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7659487       资源大小:51.3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3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wenku818)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检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城大小以国都为标准,都有固定的比例;自天子至卿大夫,其马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诸侯“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由此可知,当时()A.“家天下”局面初步形成 B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C.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 D宗法制向全国各地推广2秦代对文书行政有严格的要求,如文书的发收、拆封、管理、整理、记录、传递等。为了适应文书行政,秦始皇在统一文字为小篆的同时,对隶

    2、书也大力提倡。这些做法的意图是()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全国思想统一C.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D表明官僚政治确立3宋史记载的60位外戚中,任禁军管理机构三衙长官或地区性统兵官的占41.7%;43位宦臣中,担任军职的占90%,领兵打仗的占41.8%。但后来一些历史论著在研究宋代“祖宗之法”时,却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据此判断()A.祖宗之法不为正史采信 B宋朝变革的风气浓厚C.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4明代万历年间,南直句容知县陈干王到任之后,发现有“各上司数十年未了卷宗,其中有势不能完者,有吏书留为骗人者”。时人对此不无感叹,“夫以文吏之守而裁以迂

    3、儒之见,天下受其弊多矣”。据此可知,明代()A.内阁职权下移妨碍行政事务 B政治体制僵化导致权力失衡C.州县政务滞怠影响行政效率 D中央集权削弱制约社会治理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 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6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之后,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用廉价的粮食讨好民众,用和平安乐的生活猎取世人对他的好感;并逐步提

    4、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可以表明古罗马()A.权力制衡机制影响历史进程 B直接民主的传统依然存在C.君主集权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D共和制和君主制相互杂糅712世纪后半叶,英王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司法改革,将巡回法庭、陪审制度和令状制度等引入司法审判程序中,使王室法庭承接到大量诉讼,隶属于国王的司法官员队伍得以扩展。这一改革()A.否定了封建教会权威 B加剧了贵族与国王的冲突C.加强了世俗君主权力 D实现了行政和司法的独立81617世纪时,法国三级会议按国王的命令召集,一般在国王感到缺钱准备征收新税时,或者需对旧税加以追认时才召开,参加会议是执行国王的命令。由此

    5、可见,三级会议()A.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是为君主专制服务C.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兴起 D实现了权力的制衡9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A.首创政党政治先例 B国王权力被取缔C.体制在传承中创新 D首创了议会制度10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改变“贱民”身份,赋予妇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权利等。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一些苛政。这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A.不断改进完善民生问题 B结

    6、束了封建帝制C.力图除旧布新建设国家 D践行了主权在民1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承诺要将选举工作做好的同时,还规定了“各乡分别召集乡代表会议、支部会议讨论动员工作,直至乡代表主任及党小组召集村群众大会和党的小组会议,讨论进行征收公粮的实际办法”。边区政府的这些举措()A.贯彻了“三三制”的民主原则 B促进了边区民主化的进程C.下放了公粮征收的决策权力 D建立起垂直行政管理体系12下表所示是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单位:%)。该普查数据()人口属性男性女性18岁以上18岁以下汉族各少数民族城镇乡村比重51.8248.1858.9241.0893.946.0613.268

    7、6.74A.说明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 B表明我国人口的结构较为合理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准备13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设而民生”的时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贤而悦仁”的时代,这是说推选贤者来主事;下世是“贵贵而尊官”的时代,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据此可知,商鞅认为()A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 B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C应当尽快建立血缘等级制度 D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14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一做法旨在()A争取汉族世家大

    8、族的支持 B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C完成选官制度的根本改革 D推动北方农业生产的复兴15近代前期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主张;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也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当时中国()A救亡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瓦解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必然选择161984年,石家庄市造纸厂职工马胜利请求承包亏损的企业,改变“吃大锅饭”的现状。承包第一年为厂里盈利140万元,4年后利润增长21.94倍。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承包企业的高潮,十多个省份专门下达红头文件学习马胜利。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政

    9、企不分弊端得以解决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C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D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个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设部刺史,再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

    10、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二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

    11、解危机。摘编自王景泽等试论清末东三省道的设置与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简析晚清政府在东三省设置道的作用。(5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认识。(2分)18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时间名称主要内容1689年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1694年三年法案规定议会是常设性

