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的信息处理环境一直是“人适应计算机”,而当今的目标或理念是要逐步使“计算机适应人”,人们要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形体、手势或口令,参与到信息处理的环境中去,从而取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信息处理系统已不再是建立在单维的数字化空间上,而是建立在一个多维的信息空间中。计算机包括3个主要部分:人机信息交互、信息处理和存储以及信息显示,其中,“信息处理和存储”和“信息显示”技术更新和发展的速度相当快。第6章 多媒体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人机界面 多通道用户界面 三维人机交互技术 视频点播和交互电视 虚拟现实 人机界面概述 人机界面又称用户界面、人机交互、人机接口等,
2、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综合操作环境,人机界面的设计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机界面的发展历史 人机界面是计算机与人(使用者)之间通信和对话的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发展,推动着人机接口技术和人机界面的发展。人机界面指人类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媒体或手段,它是人机双向信息交换的支持软件和硬件。人机界面的发展历史 就用户界面的具体形式而言,经历了批处理联机终端(命令接口)(文本)菜单等多通道多媒体用户界面和虚拟现实系统。就用户界面中信息载体类型而言,经历了以文本为主的字符用户界面(CUI)、以二维图形为主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多
3、媒体用户界面,使得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通信带宽不断增加。就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而言,经历了以文本为主的字符命令语言、以视觉感知为主的图形用户界面、兼顾听觉感知的多媒体用户界面和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包括触觉等)的虚拟现实系统。就人机界面中的信息维度而言,经历了一维信息(主要指文本流如早期电传式终端)、二维信息(主要是二维图形技术,利用了色彩形状纹理等维度信息)、三维信息(主要是三维图形技术,但显示技术仍利用二维平面为主)和多维信息(多通道的多维信息)。人机界面设计技术 1三维用户界面 2多媒体和超媒体界面3多通道交互界面4虚拟现实技术5组件及可视计算用户界面的设计目的以及设计原则(1)以用户的行为为
4、基本出发点。(2)考虑用户操作时间长短。(3)以用户操作中的出错率为依据,改进界面设计。(4)分析用户在操作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减少用户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学习负担。(5)采用日常生活的常识和比喻,较少计算机逻辑思维和专业术语。(6)从用户的思维和感知能力出发,减少各种脑力负担,包括视觉寻找、区别、识别负担、解决问题负担和决策难度。这些都可以表示为“减少注意”。(7)注重用户的个人特性和区别,例如老年人、残疾人的需要。(8)为提高通用性,用户界面最好采用一致性原则,用户希望工具顺手简单。软件界面的设计的特殊性(1)用户界面软件标准化。(2)用户界面的一致性。(3)用户界面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
5、、可移植性(各种软件的数据可以交换)和数据的一体性。多媒体界面设计的艺术原则 1对比原则 2协调原则3平衡原则4趣味原则对比原则(1)大小的对比(2)明暗的对比(3)粗细的对比(4)曲线与直线的对比(5)水平线与垂直线(6)质感的对比(7)位置的对比(8)多重对比 协调原则(1)主与从(2)动与静(3)入与出(4)统一与协调 平衡原则 界面是否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平衡并不是对称中心也是平衡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趣味原则 在界面设计中注意趣味性可使用户“寓用于乐”。运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图形优化界面是提高软件趣味性的有效手段。(1)比例(2)强调(3)凝聚与扩散(4)形态的意向。(5)变化率(6)规律
6、感(7)导向(8)空白区(9)屏幕上的文字 多通道用户界面 多通道人机界面技术基于视线跟踪、语音识别、手势输入、感觉反馈等新的交互技术,允许用户利用自身的内在感觉和认知技能,使用多个交互通道,以并行、非精确方式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旨在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多通道概念 1通道2通道和模式3多通道、多媒体与虚拟现实4通道整合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特点(1)交互自然性(2)交互高效性(3)吸取已有人机交互技术的成果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主要研究内容 2界面模型及描述方法1认知心理学3软件结构 4多通道整合5多通道的错误纠正机制多通道用户界面评价 1互补性2指派性3等效性4冗余性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应
7、用 1办公自动化2网络通信服务3电话信息应用4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远程教育5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人机交互技术 三维人机交互技术与传统的WIMP(Window,Icon,Menu,Pointer,窗口、图标、菜单和指点装置)图形交互技术不同。它采用六自由度输入设备。所谓六自由度,指X、Y、Z轴平移和绕X、Y、Z轴旋转,而现在流行的用于桌面的交互设备,如鼠标、轨迹球、触摸屏等只有两个自由度(沿平面X、Y轴平移)。由于自由度的增加,使三维交互的复杂性大大提高。另外,窗口、菜单、图标和传统的二维光标在三维交互环境中会破坏空间感,同时也使得交互过程非常不自然。三维交互设备(1)浮动鼠标(Flying Mous
