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单元 课间教学设计【主题图】【素养目标】1.通过跳绳情境和操作体验,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根据不同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8的加减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4.逐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学习习惯,以及合作意识。【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有关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课是在学习了7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认识了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幼儿园对8的加
2、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经验,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性情境图和机会。能力基础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及对加减法的应用,已经积累了经验,部分学生可以进行知识迁移。本节课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对学生找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活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丰富的8的计算情境。但他们多数停留在表象的感知,对计算结果的关注上。对结果的产生的过程缺乏思考,也比较缺乏数学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一、 在跳绳情境中,学习8的加法。【设计意图】树立高效学习加强
3、运动的意识;利用分类知识展开本课的研究。 1.师:“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操场上,有一些小朋友积极锻炼,正在跳绳。”出示情境图2.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分类思想观察预设1:跳绳的有6人,摇绳的有2人,请问一共有几人?预设2:男生有4人,女生有4人,请问一共有几人?预设3:3人穿白色裤子,5人穿蓝色裤子,请问一共有几人?师补充:同一幅图,用以前的分类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3.对应算式是什么呢?思考列式探究算法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探究、交流分享4.学生汇报: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计算,6+2=8预设1:记大数,数小数先记住6,再接着往后数2个数,即7,8.所以6+2
4、=8或2+6=8. 预设2:推算计算6+2,想6+1=7,再添上1就是8,所以6+2=8预设3:用小棒摆或数一数二、 多角度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设计意图】利用分类思想,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提升数学能力 1. 我们还可以把小朋友按什么标准分类呢?生A:按是否扎辫子的标准分类 生B:按裤子的颜色分类.2.有3人穿白色裤子,5人穿蓝色裤子,我们可以怎样列式,算式是什么意思呢?预设1:3+5=8(个),意思是跳绳队伍中有3个白裤,5个穿蓝裤,一共有8个人。预设2:8-3=5(个),意思是跳绳队伍一共有8个小朋友,3个穿白裤,穿蓝裤的有5个人。预设3:8-5=3(个),意思是跳绳队伍一共有8
5、个小朋友,5个穿蓝裤,穿白裤的有3个人。三、 同桌游戏,探索8的分解【设计意图】理解加减法意义,体会加减互逆关系1.游戏填表格两人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8个同学,分解8。总结小组活动,强调思维条理性,并根据分的情况填写表格。2.探索规律移走的越多,剩下的越少;移走的数量依次多1,剩余数量依次少1.四、8的加减法应用【设计意图】体会加减互逆1. 理解题意:画什么填什么? 画三角形;填数2. 数形结合,完成算式 (1)4表示有4个蓝色三角形,8是三角形总数,方框里填写的是补充的部分数(画白色三角形)(2)2表示有2个蓝色三角形,8是三角形总数,方框里填写的是补充的部分数,画白色三角形。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六、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