    12、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1697年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1832年改革法令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材料二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予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帝王式总统”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

    13、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分析美国“国会过于虚弱”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8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2分) 19政党政治见证了近代中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摘编自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

    14、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 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分隔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

    15、。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2)分析材料二、三,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探索的意义。(4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如何延伸为“中国道路”的表现?(5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会议名称召开时间会议主要成果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6、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上表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三中全会部分信息。从表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会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各级领主”依据“各自身份”确定国都大小和军事力量,这体现了等级森严、尊卑有

    17、序,由此可知当时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B项正确;“家天下”局面在夏朝已经形成,排除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中央集权政体尚未建立起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血缘亲疏与嫡庶对贵族继承关系的影响,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中国)。据材料“秦代对文书行政有严格的要求”“统一文字为小篆的同时,对隶书也大力提倡”并结合所学可知,秦代文书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简明扼要、重视实用性和效率等特点,另外隶书笔画比较少,书写快捷,故秦代文书制度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行政效率,C项正确;秦始皇是通过郡县

    18、制等措施而不是文书制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排除A、D项;秦代通过焚书坑儒等措施力图促进思想统一,排除B项。故选C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推行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但宋史的记载中有传的外戚中近一半曾担任禁军统兵官甚至官至宰相,有传的宦官中绝大多数担任军职甚至带兵打仗,两者并不矛盾,宋朝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是从宋朝整体情况来看,宋史中外戚和宦官权力较大的比例较高,只是有传的外戚和宦官,并非全部的外戚和宦官,体现了史学研究中历史发展的整体与细节的区别,D项正确;祖宗之法为正史可采信,排除A项;宋朝大部分官员固守“祖宗之法”

    19、,变革风气并不浓厚,排除B项;“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时期。根据材料“各上司数十年未了卷宗,其中有势不能完者,有吏书留为骗人者”“夫以文吏之守而裁以迂儒之见,天下受其弊多矣”可知,明代官僚政治下州县政务的滞怠,行政效率低下已经成为痼疾,没有自主权的州县官,欲革不成,欲罢不得,只有任其糜烂下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内阁职权下移”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明代“权力失衡”的信息,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削弱”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20、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可知,梁启超认为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古代的专制程度是在不断加强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随着历史演进,专制程度的加强,并不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原因,排除A项;武力夺取政权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统一,排除C项;“决定因素”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可知,屋大维实际上建立起了自

    21、己的独裁统治,由此推知当时古罗马逐步建立起了君主集权制度,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屋大维集各项大权于一身,没有体现权力制衡机制,排除A项;直接民主对应的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公民可直接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国家事务,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屋大维建立起君主集权制度,没有体现共和制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后半叶(英国)。根据题干在12世纪英王进行司法改革,“使王室法庭承接到大量诉讼,隶属于国王的司法官员队伍得以扩展”,推动了国王对于国家司法权的控制,加强了世俗君主的权力,C项正确;

    22、题干体现了王权的加强,并未体现对教会权威的否定,排除A项;12世纪后半叶,国王获得权力是贵族与国王联合的结果,并不会加剧两者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加强国王对司法权的控制,并未体现行政和司法的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法国三级会议按国王的命令召集,参加会议是执行国王的命令”可知,法国三级会议是按照国王的意愿而召开的,它起到了强化君权的作用,三级会议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B项正确;此时法国仍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时代,三级会议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A项;城市运动早已兴起,与三级会议无关,排除C项;国王与三级会议之间没有相互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本题是

    23、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和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老的英国政体对英国近代的政治产生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中世纪不仅有国王,还首创议会,光荣革命后,既保留了国王,也保留了议会,所不同的是,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王权受到议会和权利法案等法律的严格限制,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即由有限专制向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过渡,即政治体制在传承中创新,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创政党政治先例,是其政治的一个方面,不是目的,而且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该历史学家目的是说明英国政治在传承中创新,

