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111 课课 符号输入也轻松符号输入也轻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前三节课的基础上, 再介绍输入切换键 (shift 键) , 让学生掌握使用 shift 键进行切换的方式,同时依然加强对学生的指法训练,让学生掌握全部字符的输 入。教学中要在学生 shift 键进行切换的基础上强调键盘上安排左右两个 shift 键的意图,让学生在掌握键盘指法的同时,熟练掌握利用 shift 键进行字符的切 换输入。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键盘、掌握了基本指法规律,打字的姿势 能够保持端正。通过练习,打字时的正确率和速度也有所提高。在之前的拓展环 节, 跟学生
2、讲过如何输入大写字母,部分同学记住了通过上档键输入大写字母的 方法。这与本课的知识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相互结合,指导学生输入双字 符键。双字符键输入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指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趣味 性的符号表情练习引导学生耐住性子、端正态度、认真练习。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双字符键及其在键盘上的分布。 2、了解 shift 键的作用,并学会利用 shift 键输入上档符。 3、会打开记事本软件进行符号输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视频教学、多样化练习,掌握输入符号的方法。 2、在输入有趣的字符图形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符号的输入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 1、培养学生的耐心,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 2、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练习的毅力,树立信心。 3、在小组活动中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四、重点难点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使用记事本软件进行编辑。 (2)、认识双字符键,并能利用 shift 键输入上档符。 2、教学难点: (1)、能正确输入上档符和下档符。 (2)、拼成有趣的字符图形,输入英文介绍。 3、解决措施 (1)、通过学生自学,学生代表交流,认识双字符键。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微视频教学,学习输入双字符键的方法。 (3)、通过举例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在记事本里输入字符的方法,利用闯关 任务激趣,引导学生输入有趣的字符图形。 五
4、、课五、课 时时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语:我们的好朋友咪宝创作了一幅简笔画作品,要请大家欣赏。出示 咪宝带来的简笔画作品。 2、设疑:咪宝的简笔画人物没有表情,我们该怎么办? 3、师利用标点符号为简笔画人物添加表情。 4、问学生,老师是用什么来给人物添加表情的。引导学生得到答案。 5、总结标点符号的用途,导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闯关任务(一)自学任务,引导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 a、拉出自己的键盘,找一找老师是用哪些符号来模拟表情的。 b、每个键上有两个字符的键叫什么名字?这样的键在键盘上有多少个? c、这样的键我们要怎样输入呢? 2、层层深入
5、,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讲解双字符键的组成, 双字符键的输入方法。 3、微视频教学,直观展示输入上档符的方法。 【三】交流探索 1、指导学生打开记事本,认识记事本界面组成。利用 smart 电子白板中的 聚光灯效果带领学生学习记事本的界面组成。 2、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交流,学习记事本的使用方法。 3、边操作边交流,得出“*”的输入方法,记事本中移动光标的方法。 【四】自主实践 1、出示闯关任务(二)“输入标点符号” ,指导学生对照老师发的素材图 片,在记事本中输入相关的符号。 2、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3、评价学生操作,为获胜小组颁奖。 【五】口诀记忆 1、激疑:你还知道
6、上档键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2、出示闯关任务(三)“口诀记忆” ,利用口诀总结上档键的用处。 3、学生齐读口诀,总结上档键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闯关任务(四)输入表情符号。 2、设置拓展任务,与英语学科整合,展示英文的自我介绍和作品介绍。为 自己所创作的表情符号添加英文介绍。 3、引导学生学习“I draw a cat”这个句式,利用这个句式写出“I draw a tree.”等句子。 4、引导学生自主编写英文介绍。 5、组内学生互助,完成任务的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七】展示交流 1、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代表读出自己的英文介绍。老师点评。 2、激疑:标点符号的分布有什么技巧呢? 3、smart 中的翻翻卡展示“感叹号去点变成 1” 、 “与 2 读音很相似”所以 组成了双字符键,那么其他的标点符号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4、师生交流记住其他标点符号的方法。 【八】总结评价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展示苹果树,咪宝帮大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3、 利用 smart 移动对象的功能, 采用挂苹果的方式,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第 11 课 符号输入也轻松 上档符 上档键 下档符 直接输 八、教学反思: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