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 编制编制:王松叶王松叶 审阅审阅:李学俊许彤李学俊许彤 20200626 第一课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 一一、哲学的起源、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马克思说,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 活的灵魂” 。 2.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3.哲学起源于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 5、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
2、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 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 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即哲学思想与时俱进) 。 (3)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 活,哲学家可以反映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 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即哲学对时代的反映可能正确、可能错误,哲学不 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7、为什么说真正的、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
3、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 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的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的特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 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世界观研究的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3、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
4、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 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P5 世界观 哲学 区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界观 特点 零散的、朴素的、自发形成的 系统化、理论化 2 别 存在 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 联系 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错误 倾向 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意 都有正确与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5.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与方法论的关系的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 别 内涵不同 人们
5、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 看法和根本观点。 强调的是“怎么想”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强调的是 “怎么做” 联 系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 什么样的方法论 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二者是同一问题的 两个方面。 6、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不仅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而且指导人们怎样面对世界。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 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因此不能说哲 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
6、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 人认识、改造 自然界自然界 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人类社会人类社会 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 思维思维领域领域 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等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等 3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比较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 发展的一般规律(共 性)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 领域的特殊规律(
7、个 性)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提供方法 论指导(抽象)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提供具体 方法指导 联系 具体哲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 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 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错误倾向 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 具体科学轻视哲学, 否认哲学具体科学轻视哲学, 否认哲学认为哲学包括具体科学, 哲学是具体科认为哲学包括具体科学, 哲学是具体科 学的总和。学的总和。 3、归纳总结:
8、、归纳总结: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 (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从与时代的关系看,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内
9、容:、内容: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 注意: 4 思维:指人的意识、思想等主观的东西。 存在:指物质、存在物等客观实在的东西。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意识(思维)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如感觉、思念、知识、经验、观点、观念、理念、思想、理论、设想、规划(计划方案) 、 目标、方针政策等等。
10、物质(存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如地球、生 物、环境、国情、生产力状况、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等客观物质现象)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 A.商品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学习计划 D.小李是高二学生 E.新型冠状病毒 F.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G.马克思主义哲学 H.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何者为本原” 的别称 “谁先谁后” “谁决定谁” “何者第一性、第二性”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辨一辨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 ) 2.“存在即被感
11、知” ( ) 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 )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 5.“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 ( ) 6.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 (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可知论:承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辨一辨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 ( )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
12、实体(包括上帝)的存 在。 ( )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 )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哲学研究看) 5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 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 二、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哲学的两大
13、基本派别、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哲学派别 唯一标准 分歧 根本观点 唯物 主义 物质和一是谁是世 界的本原 围绕物质和意识 谁是本原问题展 开的 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 唯心 主义 认为意识是本原,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 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 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 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 没有 科学依据; 把物质归结为具 体的物质形态, 把复杂问题 简单化了。 近代 形而上学 (机械)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14、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具 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 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 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6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
15、定的方寸上燃烧 8.气者,理之依也 3、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共同点 主观唯心主义 把 人 的 主 观 精 神 (如人的目的、意 志、感觉、心灵等) 理 解 为 世 界 的 本 原,认为客观事务 以至整个世界,都 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 进步性: 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 局限性: 把人的主观精神和 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的本原是错误的 在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上,都认为思维是 或意识是第一位, 都认为思维决定存 在,意识决定物质, 都坚持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 帝、理念、绝对精 神等)看作世界的 主宰和本原,认为 现实的物质世界只 是这
16、些客观精神的 外化和表现。 注意区分方法: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该如何区分?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区别在于对思维或意识的理解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人的感觉或主观意识,把人的思想和意志看作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强调某种超自然的“客观精神”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某种“客观 精神”的产物。 判断: 1.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3.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4.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5.上帝创世说。 6.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7. 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 8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
17、吾心。 (陆九渊) 7 9.古印度“四根说” :地、火、水、风。 10.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1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 12.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3. 我思故我在 1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15.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16.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 械规律。 4、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分歧: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辩证法 和 形而上学 :分歧: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 形而上学:孤立
18、、静止、片面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四、几个注意的问题四、几个注意的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 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 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 如果认 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 (3)因此,哲学基本问题的外延大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2、有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
19、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标准。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陈述理由。 (1)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 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 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3)可见,提供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仅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不能 忽视第二方面的内容。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样的吗?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唯物
20、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8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 (1)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 有一定的局限性。 (2) 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意义上丰富 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简介: 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 时间: 19
21、 世纪中叶 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 政治经济学(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 (落脚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P14)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 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2、 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 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 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 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从内容上看】 2.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他的全
23、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 复检验。 表现一: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表现二: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反复检验。 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表现一:“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9 表现二: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 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 实践、 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
24、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 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 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几者 是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 成果 4、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 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25、晶。 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清单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清单 (辩
26、证唯物论部分 ) 六大概念六大概念 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的概念: 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 础。 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10 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
27、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唯物论的重点原理唯物论的重点原理 1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结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历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即自然界是物质的) 方法论:人必须尊重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否则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人必须尊重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
28、观性,否则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起了决定性 作用(从产生)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从存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 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 3 3、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 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 础。 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不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的反 映。
29、 4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 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 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 神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5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
30、事物都处于运 动和变化之中,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反对离 11 开物质谈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6 6、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要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 必须尊重规律,
31、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7 7、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 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 8、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尊重客观规
32、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前提。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 律的必要条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9 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
33、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要 求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1010、一切从实际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实事求是 (1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 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 (为什么?)(为什么?)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 观符合客观。 12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34、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 办事。 (3 3)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做法(怎么样)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做法(怎么样) :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 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世界)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改造世界)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
35、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1、方法总结方法总结 :综合运用唯物论答题:综合运用唯物论答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属于比较宏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属于比较宏观角度考查,需要全面掌握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几个观角度考查,需要全面掌握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几个 主要原理和方法论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 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 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
36、律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知识清单把握世界的规律知识清单 (唯物辩证法部(唯物辩证法部分)分)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含义:、含义: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 键。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
37、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二、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 13 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普遍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 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客观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是自 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38、移的。 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 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 部分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4、整体和部分
39、辩证、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关系 (1)整体与部分区别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 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与部分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
40、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立足整 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 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 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原理)的方法论要求的方法论要求 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立足整 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
41、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 14 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 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 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强调整体的重要性)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 在。部分的
42、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强调部分的重要性) 8、综合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综合运用联系观分析问题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 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随意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
43、能、状态及其变 化会影响部分。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的功能。 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强调部分的重要性)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来认识事物。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 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
44、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上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 区分新旧事物区分新
45、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前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4、发展的状态、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 15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变化的结果 是事物的性质没变,如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是一种根本的显 著的变化。变化的结果是事物的性质性质改变。是统一物的分解、平衡、静止的破坏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 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
46、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才能实现事物 的飞跃。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 进。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必需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能随意促成事物质 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5、发展的途径、发展的途径-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
47、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 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为什么?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 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 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
48、想准备,不断克 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6、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 通过内因起作用。 8、综合运用发展观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发展观分析问题 (1)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 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飞跃。 (4)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 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