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681542       资源大小:66.5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8.8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8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1、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景公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也,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

    2、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节选自晏子春秋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材料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三:臣闻

    3、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节选自谏逐客书)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以A民苦B其政C而世非D其行E故身死乎F胡宫G而不举H虫出I而不收。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首领,霸主,与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长”词义不同

    4、。B. 进,超过,与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进”词义不同。C. 因,听从,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之以饥馑”的“因”词义不同。D. 明哲,明智的人,与“明哲保身”的“明哲”用法大体相同,文中指唐太宗。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景公希望能世世代代保有齐国,晏子直言不讳地告诫他,以他现在的行为难以实现。B. 晏子将齐国历史上显赫的国君齐桓公前后的行为与结果进行对比,让景公引以为戒。C. 晏子表示自己已经年老,不能受齐景公的使唤,行为也不能改变,只能保持节操离世。D. 魏征认为,国君掌握帝王重权,处于天地间重要的地位,想要国家太平必须抓住

    5、根本。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14. 三则材料都围绕“人君之道”展开,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

    6、。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

    7、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必许之。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示以不得已也。”(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索A我者B以我有C美珠也D今我已E亡之矣F我且G曰子取H吞之。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8、一项是( )A. 之,指到、往,与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词义相同。B. 厌,指满足,与六国论“暴秦之欲无厌”中的“厌”词义不同。C. 骄,使骄傲,使动用法,俗语“既来之,则安之”中“安之”表示使之安,两者用法相同。D. 图,指图谋、谋取,与促织“执图诣寺后”中的“图”词义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庆封在齐作乱,想逃到越国躲避,他的族人告诉他,如果改变了作乱之心,在晋国也不会有危险,如果不改变,即使远在越国,也不会安全。B. 智伯向魏宣子索取土地,魏宣子不给,听了任章的劝说,魏宣子同意给智伯“万户之邑”,智伯很高兴,又向赵国索取土地但遭到了

    9、拒绝。C. 秦康公打算花三年时间修筑游乐的高合,楚国发动军队准备攻打秦国,听了任妄的一番分析之后,秦康公派兵防守东部边界并停止修筑高台。D. 齐国进攻宋国,宋派臧孙子到楚求救,楚答应救援宋,臧孙子却认为楚国答应救宋只是为了坚定宋抗齐的决心,从中获利,未必真出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2)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14. 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刻劝赵肃侯同意魏文侯借道还要表现出不得已的样子,其理由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10、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

    11、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选自论语先进)材料二: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

    12、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节选自孔子家语)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13、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颜回退A而不对B孔子曰C回D来E汝奚F独无G愿乎?”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文中意为因为,与苏洵六国论中的“洎牧以谗诛”的“以”意思不同。B. 何如,文中指如何,怎么样,与鸿门宴中的“今日之事何如”的“何如”意思相同。C. 进,文中指走上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不能进于是矣”的“进”意思不同。D. 兵,文中指武器,与谏逐客书中的“藉寇兵而赍盗粮”中的“兵”意思相同。12. 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在弟子们侍坐的时候循循善诱,询问他们各自的志向,点评中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B. 子

    14、路设想治理千乘之国,使得百姓勇猛而且懂得礼仪,他的陈述并没有得到孔子的认可。C. 曾皙描绘的暮春时节身着春服去沂水沐浴、舞雩台吹风、吟咏而归的情景深得孔子之心。D. 颜回面对老师的提问选择了退却,是因为子路、子贡的回答让他信心不足,从而知难而退。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2)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14.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析孔子对子路、子贡、颜回三人的态度有何不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

    15、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二: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

    16、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睹裔敖而问曰:“君何故不朝?”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晏子入见,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 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

    17、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节选自说苑正谏)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景公A有马B其C圉人D杀之E公F怒G援戈H将自击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亡,指逃亡,与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的“亡”意思相同。B. 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C. 得,指能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而天下之理得矣”的“得”意思不同。D. 下,指臣下,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江海下百川”的“下”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

    18、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伏在庄公的尸体上哭吊,完成了礼节才离开,司马迁认为晏子是一个明义尽忠、很有勇气的人。晏子的多次进谏可以体现这一点。B. 圉人和烛邹都因过失触怒了景公,景公想要杀死他们,晏子在劝谏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景公怕损害自己的名誉,便放过了他们。C. 圉人和刖跪都杀了景公的马,景公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对于圉人,景公大怒,想要杀掉他;对于刖跪,景公深感惭愧,不去上朝。D. 景公认为自己被刖跪羞辱,辱没了社稷。晏子劝景公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应该效仿古代明君的做法,给予刖跪奖赏并以礼相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

