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2期末达标测试卷 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数/件生产工具数/件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数/件铁农具占生产工具的百分比辽宁抚顺约8077约96.3%68约88.3%山西长治3631约86.1%21约67.7%湖南长沙约7021约30.0%17约81.0%广西平乐181约170约93.3%91约53.5%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农具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B.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铁农
2、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D.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应用最为广泛2.下表为秦简中所见文书的状况。这说明,秦朝( )牒、用书专门用于上报籍(食者籍、恒籍、廥籍、工匠名籍、弟子籍、器籍、户籍、田籍)地方各级官府中存有的文书档案命书秦王下达给地方的命令性文书券、符、致、传专门凭证类文书爰书各种法律文书A.以法律形式明确文书地位B.政府部门协作使行政高效C.形成严密的文书运行制度D.政府以文书进行行政管理3.北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以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集镇的形成和发展( )A.与军事防御目的密切相关B.主要是为了发展商品
3、经济C.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D.导致人口向集镇大量聚集4.洪武元年(1368年)的大明令规定:凡鳏寡孤独,每月官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务在存恤。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常加体察。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废疾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代初期( )A.民主法治体系日渐完善B.弱势群体获得了有效救助C.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D.社会救济完全由官府负责5.明朝末年,遵生八笺首次记载辣椒,称为“番椒”。最早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人口的增殖使农民的副食选择越来越少,不得不将大量的土地用以种植高产的主食,而辣椒作为
4、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农青睐。这一现象说明( )A.物种交流有助于缓解人地矛盾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辣椒种植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D.贵州地区最早种植辣椒6.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汉代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路、州(府)、县三级制,明清时期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演变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B.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抵御少数民族的袭扰D.有效管理不断扩大的疆域7.下表所示为1928年国民党训政纲领的主要内容(部分)。这表明当时( )条例主要内容第4条国民党将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5、、监察等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览而执行之第5条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第6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之A.国民政府执政能力得到提升B.国民党意在实行“一党专政”C.政治民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D.孙中山宪政思想被完全继承8.下表是1950-1953年部分省区天花发病人数统计。(单位:人)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种痘运动( )年份黑龙江吉林安徽福建山东广东湖南内蒙古195010436501162022928463139528481103195175186540745592380663155340195211518912245
6、4104511015119538142416716319A.使民众形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B.提高了民众对新政府的政治认同C.极大地推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D.表明卫生防疫体系已在中国建立9.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的目标由“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其意义在于( )A.确立了治国理政的方式与方略B.完善了法治的内容与形式C.以宪法保障了依法治国的实施D.加强了执法的工具和手段10.罗马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制来统治当地人民。但在行省中城市的地位不一,视它们对待罗马的
7、态度而言。少数对罗马忠诚的城市,被列为自由市,但必须置于行省的管辖和监督下。对罗马抵抗的城市,则被彻底摧毁,土地充作罗马公有地。据此可知,古罗马( )A.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达C.着眼于解决国内的民族矛盾 D.行省统治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11.来自墨西哥和秘鲁的金银在武装护航下到达西班牙,为西班牙国王提供了1/4的收入。16世纪60年代,每年几艘船只从墨西哥航行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他们在这里用白银与中国商人交换丝绸、瓷器、香料和其他奢侈品,然后卖给拉美的欧洲矿主和城市居民,或者运回西班牙销售给富有的贵族。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美洲白银的传播( )A.引
8、发了欧洲社会的价格革命B.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发展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适应了西方资本积累的需求12.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可谓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A.奠定了近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B.解决了欧洲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C.决定了国际关系体系的总体框架D.为以后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13.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
9、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 )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C.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14.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美法系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B.英国国民对宪法的理解存在差异C.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D.尊重传统是英美法系
10、的突出特点1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0年全球货币总储备中,美元占51%,欧洲货币占30%;1998年,美元比重上升至66%,欧洲货币下跌至15%;2002年,美元比重为65%,欧元为19%。这一统计说明( )A.美国仍保持强势的国际经济地位B.欧洲一体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美元丧失了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美国所控制16.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自东京至大阪全长515.4km,目前最高运营时速285km,链接起东京、名古屋、大阪等三个都市圈,沿线形成了“4小时经济圈”,1964年开通至2016年,其总客运量约56亿人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推动城市一体化B
11、.交通进步改变了城市职能C.高铁发展便利了人们生活D.城市化促进了航空业进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下表是关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省份秦前255前206年汉前206220年三国220265年晋265420年南北朝420589年安徽134湖北1江西111浙江4232江苏1328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材料二: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
12、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出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18.阅读材料,完
13、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在长期的辛勤劳作过程中,培育了很多为美洲大陆所独有的粮食、瓜果和蔬菜仅玉米就有七百多个品种,这是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随着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新旧大陆之间的物产得以交流。摘编自木丁哥伦布引起的物种交流美洲农作物在中国材料二 从1980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国门以来,其稳定的增产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已将杂交水稻技术视为增产粮食、解决人类饥饿问题的首选技术。近年来,杂交水稻在国外年推广面积已达600万公顷,主要推广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巴西及马达
