飘举的姿态,充分显示 了荷的神韵,可谓曲尽其妙。 D后三句多侧面写荷花的神态,是全词突出动人之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说:
4、“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解析】 应为:嗅觉、触觉、听觉、视觉;所闻、所感、所听、所见。 6对下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下阕写对故乡的怀念。词笔由虚转实,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 愁。 B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乡,却问故乡的渔郎是否想念他,十分耐人寻味。 C结尾用“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与上阕结合,上下阕连成一体,融景入情,不着痕 迹。 D下阕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 【解析】 应为“由实转虚”。 7词的上片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着笔的?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 是从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着笔的。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8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起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5、? 【答案】 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牵引出乡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题。 淡黄柳 姜 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 以纾客怀。 空城 【注】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 有池塘自碧。 【注】 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 A上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凉”的情景,着一“空” 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诗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
6、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柳色可 - 3 - 怜,使诗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碧”两字,以景语作 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 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解析】 应是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晚春之境,非早春。 10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 【答案】 (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 抒发思乡的“岑寂”。(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衬“巷陌凄凉”“空城 晓角”之悲凉。(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