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说 “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老聃,真吾师也!”老子四章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
2、,积累毂、埏埴、牖、物、泮六个实词,学习老子的相关文化常识。2通过朗读、默读、圈点勾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翻译并归纳探究老子四章的思想观点。3联系现实生活,体悟老子的辩证哲学。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有何不同?有何不同?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
3、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南怀瑾儒儒道道加法加法减法减法异同异同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
4、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人生启迪: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5、以正治国,以奇用
5、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6、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1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4、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走近老子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
7、生活。走近老子作品简介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被誉为万经之王。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他认为“道生万物”,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思想在立身处世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主张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合理性,但它忽视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
8、环往复。老子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也就是不妄为。万事万物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人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其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思想“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老子倡导倡导“为而不恃为而不恃”“”“弗居弗居”“”“不争不争”,是要,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他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为。为。老子老子的的“静虚静虚”
9、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
10、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良丹妙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唾手可得。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
11、迅 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魏源1.读准字音和节奏2.落实字词,翻译四章全文毂(g)埏埴(shn zh)户牖(yu)矜(jn)赘(zhu)强行者(qing)泮(pn)累土(li)几成而败之(j)正音四章内容都包含“对待”,列表分析其内容及异同。各章内容概括各章内容概括同同1.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老子四章异同比较各章内容概括各章内容概括同同1.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2.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
12、3.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坚守本分,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4.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小”“下”“近”,注重积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各章内容概括各章内容概括同同1.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1)“专说对待之理”: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相关和相对的因素,而那些对立的因素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2)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为了防止走向反面
13、,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3)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这种对待关系的一面,比如“有”“知人”“胜人”等,可老子却总是提醒世人重视被忽视的一面。(4)善用逆向思维,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2.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3.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坚守本分,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4.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远近等
14、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小”“下”“近”,注重积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结合生活实际,体悟老子思想的当代启示。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译文三十三十根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门窗建造房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
15、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所以,“有有”给人便利,给人便利,“无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发挥了它的作用。古代车轮:轮、辐、毂、轴古代车轮:轮、辐、毂、轴“轮轮”最外面部分。最外面部分。“轴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最里面部分,即轴心。“毂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辐”连接轮毂的木条。连接轮毂的木条。辐条泥土门窗无无车子器皿屋室有有之之以以为为利,利,无无之之以以为为用用举举例例论论证证问:本章是如何论证问:本章是如何论证“有有”与与“无无”的辩证关系的?的辩证关系的?器物实体的器物实体的“有有”,只是提供,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器物中空“无无”,才是其发挥作用的
16、关键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启启示:示:有有无无相相生生十一章“有”和“无”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有”与“无”相生相对,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无”让“有”发挥作用,事物的“无”成就了事物的“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十一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2013年年12月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否则往往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
17、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思考:“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但老子明显更强调突出“无”的作用,为什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一般人只看到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只看到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被眼前能看到的迷糊,而忽略了真正事实。的东西及其作用,被眼前能看到的迷糊,而忽略了真正事实。真正的智者并非只注重所谓的真正的智者并非只注重所谓的“实在的实在的”东西,他们知道在那些实在的东西,他们知道在那些实在的东西背后有很多真正重要,却未
18、能显示出来的事物。东西背后有很多真正重要,却未能显示出来的事物。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老子不强调。他强调的是他认为应该提醒人们的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老子不强调。他强调的是他认为应该提醒人们的点。点。十一章空,装东西。如果满了,就装不进任何东西。空杯心态,忌满无形,看不见,却能决定看得见的功用发挥信号看不见,决定手机的功能。信号看不见,决定手机的功能。空气看不见,决定动植物的生死。空气看不见,决定动植物的生死。人品看不见,决定这个人是否值人品看不见,决定这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得深交。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得见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得见“有有”,更要关注到更要关注到“有有”背后的背后的“无无”
