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7680602       资源大小:75.27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66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6.66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66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1、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夫能之为言,已定之称。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辨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能出于材,材不同量

    2、。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辨护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矫抗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谐和之政宜于治新,以之治旧,则虚。公刻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则失众。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选自刘劭人物志材能)材料二: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

    3、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途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选自管子经言立政)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则明A塞B于上C而治壅D于下E正道F捐弃G而邪H事日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做小

    4、事。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中的“小”词性不同。B. 称,名称。与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中的“称”含义相同。C. 审,深知。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含义相同。D. 材料二中的“治”意指“安定”,和材料一“宜于治烦”中的“治”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劭认为,宽宏大度的人,适宜治理郡国,能让下属各自施展他们的才能,自己统筹后成就事业。B. 刘劭认为,如同鼎能煮牛犊,也能煮鸡一样,人才各有适宜于他们的事务,并非仅仅是才能大与小这种说法。C. 刘劭认为,如果用谋略来施政,适宜于治理乱世危难的局面,用它治理太平安定的局面,也会有惊人之举。

    5、D. 在管子看来,国家选拔人才必须要慎重考虑的是人的品德与爵位、功绩与俸禄、才能与官职是否相称。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2)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14. 两则材料都对选拔人才有所论述,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

    6、,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

    7、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丛缔交,相与为

    8、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节选自过秦论)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

    9、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以战A续之B宽C则两军相攻D迫E则F杖戟相撞G然H后可建大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有肴、函之固”的“固”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意思不同。B. 万乘,指兵车万辆,与文中“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的“万乘”意思相同。C. 元元,指平民、百姓,也称黎元,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黔首”意思相同。D. 北,指败退的军队,与上文中“北收要害之郡”的“北”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12.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秦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

    10、而治,并愿为此效力,秦惠王却不打算出兵,不信任苏秦,因此错失征战天下的最佳时机。B. 苏秦认为,从古至今,战争从未停止过,订立盟约、推行仁义等并没有实际效果,想要吞并天下,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C. 苏秦善于分析形势,言辞犀利,他认为国君容易被各种巧辩之辞蛊惑,不明政教,缺乏治理国家的方法,忽视根本的道理。D. 苏秦开始向秦惠王进言“连横”之策,后又以“合纵”转而游说六国君主,充分体现了纵横家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特点。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4. 苏秦认为秦

    11、国可以吞并天下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材料二:人臣之义,以忠正为

    12、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德立而行成,荣显而名称。若夫怀道以迷国,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婉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志,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恨怨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

    13、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注】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大雅,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厥中:这里指公允。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进A不隐B其谋C退D不顾E其命F诚G绝世之行H俊彦之英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天下笑”与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中的“为”用法不相同。B. 吊,指凭吊,与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吊

    14、”词义不相同。C. 让,指谦让,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的解释与此相同。D. “殆失厥中矣”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中的“殆”的用法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司马迁看来,楚怀王忠奸不分,不能知人善任,这才导致楚国军队遭遇挫败,土地被削割,自己客死异地,被天下人耻笑的结果。B. 从材料一“太史公曰”可见,司马迁创作此文既有对屈原作品的研读,也有实地探访,还在读他人评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受与思考。C. 王逸认为人臣的本分要为保全节义而殒身不恤,伍子胥、比干就是这样的人,否则,即便有百岁之寿,大概也被志士耻笑,被愚人轻贱。D. 材料二中,班固认为屈

    15、原以椒、兰自比,与众多小人一比高下,强烈反对他们,所以遭到他们的排挤,最终愤恨沉江而死。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2)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14. 班固对屈原有“露才扬已”“怨恨怀王”的评价,王逸对此评价有怎样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16、,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材料二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阗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

    17、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艺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欐,屋梁;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均

    18、为古代名楼。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气之灵A不为B伟人C而独为D是物E故楚F之南少人G而多石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通“挡”,此为挡住;与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当”的词义不同。B.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与种树郭橐驼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中的“爪”活用类型不同。C. 比,并列、并排;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不同。D. 稔,庄稼成熟一次,引申为一年;与归去来兮辞“犹望一稔”中的“稔”词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9、 材料一首段以行踪为线索,描述了小石城山的位置、形状及其周围的环境。B. 材料一最后提到了两种关于小石城山位置的说法,作者说他是不相信的。C. 材料二用小竹楼的简陋反衬四座历史名楼的高大华美,表达了作者对奢侈生活的厌恶。D. 材料二第三段写到作者悠闲自得、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为下文言志张本。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14.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请分别说明小石城山和小竹楼的象征意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0、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节选自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材料二: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21、?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義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