    19、乃杀之。(2)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14. 晏子是如何智慧地劝谏景公的?请简要概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文本一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尝有。精诚上通天,下为烈士。寡人愿赍邦之重宝,皆以奉子,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风胡子曰:“善。”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之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毕成,风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见此三剑之精神,大悦风胡子,问之曰:“此三剑何物所象?其名为何?”风胡子对曰:“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曰:“何谓龙渊、

    20、泰阿、工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晋郑王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之城三年不解。仓谷粟索,库无兵革。左右群臣、贤士,莫能禁止。于是楚王闻之,引泰阿之剑,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晋郑之头毕白。楚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寡人力耶?”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

    21、。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楚王曰:“寡人闻命矣。”(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文本二季札将使于晋,带宝剑而行,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已死于楚。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季曰:“吾非赠嗣君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

    22、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家树而去,诚所谓不以死倍吾心哉?(节选自刘向季札赠剑)【注】釽:剑身出现的文采。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晋郑王闻A而求B之C不得D兴师E围楚F之城G三年H不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之,文中指去、往,与阿房宫赋“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含义相同。B. 绝,文中指断绝,与赤壁赋“不绝如缕”的“绝”字含义相同。C. 麾,文中指指挥,旧时“麾下”用来作为对文职官员的敬称。D. 所以,文中指用来,与谏逐客书“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的“所以”含义不同。12. 下列对

    23、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王欲得宝剑,风胡子不辱使命,邀请欧冶子、干将帮助制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完成了楚王重托。B. 晋郑王求取宝剑而不得,兴兵围攻楚都城;长期征战导致国内粮食用竭,府库空虚,即使大臣劝谏也不能阻止。C. 季札有意将宝剑赠予徐君,但因有出使重任在身,未能及时赠送;待季子完成出使任务归来,徐君已死于楚国。D. 季札将自己所携吴国国宝之宝剑,赠予徐君的继任者;虽对方未接受,但季子也没有违背自己心中对别人的允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人愿赍邦之重宝,皆以奉子,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2)以剑县徐君冢树而去,诚所谓不以死倍

    24、吾心哉?14. 针对文本一中的叙事艺术,学习小组进行了文本分析和梳理探究,请你根据提示帮助学习小组填写表格的空缺处。叙事艺术具体内容艺术效果结构完整叙述_叙事完备,条理清晰运用对话以楚王和胡风子对话的形式展开叙事_适当议论阐发_画龙点睛,说理深刻答案【答案】10. CEH 11. B 12. C 13. (1)世人崇敬他的德行,到远方征讨暴乱者,受此劳累的人也不怨恨。(2)然而我们今天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 14. 第一则,人君要能够行善到底,以长保国家。第二则,人君要能够积累德行、道义,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达天下太平。第三则,人君要能够广纳人才,以显明

    25、德行,无敌天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百姓痛恨他的统治,世人抨击他的行为,所以死在胡宫中而没有举丧,尸虫都爬出来了也无人收尸。“民”作主语,“苦”作谓语,“其政”作宾语,故应在C处断开;“世”作主语,“非”作谓语,“其行”作宾语,故应在E处断开;“身”作主语,“而”连词,表转折,连接“死乎胡宫”和“不举”;“虫”作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H处断开。故应在CEH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长”词义是“长长的”。句意:能行善到底的为霸主。/原来是一座长长的桥躺在水波上,没有起云,为什

    26、么有龙。B.错误。都是“超过”句意:事业最兴盛的国君的行为也不能超过他。/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C.正确。“因之以饥馑”的“因”词义是“接续”。句意:自身沉溺于女色侍从并且听从宦官竖刁的主意。/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D.正确。句意: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晏子表示自己行为也不能改变”错误,由原文“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可知,“行为不能改变”的是齐景公。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高”,以为高,崇敬;“暴”,暴乱者;“疾”,怨恨。(2)“黔首”,抛弃;“却”

    27、,拒绝;“业”,使成就霸业。【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由原文“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可知,第一则,人君要能够行善到底,以长保国家。由原文“人君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可知,第二则,人君要能够积累德行、道义,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达天下太平。由原文“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可知,第三则,人君要能够广纳人才,以显明德行,无敌天下。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景公在淄水边游览,与晏子悠闲地站着。景公喟然长叹道:“哎呀!假如国家能长久保存并传

    28、于子孙,岂不是很快乐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君王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当成的,百姓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归附的。如今您用政令搞乱国家、以行为抛弃百姓已经很久了,却想保存国家,不是太难了吗!我听说,能长久保有国家的人,是能够行善到底的人。各国诸侯并立,能行善到底的为霸主;列位士人共学,能学好到底的为老师。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当他正在任用贤人崇尚仁德的时候,要灭亡的国家依靠他得以保存,危乱的国家仰仗他得以安定,所以百姓喜欢他的政治,世人崇敬他的德行,到远方征讨暴乱者,受此劳累的人也不怨恨,他驱使海内各国诸侯让他们朝拜天子,诸侯们也毫无怨言。那时候,事业最兴盛的国君的行为也不能超过他。待到他最终衰败之

