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山水画象外之境象外之境情情 景景 导导 入入山山 水水 情情 怀怀秒秒 夺夺 造造 化化因因 心心 造造 景景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第 课3 3一、情一、情 景景 导导 入入1、观察上面二幅图片:一幅是真实的富春江风景图,一幅是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局部,思考画家描绘的是真实的风景吗?2、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个画科?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是哪个画科?二、山水情怀二、山水情怀1、论语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总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总是知道变通的,而心怀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拥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快乐的,知道仁义的人则是会很长寿道变
2、通的,而心怀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拥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快乐的,知道仁义的人则是会很长寿)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情感。3、山水画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高人逸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阶的人生境界。2、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诞生。山水成为“畅神”乐园。4、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无用师卷(纸本水墨)33厘米X363.9厘米元代 黄公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做小吏时曾蒙冤入狱,晚年隐居在富春江一带。据说,他“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何为。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奔浪,虽风雨骤
3、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忘情于山水之间。富春山居图即创作于他隐居之时,借山水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情怀。搜尽奇峰打草稿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50岁云游京师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长卷绘山峦起伏环抱,尖峰峭壁直插,奇峦怪石或横或耸、错落其间,山中溪流萦回,曲曲折折注入大江,卷尾一山屹立江心,烟浮远岫,思出画外。其间并点缀有苍松茂树,舟桥屋宇,画面上奇险中见雄浑,严谨处寓虚空,笔墨豪放,皴擦点染,尽显云气、林木隐现、峰峦起伏的神韵。图中有一段对长城的描绘,这不仅是长城图像首次在山水画中出现,同时,也印证了此画的写实性以及作者所提倡的师法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观。探索与发现探索与发现1、中国山水
4、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2、“山水山水”和和“江山江山”“河山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么特殊含义?1、风景画是客观存在的,风景画是客观存在的,“山水画山水画”是主观存在的,是表现是主观存在的,是表现“仁者乐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乐水”思想。思想。2、山水山水 一般的风景形容词一般的风景形容词 像是像是“山水画山水画”;江山;江山 有一定的政治意味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常听说常听说“江山社稷江山社稷”河山河山 多出现在诗词歌赋中多出现在诗词歌赋中 正如正如“大好河山大好河山”三、妙夺造化三、妙夺造化山水画创作讲究山水画创作讲究“外
5、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纵北宋范宽纵 206.3厘米、横103.3厘米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绘巨峰耸立,下不见底,山涧中一线飞瀑直泻而下,山下巨石突兀,溪水潺潺,丛林茂密,楼阁隐约可见,山路上走来一行毛驴驮队,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构图于饱满中见出空灵
6、,山石树木勾勒严整,以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肌理效果,得其形貌质感。画面浑厚壮观,气势雄强,为范宽的代表作品。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中国的绘画艺术,发展到北宋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就是范宽,溪山行旅图便是他的代表作。据史书上记载,范宽是北宋时期华原人氏,华原就在今天的陕西耀县境内。中国山水画始于五代时期,真正的崛起却是在北宋。身为北宋画家的范宽,更离不开向前人的继承和学习。唐朝之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新的割据时代。由于战乱,许多文人画家都避居在山里头。范宽先后师从李成、荆浩,这两人都是五代时期具有很大影响的大画家。说起范宽画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老师荆浩。这位大画家常年居住在
7、洪谷山,自称洪谷子,与山的朝夕相处中对于画山水画有许多深入的见解。范宽直接继承了洪谷子的成就。重要的是他不仅仅只学习老师的笔法,更注重领悟大自然给予的启迪。后人总结他的笔法叫“芝麻皴”,就是用很多小点点,一点一点组成一个面。只有这样的笔法,才适合表现北方大山的质感与气势。探索与发现探索与发现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是利用绢、纸的本色,不着一笔。观察青卞隐居图和六君子图,说说它们的留白方式有何不同,各自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六君子图元代倪瓒,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六君子图元代倪瓒,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六君子图是三段式的构图方法,远山、湖水、丘石树木。近处是六棵树木在丘石之间顽强的
8、生长,中间占据着画面大部分空间的空白处,似云、似雾、又似水,体现出深远幽静的气韵,再加上画面顶端的一抹远山,更显悠长。僻静的韵律,整洁的画面,作者的用笔用墨恰到好处,似乎再多加一笔都会使画面变脏,使得画面仙气升腾,好像会有白衣仙人从画面中走出来一样。构图构图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