    22、尚尔,况同父之人哉!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节选自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注】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为孔子四友。二仲:指汉代的两位隐士羊仲、求仲。莱妇:老莱子的妻子。她支持老莱子隐居江南。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意浅识A罕B谓C斯言D可保E日月F遂G往H机巧好疏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窈窕”,幽深的样子,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意思不同。B. “靡”,与氓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的“靡”,意思及用法都相同。

    23、C. “见”,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意思及用法都不相同。D. “道”,与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子之道”的“道”,意思及用法都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乐天自然的意境。B. 材料二作者认为人在贫穷的时候,往往过分追求显达,期望长寿,可是这些是不可得到的。C. 材料二中作者款款而谈,语重心长,其一生的志向情趣及满腔深厚的舐犊之情跃然于纸上。D. 材料二作者使用管鲍等人的故事,意在告诫自己的儿子们要做到互相关心,和睦相处。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24、观。(2)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14. 两则材料中作者对于辞官归田,流露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陵迟不救者三代。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

    25、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柳子之论封建,辨矣,惜其未知道也。夫封建,非势也,圣人意也;郡县,非圣人意也,

    26、势也。然则封建可行乎?曰:道可,势不可。今之阡陌尽矣,城郭改矣,税法变矣。其所封者非纨绔之子弟,即椎埋之武夫也。其能与三代比隆乎?且不特无其势,并无其道。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亲亲也,尊贤也,兴绝国也,举废祀也,欲百姓之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也,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宠爱子也,牢笼功臣也,求防卫也,其视百姓之休戚,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也,故封建行而天下乱。无先王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谓徒政。(节选自袁枚书柳子后)【注】椎埋,意思是劫杀人而埋之。亦泛指杀人。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有天下A裂都会B而为之C郡邑D废侯卫

    27、E而为之守宰F此其所以为G得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陵迟,即“凌迟”,是古代的残酷的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指后者。B. 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古代的帝王分封土地给诸侯,使其建立邦国。C. 理,指治理,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移之官理”中“理”词义相同。D. 特,指特别,与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中“特”词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举汉代抛弃秦制、沿袭周制而造成“时有叛国”局面的反例,来证明秦朝郡县制比封建制更优越。B. 柳宗元认为唐朝设置州县,但还是有人叛乱、侵州夺县,过失不在于设置

    28、州县而在于藩镇拥有重兵。C. 袁枚认为如今所分封的不是纨绔子弟就是残暴的武夫,因而世道不可能与夏商周三代一样兴盛了。D. 袁枚认为古代的先王有以天下为公的心思,举行荒废的祭祀仪式是想让百姓也能亲近君王的亲人、孩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2)其视百姓之休戚,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也。14. 袁枚和柳宗元对封建制的施行有什么态度?请简要概括。答案【答案】10. CEG 11. B 12. C 13. 性格急躁气度狭小的人,适宜管理百里之县,使其亲自处理各种事务。所以品德淳厚而爵位卑微,这叫做用人失当;品德低劣而爵位尊贵,这叫做用人错误。 14. 材

    29、料一侧重于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宜,应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材料二侧重于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人才选择不当的危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主耳目闭塞被蒙蔽,政策法令不能向下推行,正道被废除和舍弃,邪恶之事就一天天地多起来了。“明塞于上”与“治壅于下”结构相似,形成对称,“明塞”是对“上”,“治壅”是对“下”,二者中间需要断开,“而”作为连词,与后句相接,所以要在C处断;“正道”是“捐弃”的主语,“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与“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结构相似,形成对称,所以要在E处断;“邪事日长”是“正道捐弃”的结果,“而”应与“邪事日长”联接,所以要在G处断。故选CEG。【

    30、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的能力。A.正确。形容词用为动词,做小事;/形容词,小的。句意:人的材质有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的。/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B.错误。名词,名称;/动词,称述,提到。句意:对能力的大小的谈论,已由人的本质决定了其名称。/向上追溯,提及或称述古代的帝喾。C.正确。句意:您所应该深知的三个方面。/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D.正确。形容词,安定;/动词,治理。句意:这三个本原,是决定社会安定还是祸乱的根源。/适宜治理烦乱的地方。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也会有惊人之举”错。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策术之政宜于治难,

