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163文库! | 帮助中心 精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学素材分享与下载!
163文库
全部分类
  • 办公、行业>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中职>
  • 大学>
  • 各类题库>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163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3唐诗五首.docx

    • 文档编号:7578063       资源大小:270.1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5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为梦奔跑在路上)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点此详情)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3唐诗五首.docx

    1、13唐诗五首一内容解读野望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诗歌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

    2、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描写,诗的主旨得以深化。黄鹤楼黄鹤楼为吊古怀乡之作。登上黄鹤楼后,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气呵成。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

    3、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欲知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为黄鹤楼增添了一层神奇虚幻的色彩。“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联紧承首联。仙人乘鹤而去,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中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的景物。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

    4、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下联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是为了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军,王维奉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边塞慰问,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此诗即诗人赴河西途中所作。这是一首记行诗,记述了这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欲问边”交代了诗人“使至塞上”要完成的使命,“

    5、单车”说明此行是轻车简从,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不难想象为什么他是“单车”上路,也不难体会他内心的落寞、孤寂。“属国过居延”,可知行程遥远。“单车”“过居延”,途中的艰难、苦闷可想而知。诗歌开头以叙事起笔,却于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融入诗人的情感,点明了题目。“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常以蓬草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此处却用来比喻一个奉命出使的朝廷大臣,让人自然想到首联中的“单车欲问边”,诗人内心的激愤与抑郁可见一斑。“归雁”,表明南飞的大雁正成群结

    6、队飞回故土,诗人却要远离京都孤身前往遥远的边塞,孤寂之感涌上心头。两个比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衬托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形象贴切,生动传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转而描写边塞之景。沙漠、烽烟、黄河、落日,是边塞特有的景观。写沙漠,以一个“大”字简洁而又贴切地突出了沙漠的浩瀚无边。放眼瞭望,所见尽是黄色的沙漠,画面开阔,又有些空旷苍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劲拔,坚毅,给荒凉的沙漠增添了些许生气。远处,奔涌的黄河闪着亮光,流向远方,依偎着黄河的浑圆金黄的落日正在缓缓下沉,余晖为黄河与沙漠涂染了一些暖意,也给了长途跋涉而来的诗人一些心灵安慰。整个画面意境雄浑壮美,撼人心魄,人在景中,不能不感到自

    7、身的渺小、自然的神奇,难怪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诗人此时此刻,也许会感慨不虚此行,身处繁华的京都,虽有安逸的生活,却哪能一见这大自然的奇观!但是,边塞荒漠,毕竟太过苍凉,长期坚守在此地的守边将士,又如何忍受这里的凄凉?再联想到这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孤寂之感如一缕青烟在心头萦绕。这一联诗人写途中所见,暗含所感。此联对边塞奇景的描绘,正应了“诗中有画”一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边塞诗中的写景佳句,千古传诵,其意境之深远广阔、对仗之工整、用词之准确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没有平常律诗结局的抒情,而是平淡的叙事。这一联,照应了首联的“欲问边”,说明诗人即将完成“问

    8、边”的使命。“都护在燕然”一句化用了东汉窦宪燕然勒功而返的典故,巧妙地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借候骑之口说出“都护在燕然”,自然顺畅,包含了诗人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以事写情,点明题旨。渡荆门送别青年时期的李白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仗剑远游的豪迈生活。渡荆门送别这首颇有绘画意味的诗作,就是诗人刚刚离开蜀地和三峡后在荆门舟中写成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

    9、是一番景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对句是在平视的镜头中分写山和水,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随”“尽”“入”“流”四个词不仅写得自然清新,而且贴切入微。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充满蓬勃朝气的青春气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转换视角,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长江流过荆门,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衬托江岸的辽

    10、阔,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联、颈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同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生活在四川,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是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反向立意,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之深。诗以浓重的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

    11、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台参差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12、蹄。”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故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意象,使读者受到感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览全湖之胜。只见“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

    13、,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以及诗人的余兴未阑。二技法总结野望叙事抒情,融情于景。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描绘的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和静谧触发了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移居),该多好!

