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能够从纪念碑、纪念馆中发现历史信息,了解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感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悲痛的历史记忆,感悟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精神。2.道德修养: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3.法制观念:感悟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出的革命精神。4.责任意识:能用恰当的形式缅怀英烈、树立奋发图强建设国家的志向。课时安排4课时。第3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历史,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认识到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重点)2.感悟伟大的抗战精
2、神,懂得传承抗战精神。(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动机1.提问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哪些纪念馆?你知道哪些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纪念馆?预设1:在北京,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预设 2:我知道山东省有地雷战纪念馆,四川省有建川博物馆。过渡:这些纪念馆、博物馆里陈列着的一件件战争遗物、一张张历史照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中国人民顽强抗争的历史。2.出示“中流砥柱”展览标题的图片,提问: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建川博物馆的场景,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两个馆都有命名为“中流砥柱”的主题展馆。3.提出探究问题(1)提问: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出示“中流砥柱”图片及词语释义。中流砥柱,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
3、的砥柱山一样,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中流砥柱之作用,挽狂澜于既倒。(板书:中流砥柱)(2)默读思考:理解“中流砥柱”意思。(3)思考:动荡艰难的环境指的是什么环境?预设: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我们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4)提出核心问题:在这样动荡艰难抗日救亡的环境中,面对抗战的困难,谁能起到支柱作用成为中流砥柱呢?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教科书,走进抗战馆“中流砥柱”展区。看看这些静静陈列在纪念馆里的文物,能告诉我们什么。二、走进“西安事变”,感悟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的担当1.阅读新闻报道,了解“西安事变”史实(1)出示博
4、物馆图片资料:西北文化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新闻报道。(2)提问: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抗战遇到了怎样的难题?预设: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3)过渡:假如让你来解决“西安事变”这个难题,你会作出怎样的决策?如何处置蒋介石?2.辩论“杀”与“不杀”,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感悟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的担当(1)出示资料,引发思考。资料1:19311936年中国局势图。资料2:“内战期间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图文。资料3:国民党五次“围剿”红军示意图。(2)学生结合资料发表看法,辩论“杀”还是“不杀”蒋介石。预设1:内战期间蒋介石杀害了成
5、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他欠我们血债太多。现在扣押了蒋介石,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预设2:处死蒋介石可能使国家陷于纷争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我建议,国难当头,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可以放了他。预设3:我觉得面对这么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不能轻易处死蒋介石,但是他杀害了那么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也不能轻易放了他。我的想法是不杀不放,继续扣押。(3)出示资料,提问:“西安事变”是怎样解决的呢?资料1:“应张学良邀请赴西安参加谈判的中共代表”照片。资料2:“蒋介石抵达南京”照片。预设:张学良邀请中共代表参加谈判,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被释放了。西安
6、事变得到和平解决。(4)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毛泽东对“如何处置蒋介石”的上、中、下三策:“杀”是下策,“不杀不放”是中策,“放”是上策。中央决定的方针是“放”,这是联蒋抗日的上策。你怎样理解这句话?预设1:这是中国共产党放下了仇恨,从大局出发而作的决定。预设2: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以博大的胸怀,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这是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5)出示资料,提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西安彻底平静下来了,东京再次失望了。”预设1:我从日本的新闻报道中发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让日本“
7、失望”了。日本希望中国发生新的内乱,以便趁机侵略中国。预设2:日本可能没想到,遭遇了国民党五次“图则”的中国共产党,竟会摒弃前嫌,拉起国民党的手,建立统一战线。3.小结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为重,“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板书: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了解游击战,感悟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1. 看抗战漫画、分析数据,了解“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1)出示抗战漫画敌人手足无措,提问:漫画中间的人物形象代表着日本侵略军。你看出了什么?抗战遇到了什么困难?预设1:结合漫画的题目,我看出图中的日军
8、受到中国军民的四面夹击,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预设2:我从漫画中人物大小的巨大差别能够看出,抗战时期敌人十分强大,战争形势是敌强我弱。(2)出示“1937年中日两国制造武器装备数量对比表”,简要了解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1937年中日两国制造武器装备数量对比表 武器国别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军舰日本744门330辆9500辆52400吨中国0000(3)提问:分析资料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从这些数据中我发现当时中国的武器装备在数量上严重缺乏,与日本军队武器装备差距太大了!预设2:看到这些数据,让我想起我在抗战电影中看到过的场景,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不仅在数量上不如日本,有些武器在性能上也有很大
9、差距。抗日战争军事实力敌强我弱。(4)小结:抗日战争时期,在武器装备上,中国军队一直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面对如此艰难的战争形势,我们的抗战十分艰难!2.讲述“游击战的故事”,了解游击战在抗战中的巨大作用,感悟抗战精神(1)谈话: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下,面对这些困难,开展了怎样的抗战呢?请你结合抗战馆中的展品或教科书第71页的图片等素材,选择一个主题,讲述“游击战的故事”。(2)学生独立阅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资料1:图片“把地雷埋在日军必经的小路上”“白洋淀民兵组织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地道示意图”“山东铁道游击队伏击敌军火车”。资料2:民兵英雄李殿冰“
10、巧打麻雀战”的故事。资料3:地道战歌词。(3)小组内交流“游击战的故事”,思考:游击战怎样打击了敌人?教师巡视指导。(4) 全班展示。预设1:我讲的是“地雷战的故事”。抗战中,没有武器怎么办?共产党带领人们动手制作地雷。人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利用废铁、废瓶子、石头、瓦罐,制成各式各样的铁雷、石雷、瓦雷,埋在村口、路口、门庭院落,甚至把地雷埋到敌人的碉堡下,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心惊胆战。(教师补充数据: 1937- 1945 年间,山东海阳民兵利用地雷战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预设2:我想通过歌词讲讲“地道战的故事”。在军事实力差距巨大时,怎么办?共产
