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与写作:阅读历史建筑,唤醒城市记忆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贝聿铭说: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建筑 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城市化推进的浪潮中,保护好古建筑,既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也是 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 “建筑可阅读”就是让人们走进城市的历史,触摸城市文化印记的 良方。这不仅能让城市留下更多的记忆,而且能让城市实现更好地发展,让城市文脉得以 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建筑可阅读”让城市留下更多记忆 (题目即观点,既突出“建筑可阅读”的重要意义,又有号召力。 ) 建筑是一种重
2、要的文化载体,特别是一些老建筑不仅承载着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风 烟,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与记忆。然而如何保护老建筑, 如何留住建筑本身蕴涵的文化和故事, 却是一道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时代考题。 在这方面, 上海的让建筑可阅读给出了一个相对完美的答案,值得各地参考借鉴。 (开篇点题。由谈建筑的重要意义及如何保护老建筑引出建筑可阅读的话题。 ) 老建筑一般都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蕴含着许多建筑本身及与 建筑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建筑可阅读就要准确地搜集整理老建筑的前世今生,然后融 合互联网技术,让人们扫描建筑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与老建筑有关的历史和故
3、事。可以说,这一做法不仅增强老建筑保护有关部门的责任感,更全面地做好建筑资料的 收集整理,让城市留下更多的记忆。同时,也极大方便了人们对建筑的了解,让城市记忆 留在更多人的心中。 (老建筑存在的价值一:老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蕴含着许多 建筑本身及与建筑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 ) 老建筑连着城市的文化根脉,保护老建筑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发展。毋庸讳言,曾 有一段时间,有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不管是城市建设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缺乏对老建筑 价值的正确认识,以致许多老建筑遭到了破坏。欣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留住老建筑就是赓续城市文脉,就是留住人们的乡愁,于是通过多种方式加大
4、了对老建筑 的保护。为老建筑设置二维码、开发“建筑可阅读”文创产品都是保护老建筑的方式。事 实证明,只有把老建筑保护好了,城市才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才会内生吸引力,不仅能凝 聚更多的本地人,还能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前来投资创业,从而让城市实现更好地发展。 (老建筑存在的价值二:老建筑连着城市的文化根脉,保护老建筑就是保护城市的未 来发展。 ) 如今,城市的老建筑大都是旅游文化景点,让建筑可阅读就会极大提升老建筑的知 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人前往观光,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上海市就把“建筑可阅读” 文旅融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已推出上百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相信,老建 筑旅游线路的开发,不仅宣
5、传了老建筑和城市文化,也更能促进人们对老建筑的保护,也 就更有利于城市记忆的留存。 (重要性分析。让建筑可阅读的意义:提升老建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前往观光,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 愿更多地方的老建筑都可阅读,让城市文脉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照应标题,表达美好祝愿。 ) 来源:2020 年 09 月 22 日 青岛文明网 【时代警语】 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 特别是一些老建筑不仅承载着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风烟, 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与记忆。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老建筑连着城市的文化根脉,保护老建筑就是
6、保护城市的未来发展。 ,曾 有一段时间,有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不管是城市建设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缺乏对老建筑 价值的正确认识, 许多老建筑遭到了破坏。欣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留住老建筑就是赓续城市文脉,就是留住人们的乡愁, 通过多种方式加 大了对老建筑的保护。为老建筑设置二维码、开发“建筑可阅读”文创产品都是保护老建 筑的方式。事实证明,只有把老建筑保护好了,城市才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才会内生吸引 力, 能凝聚更多的本地人,还能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前来投资创业,从而让城市 实现更好地发展。 A.毋庸置疑 以致 所以 更 B.毋庸讳言 以致 于是 不仅 C.毋庸置疑 导致 所以 不仅 D.
