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列举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夏:世袭制 商:内外服制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秦朝政治制度有哪些创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文书管理制度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a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b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c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d宰相权力不断分化4.列举两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地方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东汉晚期:州郡县三级制隋:州县二级制唐: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节度使宋:路州(府)县三级制元:行省制(省、路、府、州、县)明清:省府县三级制5.君
2、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积极:a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c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消极:a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现象b思想专制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列出古代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罗马共和国:共和政体(贵族寡头特征)罗马帝国:君主专制2.归纳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a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b都维护奴隶制度c公民仅
3、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采邑制度)重要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4.14世纪初法国和14世纪中期英国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5.列举近代以来英国、美国、法国的政治制度,评价近代西方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评价:积极: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局限:性别歧视(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种族歧视(如:美国宪法一度承认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发展:经过19-20世纪的
4、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政治特点南京临时政府:民主共和制北洋政府:政党政治国民政府时期:一党专政2.简要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局限性: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3.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期间的制度探索及意义土地革命时期:各级苏维埃政权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全面抗战时期:边区政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
5、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解放战争期间:行政区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写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如何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1)国情:由中国特殊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等决定(2)艰巨曲折性:经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一代代仁人志士探索失败(3)坚定性:坚定不移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4)人民性: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始终代表和维护人民的根本
6、利益(5)创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并评价内容: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评价: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并评价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评价:加快了北方各民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概述中国古代重要变法和改革共同的进步意义和改革成败的标准进步意义: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
7、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标准: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4.概述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主张及意义时代背景:内忧外患,救亡图存主张: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变革政治。意义:a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c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5.总结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a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b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e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求真务实f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列举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隋唐以来的选官制度和选官标准西周:世官制 春秋战国:荐举制和军功爵制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2.评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积极:a社会整合功能: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推动儒学发展:推动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提升行政效率:保证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对东亚国家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消极:a重才轻德: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对品德的考察。b
9、官本位思想: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深远。c禁锢思想: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强化控制: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维护统治的手段。3.列举秦汉、隋唐、明朝、清朝的考核制度,指出考核标准的变化秦汉:上计制 隋唐:官员考核归尚书省吏部 明朝:考满和考核 清朝:考课制度考核标准的变化:从以道德或功绩为主的单一的考核发展为道德、才能与功绩相结合的考核标准4.归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秦汉: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刺史制度 隋唐:御史台 宋:台谏合一 元: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明朝:都察院和六科 清朝:都察院5.概括中
10、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特点考核制度的特点:a考核方法和考核法规完善 b考核重德崇能 c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 d监察监督人员介入考核过程监察制度的特点:a监察机构的设置传承有序 b监察法规系统完善 c监察与日常教育、监督紧密结合 d重视舆论监督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a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b工业革命的推动c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d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2.文官制度为什么率先在英国确立a英国较早地建立了资产主义代议制b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启蒙思想的传播c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d工业革命的推动e克里米亚战争伤亡惨重,人们对英国政府管理能力不满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
11、点 公开考试和择优录取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级4.评价西方文官制度积极: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政府决策失误;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5.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相同:公开公平考试、择优录取;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不同点:科举制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受儒家思想影响,考试内容趋于单一文官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产生于近代民主社
12、会,不受国王、内阁控制;受启蒙思想影响,考试内容综合多样。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严重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仁人志士的推动2.晚清选官制度有何变化?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选官变化:改科举选官为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影响:有助于培养近代人才,推动现代化建设;选拔标准不明确,造成政治腐败、动荡。3.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如何评价?变革: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框架内设立考试 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影响: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
13、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局限:当时未能真正实施 。4.如何看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趋于现代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局限: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5.概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克服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教化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实际是哪两大学派之争?他们的主张如何?代表人物有哪些?儒家与法家之争。儒家认为:人性善,主
14、张德治;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2.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有怎样的地位?唐律疏议地位:a.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礼法结合的典范。b. 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族规、乡约的作用?族规、乡约虽然只是民间规约,却具有合法的地位,在封建国家的允许下发挥效力以补充国家法律之不足,对巩固封建统治有重要作用。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罗马成文法形成的标志?颁行的目的是什么?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有怎样的地位?形成标志
15、:十二铜表法;目的:缓和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完成的标志:罗马法大全;地位: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2、名词解释:“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3、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不同点。4、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国家权力结构:分权制衡、立法和司法独立(2)法律内容:保护个人权利(3)司法实践: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16、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怎样的局限性?(1)以财产多少决定法律地位高低。(2)弱势群体(工人阶级、女性、黑人)享有的法律权利有限6、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中世纪的基督教伦理: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2)近代西方社会的基督教伦理经济:新教伦理主张合理地追求财富,提倡世俗的禁欲主义,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基督教所体现的个人主义和权力悲观主义成为西方宪政产生和发展
17、的重要基础;新教的个人观念成为近代财产法和契约法发展的核心,奠定了统治者统治观念的宗教依据。思想:人文主义者的世界观基本上仍是基督教世界观,他们对基督教思想的扬弃和利用,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启蒙学者不再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了反封建和反教会的斗争,提出了建立理性王国的蓝图。自然科学:宗教与科学相互影响,其结果是科学战胜了宗教,促进了近代自然利学的发展。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建设进程。(1)开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2)初创:20世纪50年代表现:1950年,先后通过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
18、设的基础。(3)“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4)文革之后,进入新时期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方针(十六字方针)1982年,制定了1982年宪法等基本法律。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于1999年写入宪法。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2020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概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有孟泰、王进喜、焦裕禄、雷
19、锋、李四光、邓稼先等。(2)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3)1994年,中共中央提出把爱国主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又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规划思想道德建设。(4)2006年10月,中共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八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面对北方强悍少数民族匈奴,秦汉采取了哪些措施?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朝: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朝:汉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2、唐时期是怎样处理周边民族关系