    14、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以长歌抒发苦闷。王绩追慕陶渊明,但他并不像陶渊明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发展了南朝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势,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黄鹤楼虚实结合,吊古伤今。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虚写;而后四句则是实写,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使至塞上1虚实相映,寓情于景。诗人叙事借用典故以古喻今,虚中有实;写景有实有虚,寓

    15、情于景。例如,“征蓬”两句,蓬草飘飞是秋天的景象,大雁北飞是春天的景象,诗人出塞的时间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都不可能同时看见这两种景色,为了表现自己漂泊天涯的感受,故而采用了虚实相映、情景比兴的表现手法。2奇特壮美,意境雄浑。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

    16、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诗人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渡荆门送别写景自然,情韵悠长。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的所见之景。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日间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

    17、!但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尾联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对仗工整,语言流畅。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运用选取典型景物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方法: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对眼前之景加以描绘和渲染。三主题概括野望一诗于萧瑟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

    18、怅、孤寂的情怀。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通过叙写神话传说和描摹眼前景物,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使至塞上中,诗人通过叙述自己出使边塞的旅程以及描绘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自己因被排挤而孤独、寂寞的情感。渡荆门送别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两联,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的风光给予人的感受,而

    19、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深深感染。1作家作品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性简放,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风骨。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王维(约701761),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朝诗人、画家,

    20、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同时诗人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

    21、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提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极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歌水平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早期所作

    22、讽喻诗,较广泛尖锐地揭发了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于民生困苦也多有反映。自遭受贬谪后,意志逐渐消沉,晚年尤甚,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2文体知识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一般应为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

    23、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东皋(go)徙倚(x)驱犊(d)采薇(wi)崔颢(ho)萋萋(q) 征蓬(png) 燕然(yn) 荆门(jng) 贾亭(ji)啄春泥(zhu) 没马蹄(m) 白沙堤(d)2解释下列词语。(1)薄暮:傍晚。(2)徙倚:徘徊。(3)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4)历历:分明的样子。(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6)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7)孤烟: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8)长河:黄河。(9)

    24、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10)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11)怜:喜爱。3参考译文。野望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回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日里的原野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草木茂盛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忧。使至塞上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守军,已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

    25、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渡荆门送别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霞多变形成美丽景象。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钱塘湖春行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

    26、杨柳成排的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妙。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人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体会诗人借助景物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唐诗有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读,都能把我们的心灵提升到高远的境界,使人想象豪放、思念幽深、观察入微、倾听精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领会唐代大诗人的精神世界。导

    27、入二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离别酬唱各种类型的诗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的山川名胜之美,还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王绩的野望和崔颢的黄鹤楼。二赏读野望导入: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正音、划分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28、,教师引导】(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明确】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4)结合全

    29、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明确】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自由背诵。3检查背诵。4教师出示几幅绘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明确】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喜

    30、欢的理由。【明确】“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了诗人彷徨无依之感。5齐背这首诗。三赏读黄鹤楼1讲述故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烟花三月这首歌,学生欣赏。师问:这首歌让你们想起哪位诗人的哪首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或者他人写李白的诗歌,说说对李白的印象。师:是啊,后人都称李白为“诗仙”,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大诗人,却有一个人让他钦佩不已。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话说李白离开京城,准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有一天,他登上了黄鹤楼,只见浩

    31、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来,又向天边流去,江上白帆点点,空中沙鸥成群,远山林木葱茏,岸边繁花此情此景,李白不由诗兴大发,于是拿起毛笔准备在墙上题诗一首。正要写的时候,旁边的一首诗吸引了他。他仔细看了一遍,还踏着步子吟诵了一遍,念完后,满腔的诗情仿佛被兜头的一盆冷水给浇灭了。他扔下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郁郁地转身走了听了故事,你们知道是谁让他佩服不已了吗?(崔颢)对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让李白都自愧不如的诗黄鹤楼。(学生读题,老师指导写好“鹤”字)谁来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黄鹤楼,耸立于武昌蛇山,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

    32、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临万里长江,立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自然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2)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萋”的读音。(3)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4)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3读悟结合,感受忧愁。【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呈现出的画面。【明确】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2)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愁”字,请说说诗人在尾联中是