    29、时,放松了德行还加上享乐,自身沉溺于女色侍从并且听从宦官竖刁的主意,所以百姓苦于他的政治,世人非议他的行为,因此他身死胡宫而不得安葬,尸体的蛆虫爬出户外而不得收殓。那时候,就是暴君夏桀、商纣王的结局也不比他坏。诗上说:谁也不会没个好开头,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不能行善到底的,他的君位也不能至终。如今您对待百姓像仇敌,见了善行就像躲避炎热,乱了国政而危害贤人,肯定要违背民众之心,对百姓放纵私欲,而且对臣下实行暴虐杀,恐怕这最终要落到您自己身上。我已经年老了,不能在您身边等待使唤了,您的行为要是不能改正,那么我只能保持节操而离开人世了。”材料二:臣听说想要树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

    30、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很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控制欲望,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啊。材料三: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强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

    31、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国别国,四季就会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然而我们今天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使天下才士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答案】10. BDF 11. B 12. C 13. (1)想要打败他,必定先姑且辅助他;想要夺取它,一定先要姑且给予他。(2)他的车夫(或驾驭车马的人)说:“您向楚国求救得到允诺,现在您脸上有忧色,是什么原因?” 14. 如果魏国不能攻下中山,那么魏国疲惫,地位降低,赵国就显得重要;如果攻下中山,魏国不能越过赵国而据有中山

    32、国,这样实际获得中山国土地的是赵国;如果魏国知道赵国会从中得到好处,就不会攻打中山国,借道也就不会成为事实。【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楚王搜捕我,因为我手里有美珠。现在我已经把美珠弄丢了。我将会对楚王说你抢去吞到肚子里去了。“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是“者,也”格式的判断句,BD处断开;“矣”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为什么不到晋国去?/项伯在夜晚骑马赶往刘邦的军营。 B.错误。都是满足的意思。句意:他贪欲太大没有止境。/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C.正确。句意:您

    33、不如给智伯土地而使他骄傲。/已经让他来了,就要让来的人安心。D.正确。“执图诣寺后”中的“图”词义是“图画”。句意:况且您为什么放弃天下共同来谋取智伯的机会。/拿着图画来到寺庙后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秦康公打算花三年时间修筑游乐的高台”“停止修筑高台”错误。原文秦康公花了三年时间来修筑游乐的高台,秦国派兵防守东部边界,楚国人停止了行动。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欲”,想要;“姑”,姑且,暂且;“予”,给予。(2)“御”,车夫,驾驭马车的人;“索”,求;“子”,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

    34、力。由原文“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可知,如果魏国不能攻下中山,那么魏国疲惫,地位降低,赵国就显得重要;由原文“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可知,如果攻下中山,魏国不能越过赵国而据有中山国,这样实际获得中山国土地的是赵国;由原文“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可知,如果魏国知道赵国会从中得到好处,就不会攻打中山国,借道也就不会成为事实。参考译文:伍子胥从楚国出逃,楚国的边关守吏抓住了他。伍子胥说,“楚王搜捕我,因为我手里有美珠。现在我已经把美珠弄丢了。我将会对楚王说你抢去吞到肚子里去了。”守吏于是放了他。庆封在齐国作乱打算逃到越

    35、国去。他的族人对他说:“晋国近一些,为什么不到晋国去?”庆封说:“越国远一些,利于躲避灾难。”族人说:“改变你作乱的念头,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不改你作乱的念头,即使像越国那样远,难道就能安居了吗?”智伯向魏宣子索求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宣子说:“无缘无故来索取土地,所以我不给。”任章说:“无故索求土地,邻国一定会恐惧。他贪欲太大没有止境,天下一定全都恐惧他。您给他土地,智伯他一定会骄傲轻敌,邻国一定会因为害怕而互相亲近团结。凭相互亲近团结的军队对待轻视他国的敌人,那么智伯的寿命就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必定先姑且辅助他;想要夺取它,一定先要姑且给予他。您不如给智伯

    36、土地而使他骄傲。况且您为什么放弃天下共同来对付智伯的机会,而单独把我们魏氏作为智伯的靶子呢?”魏宣子说:“好。”就给了智伯一个有万户人口的城邑。智伯非常高兴,趁机向赵氏索要土地,赵氏不给,智伯因而围攻赵氏的封邑晋阳。韩、魏两家在晋阳城外反戈,赵氏在晋阳城内接应,智伯于是灭亡。秦康公花了三年时间来修筑游乐的高台。楚国人发动军队,准备派兵攻击齐国。任妄说:“饥荒会招来兵祸,疾疫会招来兵祸,劳役会招来兵祸,政治混乱会招来兵祸。您修筑高高的土台花了三年时间,现在楚国发动军队准备攻打齐国,下臣我担心他们攻打齐国只是虚张声势,而把袭击秦国作为实际目标,不如提防他们。”秦国派兵防守东部边界,楚国人停止了行动