14、加斯加等。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实务序材料三 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关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胡椒与现代全球贸易起源的关联,反映在确定胡椒价格及分配其获利所需要的组织上,这促成了欧洲北部资本主义的兴起。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
15、概括美洲与中国农作物对外传播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时间事件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6年后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19世纪二十年代欧美国家相继开始铁路建设。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在印度的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时期,用以运输当地重要的经济资源棉花;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李鸿章等也提出修路建议,但均被清政府拒绝。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清政府将其买下并予以拆毁。1880年中国首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为开平矿务局转运煤炭。18
16、89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铁路之事“为自强要策”,可“毅然兴办”;此后,卢汉、沪宁、粤汉、正太、苏杭甬、津浦等铁路次第开办。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1911年中国共有铁路干线20余条,9946.6公里,初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几大干线四面辐射的铁路运输网络。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近现代民族 国家意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
17、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
18、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摘编自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材料二 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1国不同意
19、,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并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与使用,要求学生对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器中生产工具和生产工具中铁农具所占的比重较大,这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
20、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项正确。表格信息不能说明铁农具已经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也无法证明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应用最为广泛,A、D项排除。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于东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信息“战国时期”不符,B项排除。2.答案:D解析:本题以秦简所见文书状况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材料显示,文书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官府处理各种政务以及官府间的信息传递都离不开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进行行政管理,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法律对文书地位的界定,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部门协作和行政
21、高效问题,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文书运行问题,C项错误。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以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的集镇最开始是为了军事防御建立的,A项正确。B项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建立集镇是为了方便防御,并不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十分重视“鳏寡孤独”的生活情况,并采取各种抚恤措施,因为这关乎社会矛盾是否激化与社会是否稳定,说明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故选C项;明朝并没有建立民主法治体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府重视对“鳏
22、寡孤独及废疾”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但救助效果并未指明,“有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根据“人口的增殖使农民的副食选择越来越少,不得不将大量的土地用以种植高产的主食,而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农青睐”可知人口的增殖加剧了人地矛盾,外来高产粮食作物有助于缓解这个矛盾,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产作物的影响,并不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排除B项;辣椒只是调味副食,并没有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贵州地区最早种植,排除D项。故选:A。6.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23、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朝代经过多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主要目的是国家管理,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B项;抵御少数民族主要是军事改革和军队建设,排除C项;有效管理不断扩大的疆域属于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之”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意在实行“一党专政”,B项
24、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国民政府执政能力得到提升,排除A项;国民党所谓的“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并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排除C项;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的训政理论之间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背离的一面,继承了孙中山关于从“军政”到“宪政”之间要有一个“训政”期的思想,但是背离了孙中山提出的权能区分、人民主权等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的种痘运动使天花发病人数大大减少,这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增强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新政府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种痘运动与文明的生活习惯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种痘运动与医疗技术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
25、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9.答案:A解析:“法制”是法治的内容与形式之一,材料未体现法治内容与形式的完善,排除B项;C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后一句内容,片面,排除;“法制”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法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排除D项;“法制”是法治的内容与形式之一,而“法治”则是治国理政的方式与方略,在党的十五大、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分别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式确立下来,故本题选A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对待不同城市的态度不同,对待不同城市的政策也不同,这说明罗马行省统治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
26、行省统治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没有体现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行省统治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没有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达,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行省统治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没有体现解决国内的民族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墨西哥”“西班牙”“菲律宾”“中国”“拉美”等关键词可以看出,美洲白银的传播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白银的传播情况,而非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及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工业革命前应该称为“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12.答案:D解
