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问题答案)(实用必备!).docx

    • 文档编号:7665556       资源大小:114.87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88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12.88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8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问题答案)(实用必备!).docx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问题答案】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学思之窗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的思想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

    2、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阅读材料,选取其中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解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印发的文件。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出了具体要求,是指导性文件。文件于2017年1月25日发布并实施。意见分四个方面内容共18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讲明了为什么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的问题。第一方

    3、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方面概括了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明确精华要义,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第三方面从七个重点领域阐述传承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措施、重点工作等,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第四方面从组织领导、政策保障、法治环境、社会参与的角度提岀了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式和条件。意见提出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萃取精华,提炼符合当今时代的思想观点,并作出当代性的阐释。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

    4、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答案提示以儒家的“五常”思想为例。儒家把仁、义、礼、智、信,即“五常”当作主要理念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儒家强调对他人要讲仁爱,在大是大非面前要讲正义,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解决问题要讲智慧,做人做

    5、事要诚实守信。2.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核心要点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形成。中原文化和周边各民族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原文化率先成为核心,构成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吸收其他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使中华文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文化从未中断,传承至今。3.问题探究结合课文,查阅资料,列举更多的核心概念,探讨其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精神。答案提示中华文化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核心思想理念类,诸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

    6、尚和合、求大同等;二是中华传统美德类,诸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三是中华人文精神,诸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或称为“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与奋斗中由经验凝结而成的文明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历代关于传统经典的解读与阐述都蕴含深刻思想,有必要通过阅读经典的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断地传承下去。4.学习拓展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

    7、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页。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解读要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我们应以实践为标准鉴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要发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

    8、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其中的核心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是中国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弘扬中华文化,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不是外在于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而是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有着内在的承接关系。中华文化的

    9、源头活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充沛的资源养分,充分吸收中华文化的营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成长发展,这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直接现实意义。答案提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博大精深,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也不乏摧残人性、压制创新能力的一面。这就是我们所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下面列举传统文化中部分精华和糟粕。精华部分仁、中庸: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仁政、民本、德治:利于社会稳定,保证统治长治久安。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等进取精神。注重道德、团结、诚信、气节等民族精神。见义忘利,见危授命,“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注重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糟粕部分维护尊卑等级的纲常礼教。压抑人性,“存天

    10、理,灭人欲”。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缠足、一夫多妻制等。扼杀创造性的“八股取士”。宣传迷信,培养愚忠愚孝的奴才意识。要用扬弃的哲学观点,“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不能因传统文化中有优有劣,就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和精神底蕴。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贯通、相互契合、共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大同理念、自强精神、取之有道的义利观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精神力

    11、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创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彰显中华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前提。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是文化血脉的延续,是建立中华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我们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合理资源,继承传统,创新传统,将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当代文化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思想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融通,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12、与升华;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和“流”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问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民族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愿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5.史料阅读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注释乐(yu):音乐,五声八音的总名。和:和谐。序:秩序。这段话的意思是: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解读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13、,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等的重要参考资料。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乐记是儒家关于乐论的经典性著作,论述了乐的产生和乐与礼、社会、人的关系,以及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等。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强调礼乐在统治人心和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统治者来说,秩序与和谐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前提。没有秩序,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和谐,人心就会涣散。这样,统治将无法维持下去

    14、。因此,秩序与和谐十分重要。礼可以维持秩序,乐可以保障和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解读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提岀的一个著名判断。它以形象化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开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理论指导,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

    15、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管子牧民注释恶(w):厌恶。佚乐:悠闲安乐。牧民:统治和管理民众。这段话的意思是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解读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相齐四十年,推行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本段围绕如何治理民众,系统论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牧民重视民心的作用,突岀民本思想,认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顺民心,着力满足民众对安逸、富贵、稳定和生存

    16、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来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注释胫:大腿。啖(dn):吃或给人吃。这段话的意思:作为君主,必须在心里装着百姓,以百姓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就好像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他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

    17、。唐玄宗时,他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薪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解读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此书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书中总结的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等治国理念,诚心纳谏、仁心仁政等领导方法和决策艺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人才选拔原则,天下为家、戒奢戒贪、善始善终等修养方法,等等,至今都值得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借鉴。阅读此书,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

    18、时空的隧道,回到了威严壮阔的唐朝皇宫,亲眼看见唐太宗凝神沉思的表情,亲耳聆听着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的肝胆谏言,肃然产生出一种由衷的敬意。“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民本思想的光辉,在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学思之窗在古代朝鲜和日本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崔文昌侯全集孤云先生文集卷1注释上国:当时的唐朝。羁栖:长期留在他乡。颜氏巷:古人颜回的住处。它源自论语雍也的“子曰:贤哉,回也,一