    31、以之治平,则无奇”可知,作者认为策术之政(即用谋略来施政)适宜治理乱世危难局面,不适合治理太平安定环境,如果将其用于太平安定环境,那么就会平平无奇,此处“无奇”指平平无奇,没有效果。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急小”,性格急躁,气度狭小;“百里”,百里之县;“办”,处理。“卑”,卑微;“过”,指用人失当;“薄”,低劣;“失”,指用人错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三段“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第四段“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和第五段“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可知,材料

    32、一作者提出了人的材质是有所不同的,有自己适宜做的事,正因如此,所以用人时要考虑其才能特点安排职位,做到各尽其才。结合材料二“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和“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可知,材料二作者提出了为政者在选拔人才时要考虑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社会安定还是祸乱的根源,同时作者也指明了不遵守这三个方面的危害。参考译文:材料一:有人说:“人的材质有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的,犹如可以容得下大牛的鼎不能用来烹煮小鸡。”在下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对能力的大小的谈论,已由人的本质决定了其名称。怎么会有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的道理呢?凡是提出

    33、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的论点的人,是出于人的性格有宽宏和急躁之分。性格有宽宏和急躁之分,因此适合可做的事有大、小之别。性情宽弘的人,适宜治理郡国,能够使下属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进行统筹后成就事业。性情急躁气度狭小的人,适宜管理百里之县,使其亲自处理各种事务。然而郡国与县乡相比较,只是不同内涵上的大小。从实际治理时区分宽宏和急躁的性格的角度来论证,则应当表明能力大小不同而所适宜的职位也不同,不能说能治理大地方的人不能治理小地方。至于说小鸡与大牛,只是不同内涵上的大小。因此所用的鼎也就有大小之别,如果能用来烹煮牛犊,那么怎么会不能用来烹煮小鸡呢?因此能治理大的郡国,则也能治理小的郡县。由此而推论

    34、,人才的使用各自有其适合的位置,并非仅仅是靠区分概念上的大小。人才各有不同,才能也各有其异。人的能力出于才智,才智又有大小的不同。人的才能既然有大小的不同,其所承担的国家的政事也有所差异。因此以推行王道教化的方式执政,适宜抓国家大事,若用他来处理小事,往往不合时宜。采用区别与保护的方式执政,适宜治理烦乱的地方,若用他来治理安定的地方,反而出不了政绩。利用策略与权术执政,适宜在危难时期应用,若用他来治理太平盛世,其智谋便得不到发挥。采用矫枉抗厉的方式执政,适宜治理民风奢侈的地方,若用他来治理疲惫之民,百姓反而被伤害。利用和谐及和缓的方法执政,适宜开创新局面,若用他来治理已经稳定的地方,就显得虚而

    35、不实。采用公正严苛的方式执政,适宜扫除奸乱,若用他治理边疆,容易导致百姓离散。推行威武勇猛的方式执政,适宜镇压暴乱,若用他来治理善良的百姓,则变成施行暴政。利用权变、构思巧妙的方法执政,适宜治理富裕之邦,若用他来治理贫穷的地方,会使百姓终年劳苦而穷困不堪。因此在量能授官时,一定要考虑每个人的长短优劣。 (选自刘劭人物志材能)材料二:您所应该深知的三个方面是:第一,德行不足以胜任他们的职位;第二,功绩不足以获得他们的俸禄;第三,才能不足以担任他们的官职。这三个本原,是决定社会安定还是祸乱的根源。所以,如果国家中有德行尚未在朝廷中显露的人,就不能让他担任尊贵的职位;如果功绩没有在国家中显示出来的人

    36、,就不能给予他丰厚的俸禄;如果办理政事时没有取信于民的人,就不能让他担任重要的官职。所以品德淳厚而爵位卑微,这叫做用人失当;品德低劣而爵位尊贵,这叫做用人错误。宁愿赏识品行超过君子的臣子,也不可以错失品行不如小人的臣子。赏识品行超过君子的臣子,他们的怨恨少;错失品行不如小人的臣子,他们造成的祸害就大。所以,国家中有德行尚未在朝廷中显露而处于尊贵职位的人,优良的臣子就不会进用;有功绩没有在国家中显示出来而有丰厚俸禄的人,勤奋的臣子就不会勉励;有办理政事时没有取信于民的人而担任重要官职的,有才能的臣子就不会被使用。只有把这三个根本问题加以审慎地考察,做臣子的才不敢无德无功而妄求官禄;如果对这三个根