27、析:材料所述会议都是战争或者冲突后的国际会议,它们都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说明这次会议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D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解决了”说法错误,因为此后列强矛盾和冲突还是很尖锐的,排除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还有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等,排除C。13.答案:B解析: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B项正确;英国女王与两党
28、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故选:B。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并结合所学可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依据,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英国人重视习惯和政治传统,所以其宪政体系是一系列历史法律的总和,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美国等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形成英美法系。由此可知,尊重传统是英美法系的突出特点,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美法系中行政干涉司法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英国国民对宪法理解的差异,排除B
29、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宪法中各部分的构成比例,排除C项。故选D项。15.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元作为全球首选储备货币的地位并没有被动摇,这是由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了美国强势的国际经济地位,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且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已瓦解,B项错误;C、D两项仅凭材料得不出,均排除。16.答案:C解析: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行高铁,它建成后,沿线形成了“4小时经济圈”,体现了高铁发展便利了人们生活,选C项。这不是高速公路,故排除A项。这只是改变了区域城市经济规模,没有改变城市职能,故排除B项。这不是航空业的进步,故排除D项。17.答
30、案:(1)趋势:水利建设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与政权变迁相关。因素:耕地面积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统治者的重视与相关机构的设立;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停滞。(2)专制制度强化、人口增长和大规模流动、新航路开辟后外来高产作物引进,都会影响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挤压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空间;“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加重,限制农业发展。解析:(1)趋势: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明显增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根据表格中的“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可知,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根据材料中
31、的朝代更替并结合所学可知,与政权变迁相关。因素:结合所学可从经济重心南移、统治者的重视、农业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耕地面积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统治者的重视与相关机构的设立;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停滞。(2)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方面,专制制度强化,“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加重,限制农业发展;社会环境方面,人口增长和大规模流动、新航路开辟后外来高产作物引进,都会影响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创新;经济上,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挤压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空间。18.答案:(1)背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辛勤劳作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新航路开
32、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物种跨区域的传播与交流。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杂交水稻高产优势;联合国对全球饥饿问题的重视。(2)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胡椒贸易也伴随着殖民扩张掠夺,打断了被掠夺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解析:(1)背景:美洲,依据材料“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在长期的辛勤劳作过程中,培育了很多为美洲大陆所独有的粮食、瓜果和蔬菜”,得出古代印第安人辛勤劳作培育出多种农作物;依据材料“随着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新旧大陆之间的物产
33、得以交流”,得出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得出国际贸易的发展,物种跨区域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得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依据材料“从1980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国门以来,其稳定的增产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得出杂交水稻高产优势;依据材料“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已将杂交水稻技术视为增产粮食、解决人类饥饿问题的首选技术”,得出联合国对全球饥饿问题的重视。(2)理经济史,依据材料“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胡椒与现代全球贸易起源的关联,反映在确
34、定胡椒价格及分配其获利所需要的组织上,这促成了欧洲北部资本主义的兴起”,得出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血泪史,依据材料“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结合所学得出胡椒贸易也伴随着殖民扩张掠夺,打断了被掠夺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19.答案:参考示例:主题:晚清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70年代,伴随外商在上海修筑铁路,铁路和火车机车传入中国。与此同
35、时,洋务派官员也提出修筑铁路的主张。清政府对建设铁路的态度逐渐由拒斥转为提倡,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综上,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见证了近代化发展的艰辛历程。其他可参考的主题:工业革命推动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兴起与发展。铁路修建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主题:根据材料提到的中国铁路建设的大事件及所学近代中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可得出晚清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阐述:结合所学近代中国交通方式的变化及影响分析作答。20.答案:(1)背景:资
36、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差异:时间上,中国民族主义晚于西方民族主义;内涵上,西方核心是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权,中国有反封建求民主、反侵略求民族独立的双重含义。(2)原因: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坚持大国一致的规定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评析:有利于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一些大国滥用否决权,阻碍了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37、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上述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内涵角度分析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苏关系和苏联的动机与企图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并结合联合国的发展历程、“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关系的演变等进行评析。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