8、e)(2)数据手套(Data Glove)(3)手持式操作器(Wand)(4)力矩球(Space Ball,也叫空间球)三维交互方式1直接操作2三维widgets 二维图形界面中用户通过鼠标在二维图形中进行直接操作,一个由六自由度的三维输入装置控制的三维光标可以进行三维交互操作。三维光标存在于三维空间中,需要解决新问题有:三维光标必须有深度感,必须确定光标在三维空间的方向。三维交互设备在用户界面中应该有统一的表示形式。三维widgets 是从X-Windows中的widgets(如菜单、按钮等)概念引申而来的,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它们使画面或画面中的三维对象发生改变,这就好像工人拿着螺丝刀拧螺
9、丝一样。现有的一些widgets包括在三维空间中漂浮的菜单、用于点取物体的手形图标、平移和旋转的指示器、透视墙等。人机交互中的视线跟踪技术 由于视线跟踪技术可能代替键盘输入、鼠标移动的功能,可能达到“所视即所得(What you look at is what you get)”,在早期就引起心理学家、交互技术专家的关注。1视线运动的特点2视线跟踪技术3视线跟踪技术的应用4多通道用户界面中的视线跟踪技术视线运动的特点 视线(Visual Line)反映人的注意方向,这是将其用作计算机输入的前提。视线运动通常表现为点到点的跳跃式扫描(saccade),而并非平滑移动(这只在追踪运动物体时才会发生
10、)。例如,阅读是人眼在一行中通常包含47个跳跃定位的动作,注视一般持续200600ms,只是我们通常并未在意。但是我们的眼球为看清物体总是需要不停的眼动而不是突然的扫视。因此,利用视线进行书写和画图这样精细的动作是不可行的,换言之,我们不能利用眼动产生的轨迹。另一类眼动如眼球颤(Nystagmus)、会聚(Convergence)和扭转(Torsionalrotation)对人机对话也没有显著意义。视线跟踪技术 视线跟踪技术及装置有强迫(Intrusiveness)与非强迫(Nonintrusiveness)、穿戴与非穿戴式、接触与非接触(Remote)之分。视线跟踪技术的应用 实现跟踪技术早
11、期主要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如阅读研究)、助残等领域,后来被应用于图像压缩及人机交换技术。从理论上说,由于几乎所有的人机交互形式都离不开视觉介入,因此,当用户凝视其感兴趣的目标时,如果系统能“自动”将光标置于其上或触发必要的动作,则比利用鼠标器等间接指点设备甚至触屏这样的直接指点设备更为直接。2008年北京残奥会期间就展示了大量的这种产品。另一方面,将视线应用于人机交互的基本出发点是希望将它作为一种“更为直接”的直接指点设备,以及代替或部分代替鼠标器(目前的主流交互设备)的功能。但这必须克服所谓的“米达斯接触”(Midas Touch)问题。多通道用户界面中的视线跟踪技术 在多通道用户界面研究中,
12、将视线输入作为一个辅助通道加以利用,可充分发挥视觉与语言的互补作用。研究者认为,视线跟踪技术固有的不精确性与视线的随意性使其不宜作为精确输入,而作为附加约束信息则有重要价值。多通道用户界面可以将视线输入作为一种自然的、辅助的交互通道加以利用,从视线输入给出“兴趣区域”(Area Of Interest,AOI)约束,再利用语音或手动输入进一步加以约束,从而达到“精确输入”的目的。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技术 手势是人或者手和臂结合所产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它包括静态手势(指姿态,单个手性)和动态手势(指动作,由一系列姿态组成)。近年来,手势逐渐成为人机界面中一种新颖的交互手段,研究手势识别的主要目的就
13、是把手势这种既自然又直观的交流方式引入人机接口中,实现更符合人类行为习惯的人机接口。此外,手势识别还可以用于虚拟现实、三维设计、临场感、可视化、医学研究、手语理解等领域,手势识别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表情识别、唇读、步态识别、临空纹理、视觉导航、图像拼接和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等研究都有直接推广的意义。因此手势的识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富于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流程 手势建模 手势建模问题是直接影响到人机交互接口性能好坏的关键,而手势模型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机界面环境的应用意图。目前手势建模的方法大致可归为两大类:基于表现的手势建模和基于3D模型的手势建模。手势分析 手势本身具有丰
14、富的形变、运动以及纹理特征。手势分析阶段的任务就是估计选定的手势模型的参数。分析阶段一般由特征检测和参数估计两个串行任务组成。手势分析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便是估计模型参数,在手势识别系统中,识别工作一般跟随在这一过程之后,而在手臂的跟踪系统中,通常计算完模型参数便能得到最终输出结果。手势识别 手势识别就是把模型参数空间的轨迹(或点)分类到该空间里某个子集的过程。静态手势对应着模型参数空间里的一个点,而动态手势则对应着模型参数空间里的一条轨迹,因此它们的识别方法有所不同。静态手势识别算法包括基于经典参数聚类技术的识别和基于非线性聚类技术的识别。动态手势涉及时间及空间上下文,绝大多数动态手势被建模为参
15、数空间里的一条轨迹,不同用户做手势时存在的速率差异、熟练程度会在轨迹的时间轴上引起非线性波动,如何消除这些非线性波动是动态手势识别技术必须克服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虑到对时间轴的不同处理,现有的动态手势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识别,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识别。视频点播和交互电视 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的概念 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的结构 用户接入网技术 视频点播的应用 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的概念 VOD能根据用户的需要播放相应的视频节目,实现了交互式视频点播,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过去被动式看电视