19、。十一章十一章思考:“无”都在哪些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小说的结局的留白,如边城,翠翠等待的那个人,“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人生的等待,最悲者,莫过于等待的不可知性;国画留白,如齐白石画虾;影视剧里的人物对白等。“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老子)无用有的时候是大用,“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陶渊明的无弦琴。艺术领域的“留白”十一章思考:“无”都在哪些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人际交往领域的“分寸感”“空间感”学习工作时的“劳逸结合”读书时的“思考空间”政治历史领域的“修养生息”十一章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
20、。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与升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都算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都算“有用有用”的。比如在高的。比如在高等学府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都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等学府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都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功利性“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选择应该怎么选择?”“?”“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案?”?”白岩松白岩松十一章身处功利浮躁的社会,有些人想要的太多,太在意身处功利浮躁的社会,有些人想要的太多,太在意“有有”,去享有,去拥有,去占有,而恰恰忘记了去享有,去拥有
21、,去占有,而恰恰忘记了“无无”的作用。欲的作用。欲念把心装满了,生活会很焦虑和痛苦。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念把心装满了,生活会很焦虑和痛苦。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过多的欲念,给自己的心灵留下空间,留下余地,留出去掉过多的欲念,给自己的心灵留下空间,留下余地,留出“无无”,人生会更加轻松美好。,人生会更加轻松美好。十一章在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在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见人所不见,为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为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世界的底层逻辑是: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世界的底层逻辑是:看不见的决定看
22、得见的,如果你想被大如果你想被大家看见,你应该把能量花在家看见,你应该把能量花在“看不见看不见”上,投资大脑,提升上,投资大脑,提升认知。认知。我们从来只在意结果,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通往结果的路,我们从来只在意结果,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通往结果的路,浮躁的心态下,我们不见路或者见路不愿意行路。从功利中浮躁的心态下,我们不见路或者见路不愿意行路。从功利中抬头,才能抬头,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从书本中抬头,才能窥见;从书本中抬头,才能窥见有厚度的思想;不执拗于结果,才能更好的到达。有厚度的思想;不执拗于结果,才能更好的到达。厦门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我认为一所好的大
23、学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引领永无止境地探索。创新需要具备的素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通常对“自由”的理解是狭隘的,真正的自由在内心。可以探究而且能得出一定结论的就不算辽阔,比如宇宙;无法掌握的才是最辽阔的,比如人心。创造就是对固有牢笼的挣破。所谓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就不会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是将“有用”和“无用”相结合,创造一种真正的辽阔。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译文译文 踮踮起脚跟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24、。自逞已见的反而得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夸耀的的建立不起功勋;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瘤(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肉。)。)。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决不这样做。问1: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明确:明确
25、:有道是:有道是: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其意与其意与“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相同。相同。“企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跨跨”即越过,阔步而行,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究其原因就在于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
26、天性所致。凡。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受到惩罚。问2: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才最适合企者、跨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反反面面论论证证有道者不处正正面面结结论论余余食食赘赘行行比比喻喻论论证证启示:顺道而行,谦下守成,不可急躁冒进排排比比举举例例问问3 3:本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了什么内容?:本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了什么内容?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弱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五十四章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现,而在于生命含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于外见。二十四章二十四章日常生活现象: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有为、争先),违背了自然规律(道)根根源源四种表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结结果果其在道也,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有道者不处有道者不处结结论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第二十三章二十四章司马迁评价项羽: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28、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二十四章马谡失街亭:街亭之战,马谡自荐去守街亭。观察地形后,不依诸葛亮之吩咐,亦不听副将王平之言,执意扎营山上,导致街亭失守,蜀国北伐失败。人都有虚荣心和功利上进心,好高争先,都想在竞争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急功近利,积极展示自己,急于把自己尽快地推销出去,所以争着抢着展示自己,恃才冒进,张扬自己,甚至不择手段。岂不知,这样积极的结果也许适得其反。真正的智慧的人是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才出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二十四章一味的个人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眼睛里看不到别人的价值和光芒,就算有所成就,也会得不到别人的敬重,反而惹人厌弃。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
29、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译文能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坚持力行、努力不懈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身虽死而死而“道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问1: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知人者
