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刷题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
2、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治国【注释】奚以:凭什么、为什么。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犯禁:触犯禁令。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是以善
3、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5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和“富民”,你是如何理解的?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国人道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下车引之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8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
5、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9甲乙两文都涉及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请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6、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选自孟子离娄上)【注】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与:同“为”,替。尔也:而已。圹:原野。爵:同“雀”,鸟的一种。鹯(zh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10根据表格里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方法举例文言语句释义课内联想故君子有不战:
7、所以故为渊驱鱼者故:辨音解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ho,喜欢所恶勿施尔也恶:古今异义月色入户:门,今义为窗户七里之郭郭:词类活用周亚夫军细柳:名词用作动词,驻军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11请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1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1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就体裁而言是律诗,就内容而言是怀古诗;作者是中唐诗人,他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B【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
8、大”的写法。【乙】【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C【乙】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丙】文的中心观点是“得民者得天下”;两文均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D【乙】【丙】两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文中的“道”意思一样,都可解释为“施行仁政”。14同样写“战争”主题,【甲】诗中的“ ”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乙】【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丙】文中“桀、纣失天下”的原因,用【乙】文句子来解释就是“ ”;【乙】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这个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
9、,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
10、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挺经)【注】国藩:即曾国藩,晚清时期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夺取。逼阳:春秋小国。遽(j):迅速、立即。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皆初气过锐皆以美于徐公D渐就衰竭之故公问其故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以其境过清B小大之狱水陆草木之花C气已竭而复振面山而居D受创于张辽皆以美于徐公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18对
11、比是常用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对比在文章中的作用。19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丙】忆王子立苏轼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而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明年余谪黄州对月独饮,尝有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日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盖忆与二王饮时也。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复为古人,哀哉!2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明 年 余 谪 黄 州 对 月 独 饮。2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3、()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名之者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而蜀人张师厚来过及鲁肃过寻阳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不知木兰是女郎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23【丙】文中的四句诗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情感,请联系诗文作具体赏析。24下面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丙】三文都写了饮酒,但作者借酒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B【甲】【乙】两文写景上都采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的顺序。C【甲】文写湖心亭邂逅金陵客,【丙】文写聚散离合、人事变迁,叙事都很简洁。D【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直接抒发寄情山水之乐;【
14、丙】文则以“哀哉”一词含蓄地抒发对友人的情感。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15、今溪旁有武氏岩。25下面各组划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C惧其不已也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甚矣,汝之不惠。(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7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表明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B“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指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北岸,再无高大的山阻隔了。C甲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
16、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D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甲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8你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1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
18、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注释】暗疏:默写。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寻绎数终:反复探索。勒:编辑。庶几:也许可以。2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穷冬烈风穷:极B预君子之列预:参与C一见辄能诵辄:就D然负此自放负:背30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庶几以此补之。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3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是一篇赠序,作者现身说法,叙说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辛和勤奋,目的是勉励马生
19、能像他一样学有所成,位列公卿,四海称名。B【乙】文所说的“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的言外之意是读书贵在精要,有用。C【甲】文通过与富家子弟的对比,表现作者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精神品质以及最终学有所成的美好结局。而【乙】文对自己一生治学的得与失进行了解剖和分析。D【甲】【乙】两文旨在告诉我们要乘大好光阴,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该终日玩耍荒废学业。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3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
20、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
21、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选自资治通鉴)注释擢:提升。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3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已而之细柳军已而
22、: (2)彀弓弩彀: (3)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 (4)上皆从之从: 35用“/”划分句子停顿。(限划两处)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37同为刻画人物,但方法却各异。甲文主要采用 ,并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乙文主要采用 来刻画人物。38甲乙两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赏谁?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23、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十二章)3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非宁静无以致远(2) 四十而不惑40把语段【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
24、1【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42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那么,学了这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25、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丙】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43对下列语句中加
26、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男有分(职分,职业)年谷丰稔(丰收)B亭亭净植(立)惟欲清静(只是)C可爱者甚蕃(很多)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征求不已(停,停止)4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同予者何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菊之爱无丝竹之乱耳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欲穷其林D天下为公不足为外人道也4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矜寡孤独废疾者C左手倚一衡木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6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故人不独亲其亲B诎右臂支船濯清涟而不妖C石青糁之是故谋闭而不兴D香远益清不蔓不枝47下列对选
27、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B“大同”理想社会尽管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C爱莲说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主题得以加深。D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厌弃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躬耕自资,热爱田园的高贵精神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4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28、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9【丙】文中唐太宗治国有方,唐代成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那么当时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第 11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1C 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1)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2)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4A 5孟子提出“人和”,强调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顺乎民心,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得他的观点不可避
29、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而管子提出的“富民”,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才有利于国家稳定。6B 7一国军队是可以改变主帅的,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8静躁 9“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诫子书中说“非志无以成学”,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且“博学而笃志”,说明一个人必须要树立志向,且志向坚定,不断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实现理想。10所以/因此(读w),厌恶/讨厌,憎恶外城震慑、威慑 1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2(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2)现在天下的国君如果有爱
30、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都会替他把百姓赶来。 13B 14 东风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或: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15B 16B 17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 18乙文中,举荀罃攻克逼阳,陆抗攻克西陵的事例与孙权攻打合肥、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的事例对比,突出强调了用兵善于利用士气的重要性。 19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20明年/余谪黄州/对月独饮。 21D 22(1)湖中哪里还能有这样的人!(2)二王正年轻,在杏花下喝酒吹
31、洞箫。 23去年花落时在徐州朋友欢聚、对月酣歌和今日花开时在黄州对月独饮、小院闭门两个场景相对比;抒发了因友人已逝和自己遭际不幸而产生的孤独(思念)和悲伤。 24D25C 26(1)你太不聪明了。(2)太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27B 28愚公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太白的知错就改,发愤读书(意思对即可)29D 30B 31A 32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33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34 不久 张开 愤怒 听从 35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36(1)文帝(皇上)派使者拿着天子的符节告知(告诉)将军。(2)你想要遵守法律
32、而让我失去威信吗? 37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语言(对话)描写 38示例一:我更欣赏周亚夫。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驻军细柳营,手下将士训练有素,军纪严明。这样的将军驻守边境,才能护一国安全。示例二:更更欣赏戴胄。戴胄忠诚耿直,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敢于向太宗进谏,严格依法处理犯事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有这样的谋臣,何愁国运不昌!39(1)达到(2)迷惑、疑惑 40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1 静 躁 42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43C 44A 45D 46B 47D 48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49不是。结合选文,治国以百姓为重,让百姓生活得快乐第 1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