    37、本问题不加以注意,那么奸臣就会得到提升和通达,君主身边的宠幸之人就会假威而专权。这样一来,君主耳目闭塞被蒙蔽,政策法令不能向下推行,正道被废除和舍弃,邪恶之事就一天天地多起来了。如果能处理好这三个根本问题,那么君主身边的宠幸之人就不能假威而专权,道路上就看不到被押运的犯人,即使是地疏路远的百姓也不会蒙受冤曲,孤苦无亲的人也就不会有隐藏于胸中而得不到申诉的冤情了。所以说,刑罚减少而政务精简,朝廷也就不用整天召集群臣来议事了。 (选自管子经言立政)【答案】10. BDG 11. B 12. D 13. (1)于是就废却文治,使用武力,用优厚待遇蓄养勇士,缝制盔甲,磨砺兵器,(想)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38、(2)不吝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揽天下的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一体。 14. 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百姓殷实富足。军备充足,有众多的战车和士兵。【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用战争来续成大业,如果地域广阔,两军就可以相互进攻;如果地势狭促,就要杖戟相交,展开白刃战,这样以后方能建立大功。“以战”作状语,“续之”是动宾结构,成为一个省略主语的句子,故B后断开;“宽则两军相攻”与“迫则杖戟相撞”是两个对称的句式,故D后断开;“然后可建大功”意思是这样以后可以建立大的功业,句意完整,故G后断开。故选B

    39、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固,牢固/顽固。句意:东面有牢固的崤山、函谷关。/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B.错误。万乘,万辆兵车/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句意:有万辆战车。/现在要想并吞天下,凌驾于大国之上,使敌国屈服。C.正确。都是平民的意思。句意:统治百姓。/来使百姓愚蠢。D.正确。北,名词,败北的军队/名词作状语,向北。句意:追逐败逃的军队。/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后又以合纵转而游说六国君主”错,由材料一第三段“苏秦曰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可知,第三段都是苏秦向秦王进谏,并没有去游说其

    40、他六国君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任”,使用;“厚”,用优厚的待遇;“缀甲厉兵”,缝制铠甲,磨砺兵器;“效胜”,取得胜利。(2)“爱”,吝惜;“致”,招揽;从,通“纵”;“一”,一个整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可知,秦国地理位置比较好,西面有富饶的土地、北面可以提供战马,南、东有天然屏障,四周都有可以优势;由材料“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可知,秦国土地广阔肥沃富饶,百姓殷实富足;由材料“战车万乘,奋击百万,

    41、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可知,秦国有较多的战车,有百万士兵,有广阔的土地,积蓄非常多。参考译文: 材料一苏秦起先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富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和代马,南面有可作屏障的巫山、黔中,东面有牢固的崤山、函谷关。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有万辆战车,有百万武士,有千里沃野,积蓄丰厚,地理形势优良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雄霸天下的强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统治天下。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请允许我奏明这样做的成效。”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

    42、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庄重地从老远跑来在朝廷上教导我,我希望改天再听您的教诲。”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善于作战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于道,商谈结盟,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没有把武器甲胄储藏起来。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糊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

    43、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究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

    44、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像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材料二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

    45、,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于是,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

    46、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答案】10 CFH 11. C 12. D 13. (1)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2)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14. (1)从人臣的道德准则忠正守节出发,证明屈原是绝世之行,俊彦之英。(2)以诗经国风讽喻帝王深得孔子赞扬的事实,驳斥班固“怨恨怀王”的谬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官不隐藏自己的谋略,离官也不顾惜自己

    47、的性命,这实在是绝代的品行,杰出的英豪啊。“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句式相同,结构一致,应在CF处分别断开;“绝世之行”“俊彦之英”句式相同,结构一致,H后断句。故选C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被/为了。句意:被天下人耻笑。/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B.正确。凭吊/安慰。句意:等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C.“相同”错误。谦让/责备。句意:从前伯夷、叔齐谦让君位坚守本分。/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D.正确。均为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大概是失之公允啊。/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屈原以椒、兰自比”错误。原文说“怨恨怀王,讥刺椒、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