    24、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是英国政治的表现,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探讨政体上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首创议会制只是历史传统,未涉及现实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颁布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举措,废除了清政府的一些苛政,这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力图除旧布新建设国家,C项正确;材料不仅涉及民生问题,还涉及民主权利,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排除B项;材料里面主要是南京临时政府的规定,没有显示其具体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25、。据材料“各乡分别召集乡代表会议、支部会议讨论动员工作,直至乡代表主任及党小组召集村群众大会和党的小组会议,讨论进行征收公粮的实际办法”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选举工作体现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特征,这有助于促进边区民主化的进程,B项正确;“三三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下放了公粮征收的决策权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边区政府建立起垂直行政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

    26、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对全国人口的构成和特点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一普查为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分配作了准备,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排除A项;从表格信息来看,当时中国人口结构并不合理,排除B项;表格信息也不能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并认为这三个阶段是不断进化的,其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27、除C项;材料未涉及改革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及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制定门第制度,符合汉族世家大族的利益,可以争取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A项正确;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前期(中国)。根据材料“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也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可知,梁启超进行“托古改制”,宣

    28、传变法的合理性,体现的是近代前期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A项正确;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应该说西学传播对传统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排除;托古改制的思想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弱小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因此根据材料“1984年”“承包第一年为厂里盈利140万元,4年后利润增长21.94倍”可知,当时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项正确;当时政

    29、企不分的现状仍然存在,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管理权的变动,非所有权,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主要原因:高级政区过多,中央难以直接管理。(2分)不利影响:中央控制力减弱,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地方行政机构重叠,人员膨胀,行政效率低。(3分)(2)原因:流民大量涌入;清政府开发东北地区的需要;边疆局势的逐渐恶化;有识之士的推动,原有军府制度不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3分,答出两点即可)作用:有利于内肃治安,外固边防;有利于开发边疆,发展经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监察官吏,缓解了社会矛盾;发挥了一定的外交职能,有助于中外交流及维护国家

    30、权益;有益于推动地方行政管理的近代化。(2分,答出两点即可)(3)认识: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应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应注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统筹中央和地方利益);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2分,答出一点即可)解析:(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可得出高级政区过多,中央难以直接管理。不利影响:根据材料一“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可得出中央控制力减弱,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根据材料一“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可得出地方行政机构重叠,人员膨胀,行政效率低。(2)原因:根据材料二“流民大量涌入东北

    31、”可得出流民大量涌入;根据材料二“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可得出清政府开发东北地区的需要;根据材料二“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可得出边疆局势的逐渐恶化;根据材料二“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可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原有军府制度不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作用:根据材料二“道的设置有益于缓解危机”可得出有利于内肃治安,外固边防;有利于开发边疆,发展经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根据材料二“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可得出监察官吏,缓解了社会矛盾;根据材料二“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可得出发

    32、挥了一定的外交职能,有助于中外交流及维护国家权益;根据材料二“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可得出有益于推动地方行政管理的近代化。(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方行政体制变革,从变革与实际相适应、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18答案:(1)成果:保证议会立法权;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宫廷和国王权力;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4分)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1分)(2)权力分配:总统是政府首脑(或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4分)原因: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能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

    33、3分)特点:制约与平衡。(1分)(3)认识:议会民主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议会制度。(2分)解析:(1)成果:依据材料一“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得出保证议会立法权;依据材料一“规定至少3年召开一次”得出定期召开议会;依据材料一“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得出限制宫廷和国王权力;依据材料一“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得出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实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斗争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2)权力分配: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统是政府首脑(或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最

    34、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原因:依据材料二“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得出,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能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特点:依据所学可知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过程体现了制约与平衡。(3)认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减少决策失误、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国情等角度分析。19答案:(1)现象:辛亥革命后,专制王权的土崩瓦解;各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各党派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尝试。(任答2点4分)(2)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提供了借鉴。(4分)(3)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共产党领导

    35、下的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任答3点5分)解析:(1)据材料一“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可知辛亥革命后,专制王权的土崩瓦解;据材料一“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可知各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据材料一“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可知各党派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尝试。(2)据材料二“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 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可知进一步巩固和扩

    36、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三“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可知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提供了借鉴。(3)据材料三“中国道路”可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0答案:(示例)论点: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活力。(2分)阐释: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因此我国在1984年10月,

    37、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到1993年11月,又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指明方向。(10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根据材料中的会议内容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召开会议深化改革,助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活力。关于阐释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材料中召开的会议内容及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第 14 页 共 14 页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