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doc

    • 文档编号:7685925       资源大小:17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QXX)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doc

    1、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学情评估第卷(非选择题56分)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采取疏导法治水,消除水患,受到人民爱戴。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从此产生一种新的选拔国家领导人的制度,“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推恩令2下表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益让(让位于)帝禹之子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启攻

    2、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表面)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韩非子A.启建立了夏王朝 B启继位存在争议 C禹死后其子继位 D世袭制遭到破坏3“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等级制度确立4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人民才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材料说明该书编写的目的是()A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 B给统治阶级歌功颂德C规范史实的记载方式 D寻找王朝兴衰的规律5西周时期,

    3、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利簋”,其腹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印证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7“司母戊鼎的铸造,工序复杂,需要采取分部合铸的办法,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铸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后完成。”这段史料反映了()

    4、A司母戊鼎纹饰精美 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C司母戊鼎价值珍贵 D青铜器种类数量众多8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9下图是西周何尊,整个尊体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饰有饕(to)餮(ti)纹。该文物造型反映了()A西周社会经济发展B周王室地位的下降C青铜器工艺的高超D诸侯国势力的崛起10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下面图示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C记载了商朝灭亡

    5、信息 D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11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甲骨文)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求晴”的内容。这反映出()A商朝的天文历法发展完善 B商朝的中心工作是农业生产C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12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时期()A青铜礼器,种类繁多 B战事不断,人民困苦C诸侯混战,郑国称霸 D王室衰微,诸侯崛起13“这一时期,齐、晋、楚、秦、吴、越等国先后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首霸黄河流域,继而晋崛起;西方的秦国,东进受阻,向西发展,称霸西戎;后期,长江下游的吴

    6、、越两国也北上争霸。”这一时期,指的是()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西汉14下面历史笔记少记了一项内容,请依据表中的史实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历史人物:生活年代:春秋口号:尊王攘夷重要大臣:管仲事迹:诸侯争霸A.晋文公 B周武王 C楚庄王 D齐桓公15戎、狄等都是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因齐桓公征伐而“布于天下”;晋国与戎、狄作战时,吸取了其擅长的步战。这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战争在客观上()A加速了民族交融 B导致了生灵涂炭C促进了商业发展 D巩固了霸主地位16春秋时期,晋文公娶了狄人(周边的少数民族)女为妻,在位时完成了对狄人部落的安抚;春秋晚期,南方长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

    7、响的楚国,也开始接受中原的文化,采用中原的礼法等。以上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晋国和楚国友好相处 B晋国成为诸侯霸主C晋文公得到天子认可 D民族交融得到加强17春秋时期楚国人一直想向吴越人学习铸剑之术。在战争中,楚国全面吸收了吴越的技术精华,铸剑工艺后来居上。这说明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客观上()A带来社会的动荡 B推动政治的变革 C促进技术的交流 D加速王室的衰微1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B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C七雄之间兼并战争连续不断 D铁器牛耕促进了

    8、生产力的发展19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战国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A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水利工程数量日渐激增20春秋时期纷争不断,实力弱小的诸侯国日渐减少,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出现。在战国时期初年,出现七个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它们是()A齐楚燕韩赵卫秦 B晋楚燕韩赵魏秦 C齐楚燕韩周魏秦 D秦楚燕韩赵魏齐21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人口大量减少 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C王室地位提高 D

    9、诸侯地位一落千丈22该工程是成都平原上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就地取材,采用竹笼和卵石以柔克刚,并充分地利用河流的弯道、崖壁的角度所形成的冲力,自然地控制着水量和水流方向。该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23在修建都江堰时,李冰采用了工人的建议,先用火焰烧石,再用冷水刺激使岩石爆裂,成功开凿了宝瓶口。这体现了都江堰()A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B是一座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C工程技术遥遥领先世界 D增强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力24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材料意在说明都江堰()A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B同时

    10、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C成功解决黄河流域的水患 D其修建迁就于自然地势因素25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两个核心抓手,一手抓军事,能打胜仗,另一手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的方面。他意在说明商鞅变法()A实施的背景 B遇到的阻力 C成功的原因 D深远的影响26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由材料可知商鞅变法()A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B奠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基础C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D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27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孔子主张“仁”、有教无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治”,

    11、墨子主张“兼爱”。出现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的争霸 B私学的兴起 C井田制废除 D社会大变革28“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此最准确的认识是()A不耻下问 B谦虚好学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第卷(非选择题44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社会改革运动,然而汉代儒者看到当时土地兼并的剧烈,社会危机的深刻化,对商鞅的变法,反而给他加上了种种罪名。如汉书

    12、食货志认为:“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把人民所受剥削的加深,生活的贫困,全部归罪于商鞅一个人。摘编自郭人民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据材料,简述商鞅变法的支持者。(2分)(2)你是否同意汉代儒者认为商鞅变法加剧社会危机的观点?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史记周本纪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材料三齐桓公:任用管仲主持国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晋文公

    13、: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周王室政治地位发生的变化,写出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4分)(2)根据材料三,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相同点。(4分)(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4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摘编自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说明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并简析该变法的特点。(4分)(2)史料包

    14、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据此,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分析“伯禹亦不如”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贡献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贡献甲骨文文字与甲骨文同时并存的古老文字早已失传,只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中华民族的根。论语思想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都江堰建筑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阅

    15、读材料,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B2.C3.B4.D5.C6.B7.B8.B9.C10D11.C12.D13.B14.D15.A16.D17.C18D19.C20.D21.B22.A23.A24.A25.C26B27.D28.D29(1)秦孝公。(2分)(2)【示例一】判断:不同意。理由: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可见,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

    16、潮流,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6分)【示例二】判断:同意。理由: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农民因土地兼并,遭受地主阶级的严重剥削,生活贫困不堪。可见,商鞅变法加剧了社会危机。(6分)30(1)变化:王室衰微,无力控制各诸侯国。(只写“王室衰微”也给分)(2分)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2分)(2)重用人才;通过改革实现国富兵强;利用“尊王攘夷”这个口号发展自己的势力(意思相近即可)。(写出两点,4分)(3)王室衰微;

    17、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诸侯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等。(写出两点,4分)31(1)有利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制度创新;改革成效最明显;变法最彻底最成功。(4分)(2)图一是文献史料;图二是实物史料。原因: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典范。(6分)(3)推动秦国国力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分)32【示例】观点:丰富而优秀的中华物质文化遗产泽被后人。论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此外,还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成为我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结论:可见,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物质文化遗产泽被后人。(12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