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 新闻通讯三篇第一课时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2.通过3篇人物通讯的学习,理解本单元人物通讯中劳动模范的事迹以及从中体现出来
2、的的精神品质,从而理解劳模精神的内涵。3.掌握从文章的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等几方面入手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能够鉴赏文章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反差手法;体会人物通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特点;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检查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前预习 事例事例精神品质精神品质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科研事业。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雄性不育植株。解
3、放思想,敢于创新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贬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贬斥杂交水稻的文章。斥杂交水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贡献。继续前进,永不知足。请各位同学结合学历案上的人物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喜看稻菽千重浪活动2的三个问题,并在学历案上写出自己的答案,随后请各组代表根据所写答案上台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要求:1.认真审题。2.分点答题。3.注意点与点之间的逻辑顺序及可区分度。4.字体工整,各点上下之间应对
4、齐,具有一定 阅卷美感。1.本文中袁隆平的形象立体丰满,作者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答: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如“袁隆平眯起双眼翻看着土壤”中的几个动词突出了哀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不断创新。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课文选取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作为名科学家的袁隆平的宝贵品质。2.你认为作者在人物选材上有哪些特点?答:选材精当。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堆砌袁隆平的事迹、成就,而
5、是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选取了哀隆平研制和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事迹、成就来写。写出了袁隆平是在怎样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下,经历了哪些磨难,才取得这些成就的。使读者看到袁隆平这位科学家不仅有巨大的成就,更有崇高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使其形象更具普遍的教育和借鉴意义。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事例贯联起来的?答:使用小标题(谋篇布局精细、巧妙)。贯串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对人类的贡献。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使用小标题组织材料。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
6、志向。这样组织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精心照顾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点评:请各位同学根据以上各组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请各组同学研讨喜看稻菽千重浪学历案活动3的两个问题,并在学历案上写出自己的答案。1.全文有四个小标题,它们之间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不可以。文章用四个小标题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从工作态度和方法、学术品格、道德操守、
7、理想志向四个方面揭示出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刻画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辉形象。这样的顺序结构既不是简单的纵向交代,也不是完全的横向联系,而是采用纵横交错的形式,显得非常精巧。2.大标题和后面的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答:本课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喜看,高兴地看到。稻菽,稻谷。千重浪,比喻说法,指田野中稻谷生长茂盛,被风吹后,起伏不定,像波浪一样的情形。这里特指稻谷丰收。文章引用这句诗作为正标题,突出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正副标题一虚一实,正标题为虚,副标题为实。2.大标题和后面的小标题的关
8、系是什么?答:本课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喜看,高兴地看到。稻菽,稻谷。千重浪,比喻说法,指田野中稻谷生长茂盛,被风吹后,起伏不定,像波浪一样的情形。这里特指稻谷丰收。文章引用这句诗作为正标题,突出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正副标题一虚一实,正标题为虚,副标题为实。课堂检测: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目的是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
9、准确的陈述与评价。请根据本文内容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有人物事迹,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200字左右。学法指导:本课中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探界者”钟扬两篇文章属于自读文章。各位同学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不少自读文章,一定基本掌握了自读文章的学习方法,请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自主完成这两篇文章的学历案预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各位同学对文章进行必要的旁注。既要对文章中的线索、结构、语言或描写方法进行自主品评,也要结合本单元主题对文章思想进行思考。第二课时检查课前预习 请各位同学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请各位同学分组交流讨论第二课时活动2的三个问题,并在学历案上写出自己的答案,随后请各组代表根据
10、所写答案上台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1.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张秉贵时,选择了很多细节,请找出来两个例子并分析其作用。答:张秉贵在拒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了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拒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此处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揭示了张秉贵的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总之,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2
11、.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用“心有一团火,温暖重人心”作为题目的好处。答:句子:他站在拒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一团火”
12、的服务精神贯串全文。作品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了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3.尝试理解“探界者”的含义。答:“探界者”是特定的称谓,钟扬是本文的写作对象。“探界者”在本文中意义丰富,主要包括:钟扬用“不安分”的人生,探索学习和工作的边界;钟扬把植物学家的足迹延伸到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探索植物学的边界;钟扬作为导师,探索教育的边界;钟扬不安于一种身份,探索科普的边界;钟扬是探寻生命的先锋,探索生命的边界。点评:请各位同学根据以上各组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请各组同学研讨学历案活动的思维导图,并在学历案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拓展阅读 阅读学历案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关系一文,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三种精神”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2.你觉得如何才能通过劳动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同行?请简要叙述。作业:1.请以“工匠精神”为题,从2-3个不同角度分析“工匠精神”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举出相应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2.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的品质一文,圈点勾画,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疑问,并将疑问反馈给老师。感谢各位同学的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