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校园中常见植物的名称,并清晰描述它们的显著特征。理解不同植物在校园中的生长环境和分布特点存在差异。进一步深化对“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的理解,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是生命活动的表现。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如放大镜等,对校园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掌握用图画和简单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规范地记录观察到的植物信息。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尝试通过进一步观察或查询资料等方式解决。科学态度目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成员友好协作,共同完成观察任务。对观察校园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和热情,能够专注、耐心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观察结果,不随意编造或修改。树立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不随意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校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体会人类活动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增强保护校园植物和环境的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准确识别和描述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指导学生学会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地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观察任务。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区分相似植物的特征差异,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细致程度。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提
3、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和持续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对植物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之情。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橡皮、彩色笔。提前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教师准备提前对校园植物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名称、特征、生长环境等,并制作成植物信息卡片。准备足够数量的放大镜、直尺、相机等观察和记录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校园植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校园植物分布地图和观察任务清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 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校园风景的视频,视频中重点展示校园中各
4、种美丽的植物。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植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植物。教师展示几张校园中特色植物的特写照片,如开花的桂花树、结果的石榴树等。提问:这些植物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们?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里的植物。(二)知识铺垫,方法指导(10 分钟)教师通过 PPT 展示几种常见校园植物的图片,如樟树、柳树、桂花树等,介绍它们的名称和一些基本特征。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些植物的叶子、花朵或果实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教师讲解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观察方法:用眼睛看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用手触摸植物的质地;用鼻子闻植物的气味;用
5、耳朵听风吹植物的声音(如果有);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微结构。注意事项:爱护植物,不随意采摘、破坏;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攀爬树木、不靠近危险区域;按照小组进行活动,不单独行动。(三)小组讨论,制定计划(10 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为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校园植物分布地图和观察任务清单。观察任务清单上列出了需要观察的植物种类和观察重点,如植物的外形、生长环境、是否开花结果等。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根据地图和任务清单,确定本小组的观察路线和分工。例如,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拍照、谁负责使用放大镜观察等。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四)实地观察,记录发现(
6、20 分钟)各小组按照制定的观察路线和分工,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教师跟随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和观察进展,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使用放大镜、直尺等工具仔细观察植物的特征,并将观察到的结果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树干的纹理等)、生长环境(如在花坛里、墙角边、道路旁等)、是否开花结果等。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或向老师请教的方式解决。(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 分钟)观察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回到教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观察成果和发现。教师对各小组
7、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科学方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今天观察到的植物的特点和习性。让学生思考在校园中如何更好地保护植物,并写下自己的想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5 分钟)教师通过 PPT 展示上节课观察过的校园植物图片,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问题,回顾上节课的观察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节课的观察,你们对校园植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二)小组汇报,交流研讨(20 分钟)各小组依次上台汇报本小组的观察成果。汇报内容包括观察到的植物名称、特征、生长环境、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汇
8、报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口头汇报、展示观察记录、播放拍摄的照片或视频等。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在汇报结束后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对于同一种植物,不同小组观察到的特征可能会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教师在学生汇报和交流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观察到的信息,加深对校园植物的认识。(三)问题探讨,深入思考(10 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地方生长状况会有所不同?”“有些植物会在季节变化时有明显的变化,这是为什么?”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测。教师鼓励学生运用
9、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释。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四)拓展延伸,实践应用(10 分钟)教师介绍校园植物对校园环境和生态的重要作用,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噪音、保持水土等。提问:作为校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植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保护校园植物的建议和措施,如不践踏草坪、不攀折树枝、定期浇水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校园植物做名片”的活动,要求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校园植物制作一张名片,名片上包括植物的名称、特征、习性和保护提示等信息。学生在课后完成名片制作,并将其挂在相应的植物上,以增强对校园植物的宣传和保护。(五)课堂总结,
10、评价反馈(5 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校园植物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它们。对学生在小组汇报、问题讨论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优秀表现,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体验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六、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一、常见植物及特征1. 樟树 - 外形:高大乔木,树冠广展 - 叶子:椭圆形,有香气 - 生长环境:校园道路两旁2. 柳树 - 外形:枝条细长,柔软下垂 - 叶子:狭披针形 - 生长环境:池塘边3. 桂花树 - 外形: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11、- 花朵:小而密集,香气浓郁 - 生长环境:花坛中二、观察方法1. 眼看2. 手摸3. 鼻闻4. 耳听5. 工具辅助(放大镜、直尺等)三、保护植物1. 不随意采摘、破坏2. 爱护环境,保持植物生长环境良好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校园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观察时不够细致,记录不够规范;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拓展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对学生观察方法和记录技巧的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对校园植物的观察和研究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