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阶阶 段段 一一 阶阶 段段 二二 阶阶 段段 三三 学学 业业 分分 层层 测测 评评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1掌握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力学问题等一些实际问题(重 点) 2学会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难点)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基础 初探 教材整理 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阅读教材 P109P110例 2 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
2、量的联系,用_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 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_问题; (2)通过_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_“翻译”成几何关系 向量 向量 向量 运算结果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有AB BC 0.( ) (2)若AB CD ,则直线 AB 与 CD 平行( ) 【解析】 (1)错误因为ABC 为直角三角形,B 并不一定是直角,有 可能是A 或C 为直角 (2)错误向量AB CD 时,直线 ABCD 或 AB 与 CD 重合 【答案】 (1) (2)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
3、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 P111例 3 至 P112例 4 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问题中常见的向量有_等 2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体现在_ 3动量 mv 是向量的_运算 4功是_与_的数量积 力,速度,加速度,位移 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 数乘 力F 所产生的位移s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已知力 F(2,3)作用在一物体上,使物体从 A(2,0)移动到 B(2,3),则 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焦耳 【解析】 由已知位移AB (4,3),力 F 做的功为 WF AB 2( 4)331. 【答案】 1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
4、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小组合作型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如图 251,在正三角形 ABC 中,D、E 分别是 AB、BC 上的一 个三等分点,且 AE、CD 交于点 P,求证:BPDC 图 251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精彩点拨】 先表示出图中向量对应的线段,再计算所需向量的数量积 【自主解答】 设PD CD ,并设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a,则有:CD 2 3BA BC , PA PD DA C
5、D 1 3BA 2 3BA BC 1 3BA 1 3(21)BA BC . 又EA BA 1 3BC ,PA EA ,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1 3(21)BA BC kBA 1 3kBC , 于是有 1 3(21)k, 1 3k, 解得 1 7, k3 7, PD 1 7CD ,BP BD DP 1 7BC 4 7BA , 从而BP CD 1 7BC 4 7BA 2 3BA BC 8 21a 21 7a 210 21a 2cos 600. 由向量垂直的条件知,BPDC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垂直问题的解决,一般的思路是将目标线段的垂直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
6、为 零,而在此过程中,则需运用线性运算,将目标向量用基底表示,通过基底的 数量积运算式使问题获解, 如本题便是将向量BP , CD 由基底BA , BC 线性表示 当 然基底的选取应以能够方便运算为准,即它们的夹角是明确的,且长度易知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再练一题 1 如图 252 所示, 若 D 是ABC 内的一点, 且 AB2AC2DB2DC2, 求证:ADBC 【导学号:00680060】 图 252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证明】 设AB a,AC b,AD e,DB c,DC d,则 aec,bed, a2b2(ec)2(ed)2 c22e
7、c2e dd2. 由已知 a2b2c2d2, c22e c2e dd2c2d2,即 e (cd)0. BC BD DC dc, AD BC e (dc)0, AD BC ,即 ADBC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过点 A(2,1),求: (1)与向量 a(3,1)平行的直线方程; (2)与向量 b(1,2)垂直的直线方程 【精彩点拨】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 P(x,y),则AP (x2,y1),由AP a 可以得(1),由AP b 可以得(2)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自主解答】 设所求直线上任意一点 P(x,y), A(2,1),AP
8、(x2,y1) (1)由题意知AP a,(x2)13(y1)0, 即 x3y50, 所求直线方程为 x3y50. (2)由题意,知AP b, (x2)(1)(y1)20, 即 x2y40, 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40.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1本题求解的关键是在所求直线上任取一点 P(x,y),从而得到向量AP 的 坐标 2用向量方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步骤:一是把解析几何问题中的相关量 用向量表示;二是转化为向量模型,通过向量运算解决问题;三是将结果还原 为解析几何问题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再练一题 2 已知点 A(1, 0), 直线 l: y2x6,
9、 点 R 是直线 l 上的一点, 若RA 2AP , 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 设 P(x,y),R(x0,y0), 则RA (1,0)(x0,y0)(1x0,y0), AP (x,y)(1,0)(x1,y)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由RA 2AP ,得 1x02(x1), y02y, 又点 R 在直线 l:y2x6 上,y02x06, 1x02x2, 62x02y, 由得 x032x,代入得 62(32x)2y,整理得 y2x,即为点 P 的 轨迹方程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一个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 F1,F2,F3(单位
10、:牛顿)的作用 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 F1,F2成 60角且|F1|2,|F2|4,则|F3|( ) A6 B2 C2 3 D2 7 (2)某人骑车以每小时 a 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北方向吹来,而 当速度为每小时 2a 千米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试求实际风速和方向 【精彩点拨】 (1)可利用 F1F2F30 分离 F3得 F3F1F2,平方 可求|F3|. (2)用相关向量表示行驶速度与风速,可利用三角形法则求解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自主解答】 (1)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F1F2F30,所以 F3 (F1F2),所以|F3|F1F2| (F1F2)
