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谁的耳朵课程分析谁的耳朵是一首常识性儿歌,儿歌活泼有趣,深受幼儿的喜欢。其中内容涉及各种动物耳朵的特点,这些都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儿歌句式工整,易于幼儿诵读。小班幼儿会在集体中发言,但是态度还有点拘谨,表达还不够流畅。他们喜欢用自身的语句将生活经验表达出来,会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课程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外形特性,并熟记儿歌。2. 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儿歌内容。3. 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收集相关信息感兴趣。课程准备1.PPT课件2.小动物耳朵图片(兔、马、象、猫、猴、狗)课程过程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通过聆听
2、来分辨师 “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鸟叫)你是用什么知道的呢? (耳朵听到的)我们的小耳朵作用可真大,现在请小朋友相互看看同伴的耳朵长什么样?通过耳朵引出活动主题(二)活动展开1.教师出示各种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出示驴耳朵)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这是哪个小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子?幼儿观察驴的耳朵有什么特征。(长长的)(3)(接着出示马耳朵)马的耳朵(短短的),大象的耳朵(大大的),猴的耳朵(圆圆的),小猫的耳朵(尖尖的)谁的耳朵听的灵,听的远。狗的耳朵(耳朵灵,听得远)2.教师朗诵儿歌,使幼儿整体感知儿歌 提问“谁的耳朵圆?” 猴;“谁的耳朵短?” 马3.幼儿学习儿歌朗诵(1)师幼共念儿歌(
3、2)幼儿自己边拍手打节奏边念儿歌 (3)儿歌念完做游戏老师说上一句请小朋友们回答下一句。4.幼儿为儿歌编配动作,表演儿歌(1)念儿歌就把好看的动作带进去再来一遍(2)全班幼儿用自己编创的动作来表演儿歌5.游戏:找朋友(三)活动结束活动延伸:将活动延伸至图书区,让幼儿在图书区去看看其他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课程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我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了幼儿看图卡理解内容,根据“谁的耳朵”句式学说儿歌上面,在幼儿说儿歌时,对节奏方面没有强调。我应该在幼儿看图卡说儿歌内容时,用手给他们打节拍,这样就给他们一个节奏的暗示,也可以在幼儿说儿歌时给予有指向性的回应:说的很完整,如果能有节奏的说一说就更好了,你愿意再来试一试吗?在幼儿完整朗诵儿歌时,可以让幼儿自己也学着一边打拍子一边说儿歌,或者一个幼儿说一个幼儿打拍子,这样就能让他们比较有节奏的进行朗诵,感受到儿歌的韵律感。 也可以尝试加入拓展创编环节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儿歌中的一些耳朵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太多难度的,所以可以在幼儿学会说整个儿歌的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动物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自己说说这些动物耳朵的特点,并学着用儿歌里的话说一说,进行儿歌创编。这样不但能巩固幼儿已学得的知识,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