    19、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孟家邻:源自孟母择邻的典故。诗句中指与文化水平高的人家为邻。与前句中的“颜氏巷”,都代指唐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稽古: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厌:厌烦。崔致远:字孤云,新罗末期人,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学者、诗人,一向被当今朝鲜半岛学术界尊奉为“文学之祖”“儒学之宗”。唐懿宗咸通九年(868),12岁的崔致远到中国学习,28岁时,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他在中国居住了16年,一生文学创作不断,曾经将自己的佳作汇编入桂苑笔耕集。解读通过朝鲜诗人崔致远的诗,说明唐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影响,由此为例说明中

    20、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汉业乃公三尺剑,昭陵无骨一杯羹。元勋尽供菹醢肉,史册虚传带砺盟。久见中原争逐鹿,谁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那波守之:读汉高帝纪,王福详编著: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页。注释公:汉高祖刘邦。三尺剑:刘邦押解刑徒,路遇大蛇,拔剑斩大蛇,此后起义直至夺取天下。昭陵:应是汉高祖的陵墓长陵,在此代指汉高祖本人。无骨一杯羹:讥讽在楚汉之争时,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大战,项羽战事不利,便以刘邦的家人做人质,要挟刘邦退兵。刘邦却装岀不以为然的样子,耍赖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非要杀我的家人,以他们的肉煮汤喝的话,那就分给我

    21、一杯”。菹醢(z hi):把人剁成肉酱,古代的一种酷刑。带砺:“带”指衣带;“砺”指砥石。带砺,即长久之意。却恨鸿沟不用诚:刘邦和项羽的鸿沟之约。公元前203年,即汉高祖四年,灌婴在淮北大破项羽最后一支楚军主力,并拿下西楚都城彭城,汉军从后方包抄项羽。项羽在进退两难和粮草缺乏之际,拿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胁迫刘邦签订鸿沟约定。双方以鸿沟为界,其西属汉,其东属楚,两军不得随意越界展开军事行动。刘邦为救家人暂时答应项羽议和,随后项羽释放所拘押的刘邦家人。鸿沟之约后,项羽率兵东去,刘邦也想引兵西还。张良、陈平却进谏说:“汉已据有天下大半,诸侯又归附,楚已兵疲粮尽,这是天要亡楚之时,不借这个机会消灭项羽,那

    22、真是养虎遗患了。”刘邦醒悟,立刻下令向楚军追击。那波守之:字元成,号木庵,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诗人那波活所之子,为人强毅、刚直,年七十没,著有老甫堂集。解读这是日本江户时代,即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学者那波守之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一方面说明日本人对中国的历史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至深。阅读上述诗句,体会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答案提示两首诗都是外国人使用汉字创作的律诗,不仅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严格按照律诗格式要求,还在诗中使用了历史典故,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熟悉和理解,反映了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深刻影响。2.思考点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还

    23、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提示长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促使中国的丝绸、铁器、瓷器等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科举制度西传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创立等。3.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看法。答案提示一方面要兼收并蓄,学习一切民族、国家的“长处”“好的东西”;另一方面不能“无条件地照搬”,要独立思考判断,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符合中国的实际。4.学习拓展结合所学,联系社会生活,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答案提示科技方面:青蒿素、杂交水稻;国际关系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5.史料阅读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

    24、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清赵尔巽等:清史稿卷272汤若望传注释象纬:星象经纬,指日月星辰等天象的变化,亦即今天所言的天文学。闳(hng)通:精通。魏文魁:明末清初的天文学家,是一位守旧派的代表人物。他坚定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推算方法要强于西方。他还撰写历元历测两部书籍,用以嘲讽徐光启等人,并数次上书崇祯帝,陈明利弊,坚持自己的想法。天眷:上天的眷顾。大清时宪历:清朝颁行的历法。明朝末年,

    25、经过40多年实测,引用西洋法数,崇祯历书编成,未及正式颁行而明朝已亡。清初,汤若望将它删改并压缩,进呈清政府。清政府把它改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并且根据它的数据编制历书,叫作时宪历。时宪历废除把全年分成二十四份,据以确定节气的平气(恒气),正式采用以太阳在黄道上位置为标准的定气。中国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作“夏历”或“农历”。阙略:缺漏,不完备。解读这段话是清朝顺治帝勉励汤若望的话。汤若望在明末时曾参与编纂历法,遭到了守旧派天文学家魏文魁等人的强烈反对,未得重用。明亡清兴,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继续修正历法,完成利用西法修纂的历书时宪历,进呈清政府,终获认可。

    26、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时,肯定他能洁身持行,尽心做事。本段话一方面说明近代中国的农历,也受到西方先进方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以汤若望“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的遭遇,体现中西文化交流的艰难多变,当时中国对西学的排斥态度,呈现出历史的复杂性。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德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页。