11、党带领华北平原上的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从这首地道战歌词中能够看出,地道户户相连,村村相通,能打能藏,可攻可守,形成了地道网。日军在地道战面前吓得魂飞胆丧。(教师补充: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5)思考:再看这幅漫画敌人手足无措,面对强大的敌人,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游击战给了敌人怎样的打击?预设1:敌后战场游击战牵扯了敌人的部分兵力,与正面战场一起,使敌人腹背都受到攻击。预设2: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漫画的题目一样手足无措。3.小结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整体上一直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
12、但中国军民始终没有放弃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带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后战场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灵活机动、适时出击,在持久战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在敌强我弱的困境中,中国共产党发挥智慧对敌人进行打击,向所有中国人传递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不愧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板书:全民族抗战)四、了解“南泥湾大生产”,感悟革命精神过渡:让我们继续参观中流砥柱展馆。1.分析史料,了解抗战中根据地面临的危机(1)出示图片、文字资料。图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百姓采摘树叶的照片。文字:毛泽东讲过,我们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
13、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2)提问:抗战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预设1:我从照片上看到,人们去很高的树上摘树叶吃。我知道了根据地的百姓没有食物,生活没有保障,太困难啦!预设2:从毛泽东说的话中,我还知道抗日根据地人们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资十分缺乏。抗日根据地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生存。(3)追问:如果不能渡过这个难关,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预设:如果没有吃穿,根据地的人们可能会饿死、冻死,抗战力量将会越来越小,抗日根据地也将不存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可能也会失败。(4)小结: 1941年,抗日根据地面临生存危机,共产党人的抗日面临生死考验。2.情景表演“假如我是三五九旅战士”,了解延安大生
14、产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感悟革命精神(1)提问:面临如此严峻的考验,共产党人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场景中选择一个,根据学习材料,发挥想象进行表演。(2)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学习材料,准备情景表演“假如我是三五九旅战士”。(3)全班交流。情景一:假如我是一名三五九旅“想不通”的战士。我从日夜战斗的前线回到边区,一心想的是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可是,到了边区却要我拿起锄头去开荒,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你作为我的战友,能来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去种地吗?预设1:抗日根据地遭到了日军的大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如果我们不进行生产自救,就会饿死,还谈什么革命!现在,保全、壮大自己的力
15、量是对日军侵略行为最有效的遏制方式。预设2:如果根据地的生存危机得不到解决,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忍饥挨饿,就没法投身抗日。我们的根据地就会越来越少,抗战力量就会减弱,日本侵略军就会继续侵略我国。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劳动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景二:假如我是一名三五九旅的战士,来到南泥湾垦荒,没有地方住、没有劳动工具,怎么办?预设:战士们运用智慧,自己动手。没有地方住,就搭窝棚、挖窑洞。没有工具,就收集废旧材料自己制作农具。情景三:假如我是三五九旅战士郝树才,绰号“气死牛”。预设:表演“生产大比武”中郝树才的故事。小结:在屯垦南泥湾的三年中,三五九旅除开荒种地外,还挖了1048孔窑洞,建
16、起了602间平房及一座大礼堂,置办农具、家具1万多件。共产党人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这是凭借着怎样一种精神取得的成果?预设:这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4)归纳:(出示延安、南泥湾位置地图)有了南泥湾的成就,中国革命度过了非常时期,红色延安才走过了寒冬。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延安精神。(5)追问: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吗?预设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革命精神,今天的我们也要传承这种精神。预设2:虽然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仍将面临考验与危险。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就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7、给我们的后代多留下些资源。(6)补充:面对日军强大的力量,很多人迷茫。有些人认为日本不可战胜,也有人认为我们很快就能胜利。面对这种种不同的看法,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写下了论持久战,给人民指明抗日战争的前进方向。(7)提问: 出示图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为什么爱国青年奔赴延安?预设: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给了全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吸引了许多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战。追问: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在最艰难的时刻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没有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这样的正确指导,这场战争会怎样?预设:这场战争可能会因为很多人缺乏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
18、和决心而失败。(板书:持久抗战)小结: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战场,发动群众,坚持持久抗战,正确指导抗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五、重温历史照片,感受抗战胜利的喜悦过渡:参观抗战纪念馆、博物馆,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历史照片。1.浏览历史照片,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胜利(1)出示: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照片。(2)提问:看到这场景,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预设:我此时非常激动。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终于取得了胜利。(3)出示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各地欢庆抗战胜利的历史照片,播放视频“抗战胜利”。(
19、4)提问:从图片及视频中,你能感受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各地人民是怎样的心情?预设:高兴、兴奋。2.回顾抗日战争,感悟抗战精神(1)播放视频:“伟大抗战伟大精神”。(2)提问:中国人民在这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展示了怎样的精神?预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3)小结: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 (板书:伟大的抗战精神 精神财富)3.结合抗战胜利纪念日,铭记这段历史(1)聚焦新闻图片: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2)提问:为什么要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预设1:铭记历史铭
20、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预设2:缅怀先烈缅怀在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预设3:开创未来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预设4:为了让今天更多的人远离战争,珍爱和平。预设5:为了让我们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六、总结全课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战展馆的出口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展示在墙壁上,更是印在了每个参观者的心头,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将这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板书设计10夺取抗日 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 全民族抗战 中流砥柱持久抗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精神财富伟大的抗战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