    33、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明确】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的忧思之情。4配乐诵读,拓展升华。(1)(播放音乐寒春风曲)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暮色渐浓,看着眼前滔滔东去的长江,看着烟霭笼罩的鹦鹉洲,他不由思绪万端。虽然说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云必将逝去,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这些年四处奔波的艰辛,想着自己多年未归的故乡,崔颢的满怀愁绪顿时化作56个字,从心里喷涌而出。(生读整首诗)(2)学生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生:有点相似,是仿照着写的。师:由此可见,黄鹤楼这首诗对李白的影

    34、响有多深啊!5总结谈话,布置作业。(出示黄鹤楼的图片)巍峨的黄鹤楼成就了崔颢的这首千古绝唱,崔颢的这首诗在扬名天下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座千古名楼。历朝历代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到过黄鹤楼,他们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去搜集那些和黄鹤楼相关的诗词,并做好积累。(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所学诗歌。2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情景。这一类诗,被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

    35、二赏读使至塞上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2学生朗读,分组讨论。(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明确】“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远行之人或喻漂泊不定的人。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颈联的“直”和“圆”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明确】“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3)尾联诗人借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明确】燕然。(4)颈联是写景名

    36、句,根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明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非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37、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在了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3画诗。根据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4描述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画的内容写下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三赏读渡荆门送别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这首诗)另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现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作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2放录音,营造气氛。3生多种形式读古诗。(齐读、点名读、自由读)4生自读古诗,思考讨论。(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明确】

    38、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明确】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3)颔联中有一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明确】“随”字将群山与原野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4)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原野的低平、江岸的辽阔、两岸的平旷,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

    39、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5)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为送别朋友而作?【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怀着深情厚谊载“我”远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转而从对方来写,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5归纳总结。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无限喜爱的真挚感情。四赏读钱塘湖春行1导入新课。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40、生答)对,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寻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2教师配乐朗诵钱塘湖春行,提示学生注意诗歌的停顿和字音。3学生自由诵读两遍诗歌。4同桌之间互相朗诵,发现并指出彼此的优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别忘了给对方委婉地指出来。5点名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6生自读诗歌,思考问题。(1)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明确】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来写西湖早春景色。(2)

    4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哪两句?【明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4)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明确】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7品读诗歌。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和数量之多,更显出了一

    42、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明确】初、低、早、争、暖、新、渐、浅。8感悟景中情。9教师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在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练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于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荫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

    43、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自然之趣的优美诗歌来。五布置作业从五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妙。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人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体会诗人借助景物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44、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而唐诗更是绚丽多彩,映照古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二通读,复习律诗的基本特点提问:课题是唐诗五首,这五首诗都是什么诗体?从结构上看都有什么特点?【明确】都是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

    45、字。本课的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为五言律诗,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为七言律诗。三比读,学习野望钱塘湖春行1提问: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诗歌季节景物描写景物特点野望秋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清冷、静谧钱塘湖春行春季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开阔动物:生机勃勃植物:欣欣向荣2.提问:两首诗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诗歌集中体现情感的句子情感野望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徘徊中见苦闷的心情怀念古时的隐者(用典)体现出诗人的孤寂与落寞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之情;寓情于景,流露出喜悦之感3.

    46、结合背景,加深理解。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初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性情简放,“不喜拜揖”,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最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诗人虽然归隐,却始终不是太彻底,所以在田园的景致描写中总笼罩着某种落寞和苦闷。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四板书设计诗歌画面情感野望景:秋色薄暮人:徘徊顾盼落寞、孤寂钱塘湖春行景:春意萌发人:流连忘返热爱、喜悦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2任选一首诗进行改写。(1)改写的定义: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过程是重新构思、重新剪裁、重新布局的过程。(2)改写的方式:可改变人称,比如将用第一人称写成的文章改成第三人称;可改变体裁,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可改变叙述顺序,比如将倒叙改成顺叙,或者相反;还可增减内容,如在基本符合原文的情况下,对某些具体情节进行删减或补充等。(3)注意事项:改写后的文章应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思想。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记忆深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三首唐诗,继续感受唐诗的魅力。二点评改写作业,体会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明确】在改写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两首诗都是首联点题。野望先交代了“望”的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的心情


    注意事项

    本文((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3唐诗五首.docx)为本站会员(为梦奔跑在路上)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