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与写作:农民工手捧红砖朗诵爆红:手里有砖、心里有梦阅读与写作:农民工手捧红砖朗诵爆红:手里有砖、心里有梦 阅读写作导写练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原野黄土搭建起最华丽的舞台,锥筒麻袋装饰成最昂贵的道具,铁锤红砖变成了最有 魅力的金话筒,陕西神木的 80 后农民工李小刚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朗诵起徐志摩的再别康 桥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他用对生活和文艺的热忱来致敬自己一直都拥有、一 直在追逐的梦想。追梦的李小刚用行动告诉我们:梦想本身不会发光,发光的是追梦的自 己;梦想不是奢侈品,它是你低头走路时,最诗意的“抬头望天” ;梦想不是触不可及,只 要你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是的,时代的春风属于每
2、一个追梦人! “草根表达” ,看见与聆听皆是美好 (题目即观点,赞誉、肯定之情跃然纸上。 ) 近日,一名农民工手捧两块红砖朗诵的短视频刷屏全网,他富有磁性的嗓音把徐志 摩的经典作品再别康桥演绎得十分动人,也吸引了不少“粉丝” 。 (见 8 月 30 日南方 都市报 ) “反差萌” “开口跪” ,陕西 80 后农民工李小刚朗诵起经典,余音绕梁的穿透力、饱 满丰沛的感染力,让语言艺术在原野上鲜活起来。他在搬砖的同时坚守着对写作和朗诵的 热爱,而短视频平台的勃兴,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有了显微镜效应,让“看见 每一种生活”成为可能。 (以短视频“农民工手捧红砖朗诵经典”刷屏引出“看见每一种生活
3、”即草根表达成 为可能的话题。 ) 手里有砖、心里有梦,才会路上有春风、眼里有春光。在“互联网+”时代,以短视 频记录为特色的全民参与分享生活片段,使得原生态呈现“草根表达”成为可能,也让短 视频平台成为多元文化的集散地。 (现实性分析。 “草根表达”成为可能的原因: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兴起。 ) 谁也没有想到,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 再别康桥依然有如此温润人心的力量。李 小刚在快手被看见、听见,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搬砖的日子固然是 辛苦的,但他对文艺之美的向往,让人看到类似“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的力量。他 们是曾经的网红,更是身边的“我们” ,在人世间,即便被生活磨
4、去棱角与锐气,仍保有对 世界最柔韧的梦想与期望。我们看他们的表演,不是噱头,而是真诚;不是悲悯,而是艳 羡。 (重要性分析。 “草根表达”的意义之一:对文艺之美的向往,让人看到面对人生苦难 时不屈的力量。 ) 这种“草根表达”里的看见与聆听,是生活中最为单纯而美好的一部分。李小刚的 朗诵可能没有专业人士规范,不过,其对生活与文艺的热忱,弥合了技术上的瑕疵,激荡 出直抵人心的力量它是普通大众在辛劳中最诗意的“抬头望天” 。人们点赞的不是技巧 之炫,而是人性的光,农民工也有美好的梦、绽放的心。而这个社会若能尊重这些梦、这 颗心,无疑会在向上与向善中抱团前进。 (重要性分析。“草根表达” 的意义之二
5、: 它是普通大众在辛劳中最诗意的 “抬头望天” , 是人性光芒的绽放。 ) 一首再别康桥 ,一首人生之歌。在短视频的信息流里,低成本的看见与聆听,让 这个浮华世界有了质朴的沉淀。相信还有无数的“李小刚”奔跑在路上,他们微小而澎湃、 平凡而卓然,就如这首小诗“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 着彩虹似的梦。 ” (照应开头,深情礼赞无数追梦的“李小刚”们的草根表达。 ) 来源:2020 年 09 月 02 日 工人日报 【时代警语】 他们是曾经的网红,更是身边的“我们” ,在人世间,即便被生活磨去棱角与锐气,仍 保有对世界最柔韧的梦想与期望。我们看他们的表演,不是噱头,而是真
6、诚;不是悲悯, 而是艳羡。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下列选项中引号的作用同题目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反差萌” “开口跪”当来自陕西神木的 80 后农民工李小刚朗诵起文学经典, 余音绕梁的穿透力、饱满丰沛的感染力,让高雅的语言艺术在最粗犷的原野上鲜活起来。 B.他们微小而澎湃、他们平凡而卓然,像“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C.他们是曾经的“网红” ,但他们更是身边的“我们” 。 D.它不是庞麦郎的“滑板鞋” ,它是流浪大师的“国学范儿” ,是底层群体在低头走路 的辛劳中,最诗意的“抬头望天” 。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