7、毋庸讳言 导致 于是 更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为了了解古建筑知识,学习与古建筑有关的历史和故事,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班 级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以“走进古建 筑 ”为题,写一篇文章,向班级介绍自己熟知的一处古建筑。不少于 300 字。 【相关链接】 让百年老建筑变身文化新名片 “青岛的许多历史文化建筑还处于沉睡或半沉睡状态,我们要继续依托中山路、浙江 路、八大关、太平角等文化街区和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让老建筑活起来。 ”近日,在 青岛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作战方案答辩现场,主答辩人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立杰 表示,要实现时尚元素与产业
8、资本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发展,让建筑可阅读,让城市 可记忆。 北纬 36 度的青岛,有着极其狭长的海岸线,其间星罗棋布着 300 多栋不同风格的历史 建筑。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给老建筑以最好的发展,青岛一直在努力破题。近两年来,青 岛利用市场化手段启动了几十栋百年老建筑的保护性利用与开发,一方面盘活了尘封的建 筑资源,丰富了城市的旅游层次;另一方面,也让青岛在老建筑的复兴里找到了属于自己 的文化特质与精神归宿。 传统民居传统民居 从百年里院到时尚街区从百年里院到时尚街区 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一样, “里院”是老青岛人的百年传统建筑四周是几层 高的楼房,坡型房顶红瓦覆盖,四面楼房围出来一个天
9、井式的院子,院子里有一个大门通 往外面的马路,大门关起来,里院就像一个小城堡。鼎盛时期,青岛共有 700 多个里院形 式的居住单元,随着城市的变迁,目前保存下来的还有 360 多栋,由于居住空间逼仄、生 活配套落后,青岛居民纷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百年里院逐步被边缘化。 拆掉可惜,闲置浪费。5 年前,青岛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对里院进行试点性开发。1903 里院客栈成为第一个进行市场化运营的传统民居。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1903 里院客栈花 费 500 万元修葺改造一新,开业 5 年来,40 个房间的入住率达到了 90%以上,不仅有国内 游客,还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和欧美的客人。 “试点开发效
10、果很好,目前,里院的大规模保护性规划开发正在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协同 推进,规划发展的前提是保护好青岛的文化脉络,让老建筑与新时代相融共生。 ”青岛市自 然资源和规划局选址处处长章锡年对记者说,例如青岛中山路、四方路一带的里院曾是许 多中华老字号的聚集地,政府将通过对春和楼、盛锡福等现有老字号的提升和对胶东半岛 相关老字号的引进与复兴, 打造与现代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时尚街区, 同时增加客栈、 文创、 手工作坊、画廊等多元业态,让老城区恢复往日活力。 历史建筑历史建筑 从单一别墅到建筑博览汇从单一别墅到建筑博览汇 “我是地道的青岛女孩,有大海情结,所以我把这座离大海不过百米的老建筑承租下 来做民宿,
11、一楼是咖啡厅和餐厅,二楼是两间全海景房。 ”1982 年出生的江丽娜给自己的 民宿起名“雾缘” , “雾缘”是 1930 年一位法国设计师为友人设计的住所。装修“雾缘” , 江丽娜花费了近 300 万元,她说,这是投大钱赢小利,除了赚钱,她也希望游客能在青岛 感受独一无二的海洋文化。 像“雾缘”一样,在青岛八大关和太平角一带,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 希腊等 20 多个国家的各式老建筑,它们多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多国内外建筑设计师留 下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 。 “过去这些老建筑被出租或办公使用,一方面大门紧闭,市民游客根本进不来;另一 方面,这种方式对老建筑的保护也
12、是完全不可控的。2017 年 8 月,我们成立了传媒中心, 把老建筑全部收回来,统一运营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项目。 ”青岛太平湾万博文化传媒 中心总经理王开生介绍,整个太平角街区的打造是按照“一座别墅展示一国文化主题”的 原则,将各国文化、艺术、风俗、美食等元素融入各个老建筑的改造,通过复合式业态, 打造慢生活“城市客厅” ,为市民和游客奉献一个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新青岛。 目前太平角区域已陆续开放了 15 栋类似的历史文化建筑, 包括 “莫奈花园” 精品酒店、 “走进比利时”展览馆、郭沫若书房等。在这 15 栋老建筑中, “地质之光展览馆”运营最 早,这栋岗岩砌楼建于 1931 年,由俄国
13、建筑师尤里甫、中国建筑师唐霭如等设计,因科学 家李四光和诗人柳亚子在此居住过而闻名。现在其变身为地质之光展览馆,游客可在此参 观游览或者进行科普类培训。王开生表示,这些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场馆甫一推出便成为 热点,也成为游客认识青岛的新名片。 名人故居名人故居 当书香遇到咖啡香当书香遇到咖啡香 在青岛大学路与鱼山路的交汇处,有一个红色的围墙拐角,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 假,好多年轻人在这里排队拍照留念,这个红遍全国的景点被网友们称为“转角遇到爱” 。 “大学路和鱼山路都属于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这里红墙绿树、林深楼静,特别 是鱼山路,在不到 1 公里的街道上,分布着 30 多个名人故居,不经意
14、间走进一个转角,可 能都会遇到一段可以写成书的故事。 ”家住大学路的青岛市民姜政告诉记者,在 20 世纪二 三十年代,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梁实秋、王统照、洪深、沈从文等一批文化名人先后 在青岛小鱼山附近定居、执教或旅居,这些名人故居连缀起来,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 文学史。 “通过政府引导,一些名人故居正在逐步运营开放。我们还同步推出了支持文博场馆 项目发展的扶植政策。 ”青岛市南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方建功对记者说,对于那 些传承红色基因、体现城市记忆、社会认可度高的主题书店、艺术馆、美术馆等特色文化 项目,政府每年可给予最高 10 万元的扶持;对于一些保护利用类文化项目,单个项目扶持 资金最高可达 100 万元。 通过不断引导和扶持,咖啡店、美术馆、博物馆、青年旅社、乐器坊等特色小店如雨 后春笋般在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生长”出来。方建功说,与此同时,市南区还启动了“啡 阅青岛”项目,政府免费为辖区内的咖啡馆、景点、民宿、银行、学校等场所配送图书并 定期置换流通。当书香遇到咖啡香,游客阅读到的不仅仅是老建筑的美,还有老建筑背后 那些深藏在历史深处的情感以及一段美好的青岛故事。 来源:2019 年 05 月 09 日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