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20242024年年高高考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一、关于结构(构思)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挺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即行文架构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等。古诗中行文结构的考查角度,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等。二、结构技巧答题的常用术语整体安排: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层层深入、以小见大、抑扬、照应起:(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2)托物起兴,烘
2、托铺垫,渲染映衬;(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承:(1)承上启下(过渡)。(2)铺垫下文。转:(1)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2)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合:(1)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2)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3)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三、结构技巧常见提问方式(1)分析诗歌在结构中的技巧。(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这首诗结尾运用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一)形象与情感的关系(二)结构特点(三)主旨表现四、古诗词的结构分类其中心是景(事、物)与情(或主旨)的关系(一)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先景(事)后
3、情(大多如此)以景结情先情后景按景情的顺序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先景(事)后情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给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给我
4、们我们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综合练习:运用章法思维,分析下列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
5、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点题,交代抒情时间地点,营造空灵清新意境,暗含作者对山村生活的赞美。进一步刻画雨后山景,一句写上景,一句写下景,一句写视觉,一句写听觉。色柔声轻,令人神往。由风光转为人事,归与下都扣住暝来写,山村生活宁静而安详。以动衬静,恬静安详。水到渠成,直抒胸臆,自然而然。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望江南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
6、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3、以景结情 定义: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效果: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
7、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营造了壮阔而悲凉的意境,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写戍边将士辞家别亲的怨愁,但末句翻以豪语结之,表
8、现了戍边将士忠勇报国的坦荡胸怀。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更见功力。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
9、示中得到完美体现。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
10、思归的凄苦心境。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使我想起自己已经在外乡滞留的太久。思念着万里之遥的故乡,我已准备踏上归程。更何况现在已经晚秋风高,满山遍野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让我更加思念家乡。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二)结构特点重章叠句、起承转合照应铺垫前句(联)后句(联)的关系抑扬1._:即起始,为一诗之首句或者首联,往往有统帅全诗内容,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等作用。2._:是承接,对起句进行延伸、补充和深化。3._:即转折,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由景及情、由景及事、由事及理、由物及人),让诗歌产生波澜。4._:则是收合,是诗人思想情感的收合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常常
11、是诗歌的“诗眼”和“词眼”所在。1、起承转合起承转合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起(破题)承(景)转(人)合(情)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抓住“起”句。1.: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作用: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2.: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作用:或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曲笔入题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诸葛
12、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荧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1.首句属于景物描写,交代了环境、时、地;2.曲笔入题,为全诗奠定定了清冷的基调,渲染了气氛。3.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作者曲笔入题,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
13、。夜殿窗外的帘儿已垂下,她隔帘久立,见那帘外的流萤闪闪;它们飞着飞着,直至夜深而息。长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独自缝制罗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尽头。玉阶怨,乐府调名。本篇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楚调由,是一首宫怨诗,抒写幽居深宫的宫女长年不见君王的怨情。开头二句写环境,以暮色中的宫殿、低垂的珠帘、飞动的秋萤渲染出一种愁惨凄凉的气氛。而那些在夜色中往复的秋莹,点点磷光,就像珠帘中人那般楚楚可怜、孤独无依。后二句正面写人。帘中宫女一针一线机械地缝着罗衣,借以消磨这寂寞难耐的长夜,让如花的青春从指尖流淌过去,她的心却起伏不平,充满了幽愤怨悱。此诗体制短小,意蕴隽永,音律和谐,讲究对仗,代表了永明体的特色,开
14、唐代五、七言宫怨绝句之先河。所以沈德潜说此诗“竟是唐人绝句,在唐人中最为上者”。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听流人水调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写客中听筝所引起的伤感。起句即景传情,次句点醒题面,三句想象渲染,结句将“鸣筝”、“客心”和“千重万重雨”绾结为“泪痕深”,用思深刻,遂使全诗浑融含蓄。全诗意境凄清,蕴含深
15、刻,颇有艺术感染力。小斋即事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我爱琴只是因为琴弦是正直的,我爱棋只因我爱琴只是因为琴弦是正直的,我爱棋只因为棋盘是方正的。为棋盘是方正的。我从不利用下棋来计较输赢得失,也不能够我从不利用下棋来计较输赢得失,也
16、不能够清楚记得宫商等五个音阶。清楚记得宫商等五个音阶。年龄越大越被世俗疏远,一次次正道直行,年龄越大越被世俗疏远,一次次正道直行,百事受妨碍。百事受妨碍。虽然有秦棋二物相伴,但是与国家兴亡没有虽然有秦棋二物相伴,但是与国家兴亡没有关联。关联。(2)、重视“承”句。“承”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3)、直击“转”句。“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景及情、由景及事、由事及理、由物及人)。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前两句勾勒环境,写出了诗人心绪闲适而愉悦。但“有约不来过夜半”一句,由景及事,不仅结构上荡开一笔
17、,而且,也是情绪上变化的关纽所在。同时,使得“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貌似“闲适”实则是焦灼的情绪表现的含蓄而有韵味。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前两句写诗人从贬所渡江而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愈是强烈,但“近乡情更怯”一句,作者由事到情,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流放岭南与
18、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4)、定格“合”句。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神光所聚”所在。1)_:就是尾句直接抒情、言志、阐理。2)_:就是以景物描写(以景结情)或暗示(暗喻)等方法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或诗歌的主旨。卒章显志曲笔收束效果:1、在篇章结构上,首尾呼应,圆合篇章;2、揭示诗歌主旨,或含蓄蕴藉,回味无穷。2、重章叠句:每一章的字数句数相同,只是在相同的位置上换用不同的词语的表现手法。把内容相近或相同的几句反复地咏唱。这就造成了诗中的重章叠句。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19、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作用:形成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语意逐层递进,加深情感,强化主题。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总结重章叠句的作用?3、铺垫:就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题柳亭
20、送别图徐渭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纵然行作用: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4、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5、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
21、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墙头来。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22、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欲抑先扬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
23、神。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2)先扬后抑闺阁中的少妇不知愁是什么滋味;闺阁中的少妇不知愁是什么滋味;春光中浓妆艳抹,独自登上翠楼。春光中浓妆艳抹,独自登上翠楼。忽然望见路边的杨柳吐青色,忽然望见路边的杨柳吐青色,悔不该叫夫君为求功名征战边关。悔不该叫夫君为求功名征战边关。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三)古诗词主旨表现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如何体现主旨对比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24、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1.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景情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物志 注:
25、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2、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过 华 清 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
26、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极度的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以小见大朱雀桥边长满丛丛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3.对比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7、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清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运用了很多对比,首联是“桃李欢笑”对“坟墓生愁”;颔联是“动物蛰伏”对“草木生长”;颈联是“无耻的乞食人”对比“忠贞的隐士”,对比鲜明,引发人的思考;尾联诗人抒发感慨,无论是贤者还是愚人,最后都是黄土盖身。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消极虚无的思想,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激。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竞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
28、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诗歌的结构技巧1、物与情的关系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2、结构特点 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首尾照应、抑扬。过渡(承上启下)铺垫(伏笔)3、如何体现主旨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注意句子的位置(中间),句意与上下文的关系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承上启下,“聚”字上承“同在京城”,短暂的相聚;“散”字下启“送别”。更能突出词人的离愁别绪。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