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6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送人游杭石延年激激霜风吹墨貂,男儿醉别气飘飘。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水荇渐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娇。前秋亦拟钱塘去,共看龙山八月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所在的地方尚是寒风猎猎,人们还穿着貂皮衣服,而友人要去的杭州则已经水草泛绿,春意融融,令人向往。B.诗人运用想象,依次描写了杭州的五湖、楚桥、水荇、云彩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杭州一带美景的热爱之情。C.颔联中的“期”字生动表现出五湖对吴客到来的期待,而这其实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
2、到达杭州后尽情游玩的祝愿。D.本诗虽为送别诗,但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都并没有着重表现诗人的不舍和伤感,反而含有豪迈之气。2诗歌写的是现在送友人到杭州游览,为什么在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到“前秋”的计划?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彩树歌陈子昂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注】,厌桃李之缤纷。【注】琪树:仙境中的玉树。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人在描写彩树的外在特征时,调动视觉、嗅觉,对彩树的似锦繁花、馥郁芳香进行了描绘。B.
3、诗人运用想象,以仙境的新月、巫山朝霞为喻,咏叹彩树的美好,以此刻画了完美高洁的自我形象。C.诗人通过描写彩树虽繁花似锦、艳丽迷人却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D.诗人立意构思时抓住物与人、客体与主体在形神方面的相似之处进行叙写,借咏物而言志。4诗歌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周十一储光羲秋风陨群木,众草下严霜。复问子何如?自言之帝乡。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围绕标题中的“送”字谋篇布局,写了送别环境、别时交流、别后感受等。B.首联描写了风吹落叶、
4、草披寒霜的秋景,对句中的“下”字有化静为动的效果。C.颔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交代离别的原因,颈联又对周十一的情况做了补充交代。D.诗歌使用了动静结合、以景结情等手法,其语言具有简洁凝练、质朴自然的特点。6有评论者认为,诗人在送别周十一时亦喜亦悲,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四首(其一)王安石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注】二江:是宋代的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黍离:见诗经王风,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
5、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见史记宋微子世家,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不仅概括了历史上金陵政权短命的原因,还揭示了其福祸相依的规律。B.一、二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前代创业者的艰辛,而后世子孙却“视之不甚惜”。C.第六句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表意相似。D.后四句虚实结合,以怀古的诗情述说南朝旧事,也印证了前四句揭示的道理。8有人说这首诗的结尾两句寄寓深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淡黄柳姜夔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
6、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此词是姜夔客居江淮间合肥所作,合肥曾被金人入侵劫掠,当时是宋、金对峙的前沿。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空城晓角”与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样,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紧张萧条的氛围。B.上片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三方面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其中后两句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C.词中“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写出了词人的境况,而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出空城的荒凉和词人的凄清。D.下片写在异乡逢寒食,更增添乡愁,“强”字表明词人排遣愁思很勉强,“怕”字点明词人有感时伤春之忧。10
7、清代文学家王闿运评论此词“语妙”,请指出下片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妙在何处。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依次描写了杭州的五湖、楚桥、水荇、云彩等景物”错误,“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不是写景,而是叙事,意思是五湖准备了美酒期待吴地客人的到来,六代以来歌颂此地的诗作成倍于楚地的桥。2答案:在这里提及“前秋”,暗示诗人曾计划和友人前往钱塘,一同欣赏八月龙山的潮汐,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在诗歌结尾提到“前秋”的计划,将时空扩展到过去,表达游览杭州是诗人早有的心愿,更加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美景的喜爱之情。友人如今能够前往两人“前秋”拟定出游的钱塘之所在杭州,这令诗人心生羡慕之情