9、荒和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此图以平远的章法、淡逸疏朗的笔墨意趣突出表现了六株挺拔的树木,列植江边陂陀上的景象。这六株树分别为松、柏、樟、槐、楠、榆,有其象征意义。土石层叠,连勾带皴,树木用笔简洁疏放,墨色浓淡变化得宜。江上远峦以干笔皴擦,给人一种空灵之感。技法技法 六君子图远山是用饱满的枯笔长形线条画出,运笔极为自然,再用淡墨简单地皴擦而成,近处的石坡,墨色与远处的山石一致,亦是枯笔画出,但是用了重墨点苔,用了更多的皴法加强山石坡 的厚重感,体现了“石分三面”处理的传统路径。再用轻重的墨色画树木的枝干,树干略用重墨点染,六棵树木的树叶分别用淡墨和重墨点染,
10、加以区别,使较为浓密的树叶中自然分出了层次,清新而自然。青卞隐居图青卞隐居图 元代元代王蒙王蒙 山林深处有茅屋数楹、中坐一隐士。近处山道上一人曳杖而行、似来寻访。此图笔法繁而不乱,构图密而不塞,渲染出深山密林的清气氛,被董其昌赞为“天下第一王叔明”。描绘画家故乡卞山苍茫景色,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回环,景色清幽,隐士行居其间。画法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画面不迫不塞,元气淋漓,气势磅礴,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画家通过此图表达了隐居山林的愿望卞山位于王蒙家乡吴兴附近。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山水画的“移情”作用,春山烟云绵连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要落人肃肃
11、,冬山昏霾雾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到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郭熙林泉高致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构图构图 这幅踏歌图采用“一角式”布局,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左边奇峰巨石,显得分量有些重,所以作者在右边安排了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
12、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姿以及点景人物,从而以静待动,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画上大片空白云烟,在构图上使画面避免了壅塞,作者在右边显著位置画了一株高柳,使之贯入上部,起到了填充作用。总之,画面上、下连为一体,给人一种空灵、自然之感。技巧技巧 此图在具体画法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间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山溪流水,用
13、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四、因心造境1、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2、山水的意境,依赖于画家的创造。拓展学习拓展学习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得又一旷世杰作,与富春山居图对读。二者在描绘对象、表现技法、创作背景等方面有何异同?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故宫博物院藏前世千里江山图是18岁的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时间完成的,也是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宋徽宗收到此画惊喜万分,并赐给宰相蔡京。据千里江山图蔡京题跋知:王希孟18岁时在徽宗画院学习,创造此作品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千里江山,千年传
14、承,与徽宗的宏愿相应,千里江山图自然也得千年璀璨。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天才的少年画师王希孟采用了极其复杂的“青绿法”。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画作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青绿法”光是颜料来源就已十分不易,基本都是从宝石、矿石以及中药材中研磨、清漂提取而来。在国家宝藏中我们看到,红色的原料是赭石,绿色的原料是孔雀石,青色的原料是蓝铜矿,白色的原料是砗磲。“青绿法”虽然工序繁琐,但在经历近千年后,矿物质石色的富丽装饰效果便突显出了它的优势。今天千里江山图中的风景依然清晰可辨。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
15、、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画作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安稳世界,论山河壮观雄伟之表现,前无古人。后世也没有青绿山水图能与其媲美,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今生千里江山图自北宋末,几百年间不知辗转何处,清初时收入内府,除了盖章狂魔乾隆皇帝的“乾隆御览之宝”和宋徽宗的盖章,还有20多位帝王的盖印。溥仪出宫时,携出该画卷。不知何因,千里江山图流落民间,中国解放后,才由国家购回。以王希孟为代表的宋代青绿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元代钱选,明代蓝瑛以及清代
16、袁江、袁耀,近代张大千等;且远及日本,促进了日本画的发展。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的笔墨 运笔、用墨的不同技巧,能产生丰富多变的线条与色彩。不同的线条与色彩又有不同运笔、用墨的不同技巧,能产生丰富多变的线条与色彩。不同的线条与色彩又有不同的形状与质感。笔墨不仅在表现物象,更在传达审美精神,如古拙、雄浑、秀润、俊逸的形状与质感。笔墨不仅在表现物象,更在传达审美精神,如古拙、雄浑、秀润、俊逸等。历代山水画家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笔墨审美与精神的共识。等。历代山水画家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笔墨审美与精神的共识。理解运笔、用墨的技巧,是欣赏的起点。理解笔墨所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理念,理解运笔、用墨的技巧,是欣赏的起点。理解笔墨所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理念,才能读懂中国传统绘画。才能读懂中国传统绘画。笔墨笔墨物质层面物质层面技法层面技法层面形式层面形式层面价值层面价值层面毛笔、水墨毛笔、水墨运笔、用墨运笔、用墨线条、色彩线条、色彩气、韵气、韵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