    27、注释骑士阶层:骑士原指欧洲中古时期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新教: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系列分支教派的统称,主要包括路德宗(路德派)、加尔文宗(加尔文派)、安立甘宗(英国国教)等重要教派。解读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是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一部分,该手稿篇幅很大。马克思在这部分手稿中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引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矛盾尖锐化。在本段文字中,马克思精辟地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大发明对促成欧洲向资本主义社

    28、会转变的关键作用。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指南针促进欧洲国家的航海事业发展,为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印刷术则改变了欧洲中古时期只有贵族、教士才能受到教育的状况,对西欧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具有重大贡献。马克思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中所蕴藏的革命性力量,它作用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学思之窗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周一良、吴于广总主编,林志纯主编:

    29、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8页。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注释安努:又称“安”,字面意思是“上天”。安努是苏美尔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是上天的创造者和权力的最高来源,还是公正的执行者。人类的王权也被认为来源于他。在作出重大决定前,他会召集众神商议,犹如众神的首席执行官。因此汉谟拉比宣称安努授予他权力。恩利尔:地位仅次于安努的神,是大地的统治者,指挥着各种自然力量,也赋予人类领袖统治权,所以汉谟拉比也提到他授予自己权力。沙马什:太阳神,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因此能够洞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天庭和

    30、人间的所有事物,故而他也是公正之神。当汉谟拉比颁布法典时,他宣称要在国内树立正义,所以他自称“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解读通过提到美索不达米亚三位重要的神,汉谟拉比成功地把自己与神联系起来,自己的法律也因来自神,具有了正义性,臣民必须遵守,否则就是渎神。这说明汉谟拉比不仅要利用直接的政治和强力手段控制民众,还要借助宗教手段,麻痹民众的反抗意志。答案提示国王的权力来自神,神永远是正义的,所以国王颁布的法律也是正义的,所有臣民必须执行。违背国王的法律,等同违背神的意志,违背神的意志就会受到惩罚。2.思考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答案提示根据课文,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

    31、) 的内容回答即可。首先,阿拉伯人继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区重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其次,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化衰落时期,而阿拉伯文化如中华文化一样,非常繁荣;最后,阿拉伯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印度和西方古典文化,并将它们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3.问题探究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答案提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传到中国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包括中国元素,也有一些故事很早就传到了中国,现在随着全译本的问世,家喻户晓。阿拉伯商人到达中国后,带

    32、来了许多外来产品。4.学习拓展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答案提示研究古代文明,首先要读懂相关文字。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要明白,历史研究必须依靠第一手资料,只有直接阅读古人留下的文献,才有可能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做任何工作,都付出努力。5.史料阅读古代埃及人重视家。一位父亲教孩子要孝敬母亲: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另一位父亲告诚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假定你们相处不善,

    33、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摘译自美威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118-119页。解读这则史料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只有善待母亲和妻子,才能确保家庭安稳和家族兴旺,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生活理想。农业社会的家庭观具有共性,如母慈子孝、夫妻和睦等,因为只有做到这些,生活才能正常进行,人们才能享受到应有的幸福。一首阿拉伯诗歌中,作者凭吊青年时代的爱情生活:二位稍停步,共吊情人处。里瓦沙丘上,当年度朝暮。人去故土在,历历旧景物。黄沙卷狂风,庭迹一如故。纳忠、朱凯、史希同:传承与交融: 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页解读这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是阿拉伯早期诗人乌姆鲁盖斯。据说

    34、,他从小喜欢饮酒作诗,后被逐出家门。他开创了阿拉伯诗歌创作的新纪元。这首诗描写了他与情人欧内宰的交往。教科书选取了该诗开头的四句。乌姆鲁想象自己与一位朋友在多年后重回当年谈恋爱的地方,回忆起昔日的美好时光,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诗歌既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又展现了阿拉伯地区的景象: 沙丘、黄沙和狂风。人、事、景浑然一体。同时请注意,诗人生活在6世纪前期,当时阿拉伯半岛尚未统一,而阿拉伯文化已经隐然成型,这说明阿拉伯人除吸收外来文化外,也坚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1.学思之窗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

    35、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古希腊1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解读这段史料引自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是对悲剧下的定义。书中他还对这一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所谓“具有悦耳之音的语言”,指具有节奏和音调的语言(歌曲);所谓“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指某些部分单用“韵文”,某些部分则用歌曲;“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指依靠表演者的“角色代入”,而不是旁观者的“叙述”;“怜悯与恐惧”,指观众在观剧时产生的对悲剧主人公遭遇的怜悯,