11、2 |F1|2|F2|22F1F2 4162241 22 7.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答案】 D (2)设 a 表示此人以每小时 a 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的向量,无风时此人感到 风速为a,设实际风速为 v,那么此时人感到的风速为 va,设OA a,OB 2a,PO v,因为PO OA PA ,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所以PA va,这就是感到由正北方向吹来的风速, 因为PO OB PB ,所以PB v2a. 于是当此人的速度是原来的 2 倍时所感受到由东北方向吹来的风速就是 PB . 由题意:PBO45,PABO,BAAO,从而,POB 为等腰直角三 角
12、形,所以 POPB 2a,即|v| 2a,所以实际风速是每小时 2a 千米的西 北风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求力向量,速度向量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向量几何化,借助于向量求和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 (2)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 把物理问题中的相关量用向量表示; 转化为向量问题的模型,通过向量运算使问题解决; 结果还原为物理问题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再练一题 3在静水中划船速度的大小是每分钟 40 m,水流速度的大小是每分钟 20 m,如果一小船从岸边 O 处出发,沿着垂直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则小船的 行进方向应指向哪里
13、? 【解】 如图所示,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设向量OA 的长度和方向表示水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向量OB 的长度和方 向表示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CB, 连接 OC 依题意 OCOA,BCOA20,OB40, BOC30. 故船应向上游(左)与河岸夹角为 60的方向行进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探究共研型 向量的数量积在物理中的应用 探究 1 向量的数量积与功有什么联系? 【提示】 物理上力作功的实质是力在物体前进方向上的分力与物体位移 距离的乘积,它的实质是向量的数量积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
14、页 探究 2 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提示】 用向量理论讨论物理学中的相关问题,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步骤: 问题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模型,即建立以向量 为载体的数学模型;求解参数,即求向量的模、夹角、数量积等;回答问 题,即把所得的数学结论回归到物理问题中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两个力 F1ij, F24i5j 作用于同一质点, 使该质点从点 A(20, 15)移动到点 B(7,0)(其中 i,j 分别是与 x 轴、y 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求(1)F1,F2分别对该质点做的功; (2)F1,F2的合力 F 对该质点做的功 【精彩点拨】 向
15、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是做功问题,所以本题需将做功问 题转化为求向量的数量积的问题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自主解答】 AB (720)i(015)j13i15j. (1)F1做的功 W1F1sF1AB (ij) (13i15j)28 J. F2做的功 W2F2sF2AB (4i5j) (13i15j)23 J. (2)FF1F25i4j, 所以 F 做的功 WF sF AB (5i4j) (13i15j)5 J.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1求几个力的合力:可以用几何法,通过解三角形求边长及角,也可以用 向量法求解 2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16、那么力F所做的功W|F|s|cos ,其中 是 F 与 s 的夹角由于力和位移都是向量,所以力所做的功就是力 与位移的数量积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再练一题 4如图 253 所示,已知力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0(斜向上),大小 为 50 N, 一个质量为 8 kg 的木块受力 F 的作用在动摩擦因数 0.02 的水平面 上运动了 20 m,则力 F 和摩擦力 f 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g|10 m/s2) 图 253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解】 设木块的位移为 s,则: WF s|F| |s|cos 305020 3 2 500 3(J) 因为
17、 F 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的大小为 |F1|F| sin 30501 225(N), 所以物体所受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FN|mg|F1|8102555(N)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为 |f|FN|0.02551.1(N) 又 f 与 s 反向, 所以 f s|f| |s|cos 180 1.120(1)22(J) 即 F 与 f 所做的功分别是 500 3 J 与22 J.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构建 体系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1过点 M(2,3),且垂直于向量 u(2,1)的直线方程为( ) A2xy70 B2xy7
18、0 Cx2y40 Dx2y40 【解析】 设 P(x,y)是所求直线上任一点,则MP u, 又MP (x2,y3),2(x2)(y3)0,即 2xy70. 【答案】 A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2若向量OF1 (1,1),OF2 (3,2)分别表示两个力 F1,F2,则|F1 F2|为( ) A 10 B2 5 C 5 D 15 【解析】 由于 F1F2(1,1)(3,2)(2,1), 所以|F1F2| (2)2(1)2 5, 故选 C 【答案】 C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3在ABC 中,若(CA CB ) (CA CB )0,则ABC 为( ) A正三角
19、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 【解析】 (CA CB ) (CA CB )0, CA 2CB20,CA2CB2,CACB,ABC 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 C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4若AB 3e,DC 5e,且|AD |BC |,则四边形 ABCD 的形状为_. 【导学号:00680061】 【解析】 由AB 3e,DC 5e,得AB DC , AB DC ,又因为 ABCD 为四边形, 所以 ABDC,ABDC 又|AD |BC |,得 ADBC, 所以四边形 ABCD 为等腰梯形 【答案】 等腰梯形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5一架飞机
20、从 A 地向北偏西 60的方向飞行 1 000 km 到达 B 地,然后向 C 地飞行设 C 地恰好在 A 地的南偏西 60方向上,并且 A,C 两地相距 2 000 km,求飞机从 B 地到 C 地的位移 【解】 如图所示,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设 A 地在东西基线和南北基线的交点处, 则 A(0,0),B(1 000cos 30,1 000sin 30) (500 3,500), C(2 000cos 30,2 000sin 30) (1 000 3,1 000), BC (500 3,1 500), |BC | (500 3)2(1 500)2 1 000 3(km)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上一页上一页返回首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下一页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