7、题) 近日,陕西农民工李小刚手捧两块红砖朗诵的短视频刷屏全网。在快手平台上,这名 农民工富有磁性的嗓音把徐志摩的经典作品再别康桥演绎得十分动人,也吸引了不少 “粉丝” 。 “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 ,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一段留言感动 了很多人。他们在物质上也许并不富有,但是在精神上却从未放弃追寻。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的感想和认识,500 字左右。 【相关链接】 祈年文潭:农民工手捧红砖朗诵,是底层生活的另一面 近日,一则农民工在工地上手捧两块红砖朗诵再别康桥的短视频,引发了广泛的 关注和讨论。富有磁性的嗓音,抑扬顿挫的播音腔,虽然有些字发音不准,但还是惊叹了 无数网友。
8、 这位被称作“工地徐志摩”的农民工名叫李小刚,是一位工地装载机司机。李小刚走 红后,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给予了报道。有人质疑他是“对口型” ,不过很快,随着央 广记者和李小刚面对面对话,质疑不攻自破。 除了欣赏 “工地朗诵” , 我还发现了一个隐秘问题, 李小刚的走红以及一些网友的质疑, 恰好从正反两个方面展现了我们对普通人,尤其是奋斗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如 何缺乏了解和理解。 工地,往往被认为是当下最辛苦的工种之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在工地上 打拼多年的李小刚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喜爱的朗诵充满兴趣,以砖头、麻袋为道 具,进行着一个人的表演。他让我们看到,那些优美的诗歌
9、,不仅可以是文艺青年的生活 佐料,可以是工地民工的志趣向往。 采访中,李小刚透露,自己是在 2019 年接触到了短视频平台,他以工地生活为主题发 了几条短视频,得到了一些粉丝关注。后来突发奇想, “把自己在工地上读诗的样子发到网 上,会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就这样, 将进酒 再别康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工地版诗朗读作品登上了“小荧幕” 。 报道中一个看似无用的细节信息,抓住了很多网友的心。这位面庞黝黑而沧桑的“大 叔” ,其实只有 35 岁,标准的 80 后。正如他唱的陕北民歌里的一句歌词, “后生受成个那 老汉汉” ,生活让他如此显老,他的心却是如此年轻。如今,李小刚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已经
10、 拥有近 30 万粉丝。 他说, 对于未来, 他没有想得太多, 唯一的愿望就是不和诗歌朗诵分开, 这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 这又让人蓦然想起,在东莞图书馆看书十二年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他们共同践行了 一句古训, “贫贱不能移” 。他们生来缺少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在精神上并没有放弃追 寻。 事实上,在李小刚之前,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曾出现过很多一身肌肉的健身农民工、跳 着机械舞的农民工、模仿明星唱歌的农民工他们大多一闪而过,然后重新回到自己的 日常生活。但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了底层生活的另一面:他们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还心怀 纯真与向往。这就是真实的人间,这就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平凡中有着躁动,暗淡中闪烁 光亮。 借助互联网技术, “李小刚”们不仅是在分享自己对一些诗歌的朗读,更是在分享一种 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发出自己声音和输出自己形象,也应有被听见、被看到,进而被 理解、被鼓励的反馈。 来源:2020 年 08 月 31 日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