16、的不足。打开电视,可以不看广告,不为某个节目赶时间,随时直接点播希望收看的内容,就好像播放刚刚放进自己家里录像机或 VCD机中的一部新片子,但是又不需要购买录像带或者VCD盘,也不需要录像机或者VCD机。视频点播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未来,是近年来网络多媒体重点研究的应用领域。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系统(1)视频服务 所谓视频服务,就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主动选择所需视频信息,并可以控制相关视频信息传输过程的有偿服务。视频服务允许用户通过电视机遥控器或计算机在屏幕上选择各种功能菜单,选择播放各种用户感兴趣的节目。对于一部放映的电影或电视剧,用户既可以选择开始播放的节点,也可以
17、随时改变播放的进程。(2)视频点播与交互式电视 从提供视频服务方面来看,电信部门和广电部门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这种竞争局面造成了视频服务系统从名称上有两种称呼,一种称做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另一种称做交互式电视(Interactive TV,ITV)。视频点播和交互电视称呼的区别1)交互式电视系统的用户终端是普通电视机和机顶盒,视频点播系统用户终端可以是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电视机和机顶盒系统。2)基于计算机的视频点播系统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更丰富的媒体形式以及更强大的查询检索能力。3)交互式电视系统强调用户端,视频点播系统强调系统服务端。4)广电部门还必须对原
18、有的单向通道系统进行相关的双向通信技术改造,以实现交互式电视系统,电信部门还必须为住户提供高速接入技术,以实现视频点播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的特点(1)交互式、主动选择性。视频点播与传统电视系统的区别在于它的交互性、主动选择性。信息的接受者根据自身需要主动选择节目,允许用户在任何时刻观看任何节目;允许用户改变电视/电影节目的播放进度,可以暂停播放内容,也可以跳过不愿意观看的内容。(2)信息通信的不对称性 信息通信的不对称性是视频点播系统与分布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区别。视频点播系统和人机间直接通信系统一样,数据的传送量和接收量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即使用遥控器的视频点播系统,目前要以每秒兆位的速
19、度下传家用质量的视频,而从遥控器到机顶盒只有每分钟几位的数量级。(3)选择节目内容和选择时间的集中性 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眼球焦点的汇集性,视频点播系统大多数节目的选择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节目子集中。另外,由于大多数人的作息和活动规律的相似性,视频点播系统节目选择时间表现为相对集中。视频点播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视频点播系统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电视和数字压缩等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列举如下:(1)多媒体技术(2)网络技术(3)数据库技术(4)软件技术(5)安全技术(6)电视技术 另外,计算机新技术层出不穷,软硬件技术的生存周期逐渐缩短,新的技术不断融入到视频点播系统中。但在其中,多媒体技
20、术和网络技术是视频点播系统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视频点播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是按功能需求和应用场景来划分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应用场景,主要有两类视频点播系统:准视频点播系统和真视频点播系统。第二种分类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分类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基于有线电视光纤同轴电缆(Hybrid Fiber Coax,HFC)的视频点播系统和基于电信带宽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两大类型。第三种分类根据视频服务器的分布位置分类 按照视频服务器的分布位置,可以划分为集中视频点播系统和分布式视频点播系统。视频点播的相关标准化工作(1)VOD业务相关标准 与VOD业务相关的标准划分为三大类:1)框架类标准 2)编码类
21、标准 3)协议与接口类标准 视频点播的相关标准化工作主要的VOD相关标准化组织包括:1)数字音频/视频委员会2)欧洲数字视频广播组3)ATM 论坛(ATM FORUM)4)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5)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 6)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的结构 调制与视频合成有线电视网络宽带中心机房播放系统视频服务器节目制作中心主干网管理服务器用户部分机顶盒电视计算机服务器系统 1)视频服务器 2)各种管理服务器 3)数据存储服务器和节目库 4)节目制作中心 传输网络系统 网络结构包括主干网和本地网络两部分。因为它负责视频信息流的实时传输,所以是影响多媒体网络服务系统性能极为关键的