    37、。齐国进攻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往南方到楚国求救。楚国人非常高兴,答应救援宋国,极力鼓励他们坚守。臧孙子忧心忡忡地返回。他的马车夫说:“您向楚国求救得到允诺,现在您脸上有忧色,是什么原因?”臧孙子说:“宋国小齐国大。救了弱小的宋国而得罪了强大的齐国,这是使人感到忧虑的事情,而楚王很高兴,这一定是为了坚定我国抗齐的决心。我国坚决抵抗而齐国就会疲惫,这是楚国的利益所在。”臧孙子于是回国。齐国攻下了宋国五座城池楚国的救援却还没到。魏文侯向赵国借道去攻打中山国,赵肃侯打算不允许。赵刻说:“国君您错了。魏国攻打中山国不能攻下,那么魏国一定会疲惫。魏国疲惫,其地位就降低,魏国的地位下降赵国就显得重要。魏国攻打

    38、中山国,一定不能越过赵国而据有中山国。这样出兵攻打中山国的是魏国,而获得中山国土地的是赵国。君王您一定要答应他们。答应他们时显得非常高兴,他们将会知道您是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好处,一定会停止行动。您不如借给他们过道,而表现出不得已。”【答案】10. BCE 11. A 12. D 13. (1)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2)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 14. 孔子赞赏子路的勇猛,赞许子贡的辩才,更认可颜回的不劳民伤财,不费口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

    39、退而不对”做谓语,后面的“孔子”是下一句的主语,在中间的B处断开。标志词“曰”后要停顿,故在C处断开。“回来”是主谓句,在后面的E处断开。故选B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相同。都是“因为”。句意: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B.正确。句意:你怎么样?/今天的事情情况怎样?C.正确。走上前;/达到。句意:子路走上前去说道。/不能达到这一步。D.正确。句意:士兵们挥刀交战(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子路、子贡的回答让他信心不足,从而知难

    40、而退”错,颜回退却的原因是觉得子路、子贡已经从文武两个方面回答了,不需要再说什么,并非信心不足,知难而退。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治理;“让”,谦逊;“哂”,笑。(2)“虽然”,即使这样;“尔”,你们自己的;“小子”,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时,注意题干要求,从“材料二”筛选信息,概括“孔子对子路、子贡、颜回三人的态度”。由第二段“夫子曰:勇哉!”可知,孔子赞赏子路的勇猛、勇敢或勇武。由第三段“夫子曰:辩哉!”可知,孔子赞许子贡的辩才或擅长外交辞令,能解决纷争。由最后一段可知,孔子更欣赏颜回,因为他“不伤财

    41、,不害民,不繁词”,不劳民伤财,不费口舌。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42、。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公西华 ,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自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叹息着说道:“我赞同曾皙啊。”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43、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的事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材料二: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 子路走上前

    44、去说道:“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在这种情况下,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个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勇猛啊!” 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颜渊退后不说话。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

    45、不谈谈心愿?”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颜回回答说:“我听说熏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地方用他的辩才了。”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孔子说:“不耗费

    46、钱财,不伤害百姓,不费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答案】10. BEG 11 A 12. C 13. (1)烛邹有罪过,我请求将他的罪过列出来,再杀掉他。(2)现在君王有失礼的行为,刖跪有直接劝谏的言辞,这是君王的福气。 14. 以退为进,晏子并不急于为圉人、烛邹开脱,而是先论其罪过。善揣善比,晏子抓住景公悔、愧、恨等复杂心理,比景公于明君,令景公释怀。以小喻大,晏子从杀马、主鸟等小事上升到国家治理,以大义说服景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景公有匹马,被他的圉人所杀。齐景公大怒,拿着戈要亲自杀他。“景公有马”有独立的主谓宾成分,主语为“景公”,谓语为“有”,宾语为“马”,句意完整,所以B处断开;“其圉人杀之”也有独立的主谓宾成分,主语为“其圉人”,谓语为“杀”,宾语为“之”,句意完整,所以E处断开;“公怒”“援戈将自击之”中间停顿,“怒”“援戈”是同一主语“(景)公”后不同的谓语,所以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逃亡;/灭亡。句意: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但烛邹让那些鸟飞走了。/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B.正确。句意:不要杀,我向他道歉!/第二天不可以不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