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 2018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2017 级语文试卷 (满分 120 分, 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2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书法的精神气象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汉字是前人千百年的书写实践而成,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横平竖直,点画呼应,上下包容,左右礼 让,以形成中正平和之体。就像人要端庄、树要挺拔一样,
2、每个字都是独立不倚的自我平衡体。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谐调性是核心,只有谐调才能实现整体性与稳定性。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被后人广泛而长期推崇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行书,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 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并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 从人的
3、音容笑貌、筋骨气色、举止风姿看人的禀赋气质,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于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由此而生,诸如形神、气韵、风骨等等。汉字结构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了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为代表。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每一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如果说 初唐时期的楷书承续了王羲之以来的隽永书风,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千百年来,欧体字与颜体字,分别代表着遒劲与雄放
4、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后人难以企及。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在楷书上,唐人几乎穷尽了法度与风格,宋人一时找不到拓荒之处,于是在意态上自由发挥。苏轼、黄庭坚等人不刻意讲究点画的平直均衡,而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欹侧姿态,这 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毕竟没有在法度上再创新格。 元明清时期的书法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书法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加之明清不清明,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精神压抑,书法中再难见
5、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精神被桎梏的时代,唯美而干瘪,体形虽在,生气难寻。 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 2 - 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 (选自 2014 年 7 月 31 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书法”的表述, 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 2 分) A. 书法是一种在千百年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艺术,它遵从汉字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的美学原则,而以稳定性为其核心。 B. 书法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它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C.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与书
6、法家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等有关,更受到书法家所处时代的精神气象的影响。 D. 书法在魏晋时期才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因 为魏晋时期的士人开始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而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也由此而生。 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不恰当的 一项是( )( 2 分) A. 魏晋时期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士人寄情于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 B. 唐人在书法上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把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书法,呈现遒劲与雄放的风格。 C.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其楷书无法在法度与风格上超越前人,只好“尚意”,即注重个
7、人意趣,显露个性。 D. 明 清时期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氛围都对书法有禁锢作用,使得这时期的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3. 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 不符合作者观点 的一项是( )( 2 分) A. 中国的汉字有一套独特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做人要求“中正平和”的原则是一致的,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B. 王羲之的行书具有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的特点,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与魏晋时代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密切相关。 C. 唐代颜真卿等人的楷书,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就,更 加注重结合时代的精神气象,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自我风格
8、,并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标本。 D. 元明清时期的书法缺少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虽然技法娴熟,却无法见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这是因为当时的书法家不注重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5 题。 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于 1561 年出生于伦敦,是伊丽莎白女王手下一位政府高级官员的次子。12 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中途辍学,未获得学位。 18 岁时父亲猝死,未能给他留下什么钱财。他开始攻读法律, 21 岁时找到一 个律师的职业。 23 岁时他被选为下议院议员。虽然他有高朋贵亲和显赫才华,但是女王拒绝委任他任何要职,理由之一是他在议会中果敢
9、地反对女王坚决支持的某项税务法案。 培根成为一位踌躇满志、深得民心的青年贵族埃塞克斯伯爵的朋友和顾问,而埃塞克斯也成了培根的朋友和慷慨的捐助人。后来埃塞克斯发动政变未遂。培根在起诉伯爵犯有叛- 3 - 国罪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埃塞克斯被斩首。 伊丽莎白女王于 1603 年去世,培根成为她的继承人詹姆斯一世国王的顾问。虽然詹姆斯拒不采纳培根的劝告,但是他却赏识培根。 1607 年培根成为法务次长, 1618 年被任为英国大法官。但是作为一个法官,他当面接受诉讼当事人的“礼物”,虽然此事非常普遍,但是却显然违反法律。他在议会中的政敌抓住这个机会把他赶下台去。培根招供了,被判了徒刑,关押在伦敦塔,终
10、身不得担任任何公职,同时,还被罚了一笔巨款。国王不久就将培根从狱中释放出来,免除了对他的罚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已告终结。 现在到处都有高级政客因受贿或以其他手段来践踏公众信任而被捕的例子。这样的人被捕时,他们往往起诉为自己辩护,声称其他人也都在行骗。如果认真对待这种辩护,那就意味着行骗的政客会逍遥法外,除非惩罚事有先例 。培根服罪的话却与众不同:“我是这五十年来英国最正义的法官,但给我定罪却是这两百年议会所做的最正义的谴责。” 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气是因他的哲学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动。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随笔最初发表于 1597 年,书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了许多人生哲理。 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
11、是论述科学哲学的。他计划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可是这项宏伟的计划 可能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有抱负的设想 从未得以完全实现。 新工具也许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 部著作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由于完全依靠亚里士多德演绎逻辑方法的荒诞可笑,因而需要一种新的逻辑方法 归纳法。知识并不是我们推论中的已知条件,而是要从条件中归纳出结论性的东西。人们要了解世界,就必须首先去观察世界。培根指出要首先收集事实,然后再用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虽然科学家在每一个细节方面并不都是遵循培根的归纳法,但是他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对观察和实验有重大意义,构成了自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 培根的最后一部著作
12、是新 西特兰提斯岛,该书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的乌托邦,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在培根的书中,他理想王国的繁荣和幸福取决于而且直接来自于集中精力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当然培根是在间接地告诉读者,科研的明智应用可以使欧洲人民与他的神秘岛上的人民一样繁荣幸福。 人们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 虽然他是一位忠实的英国人,但是他的洞察力远远地超过了他自己的国界。 虽然他是科学的指路人,但是他自己 却不是一位科学家,也跟不上他的同时代人所取得的进展的步伐。不过人们应该记住培根不是要提出一套完整、正确的科学定律,而是要提出一个应该学什么的概说。他
13、的科学猜想意在作为进一步探讨的起点而不是作为终极的结论。 他并不是最先认识到归纳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学会给社会带来各种可能利益的人。但是在他以前没有人如此热情而广泛地发表这些思想。 (选自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 100 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 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摘自“百度百科”)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 分) - 4 - A. 培根 23 岁之前的成长经历对其后来的政治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学习法律的经历,使他对于法律有着比常人更深入的理解。 B. 本文侧重介绍了培根作为政治 活动家所取得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