8、。解析:诗歌结尾处“前秋”两句提到了“前秋”的计划,而诗歌最后两句往往承担着对全诗情感、主旨进行总结升华的任务,因此分析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转而写“前秋”,需要从前六句的感情来着手。通读诗歌前六句,不难发现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愿和对杭州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最后两句中的“亦拟”“共看”可以看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和友人一同游览杭州的愿望,实际上暗含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龙山八月潮”是杭州钱塘的著名景观,这两句也表现了诗人对杭州美景早已心向往之。此外,诗人和友人“前秋”拟定游览钱塘,如今友人将要前往杭州一睹杭州美景,这令诗人不禁心生羡慕。3答案:A解析:“调动视觉、嗅觉,对彩树的似锦繁花、
9、馥郁芳香进行了描绘”错误,“错众彩之氛氲”是说彩树颜色众多错杂灿烂很是繁盛,并不是从嗅觉的角度写彩树的芳香。4答案:直抒胸臆。诗人感叹即便是“红荣碧艳”的彩树也只能随着“素华流年”凋谢,直接抒发了流年易逝、时不我待的哀叹。通过对比抒情。“思昆仑之琪树”和“厌桃李之缤纷”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渴望和对俗世的厌恶。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篇,诗人通过咏彩树,寄寓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颇具哲理意味。诗人才高行洁、志向宏大,但是在政治上屡屡失意,不能有所作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产生了深沉的苦闷,于是便借彩树随时光流逝零落的境况委婉表达情感。一、二句写彩树繁花似锦,映衬得筵席之景更加美丽
10、。三、四句,以瑶台月、巫山云为喻,写彩树的美好。前四句虚实结合,以彩树刻画诗人自己完美高洁的形象。五、六句写彩树的美丽终将随春天离去而流逝。七、八句写彩树的悲凉处境:姿色超凡绝俗却无人问津。九、十句抒发了诗人时不我待、岁月无情的悲叹。诗人才高行洁,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因而产生了隐居修仙、逃离世俗的想法,最后两句中诗人用一“思”一“厌”,于对比中表达了心中的愿望。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以景结情”说法错误,尾联叙事、抒情,没有写景,故诗歌没有使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故选D。6答案:由颔联对句和颈联对句可知,周十一前往京城将承担济世重任。诗人为周十一将有所作为而喜
11、。尾联对句写诗人在返回的途中想到周十一此行路途遥远而艰险,不禁悲从中来。诗人因思念、牵挂周十一而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的能力。友人奔赴前程之喜。由颔联“自言之帝乡”和颈联“将欲济时康”这两句诗可知,友人将要去达的地方是“帝乡”,即都城长安,而奔赴长安的目的是经世济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拥有大好前途,将有所作为的欣喜之情。对友人的思念及担忧之悲。尾联“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写诗人与友人执手告别后登上马车启程,在返回的途中想到周十一此行路途遥远而艰险,不禁悲从中来。诗人因思念、牵挂周十一而生发了送别之悲。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
12、“不仅概括了历史上金陵政权短命的原因,还揭示了其福祸相依的规律”理解错误,应该是:前四句不仅概括了历史上金陵政权盛衰兴亡的原因,还揭示了其盛衰兴亡的规律。故选A。8答案:最后两句用典,写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离麦秀之歌;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人们对兴亡更替无能为力,只好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实则隐含着更深层的意思,即历史上的朝代兴衰,都不是偶然的,骄奢淫逸,是取败之道,要重人事而非顺天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结合注释可知,黍离,诗经篇名,即国风王风黍离,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
13、,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最后两句用典,诗人感慨地说: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离麦秀之歌,然而千百年来,兴亡更替,人们对此既无能为力,那还是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吧。末两句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但联系前四句来看,却隐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即历史上的朝代兴衰,都不是偶然的,骄奢淫逸,是取败之道,该灭亡的就应该让它灭亡,不必惋惜,隐含着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具有必然性的思想。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紧张萧条的氛围”错。本词的首句“空城晓
14、角”写的是在江北的合肥清晨清寂萧条的氛围,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写的是淮南扬州黄昏清寂萧条的氛围。没有“紧张”的氛围。故选A。10答案: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只看到池塘碧水的情景。设问、拟人,借燕子的询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伤春之情。以景衬情,以归燕和池塘碧色衬托出作者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意思是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由此看出,诗句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只看到池塘碧水的情景。“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写春光何处,只有池水自碧的岑寂之感。“燕燕飞来,问春何在”,运用拟人,写燕子问询春天在哪里,赋予燕子人的情态,生动自然地写出对春光逝去的惋惜。由此看出,设问、拟人,借燕子的询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伤春之情。“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与当时花凋春去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询问春天何处却只看到池塘碧水,弥漫着凄清冷隽的气氛,以空寂的春景反衬空城的冷清,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客居他乡的愁苦和家国的隐恨。由此看出,以景衬情,以归燕和池塘碧色衬托出作者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