20、的?唐朝: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和亲和会盟遣子弟入唐学习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3、列举元明清三代是如何管理西藏事务的?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 ,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清朝:清朝政府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4、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1)移民或民族迁徙(2)民族战争(3)友好交往(贸易)(4)政治改革(5)和亲与联姻(6)会盟与和议(7
21、)进行册封(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经济上:欧洲城市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政治上: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和专制王权加强。语言上: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上: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传播民主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积极:民族主义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消极: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会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践踏。 民族主义带有扩张性,会
22、导致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3、国际法形成原因?(1)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3)地理大发现加强了各国的联系与交往。4、国际法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奠基、形成、发展)?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奠定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国际法的形成。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进一步发展了国际法。5、一战后成立的国联为什么没有能够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1)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2)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3)苏联加入很晚(4)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5)规定形
23、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6、二战后国际法有怎样的新发展?如何认识这一发展?发展: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认识: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仍有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历史因素:自古多元一体、交往交融;对国家统一的高度认同。 现实需要: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
24、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理论来源: 马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合国情。2、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实施的意义? 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的安定团结。 有助于在平等的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有助于各民族经济事业加速发展。 有助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加速发展。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后,为结束百余年旧中国屈辱外交,党和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外交原则?这一原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含义如何?有怎样的意义?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是如何处理与周边邻国的关系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外交出现
25、了怎样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中国智慧?外交政策从由注重意识形态转向注重国家利益;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更加务实。展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精神。4、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局面”的表现及特点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上升为大使级;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迎来建交高潮。特点:缓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5、概括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元首外交为引领;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重视周边外交;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外交形式更加丰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6、中国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了哪些中国方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
26、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中国货币的演进过程(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仿制贝等。(十贝为一朋)(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铲形币)、刀币、圜钱、蚁鼻钱(鬼脸钱)等铜铸币。(4)秦朝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作为通用的样
27、式,后被长期沿用。(5)历代王朝都大量铸造铜钱。使用铜钱的不足: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多有囤积或熔作器皿,导致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6)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作为铺币,与铜钱兼行。(7)元朝把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8)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9)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规律: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10)晚清时,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1)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规定由四大银行发行钞票法币,禁
28、止银元流通,把白银收为国有。(12)1948年后,国民政府先后发行金圆券、银圆券,都遭到失败。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1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于石家庄成立,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建国后,人民币成为国家的法定货币。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规律?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向白银的演变。3、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消极:强化了官僚资本的
29、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权制造了机会。4、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关系日益动荡和混乱,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2)建立: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3)特点(内容):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3)机构: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并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可以为成员国提供贷款,不同的是IMF一般提供短期贷款,具有
30、“救急”的特点;而WB则提供长期贷款,具有“救穷”的特征。(4)评价: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5)瓦解: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但美元仍然是国际上的主要货币。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解释租庸调制及其影响。租: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庸:纳绢代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调:户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影响: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发展;税收从劳役地租转变为实物地租;保障了财政收入。2、如何评价两税法?积极:(1)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2
31、)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4)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5)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消极: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3、 明朝“一条鞭法”的意义? 简化征收手续,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4、清朝“摊丁入亩”的影响? 有利于商品经济及资
32、本主义萌芽发展;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人口增长; 重大变革:废除人头税,减轻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5、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趋势) 征收标准:人丁为主到 土地(资产)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 赋役形式: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分别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 征收种类:繁杂到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征收时间:不定时到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人身依附关系:强 弱;必须役到纳物代役(以“庸”为标志) 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6、 我国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及其实行情况关税问题(1)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关税的出现要早于海关机构的设立。(2)关税出现后,长期都是国内关税与国际关税
33、并立。1937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3)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4)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主要事件: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1930年,日本同意中日关系协议。结果: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到建国后,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5)建国后,政务院颁布了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6)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进出口关税条例和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背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适应对
34、外开放政策的需要。(7)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个人所得税问题(1)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2)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历史作用:调节个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梳理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朝代主要措施战国户籍相伍秦朝分类登记西汉编户齐民东汉豪强争民魏晋南北朝“土断”白籍隋朝大索貌阅唐朝三年一造宋朝主客分籍元朝按职定籍明朝户帖“黄册”清朝户籍松停2、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趋势是?户籍
35、制度不再具有财政上的意义,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3、历代基层管理组织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基层组织。表现: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唐朝农村设里和乡,城市设坊和村。明朝实行里甲制。4、归纳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特点: 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 地方自治色彩鲜明; 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 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 意义: 有效治理基层地方; 稳定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基层经济发展。5、列举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重要措施(1)政府为主体,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2)有尊老养老的传统
36、。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3)宋朝开始,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北宋范仲淹创设义田,赈济族人。(4)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机构。特点:(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疏导和安置流民。(2)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梳理西方主要国家不同阶段的基层治理单位古希腊:村社封建西欧:庄园、城市、教会近代西欧:英国:自治市 美国:乡镇 法国:自治市镇二战之后:社区2、西方的基层治理之路有什么特点?(1)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2)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7、(3)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3、概括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及实行情况(1)建立: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北欧四国及法德等国都建成了富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世纪80年代,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内容:建立医疗(疾疾)、养老、就业(失业)、教育等保险制度。(3)评价积极性:改善了群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弊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滋长懒惰行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