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4-1[预习导学]灯笼(第1课时).docx
-
文档编号:7524568
资源大小:31.3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文币 交易提醒:下载本文档,2文币将自动转入上传用户(教师相关)的账号。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注册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试题类文档,标题没说有答案的,则无答案。带答案试题资料的主观题可能无答案。PPT文档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请谨慎下单,否则不予退换。
3、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4-1[预习导学]灯笼(第1课时).docx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第1课时)班级_ 姓名_本课小结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结构和线索,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把握文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变化的层次。课前学习任务你听过哪些描写“灯笼”的古诗词?想一想,在课上分享给大家。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羽书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吴伯箫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感到十分愤懑。灯笼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写作的散文名篇。3知识链接。中国灯笼中国灯笼
2、又称为灯彩,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灯、山水灯、花鸟灯、龙凤灯、鱼虫灯等。除此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4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焚身()恐吓()神龛()犬吠()磷火()乡绅()争讼()领域()斡旋()静穆()怅惘()点缀()施粥()锵然()族姊()褪色()幽悄()可悯()骠姚()燎原()司马懿()熙熙然()马前卒()斡旋:_静穆:_锵然:_幽悄:_人情世故:_垂珠联珑:_二、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3、,通过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流语速、声调语气等,读出课文语言的美感。(可参考课件出示的示例,给喜欢的语段标注朗读标记。)2梳理课文结构和线索。(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2)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安排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线索分明。请分别用46个字概括课文第二部分每一段的内容,梳理出本文的线索。3理解重点文段。(1)课文第1段有怎样的作用?(齐读课文第1段,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2)作者为什么在第3段中详细描述小时候接祖父回家的情景?(朗读课文第3段,思考:这个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作者为什么在第7段开头提及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的盛事?(朗读课文第7段
4、,思考:本段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文中唐明皇的事例对表现本段的主要内容起了什么作用?)(4)如何理解课文第8段末尾“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文章第8段,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解“朱门”在我国古代的特殊含义,然后分析“褪色”所代表的意思。)(5) 本文主要写的是“灯笼”,作者为什么在第11段转而写古代的英雄?请结合下面这句话进行分析。(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灯笼与古代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写古代英雄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评价最后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齐读课文第12段,结合第11段的内容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思考。)4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1)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有哪些?(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语句,可结合前面对文章主体部分内容的梳理进行思考,同桌之间行交流。)(2)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各段中有怎样的变化?(先分析文中选用的材料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尝试进行整合,梳理出情感变化的线索。)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