    36、并害怕类似的灾祸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从而在宣泄情感的同时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因此,从社会意义上说,悲剧表演是古希腊人进行公民教育的一种手段。答案提示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1)戏剧表演的基本形式是通过表演者对“行动”和“动作”的摹仿、“语言”(人物之间的对话)、“悦耳之音”(音乐),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主题。(2)悲剧的内容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表达严肃、崇高的主题。剧作家和表演者通过塑造悲剧性的人物,展现其命运,让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等情感,以达到抑恶扬善、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喜剧的题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剧作家和表演者以诙谐、开玩笑的态度反映社会现象,讽刺、抨击社

    37、会的阴暗面,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挥教育功能。2.思考点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对拜占庭文化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答案提示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并融汇了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3.问题探究结合所学,想一想: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答案提示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奠定了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基础;古罗马的法律体系是欧洲法律制度演进的起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对欧洲的人文精神传统和文化载体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从时间、空间和类型特征的角度看:民族

    38、迁徒和融合及欧洲地缘政治的变化、基督教会地位的上升及王权和教权的并立、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城市的复兴等因素,使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呈现出基督教文化和封建文化并存的特征。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中古时期的西欧也产生了与古希腊、古罗马城邦文化不同的城市文化。4.学习拓展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比较希罗多德历史和司

    39、马迁史记的撰写宗旨,思考东西方史学传统之异同。注释哈利卡尔那索斯:位于小亚细亚,是由从希腊迁来的多利亚人建立的城市,后长期处于波斯统治下。希罗多德生于此城,因而自称“哈利卡尔那索斯人”。解读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一约前425),古希腊历史学家。从青年时代起,希罗多德离开家乡,游历埃及、两河流域、波斯等地,寻访各地历史遗迹,考察风俗民情,搜集大量关于希波战争的资料。后来他以这些资料为基础,从个人观察和研究的视角,探讨战争的原因,撰写了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在书的卷首,他点明了写作此书的目的,强调这本书是记载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以免这段历史“被人们遗忘”。希罗多德的写作方式

    40、是“有闻必录”,不囿于个人观点而记录、保存了众多原始资料。如他所言:“我的职责是把我听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虽然我并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希罗多德的历史以其独有的史料价值和生动流畅的写作风格而著称,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对欧洲史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司马迁出身史官之家,自幼接受任太史令的父亲的教育,并师从董仲舒。司马迁成年后曾周游各地,考察社会风俗,寻访历史古迹,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素材。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得以饱览宫廷藏书中的史料,着手撰写史记,后因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并遭受腐刑。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并发愤著述,完成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司马迁曾给当时在狱中的好友任

    41、安写了一封信,即报任安书。司马迁在信中回顾了自己下狱遭刑罚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在逆境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为“究天人之际”和“通古今之变”而发愤著述的志。此信抒发的理念即司马迁撰史的宗旨。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确立了中国古代正史传统。答案提示本题是开放型思考题,不设统一答案,教师可给予思路引导,并组织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提升历史思辨和历史解释能力,进一步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5.史料阅读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德恩格斯:论封

    42、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4页。注释市民:中古时期欧洲城市的居民,包括工业者和商人等。中古时期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市民逐步分化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城市贫民和早期的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有时用“市民社会”代指资本主义社会,用“市民阶级”代指资产阶级。解读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写于1884年,是为修订德国农民战争一书而准备的引言。在此文中,恩格斯从法律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欧洲文化的古典源头,并指出欧洲法律文化的核心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由此奠定了个人权利本

    43、位的西方民法体系的基础。第5课 南亚、东亚和美洲文化1.学思之窗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7 年版,第186页。欧洲殖民者的人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读本则材料的有效信息包括: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印第安文化发展进程被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所打断;如果美洲没有遭到殖民侵略,印第安人可能会发展出能和其他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答案提示美

    44、洲印第安人在几乎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是,欧洲殖民者的人侵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的进程。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伤害和对印第安文化的破坏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杀和疫病,这使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2.思考点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答案提示受古代印度文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亚,这一地区的宗教、习俗、语言、文字、建筑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同时,印度文化向北和向西传播。佛教对中国及东亚其他地区都产生了影响;印度的10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到了西方。3.

    45、问题探究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0页。阅读以上材料,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答案提示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找一个切人点,例如:中国与朝鲜、日本的文化交流;佛教传入中国;西亚、北非字母文字的传播;冶

    46、铁技术的传播等。谈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4.学习拓展日本和印度都是中国的近邻,但文化有很大差异。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和印度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答案提示本题是一道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找好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言之有理即可。5.史料阅读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唐玄奘、辩机著,季美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卷2解读本则史料简单描述了古代印度的文字及社会情况。梵文由47个字母组成,并有很多流派和用法。当时,印度各地的语言各不相同,但在玄奘看来,中印度的语言最为完美,这大概和他在印度的

    47、经历有关。他曾经在中印度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学习佛法。大唐西域后来成为人们了解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文献。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学思之窗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问题答案)(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