22、部分。同时,视频服务系统的网络部分投资巨大,因而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媒体应用对高带宽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将来发展的需要和今后的兼容性。核心网络可采用ATM技术的光纤传输网,接入网络可为有线电视光纤同轴电缆(HFC)、光纤到路边(FTTC)、不同的数字用户线路(xDSL)等。而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是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用户端系统 只有使用相应的终端设备,用户才能与某种VOD服务或服务提供者进行联系和交互操作。终端既可以是机顶盒(Set Top Box,STB)连接电视机,也可以是连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另外,电视机与机顶盒也可配套使用。在一些特殊系统中,可能还需要一台配有大容量硬盘的计算
23、机,以存储来自视频服务器的影视文件。客服端系统中,除了设计相应的硬件设备,还需要配备相关的软件。机顶盒 机顶盒是VOD系统中和用户最密切相关的设备。它通过网络和视频服务器建立连接,提供给用户交互界面,接收VOD网络传输过来的节目流,解码后在电视机上播放。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调谐器和解码器,而是一个网络上的控制终端。它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功能:指示用户室内设备、网络传输和节目资源的状态;在用户电视屏幕上显示服务中心所发出的消息和菜单;把用户的选择传送到服务中心等。VOD视频服务器 VOD 系统中最关键、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是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和广播电视技术。从计算机技术角度来看,视频服
24、务器在存储和传输媒体节目的能力上应明显优于普通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器能力几乎完全由视频服务器的服务能力来确定。不同规模网络的视频服务器存在显著差别,但要求视频服务器处理能力强大、组网方式灵活、系统可扩充性好等优点。从专业视频服务器角度出发,视频服务器要解决的问题基本相同,即是要提高存储量、增加数据传输能力。VOD视频服务器(1)基于通用计算机的视频服务器(2)基于PC和工作站的并行视频网络服务器族(3)基于高级工作站的服务器(4)基于专用硬件平台的服务器 基于因特网的实时视频技术结构 电视机摄像机摄像机摄像机切换器视频采集卡录制直播服务器广播服务器视频服务器 1视频服务器NN个工作站膝上型计算机
25、个人计算机N个交换机用户接入网技术 电影娱乐、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一系列多功能业务要求VOD系统具有高速的交换能力来传输视频、音频、数据。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是用户终端到本地交换机的实施系统,是连接用户到核心网络的桥梁。有线接入的带宽在2Mb/s以上。目前,VOD常用的有线接入方式有:基于铜线的xDSL技术、基于有线电视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Electronic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和基于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的技术。其中xDSL和Cable Modem 接入是目前用户宽带接入的主要方式,以太无源光网络
26、(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已成为下一代接入网最佳方案。基于Internet的VOD逻辑结构 客户视频播放平台视频播放系统视频发布维护系统网络视频格式转换系统 英特网视频库摄像机VCD/DVD其他节目源宽带xDSL接入网 (1)高速数字用户线(High data 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HDSL)(2)单线路数字用户线(Single lin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DSL)。(3)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
27、4)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te Adaptiv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RADSL)(5)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 high 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VDSL)HFC接入网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是一种使用副载波调制的通带系统。基于HFC的Cable Modem技术是目前有线电视网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它一般使用同轴电缆,为用户提供300750MHz宽带的频率资源。其前端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Cable Modem Terminal System,CMTS)到服务区(光纤节点)之间采用光纤干线。HFC网的优点(1)足够的带
28、宽(2)扩展能力强(3)易于安装 对现在的CATV网的改造问题 对现在的CATV网的改造主要是在输入端(有线电视网)光纤连接,以减少前向放大器的个数,下面是几个注意的关键问题:(1)节点规模问题(2)调制方式(3)带宽分配 OAN网 光纤接入网(Optical Access Network,OAN)就接入方式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接入方式:(1)分布网络(Fiber Distributed Network,FDN)(2)光纤同轴混合网络(HFC)(3)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FTTC/FTTB与ADSL对照表项目FTTB/FTTCADSL频带(上行)10M(