30、”,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31、死而不亡者寿对偶排比对偶排比层层递进层层递进加强自我修养自知、自胜自知、自胜自足、强行自足、强行问问2 2: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三十三章古希腊雅典,有一座三千多年的神庙德尔菲神庙,那里专门供奉太阳神阿波罗。在神庙的一根古柱上,刻着几个字“”老子通常将人的智慧分成两个层次:“智”和“明”,对世间万事万物的了解称作“智”,对自身心灵的明了称作“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内。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人啊,认识你自己三十三章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32、,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有知人的智慧,使人为己所用。而在知人的背后,更是他对自己清醒认识的圣明,将自己不擅长的交给擅长的人,最终成为楚汉争霸的赢家。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三十三章在一个人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两种超越:一种是对他人的超越,另一种就是对自己的超越。超越他人凭借的是外在的力量,超越自己凭借的是内在的意志,只有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真正的强者。拿破仑曾经创下过从一个大头兵开始,一步一步成为法国皇帝,甚至称霸欧洲的奇迹。当拿破仑最后
33、失败被流放到家乡科西嘉岛不远处的一处小岛上的时候,极度的压抑苦闷,甚至只能自己和自己下棋来发泄。后来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我虽然战胜过千军万马,但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三十三章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也不是满足于物质的富足,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富有。如果把“知足者富”解释为知足常乐,对物质生活不做过多要求就是富有,则与老子的主张相悖。强行者自知、自胜并努力奋进,求道不息,这样的人身体虽然消失,但他所传承的道依然存在,才称得上长寿不朽。如果把“强行者有志”简单理解为发奋图强,克服困难,才算有志气;把“死而不亡者寿”比附为“有的人死了,但还或在人
34、民心中”,则与老子的主张相悖。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
35、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
36、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不会妄加干预。把握先兆把握先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重视细节重视细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之
37、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洞察先机洞察先机抓好细节抓好细节圣人无圣人无为为百姓慎终如始百姓慎终如始总总结结对对比比圣人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圣人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问1:阐释了什么道理?是怎样论证的?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无为而治。不妄动、不妄为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 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病要在未得,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医治,等显
38、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先手下先手棋棋”等。老子讲等。老子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
39、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现问题的苗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2014年年4 4月月1 1日)日)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 观点一:相同。观点一:相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强调只有,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土成山”“”
40、“积水成渊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3 3、老子老子以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足下”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荀子在劝学中在劝学中“积积土成山土成山”“”“积水成渊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江海
41、”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 观点二:结论不同。观点二:结论不同。荀子荀子说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用心一也一也”,虽然,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也要“上食埃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下饮黄泉”,提出了,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积极进取的主张。老子老子则主张则主张“无为无为”“”“无执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
42、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小结小结 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一、论道:辩证分析“有”与“无”的联系二、修身:谦下守中,不可急躁冒进三、修身: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四、治国:事物发展变化,注意萌芽状态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
43、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相依相生。善用逆向思维。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探讨从从“儒道互补儒道互补”看看“钗黛合一钗黛合一”宝钗似乎是一个儒家人物,谨言慎行、积极进取,近乎宝钗似乎是一个儒家人物,谨言慎行、
44、积极进取,近乎“圣人圣人”;而黛玉则更像一个道家人物,自然率真、灵动;而黛玉则更像一个道家人物,自然率真、灵动飘逸,婉若飘逸,婉若“仙子仙子”。前者是主流、正统,因此为。前者是主流、正统,因此为“(“(蘅芜蘅芜)君君”;后者为辅助,因此为;后者为辅助,因此为“(“(潇湘潇湘)妃妃(子子)”)”。湘云最初受宝钗影响,倾向于儒家,如她向宝玉所说的湘云最初受宝钗影响,倾向于儒家,如她向宝玉所说的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也颇为知心,如凹晶馆联诗。这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也颇为知心,如凹晶馆联诗。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条路:最初总是希望能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条路:最初总是希望能够“学学而优则仕而
45、优则仕”,有一番作为;当理想受挫、四顾茫然时,便,有一番作为;当理想受挫、四顾茫然时,便思退隐,寄情山水。思退隐,寄情山水。讨论:在治国、求知、为人、处世等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在治国、求知、为人、处世等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去实践去实践“儒道互补儒道互补”呢?呢?我们如果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度地配起来,我们便能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_,_”,以提高自身修养。(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
46、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 ”的结果。(4)在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 ,_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5)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6)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7)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8)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
47、的句子是:“,。有之以为利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无之以为用自伐者无功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 知人者智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自知者明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九层之台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起于累土(9)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10)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1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12)老子四章中“,。”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胜人者有力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自胜者强合抱之木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生于毫末慎终如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则无败事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不失其所者久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亡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