29、独享)64640k频带(下行)10M(独享)1.58M最高速度1000M接入方式光纤到楼网线用户普通电话双绞线质量高较高安装方便方便维修方便不方便技术数字宽带技术非对称数字技术稳定性稳定较稳定高速访问因特网支持支持视频点播支持支持远程家教、医疗支持不支持建立家庭网站支持不支持采用VPN联网支持支持VOD应用行业对比分析 应用行业典型应用主要特点设计内容市场技术成熟度主要问题娱乐影视点播、准影视点播非必需品影视内容已成熟无盈利模式产业链缺乏教育教学直播、教学点播使用者终身受益专业教育课件内容已成熟已盈利标准缺乏游戏视频在线游戏容易上瘾、网络版防盗版性好游戏软件国内市场开拓国内网络游戏的内容不多金
30、融虚拟柜台、个人可视理财方便、实用虚拟柜台场景市场未成熟跨行业产业链未形成商务通信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视频部分是非必需品最好可存储已成熟降格和网络现状新闻竞技时事新闻直播赛事直播时事直播满足人们对焦点的关注心理内容丰富早已成熟产业链缺乏社会生活电子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非必需品需大量容量未成熟技术复杂、带宽资源不足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R)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等同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是计算
31、机与用户之间的一种更为理想化的人机界面形式。虚拟现实的定义 1狭义的定义 虚拟现实的狭义的定义即为一种人机界面(人机交互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称之为“自然人机界面”,在此环境中,用户看到的是全彩色主体景象,听到的是虚拟环境中的音响,手或脚可以感受到虚拟环境反馈给他的作用力,由此使用户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亦即人以与感受真实世界一样的(自然的)方式来感受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具有和相应真实世界一样的感觉。这里,计算机世界既可以超越我们所处时空之外的虚构环境,也可以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仿真(强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能让人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虚拟图形界面)。2广义的定义 虚拟现实的广义定义即为对虚拟想
32、象(三维可视化的)或真实三维世界的模拟(Simulation)。这就不仅仅是一种界面了,主要的部分是内部的模拟。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1沉浸感(Immersion)沉浸感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2交互性(Interaction)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机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特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3想象性(Imagination)想象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
33、发生的环境。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 VR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是用户对虚拟场景的沉浸,根据用户参与VR的不同形式以及沉浸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各种类型的虚拟现实系统划分为4类:1桌面级的虚拟现实系统常见桌面级虚拟现实技术有:(1)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2)VRML(虚拟现实模型语言)。(3)桌面CAD系统。2浸式的虚拟现实系统 常见的沉浸式系统有:(1)基于头盔式显示器的系统.(2)投影式虚拟现实系统。(3)远程存在系统。3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系统 4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虚拟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 虚拟现实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包括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广角(宽视野)立体显示技术,对观察者头、眼和手的跟踪
34、技术以及触觉/力觉反馈、立体声、语音输入/输出技术等。1动态环境建模 2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3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4立体声与语音输入/输出5触觉与力觉反馈6应用系统开发工具7系统集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编程语言简介 1VRML2Flash技术3Viewpoint技术4Cul3D技术5SVG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分布式虚拟现实(Distributed Virtual Reality,DVR)系统,是指一个支持多人实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的软件系统,每个用户在一个虚拟现实环境中,通过计算机与其他用户进行交互,并共享信息。1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产生和发展2模型结构3DVR的网络通信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 1航天领域2对象可视化领域3军事领域4医疗领域5娱乐、艺术与教育领域6管理工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